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8日
學運,學運,多少政治野心家假汝之名行奪權之實。台灣不少社會運動都是同一批人反覆操作。民進黨老一代街頭運動變少了,現在青年軍當道,他們最熟悉網路傳播。像原來民意高支持的馬英九、胡志強等,操守、政績都不錯,支持度最近卻大幅滑落,都是青年軍為民進黨立的功。國民黨若再輕忽網路世代經營,亡黨亡國絕非危言聳聽。這場服貿抗爭掀起的學運,幕後隱藏政黨鬥爭、統獨立場、馬王互鬥、M型社會貧富對立等,才是真正問題點,年輕學子不要事事盲從,要思考運動會不會影響台灣未來發展?「醒腦包」是一帖了解學運幕後真相的政治ABC。
假如把服貿簽約方由中國大陸改日本,大家要不要簽?會說黑箱作業嗎?說白點這是台獨議題,不想要中國人進來?每個國家都有移民政策,彈丸小國新加坡都有積極的移民政策,嚮往輕物質重心靈的不丹幸福小國嗎?那就鎖國吧!投資移民只是整個雙邊貿易互惠的一小部分,面對全世界全方位的競爭,如果這樣也怕,更嚴苛的其他雙邊協定更不可能實現。不想要中國人來,但想過我們有多少台灣人在大陸賺大錢,雙邊貿易每年台灣有幾百億美金順差,假如這幾年不開放兩岸通航觀光,我們觀光服務產業會每年成長嗎?李登輝的戒急用忍政策誤判情勢,造成民進黨政府的兩兆雙星產業也被南韓打趴,聰明的韓國人再度學習認識漢字漢文化,只有他們掌握大陸崛起的契機。所以大家不該繼續藍綠對立,想想台灣的下一步怎麼辦?臺大那位鄭教授的反服貿論調,她只是故意散佈台獨意識的鎖國思想。
從學運現場轉播觀察,立法院或後來攻入行政院的隊伍,除了少數學運領袖、街頭社運人士,其他多數應該是帶著嘉年華心情參與的學生,即使不是很了解運動訴求本質,幾天群眾運動已迅速凝聚他們的革命感情,運用網路工具"糾眾與組訓"變得非常容易,看到學生隊伍快速攻占行政院,今後政府不可掉以輕心。其次,馬江政府把這次學運團體區分鴿鷹兩派,這是錯誤的看法。真正”魔頭”是在立法院內靜坐的學生領袖,他們早已是歷次社運的要角,知道如何避免誤觸紅線,否則他們早已帶頭衝進行政院了。再其次,學生領袖幕後還有一批推動台獨意識的教授群,他們與民進黨政治人物合作,在台灣校園快速拓展政治版圖,這批人不回歸學術本質,休想台灣社會能夠安定發展。
學生運動通常不單純,場面搞很大,其實政治層面影響小,被利用的成分大。早年中國大陸文化大革命,紅衛兵當先鋒,毛澤東利用學生鬥倒他的所有政治競爭者,中國進入文化倒退獨裁統治至少10年。1990台灣也有個學生野白合活動,表面上造就台灣民主。事實上受益者是李登輝及一些學運領袖,他們合作打倒非主流,但卻讓台灣進入李、扁黑金貪腐20年,台灣目前困境,跟這沒關係嗎?
學運世代有不少人從政,幾乎都加入有台獨黨綱的民進黨。後來幾位知名學運領袖還是扁團隊貪腐共犯。說穿了,野百合活動是包裝的台獨活動,廢除刑法100後,台獨活動在台灣正式合法,台灣從此進入藍綠分裂,當時許多參與的自由派學者如胡佛等,後來他們都後悔了。
20多年後,我再度看到反服貿這批學生,都是活躍在不久前大埔、文林苑活動的熟面孔,他們熟悉網路文宣,比野白合學運更狠,之前就想藉機攻入政府機關,這次索性佔領”立法院”,果然震驚全世界,因為這形同政變。別裝了,群賢樓的學生都是某政黨的御用靑年軍,定期配合民進黨演出,逢中、逢馬必反。唉,馬英九這位守法不知變通的總統,連個關說院長都拿不下,難怪台灣會有學生佔領立法院這檔怪事。但除非台灣以後不簽FTA自由貿易協定,任何國際雙邊貿易互惠都比兩岸服貿嚴苛,自由經濟不可能永遠保護沒競爭力的弱勢產業。麥當勞與7-11進入台灣三十年,傳統雜貨店早已淘汰,台灣經濟也沒垮,而且還有更蓬勃的夜市小吃呢。那位製作"反服貿懶人包"女教授,她的論述絕對經不起考驗。
學生進攻行政院,他們有備而來,知道怎麼破壞警察防禦工事,快速帶著方便梯爬入二樓辦公室,也知道同時攻佔電氣機房,簡直是凶悍特種部隊,還要把他們當一般學生看待嗎?怎會演變成這局面呢?洪仲秋事件讓學生觀察政府態度鄉愿,軍隊都被他們搞下來,還有什麼事不能做?像陳為廷這位職業學生,缺課太多,早該退學,因為幕後有特定政黨、教授、律師等支援,學校對他無可奈何。有些大學社科院,教授把校園當推銷台獨意識大本營,他們是否幕後黑手,事後應該一併調查。本來學生攻進行政院那晚是同時解決學生與王金平最好時機,可惜馬英九下不了手,讓王金平、民進黨與激進學生聯手進入延長賽。
總統該跟佔領立院的學生對談嗎:絕對不可以。原因:1.學生佔領立法院是非法行為,尤其公然破壞公物,若非政客護航、媒體縱容,警方應可以現行犯逮捕。2.總統若答應他們要求,以後類似事件鐵定沒完沒了,像FTA美豬談判,台灣豬農也會把豬群放入立法院抗議,到時政府怎麼辦?3.王金平院長若再不願意處理,府院應該拿出魄力排除,不可撇清責任。4.學運場地成為學運領袖為自己找工作的舞台,預測不久將來,他們將會陸續披上彩帶,輕易代表民進黨競選公職,你們願意平白做球給不守法的年輕人嗎?
如果了解台灣過往政治生態,大部分學運不過是政客運用的一盤棋。危機就是轉機,馬政府若不能展現魄力處理學運,他的”無能"標籤大概很難褪去。大家歌頌的台灣野百合學運真正的受益者有三方:廢除萬年國會,鞏固李登輝的地位。廢除刑法100,鼓吹台獨言論者合法。野百合學運領袖紛紛投入政治發展,20年後多了一批老練政客。台灣百姓因此獲益嗎?結果是:藍綠對立、黑金橫行、立法怠慢、行政無能...,更可悲的是,多數台灣民眾還不知道台灣亂象的起因。
學生佔領立院,場景若改在美國國會山莊或國務院,一定被判定非法立即驅離,特區警察受命後,頑固份子甚至會被射殺。我不是危言聳聽,美國雖是民主殿堂,但是執法一定嚴格。當學生再度進攻行政院的時候,馬江政府錯失良機,沒將立法院學生一併驅離,順道解決王金平問題。
馬英九會提出與學生對談,相信是受到TVBS民調有83%希望他與學生對談的影響,但問題不在”反服貿”,難道他不知道是一場徒勞無功的會談嗎?馬英九還是不願意把這次學運後面的政治動機跟民眾講清楚?馬英九聲望只有9%,還需要瞻前顧後嗎?他應該學學李登輝的果斷,政治人物的性格軟趴趴,注定是從政的悲劇。
台灣很少有人願意讓共產黨統治,但不可能實質獨立,維持現狀已是兩岸關係最好的安排。歷史上的小國家都是由大國支配歸屬,400年來,荷蘭、清朝、日本先後治理過台灣。蔣介石撤退來台後,因為韓戰,美國第七艦隊才願意協防台灣。台美斷交後,台灣法理地位已由中國大陸繼承,台灣關係法只是一帖安慰劑,大家別當真。現在中共國力逐漸強大,美日要保護更不可能了。從歷史經驗判斷,台灣會獨立或又轉到另一個大國手裡,可能都是100年後才可能發生。
台獨傾向的學者很團結,他們在系所掌握實權後,會陸續引進革命戰友,形成一股勢力,通常他們先以不同議題掩護,鼓勵學生與他們一起參加公民活動。清大彭明輝教授,散播台獨言論,鼓動學運,就是這樣的教授。我雖批評他,也鼓勵大家去看他的文章,自己判斷是否支持他的言論。不過我認為,教授最好專注自己專業領域,不該鼓吹不是他們專業的議題。另外,他希望大家分享他的文章,但他的部落格從不讓人公開留言,是不是不太民主。
清大彭明輝的部落格 http://mhperng.blogspot.tw/
馬英九執政後,台灣南部還是一片綠油油。兩蔣時代,國民黨與地方派系合作,當時南部地區是國民黨的基本票倉,李登輝與非主流鬥爭時,他為籠絡地方派系支持,更公然把國家資源分配給地方派系要角,以前失敗的機場捷運與月眉遊樂區,就是由台中某集團獨享,敗壞台灣黑金20年。陳水扁執政時也效法李登輝,在嘉義縣長選舉前夕,引誘國民黨地方派系陳明文與張花冠帶槍投靠,從此嘉義縣納入民進黨版圖。到了馬英九執政,大家知道他不沾鍋風格,很難從那取得利益,所以沒有派系願意轉靠國民黨陣營。民進黨善於經營地方,長期運用地下電台散播特定訊息,農業地帶選民反而成為該黨的死忠擁護者。
台灣司法審理一般案件還算公平,但碰到特定政治人物會轉彎喔。法官對相同案件不同對象經常出現矛盾見解,台灣法官太怕”政治迫害”這4個字,也會根據輿論風向球調整心證,才會出現輕判或重判、甚至放水的怪現象。
舉例說明,檢察總長黃世銘被控洩密判1年2月徒刑,法官知道黃世銘是朝野立委的”公敵",反而不追究關說者,卻把執法者先定罪,這不奇怪嗎?民進黨籍雲林縣長蘇治芬、嘉義前後任縣長陳明文、張花冠被控貪瀆,事證明確,結果蘇治芬無罪確定,張花冠、陳明文未到定讞階段,還能夠法外繼續擔任公職。同期南投縣長李朝卿、馬英九愛將前行政院秘書長林益世、台北市議員賴素如等案,一律起訴收押相當時日才釋放,他們的公職都已被去除。
前民進黨立委洪奇昌則涉嫌關說、吳乃仁賤賣台糖土地都已判刑定讞,目前經申訴暫免入監,一般百姓可能嗎?最近衝撞總統府張德正,以及日前攻進行政院的學生領袖魏揚雖被檢察官聲押,結果都被法官當庭釋放,如果他們攻擊的對象不是馬政府的建築物,他們會被釋放?輿論會放過他們?以上就是台灣司法的怪現象!
立法院長關說,結局是提報的黃世銘檢察總長被判刑離職,為什麼王院長反而沒事呢:因為馬總統"笨"。不沾鍋的個性,不介入司法、國安調查,也不影響或介入媒體經營,他的政治夥伴與在野對手早看穿他只是一隻無牙紙老虎。剛開始馬英九民調高,彼此還有一定的尊重度,後來朝野立委發現他連涉案的親近夥伴都不營救,而王院長早已提供這項”服務”,於是朝野立委反而一致公推他為共主。這股力量也順勢滲透進入媒體及司法體系...。當檢察總長舉報立法院長關說,朝野立委驚覺事情”大條"了,如不除之必有後患。他們以程序正義為由,全力扭轉劣勢,終於保住他們的立法院共主,也讓馬英九繼續陷入執政困境。
兩蔣後,馬英九、王金平、李登輝是國民黨最具實力派的政治人物,大家一定奇怪,王金平的政治實力真的凌駕林洋港、郝伯村、連戰、宋楚瑜之上?待會解釋。先談李登輝,他原是蔣經國認為最乖乖牌的農經博士,因為小蔣不放心林洋港,所以把政權交給李登輝。
李不是省油的燈,他有宋楚瑜與蘇志誠兩位心腹,宋是大內高手,蘇足智多謀,利用野百合學生運動解散萬年國會,結合地方派系鬥倒非主流,他善於聯合次要敵人打敗主要敵人,之後又與宋、蘇兩心腹分道揚鑣,最後被逐出國民黨另組台聯黨,轉身成為台獨教父。李登輝信仰基督,本來說退休後要到山地部落傳教,他不只失信於民,為了權利慾望,協助陳水扁登上臺北市長與總統,共同開啟危害台灣的黑金20年。
連戰、宋楚瑜本來都有機會繼承李登輝的總統職位,結果因為李登輝做球給陳水扁,再加上阿扁兩顆子彈,使得連、宋兩次與大位失之交臂。論能力,宋楚瑜最有執行力,團隊也最團結,國民黨各方勢力都防範他,現在他政治生涯是”待業”狀態,對這位幹才真是折磨。
至於王金平,本來只是政壇小角,當年曾涉入十信弊案,聽說蔣經國一度不想再提名他。李登輝與宋楚瑜決裂,李一併將支持宋的立法院長劉松籓拉下馬,由副院長王金平取代。王金平八面玲瓏,朝野立委都拉攏照顧,即使在陳水扁時代,因為有李登輝台聯勢力支持,慢慢形成國會”共主”。
後來馬英九決定競選國民黨主席,連戰聲望不敵,只好推派王金平抗衡,王金平大敗,從此與馬英九結下梁子。馬英九聲望高漲選上總統,王金平也不是省油的燈,他以議事協商為藉口,讓小黨稀釋國民黨多數席次的優勢,並屢次掩護民進黨癱瘓議事,使得馬英九政府的重要政策推展不易,六年來漸漸背負”無能"負面形象。馬王心結難解,國民黨很有可能在下次總統選舉丟掉政權。
說來諷刺,現在媒體出版管制自由寬鬆了,新聞品質反而不及戒嚴時期。解嚴前,台灣媒體原本由兩大報加上老三台把持,但以兩大報影響力最大。中時的余紀忠與聯合報王惕吾兩大報時代,雖然兩人都是國民黨中常委,彼此相互競爭,基本上都謹守報人風範,維持新聞平衡報導的原則。他們也任用不少自由派記者,像司馬文武(江春男)、黃輝珍、楊憲宏等人,後來都成了綠色陣營的重要策士。
解嚴後自由時報竄起,打破兩大報獨大態勢。自由時報前身原是台中的台灣日報,後轉讓地產商林榮三,不久後移往北部發展。李登輝當時為了對抗非主流勢力,出身自由時報的義子蘇志誠,出面找自由時報當李登輝的傳聲筒。林榮三財大氣粗,長期提供大量免費報,該報記者鄒景雯經常取得總統府獨家新聞,大家戲稱自由時報才是國民黨的中央日報,大量砸錢宣傳,自由時報終於擠入三大報之列。陳水扁取得政權後,自由時報正式轉向完全偏綠立場,成為反中言論大本營。
電視台部分,國民黨撤出媒體後,台商蔡衍明收購中時報系,包括中天、中視等電視頻道,立場偏藍。香港壹集團黎智英進軍台灣,平面媒體蘋果日報、壹周刊經營相當成功,但跨足壹電視慘敗收場,黎怪罪NCC阻撓上架,本來壹集團立場客觀,現轉為偏綠反馬色彩,壹電視賣給練台生,練台生是成功的有線電視頻道商,他先收購邱復生年代電視,再購入壹電視,實力不容小覷,立場較偏綠。TVBS原為邱復生與香港TVB合作的頻道,邱後來退出,之後立場偏藍的宏達電王雪紅投資香港TVB集團,取得台灣TVBS經營權,王雪紅找台灣大哥大張孝威擔任董事長,張孝威上任後做了錯誤決定,請走李濤、李豔秋這對新聞界重量級夫妻檔,收視率節節敗退,國民黨也丟掉最能幫他們辯護的大支柱。至於東森頻道,政治立場不明顯,該台劉寶傑”關鍵時刻”別樹一格,天馬行空節目內容,打敗同時段其他言論節目,成為其他頻道仿效對象。
全區域電台部分,趙少康先後取得飛碟、中廣經營權,言論偏藍,收聽族群聚集中北部。地下電台(部分取得合法經營),幾乎偏綠色彩,是穩住民進黨南部票倉的利器。
數量上,表面上藍稍占優勢,但偏藍媒體比較遵守新聞平衡報導原則,影響力反而不及自由時報、三立、民視等三大媒體,長期觀察他們的言論色彩,不僅偏綠,簡直像民進黨黨營媒體。他們敢大辣辣違背新聞倫理經營媒體,當然跟馬英久的媒體”不沾鍋”有關係,台灣媒體經營者都由商人把持,他們怎麼可能押寶在沒有利用價值的政治人物上,不只馬英九政府尷尬,也是全民的悲哀。
馬英九守法不貪,政績也不算太差,為什麼綠色選民"逢馬必反”?陳水扁曾經是綠色選民心目中的神,但總統任期有一半時間被追貪腐,下台後被羈押起訴定罪入監服刑至今,馬英九堅持不特赦,這是他們心中永遠的痛,把這股悶氣全算到馬英九身上。加上馬總統不沾鍋的個性,給了王金平挑戰的機會。他以議事協商為藉口,讓小黨稀釋國民黨多數席次的優勢,並屢次掩護民進黨癱瘓議事,使得馬英九政府的重要政策推展不易,漸漸背負”無能"的負面形象。原本綠色選民以為民進黨難以翻身了,看到馬英九對王金平一籌莫展,認為只要拼命配合"逢馬必反”,才可能再創造執政機會。
胡志強是政治圈一位難得有創意有遠見的政治家,幽默、樂觀、誠懇是他的人格特質,胡的全國聲望一度超過同樣高民調的馬總統,可說是馬政府行政院長第一首選,或許高民調造成傳說中的馬、胡情結,他始終榜上無名。
據本屆台中市長最新選前民調顯示,林佳龍的支持度已超過胡志強十多個百分點,林佳龍是野百合學運世代領袖,他有學者的孤傲個性,在民進黨陣營的人緣並不好,本土意識形態很濃,大概十年前,他在其他縣市找不到位置的情況下,選擇落腳台中經營,坦白說,他基層跑得很勤快,但對台中市政的規劃很空洞,若當選市長,除非他蕭規曹隨,否則對台中是一場災難。
長期追蹤觀察市政建設,台中縣市合併不到4年,胡志強規劃的規模已擴展到所有原台中縣板塊,他的市政財務經營一流,本來原台中市負債只有100億,原台中縣帶來400億負債,隨著他的各項國際級市政建設逐步推動,他樂觀預估所有負債都能還清且有盈餘,五都中沒有一位市長有他的經營能耐。
推動市政建設本來就是長期的工作,我很訝異在電視看到名嘴批評他沒建設,所以民調才會落後林佳龍。但我要反問,林佳龍過去有何突出表現?大家也說不出所以然。問題出在反對黨太會宣傳,早抓好各個媒體的制空權,跟製造馬英九無能都是相同策略。
上一屆胡志強與蘇嘉權對戰,民進黨有人私自公佈胡志強在榮總的病歷,當時李登輝還補一腳說:胡快”踹起來(快掛了)”。這屆民進黨再加碼說"胡做太久了",在民眾普遍認為馬英九執政不佳的大環境下,胡志強再度面臨他人生最艱困時刻。胡志強不是只會放煙火作秀的市長,期待他規劃的各項國際級地標陸續在台中天際線出現,做為ㄧ個台中市民,由衷祝福他扭轉乾坤連任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