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30日
侯孝賢電影自我風格強烈,若要以娛樂心情看侯導拍的電影,肯定很辛苦。聶隱娘是部好電影,鏡頭裡收錄的光影、演技、服裝與背景,每一幕佈滿導演深意,精緻度絕對達到國際水平。以下是我的觀後感,難免有個人主觀判斷,大家參考即可。
故事結構:有導演強烈風格的戲,除非先看過人物結構圖與劇情關係,否則看了容易”霧煞煞”,周公會找上門喔。下午台中下雨,堵車延後20分鐘進場,但不影響觀賞興致,因為侯導這部唯美電影,一幕一幕欣賞推敲即可,不必太在意看得懂故事內容。
片中盡是泛黃燭光、爐火、煙霧景象,片裡是看不到青翠開朗景觀,聶隱娘呈現傳統東方電影的神秘風格,容易吸引西方電影評審的注意,或許類似風格的電影比較會得到國際大獎?
侯孝賢說他熟悉膠片拍攝及沖洗,聶隱娘用掉44萬英尺膠片。什麼時代了?傳統膠片消耗資源又不環保,也不利後製作業。我個人是不喜歡膠片視覺效果,膠片暗部層次不像數位片細膩,與現代化音效更是不搭調。數位後製功能愈來愈強,可以節省不少經費與時間,侯導不應走倒退路。
聶隱娘畫面比例類似老電視的4比3規格,不是目前流行的16比9或16比10,在院廳寬螢幕播放很不協調,還好侯導願意讓鏡頭原地轉動做追蹤攝影,大致兼顧場景的完整性。
鏡頭根據每一幕景深需求,在固定位置設定好焦距,絕不以推拉鏡頭追蹤人物角色,這是標準侯氏風格,但這種運鏡模式不利演技效果。
就算舒淇的內心戲演得再好,在侯孝賢運鏡模式,人物最多進入畫面的三分之一,片裡的人物看起來像木偶角色,畫面氣氛反映導演在片裡的重要性,演技再好的角色也淪為平淡,鏡頭好像只為導演服務,像不像一部唯美的紀錄片?演員要表現演技效果是吃虧的。做為主角色女殺手的舒淇,懶洋洋穿梭群山峻嶺間,沒有殺手狠勁背影架式,說明她內心世界與暴力是矛盾的,她的高強武功皆是防禦戰術,想看武俠片夢幻招式,片裡是沒有的。
感謝小公主(Ting-Yu Ariel Liu)招待我們看這部電影,廳裡觀眾約八成滿,劇終前,大家還在猜想故事正要進入尾聲,畫面怎麼突然跑出侯孝賢等一串字幕,大家笑出聲來,才驚覺劇終了,一半觀眾繼續留在座位,反應應該不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