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彩雪 商業周刊/ 1987年4月17日(73期)
以台中機械集團為主的幾家機械大廠,正在進行一項形象改造行動,企圖擺脫技術黑手的舊日色彩!
四月六日到十二日,在台北世貿中心的金屬加工製品展覽會場上,中部機械業老廠台中精機,脫下了黑手外衣,向各界展示了迥然不同於昔日的嶄新形象。
成立已卅五年的台中精機,去年將所有關係整合而改組為「精機集團」,藉著這次展覽,精機集團更進一步展現整合後的成果:以「科技文化世界」為主題,以佔五十個攤位大的展示場正中央的圓形電腦控制系統,突出機械業邁入科技化的特色;並以一面電腦牆及文化牆,介紹精機集團企業。在長達廿分鐘的CF中,利用飛馳中的汽車、飛機所隱含的高度科技,企圖帶出精機集團產品的優越性。藉著交響樂與活潑電視畫面結合,完全擺脫過去機械介紹產品的沈悶、呆板手法。
同時,精機集團更藉著一場經銷商會師酒會,將海內外數百名經銷商聚集在一起。操著台語的本地經銷商及百餘名來自美國、荷蘭、義大利、澳洲等國的「外國仔」,與精機集團總裁黃奇煌及族下子弟兵相會的一剎那,精機集團不自限於本地,跨足於全世界的形象更鮮明的被突出了。
「CNC機械業形象競爭的時代已經來臨」替精機集團作企業識別系統(C.I.S.)規畫及此次參展會場設計的生產財公司練福智說:「CNC產品今年算是很成熟了,各廠的技術水平也愈趨接近。建立這重理性產品的品牌信賴感,也就是跨入行銷導向,已成為各家必爭的新重點!」
素以行銷見長的精機集團便自七十四年開始將CIS先導入台中精機公司,用了四年多的時間,花了二百多萬元的顧問費,一步步將制服、機器外觀、生產環境、企業精神象徵作統一規畫。去年十月,精機集團正式成立,為了配合今年預定成長五0%,達到十八億元營業額的「一八五0」專案,以及明年初的股票上市,精機集團所有關係企業包括四家製造廠、四家貿易公司、二家加工廠,以及國外的發貨倉庫、總代理,正式橫向整合體識別體系。
在此次展覽會上,精機集團總裁黃奇煌以台語指著該集團由綠色及橘色構成的CIS說:「綠色代表公司的稻穗──米愈飽,頭愈低!橘色代表我們的廠花──木棉花,看到它就想到我們的工廠。」
「藉著外在形象的統合感,慢慢認同該企業!」練福智指出。而這種自企業內部改革的效果,在中部這個機械廠的大本營之間已產生骨牌反應。同時投入塑造企業識別體系的還包括楊鐵、福裕、永進、高鋒等十餘家機械廠。單以此次展覽會來看,這些擁有數十年歷史的老廠,藉著經過設計規畫的攤位外觀,及各自統一的商標,吸引了不少國內外買者。
「他們正逐漸由『勤儉』的企業經營觀,轉而慢慢接受產品必須包裝、精緻化的概念。」練福智指出這些機械老廠的蛻變。他認為,在執行CIS建立的過程中,各廠儘管有表面化或深入之別,然而機械業在面對美國對我國施行工具機輸入的外在環境限制下,藉著建立CIS,進而尋求產品發展定位,是國產機械強化「MIT」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