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經雙十國的1號線公車是由合作新村發車,表示當年村子的重要地位,公車路線經台中市最重要的文教與商圈精華,40年來,商圈逐漸西移,這處區塊發展相對弱勢,如今1號線公車早已停駛,只在力行街口有站牌。
圖片說明:台中市區由東向西發展,中區商圈相對已呈弱勢,藍色標示為當年1號公車路線圖。
我們許多同學當年住在合作新村,以時鐘為地標的圓環,是當年1號公車的發車處,40年前就以此形成商圈。1號公車沿著力行路轉雙十路,這整個大區塊為台中最大的文教區,有雙十國中、體育場、孔廟、棒球場及救國團大樓。雙十路另一側是台中一中、省立圖書館、中山公園等。雙十國中是我的母校,國三後就搬到西區美村路互助新村,我堅持不轉學,每天花一個多小時騎車上學,下課後經常到學校隔壁救國團K書,期間經歷少棒熱潮,回家途中路過棒球場,也常停留看球隊練球。
雙十國中的對面是一整片運動場館區,當年是全國最具規模的運動競賽場地,區運的前身是"省運",早期幾乎都在這舉行,非常熱鬧。之後的區運才在各縣市輪辦。我記得每當省運舉辦期間,住在豐原的外祖父,會騎腳踏車來台中參觀,回程再繞道合作新村看我們,外祖父除了會帶來我喜歡的紅豆果子餅,並給我五毛錢買其他零食,當時買一件零食只要ㄧ或二毛錢。以前暑期經常回鄉下小住,與外祖父很親近,我最愛吃他煮的蕃薯湯甜品,到現在還記得調味的老薑辛辣味。
一中對面的"豐仁冰"攤遠近馳名,經常大排長龍,大豆冰淇淋很對我胃口,40年後,一中附近的補習街已成全國知名"學生商圈",至於與圖書館比鄰的台中公園區塊則已顯老態,社區公園廣佈,一般市民已很少來這散步、運動。
圖片說明:1.力行國小 2. 協園 3. 忠烈祠 4. 體育場 5. 體育館、棒球場 6. 中區商圈
離開文教區,1號公車由雙十路轉自由路就進入中區商圈,台中、豐中與東海戲院都在這裡,隔條街就是著名的年貨市場"繼光街",農曆年前,媽媽一定會帶我們來這採購年貨,順道至最熱鬧的中正路與自由路買孩子的新衣鞋,綜合大樓下的生生皮鞋,中正路上正忠衣服,都是爸爸當時的廣告客戶,每年固定購買,好像有折扣優待。到了大年初一,小孩拿到壓歲錢,都會到綜合大樓買玩具,男生當然是玩具槍囉!
在民權路上的"黃小兒科",我們這年紀的幾乎無人不知,冬天風寒容易侵襲兒體,母親當年通常包一輛附加遮寒帆布的三輪車,與幾個小孩擠一車到"黃小兒科"報到,黃醫師的藥很有效,當年才能累積那麼多病患,長大後,也聽別人另類分析,可能是他們敢用抗生素,才有那麼好的療效,或許吧!
地價最貴的中正路與自由路商圈,現在因為都市發展西移,許多當年知名商店早已歇業,1986年,我的設計公司還曾為擁有四家連鎖店的銀王、國際皮鞋專案CI規劃,巨大燈飾招牌一新商圈新形象,爾後中正路改單向道行車,商圈地位受到相當打擊,後來甚至到乏人問津,真是不勝唏噓。
40年前的台中市精華區,是由繁榮的中區商圈及文風鼎盛的東區文教圈構成。隨著都市規模擴大,新區由北往西再往南發展,小時候我們成長的老區塊發展相對弱勢,如今隨著都市大規模翻新,東邊盆地大量重劃開發,4號高架線完工,市區鐵路高架化順利施工中,皆給再生發展的契機。老同學留鄉發展不到半數,對新台中發展不一定熟悉。目前市政建設目標是朝國際都會架構發展,以下整理一些剛完工或正施建中的重大市政建設,這些建設完成後,對未來台中都會的國際化發展有相當助益。
水湳經貿園區整體開發計畫係因應水湳機場遷建而擬定。園區以「大公園、大學城、大會展中心、臺灣精神臺灣塔」作為開發主軸,為打造台中市成為國際會展城市,更著眼於國際展覽、會議需求之舞臺,利用周邊各式大型之商務服務設施,吸引國際廠商進駐,藉此積極尋求國際策展公司之合作機會,以利引進國際級會展活動至臺中舉辦之契機。
台灣塔水湳經貿園區位於內,將會是臺中市與臺灣的新地標,並不以競逐世界高塔為目的,但其高度以其瞭望台高度能超過大肚山制高點為原則,使遊客在此眺望時能有機會看到臺灣海峽;此外,為了銜接地方建築文化,也希望將傳統語彙整合至21世紀營建工程架構中,以象徵新的臺灣精神。台灣塔與城市願境(博物)館預計於105年底完工。(計畫停止)
臺中大都會歌劇院定位為國家級水準及國際性規模之表演機構,規劃興建包含:一座2014席具有國際水準的大劇院、一座800席中劇院、一座200席實驗劇場、藝文工作坊、藝術商場等。臺中歌劇院採國際競圖方式辦理,由日籍伊東豊雄(Toyo Ito)建築師獲規劃設計監造權,提出獨特設計構想「美聲涵洞」、「獨創結構系統曲牆設計」及「特殊工法」等世界三大創舉,成為各界注目焦點。
本工程係由瑞士韋伯/侯佛(Weber+Hofer AGArchitects)建築師事務所獲選國際評圖第一名,取得規劃設計監造權。市政府大樓為地下二層地上十層鋼骨構造建築物。總樓地板面積約116,934M2,規劃高度約43.8M。市議會大樓為地下一層地上十五層鋼骨構造建築物。總樓地板面積約43,303M2,規劃高度約69.8M。並整體規劃以連續性之開放空間、廣場、綠地等,全案已竣工。
綠園道帶狀的都市空間架構,以及沿線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市民廣場、勤美 誠品綠園道、藝文空間等活動結點,時而緊湊、時而靜謐的活動強度、氛圍與空間尺度,有濃有淡、有密有疏 ,如同書法裡「 行草 」般自然流暢的氣韻。 「草悟道」「 Calligraphy Greenway 」計畫範圍:綠園道範圍為北起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經市民廣場、以南至民生路的經國綠園道。
戶外劇場已完工,全區風貌為一座多層次綠化景觀公園,並命名為文心森林公園(Wen-Xsin Forest Park);其中獨具特色的戶外劇場,則命名為圓滿戶外劇場(Fulfillment Amphitheatre)。劇場舞臺為戶外開放式舞臺之表演空間,舞臺面寬最寬處51公尺 、最窄40公尺 ;深度18公尺 ;觀眾席分3層,一般座位總數6009席、行動不便座位20席,合計6029席,若開放公園土坡草皮區為欣賞區,最多可容納1萬5千名觀眾。
面積約30,000平方公尺的原大都會地標廣場基地,前因受BOT案契約影響,於基地現址留下坑洞,為解決基地現況景觀衝擊與安全疑慮問題,朝兼具滯洪、生態與都市之肺功能的方向進行綠美化工程。該工程兼具景觀、綠化及臨時性滯洪池的功能,在湖水中將設有3個出水井、2個進水井,並利用湖水提供園區植栽所需用水,達到環保再利用的效果。湖面四周將栽植290棵喬木及1.6萬平方公尺的灌木,成為具降低熱島效應的都市之肺。
配合中部地區國際空運發展,帶動地方發展與經濟繁榮,並因應國際包機運量快速成長及開放兩岸包機直航政策,行政院推動中部國際機場發展計畫,工程內容包含停機坪擴建、停機位(5架位)、新建試車坪及停機坪、興建國際航廈(總樓地板面積20,000㎡以上)、空橋5座、飛機維修棚廠工程等,2013年春節前完工。
路線全長約 16.71 公里,總計18座車站,採高架化方式興建,其中高架段約15.94 公里,地面段約 0.77 公里。行經中港路與文心路臺中市重要交通路段,扮演紓解交通擁擠之角色外,沿線停靠鄰近舊社公園、 南苑公園、圓滿 戶外圓形劇場、大慶車站、臺中生活圈二號道路、高鐵臺中車站專用區內等地,另可提供民眾休閒選擇或轉乘台鐵之需求服務。
範圍北起臺中市豐原站以北1.9公里,南迄大慶站以南1.4公里,將現有鐵路改建為高架,全長21.7公里。並改建豐原、潭子、太原、臺中、大慶等5座現有車站。新建豐南、頭家厝、松竹、精武、五權等5座高架通勤車站。其中松竹、大慶站與臺中捷運線G4、G13站預留轉乘機制。臺中舊站列為古蹟原地保留,站區闢建為交通廣場、停車場、交通轉運中心、綠地等公共設施使用。
臺中市政府規劃快 捷巴士(Bus Rapid Transit,BRT)之構想,期能利用BRT高效率、高彈性、低成本、 短工期等優點,優先建構大眾運輸路網並培養公共運輸運量。首先以捷運藍線之路廊作為基礎優先建設快捷巴士,以臺鐵臺中站為端點站,沿中正路接臺中港路經東海大學至坪頂,並將規劃路線延伸至靜宜大學,預計將於102年年底完工試營運。此外,臺中市政府亦公布未來6條路線遍及大臺中29區之快捷巴士願景路網,並以3年內完成核心路網建置、7 年內完成整體路網建置為政策目標,打造大臺中完善大眾運輸路網。(計畫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