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福智 工商時報/ 1982年3月10日
西歐是當今世界工具機工業重鎮。目前存有的工具機原型機種,有不少都是由此地廠家逐步研製演變而來。同時,西歐也是目前工具機產品交易最活絡的地區,輸出佔了世界交易金額百分之六十,進口部份佔百分之四十。雖然歐洲共同市場近年來也為日本較廉價產品傾銷所困擾。不過,西歐製造工具機的優越技術,仍為舉世所公認。
去年秋季,趁赴西德採訪國際工具機展之便,記者透過國內大成旅行社與進口商嘉騰之安排,在途中參觀瑞士工業重鎮巴塞附近的TORNOS與DIXI集團,前者是製造主軸移動型自動車床之鼻祖,後者則以生產精密鑽模搪床聞名。另外,在回程中參觀法國巴黎近郊的HURE,該公司生產精密銑床,尤以鑽頭設計為世界同業爭相仿造。類似以上這些有名氣的工廠,在歐洲還有很多,西歐工具機製造廠大廠經過幾十至百年發展,順應工業發展趨勢,以卓越技術為基礎,將工作母機製造技術提昇至最高境界。目前我國政府正式將機械列為策略性工業,工具機工業實為一切機械工業之母,我國奮力於此,「西歐」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圖片:感謝劉仁傑教授將本人三篇工具機文章列為出書的參考文獻。
西歐工具機工業之所以如此落實最基本原因就是起步早,在沒有競銷的壓力下,占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溯自工業革命後,動力機械相繼出現,歐洲工業結構因而形成,於是用來專門生產機械的加工機械逐漸發展出來,到十九世紀末廿世紀初,歐洲各國以「船堅砲利」為後盾,以軍事、經濟方式侵略落後地區,實乃繫於歐洲擁有強盛機械工業所致。在今天,有不少歐洲工具機工廠兼武器系統發展製造之責,大大增強了歐洲各國國力。
歐洲工具機工業除起步早佔優勢外,其成就另與歐洲人固執、不投機、樂天安命的習性有關,不管是經營者或工人根深柢固的這種觀念,對歐洲工業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歐洲人對職業貴賤觀念淡薄,基本技術力得以穩定:歐洲人對自己所從事職業的地位並不計較,不論是經營主管或是藍領階級的工人,都能在其職務上兢兢業業司其職。在參觀的工廠裡,看不到閉路電視的監視或幹部指揮,操作工人經常將其專門技術反覆示範給參觀者瞭解,而其親切的示範,正顯示其個人的成就感。
歐洲工廠對員工福利措施好,一般工人但求工作安定,以求取舒適生活,對於投機、冒險的創業嚐試甚少從事,這種觀念穩定了技術人力的流動。我們看到工廠中不乏上了年紀的工人,據說還偕同第二代的兒子及第三代的孫子一起效力母廠,貢獻所長。年長的工人以其豐富的經驗,維繫技術繁衍,機械工業確是需要累積技術經驗的行業,這樣好的傳統,使歐洲製造出的機器一代比一代好。
珍惜傳統價值,朝專業發展:固執、不投機的習性,使歐洲機械廠經營者不容易為當前利益所誘,而盲目發展。記者曾問及HURE接待員,提出我的疑惑──為什麼HURE有了豐富銑床製造經驗,而不願再朝熱門加工中心機(MACHINING CENTER)發展呢?
HURE的答覆是,該公司經數十年專業製造銑床的經驗,品牌已完全定位──HURE就是銑床製造廠,精密銑床就是HURE。他們有絕對信心開發其他類型機種,但鑑於品牌知名度非一朝一夕所能根植,而不願因開發其他類型產品,損毀專業製造銑床的形象。事實上HURE的固執,使其更能專心發揮所長,而獲致今日的成功。
重視規劃發展:歐洲經營者表現在不投機的習性,就是有遠見、重視規劃發展,瑞士TORNOS集團就有這樣的例子。在瑞士巴塞附近的MOUTIER小鎮,在一九六0年以前,計有TORNOS、BECHLER、PETERMAN等三家製造自動車床廠商,三個公司分別由三個家族擁有,彼此競爭。後來三個家族體認長此下去,彼此都不利,結果捐棄成見,在六十年代後合併經營,採行計劃生產,將雷同產品歸納一處合併生產,因而降低成本。並對每項產品推出前就做好市場需求分析,每年按計劃定量生產,穩住了固定市場,保有了「自動車床王國」美譽。TORNOS之合併經營,是家族企業中少有的眼光。而該集團在沒掌握市場前,不生產過量產品,就是不投機的表現。
以上所提到的歐人觀念,可供我國發展工具機工業的參考,對於有形設備的添置,國內有不少廠商已符合國際水準,我們應致力配合這二種條件的改善,進一步創造出──工具機工業首以技藝為先的境界,為此,以下再以所見述於後:
DIXI在其接待廳置放一部1906年最早發展的小型立式鑽模搪床。據其公共關係部經理稱,這型的機器在目前瑞士鐘錶工廠有已使用五、六十年之久目前仍繼續在運作中,另在二十五年前,DIXI賣了十部鑽磨搪床給美國,那家美國廠以兩班制連續運作了二十五年之久,DIXI以此兩例印證該公司產品定可使用半個世紀以上,認為世界上其他廠牌產品難與之比擬。
我國永進機戒公司也購買了DIXI公司一部300型治具搪床,這種機型可做噴射機引擎及模具之精密加工。DIXI本身就為歐洲中立國瑞士、瑞典、荷蘭承製精密度要求最高的飛彈信管,也由於擁有優越的技術,該公司表示其營運完全不受景氣影響,並能自行反應成本,提高售價,因之「技術」就是DIXI成為工具機業傚傚者的最大本錢。
要觀察DIXI的技藝,可由表現工具機製造最顯著的裝配部門看起。在歐洲全年月均溫差異極大,DIXI為使各項組件在裝配過程中確保精度,其裝配廠避免陽光直接射入廠房內,並保持室內溫度在20±0.5℃。DIXI工程師表示,即使工業自動化程度再深,精密裝配工作甚難以機械來代替人工,他以括花為例,為了確保機械接觸面精密貼合與得到適度潤滑,要求每一個平方英寸要有40個接觸點,括花工人動作純熟程度,正表現出技藝程度的高深,同時他也認為他們的同仁具有高度敬業精神,都能為維護品牌信譽而努力,對看不到的接端面也能按部就班做好加工動作,這是DIXI工人追求技藝的精神所在。
另外同樣情形在HURE也見到,為保護立銑柱滑動面研磨後的精度,在研磨前已先裝好銑頭,銑頭以塑膠紙包裹防止冷卻水注入,其程序雖麻煩,但可避免研磨後之銑柱在裝上銑頭後影響精度,這是HURE顧及技術精度所想出的工序,不知國內廠商以為如何?
為了追求技藝最高境界,西歐廠商十分重視技術人力的培養,以TORNOS來說,他們擁有四年制附屬職技學校,學生學雜費全免,前二年為理論導引教育,第三年為初級工人,第四年即為正式工人,開始在附屬工廠生產零件,TORNOS的目標是將學生訓練成全能的工人─是操作員也是設計員,以後可依公司需要互換不同工作職務,擔負各種不同複雜的工作,這樣培養出來的工人,其理論與實務經驗都是十分豐富的。
由西歐工廠對技藝要求所付出之代價,可知其成功絕非偶然,而我國工具機工業發展幾乎以海外市場為導向,在國際市場(尤其美國市場)需求轉殷時,成長就迅速。反之,現在不景氣,我們工具機工業即受到相當衝擊,有人認為我們正面臨工業轉型期的痛苦,必須從改善生產結構著手,然而任何做法都難一□可幾,工具機工業需要長期累積各方面條件,唯有根植「技藝」來肯定品牌可信度,保有長期固定市場,才是我國工具機工業圖強的方法,西歐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