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台中盆地工具機製造業
工商時報/ 練福智
1981年七月二十二日
機械工業已被公認為台灣未來工業主力,其中工具機被稱為「機械工業之母」對帶動我國工業整體發展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與紡織業及電子工業比較,機械工業較不受投資者重視。這與其所牽涉的龐大資金投資、報酬率低、回收慢、技術性要求高等有關。經建當局過去也欠缺計劃輔導,故有融資人員戲稱機械工廠為一堆「爛鐵」的笑話,機械工業,尤其是工具機工業,尚能在有限條件下,胼手胝足脫穎而去,誠屬可貴。
根據工業技術研究院金屬工業研究所出版的工具機簡訊資料顯示我國主要前十名工具機出口廠商如下(百分比為該廠所佔我國工具機外銷總額之比例):
①金豐富:台中大雅鄉,百分之七點七,外銷小型工具機為主。
②楊鐵:台中太平鄉,五.二%,以外銷數控母機與高速車床為主。
③協鴻:台中市,四.四%銑床為主。
④力山:台中大里鄉,三.九%外銷小型工具機為主。
⑤台中精機:台中市,三.八%以數控車床、高速車床為主。
⑥永進:台中神岡鄉,三.七%外銷數控銑床、銑床為主。
⑦建德:台北縣三重市,三.二%,外銷銑床、磨床為主。
⑧金剛:台北三重市,二.七%,車床為主。
⑨眾安:南投縣,二.六%,小型工具機為主。
⑩龍澤:二.五%,高速車床為主。
上列統計資料顯示,前六位排名均位於台中盆地區城內,這六家廠商之外銷金額,佔我國工具機總金額的百分之二十八點七,如再由前五十名中挑出這個區域出口廠商統計,則台中盆地出口工具機總金額佔有全國百分之六十五以上出口值。
台中盆地行政區域涵蓋整個台中市,再加上台中縣大部份精華區,自古以來即是島內主要農業區。與農事有關之動力機具不外是耕具、抽水泵浦、碾米機等,光復前就有不少人經營製造,但嚴格說來,只能算是小規模的家庭修理業,而當時大型機具製造,只有日據政府才有能力經營,製造發展的範圍也限於支援國防工業,幾十年後的今天,再看看由我們民間力量建立起來的工具機製造廠,論規模也有幾家已達國際水準,產品則有各式加工機具,銷售區域遍佈世界各地,這種成果是光復後政府經濟政策的成功─以農業支援工業發展,使本地區由農業轉為工業型態。
二、三十年前,機械製造這行業在台灣算是頂〞新鮮〞的行業,可說毫無發展條件,中部機械工業近乎〞奇蹟〞式的發展,似可由幾方面尋找其足跡。
①幅射狀散佈面:盆地內機械製造廠集中地幾乎是以台中盆地為中心,向四面八方做幅射狀分佈─包括太平、大里、烏日、大雅、神岡、豐原、潭子等地,這些地區恰好在都市與農村之間的「半繁榮」地帶,工廠一方面便於吸收農村剩餘轉業人力,一方面則有利解決採購、加工及處理行政措施的方便。
②殷實的經營者:本區域之工具機業負責人幾乎都是由黑手起家的殷實經營者,其所繁衍為數甚多的「子工廠」與其他相關行業,也都能秉持良好傳統,構成整體發展的基礎。
③強烈責任感:據瞭解,設在台中市的振英公司,可能本地最早的工具機製造廠。遠在日據時代,該廠創始人楊振賢鑑於日人對台採重農輕工的政策,毅然以其從日人習得的經驗,在本地創立鐵工廠,時間在民國七年左右。初期仍以翻修機具為主,以後逐漸裝配簡易冷凍機與碾米機,由於當時欠缺衛星加工廠支援,零配件幾乎仰賴日本本土供應。台灣光復後,楊振賢進一步引進日人技術,發展皮帶式車床成功,以當時之技術水平而言,這是一項重大的技術突破,此與後期楊鐵工廠楊日明開發高速車床與NC車床成功,在國內工具機發展史上都有其相當重要的貢獻。
④策略掌握時機:民國57年至62年這段期間,我國連續受到退出聯合國與中、日斷交等影響,大部份投資者捨「投資性」事業轉就「投機性」事業,或者暫時「按兵不動」。也就在這時候,倍受輕視的機械工業卻積極投資拓展,多數業者趕著紡織業的熱絡景況,也兼做著產業機械,民國六十三年以後,紡織工業逐漸蕭條,機械業界開始以專業製造工具機為主,並積極開拓國外市場,在這三、四年間的外銷金額,巨幅成長,工具機業也配合擴大經營規模,許多大廠就在此時紛紛崛起。
在另一方面,政府也開始重視機械工業的發展,外貿協會連續舉辦七屆機械展售會,供業界相互觀摩比較,每年一次的台北機展成了機械的競技場,激發業界榮譽心尤其具有代表性的工廠更是當仁不讓,設若某一方今年展示新機種,另一方明年必定致力更晉級的產品回敬「示威」。這種榮譽心促使各廠不斷開發創新,因而提高了中部機械工業地位。
經過這幾年的衝刺,台中盆地的工具機業者,逐漸體驗現代化經營的重要。如高級技術力的不斷引進、有效率的管理制度逐漸建立、並透過各種努力吸收資金,來加速進行各項投資計劃等,由此所引發此區域廠際間的投資競爭、廣告戰,係屬難免,旁觀這些經營上的競爭,各廠如此維護廠譽的表現,未嘗不是刺激此區域邁向更合理化的經營方式。
這一、二年來,此地許多代表性工廠已做重大投資,致力改善生產空間、添購精密機械、開發尖端產品。如永進新廠購買西德整廠設備,經過有計劃規建,完成後氣派十足,其整廠設計可供未來無人化作業之境界。一向從事冷門機器生產的連豐,則以其在齒輪加工所累積的經驗,也籌建新廠,進行其投資滾珠螺桿生產計劃。台中精機這兩年來也積極發展NC工具機,除增建NC標準化加工廠外,其對外銷售,由其系統公司特恩進行,目前已完成全球各地之銷售部署。楊鐵推出之新產品,每在業界掀起高潮,該公司除擴地增建NC工具機裝配廠外,已買下大光廠,使磨床納入其產品系列,近期內又將有新計劃推出。
NC工具機由本地區首先推出,目前發展也以本區最熱烈,各廠莫不以開發NC工具機做為升級的表徵,截至目前為止,製造NC車床的有:楊鐵、台中精機、達興。自動換刀加工機:楊鐵、永進、連豐、大立、麗偉。NC銑床:永進、協鴻、龍昌、高鋒、大立、台中精機。NC磨床:新德、福裕、經濟。預料還有更多廠商投入發展。值得注意的是,投入發展雖多,許多關鍵技術困難仍有待解決。
在銷售方面,國外市場漸由專業貿易商代理或自己的貿易部門直接銷售。國內銷售方面則劃分數區,擇一至二家代理商銷售。不久前本地業界曾有機械大貿易商之倡,但一直沒有成功。以後陸續出現由本地工廠直接支持的貿易商如特恩、迦勒,今年分佔我國工具機外銷績優出口商前二名,有發展機械大貿易商的實力。
去年我國工具機工業,在世界的排名如下:總產值一億柒仟二佰萬美元,排名第十八,其中一億二仟萬輸出,排居第十五名,但我國工具機產值與世界工具機王國西德、美國各約四十億的產距仍遠,我們若想力爭上游,在未來十年內躍升為一大工具業外銷國,必需再提高目前總產值七至十倍,台中盆地的工具機業每年佔有百分之六十五以上的外銷產值,而工具機發展所牽涉之關聯工業極複雜,必需選擇集中而有潛力的地區發展,政府實有大力支持台中盆地工具機工業的必要,業界的看法是:
①發展一貫作業大型工具機製造廠耗費資金龐大,如精密的導軌磨床,一部機器就高達新台幣二千八百萬左右,一台檢驗用的電腦量床也需一千多萬元足供投資建立一、兩家裝配型機械工廠。因此當政府在資金支援不能面面俱到下,採重點融資大廠是正確的,其輔導方針是鼓勵大廠向高附加價值工具機發展。
②資金不足是業界發展之阻力,呼籲政府重點融資大廠,並不表示就是忽略、犧牲中、小型工廠。為了整體工具機工業發展,建議由政府與投資者合資在中部設立「機械業支援中心廠」,購置各套精密設備,如鑄造廠、齒輪廠、精密工具廠加工廠,並成立設計中心、量檢中心協助業界開發新產品,供應動態資料,使資本較小、欠缺、欠缺高級技術力的廣大中小型工具機業界也能享用精密設備生產高級工業全面提升我國產品等級。
③上述建議者不易在短期內實現,則可由集團□工解決,突破瓶頸,像生產不同性質產品的工廠,即可結合為一集團生產體,基於共同利益、情感,共同出資培養具規模的衛星廠,共同出資購買精密加工設備,由各廠輪換使用,達到經濟使用率,也可避免重覆投資的浪費,這種集體合作生產的方法,也可延伸至集團銷售策略上,為了工具機業發展,經營者必須放棄自私本位的想法,政府亦有必要鼓勵推動。
另外,工具機是講究技術經驗的行業,旁門左道不是最好的發展方式,以目前我國業界有四十八家銑床廠仿製Birgeport產品為例,Birgeport依然門庭若市出貨不絕,無視其他競爭者,也許我們的設備不比別人差,但以「投機」心理來經營機械工業的不在少數,中部工具機製造業在承繼以往篳路藍縷的開拓精神,同時也應體認促使這門技術在我國生根的使命,開創我國新興工業另一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