整骨與推拿的差別?

推拿和按摩有差別嗎?

有次碰巧聽到旁邊的人閒聊,推拿和按摩,他說:「很痛的是推拿,舒服的是按摩。」

簡單來說,推拿是中醫的產物,但是礙於法規及經濟的考量,使推拿變成一般人所謂的「按摩」。

然而按摩,也不是想像中的隨便,不然國外不會到處都開「massage」店了。

推拿和按摩的目標,都是讓肌肉放鬆,我認為是殊途同歸。

但是,

推拿:特別會加強一些重點穴位,讓人會感覺比較痛。

按摩:以油推為主,達到身體的放鬆,屬於比較順筋為主。


其實我覺得兼容並蓄,才是重點,需要因應身體狀況,而使用不同的手法(方式)。


整骨,原理是什麼?

會去整骨人,大多覺得一定是骨頭被自己用歪了,也許是自己的姿勢。

但真正造成骨頭歪斜的原因,其實是肌肉張力不平衡,造成骨頭不在該有的位置上。

(排除骨頭斷裂、骨裂,僅探討亞脫位)

如果今天有人說我僅幫你橋骨頭,相信成效是立竿見影,但是能撐多久才是關鍵。

但有人幫你鬆筋又整骨,相信他要回來的機率就低一點。

簡單來說,整骨完當下一定要有變化,如果更痛,可能就要好好考慮一下施術者力道。

老師傅曾說:「當下算我的,走出去一人一半,回家算自己。」

我以前剛聽到,只是覺得是老師傅的開脫之詞,但後來發現是真的,

很多問題絕對,不是一天兩天造成,而是慢慢累積的。


例如1:

腳底痛,只覺得腳痛,但都忘了腰痛問題已經很久了。

就把腰痛當宿疾,覺得他是理所當然的,最後覺得他不是問題。


然而就是這樣的想法害死人,因為腰只是一個支撐,

當支撐的已經不行了,他漸漸的會引響其他地方,

所以當他腳底痛的發生問題,通常要花很多時間和金錢去處理他。


例如2:

肩膀緊,只覺得按完一定會鬆,但忽略的手和臉部的肌肉跟他都有牽連。

當你發現肩膀活動受限,才想到要處理,花更多時間處理他。



結論:只要發現一點肌肉不平衡,就需要調整,不然代價相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