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機械週記盛
廖鳳圖 中國時報社刊/ 1984年
「'84中華民國第一屆台中機械週」由工商時報主辦,中國時報、時報雜誌、時報周刊、美洲中時等事業單位全力支援,充分發揮「時報一家」的團隊精神,獲致空前成功的輝煌成果。
綜括六天的展示,參觀人潮超過六萬人,成交金額達新台幣七千七百多萬元。展示的最後一日,附近民眾扶老攜幼如趕集般湧入,人潮超過兩萬,車陣蜿蜒中清路一、二公里,連在場執勤的警員均對本報之號召力嘆為觀止,認為這是大雅鄉數十年來僅見之盛況。但是在成功的背後,卻有著許多感人的故事……
由工商時報的「'84中華民國第一屆台中機械週」,經過長時間的縝密籌劃,於四月十七日至廿二日,盛大地在台中縣大雅鄉掀起熱潮。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這項活動為時報在中部地區打了一場大勝仗,令聯經系相形見絀,其過程與盛況,值得在社刊披露,與同仁分享。
工商時報自民國六十七年十二月創報,迄今不過五、六年光景,但在與對手報的競爭上,卻迭創佳績。尤其在中部地區,本報同仁經常是以一當十,以寡擊眾。在台中小組強烈要求下,工商服務部基於專業報紙的職責以及支援外埠作業的考慮,早在半年前,即積極籌辦機械週活動。
今年元月七日,由工時台中小組幕後策動,結合中部地區機械業界菁英與第二代經營者的「金字塔工商聯誼會」在台中成立,已為四月份在台中舉辦機械週預埋伏兵,廠商的熱烈支持與殷切期盼,更鞭策本報同仁全力以赴。
時報有個傳統──寧缺勿濫,要辦活動就辦最好的,否則不辦,鑑於過去有些單位濫芋充數,隨便找所學校,在禮堂內辦工業產品展留給參展廠商極為惡劣的印象,工商時報在選擇會場時便格外謹慎,經四出尋訪比較,多方交涉,終於選定在高速公路中清路交流道旁國泰集團一座寬敞的廠房為會場預定地,並初步決定,在五月一日至六日舉行展示與研討。
工商時報要辦機械展的消息,很快就傳遍機械業界,當然也傳至經濟日報,過去一向「孤行獨市」對業界予取予求的該報,深恐被本報瓜分既有市場,除一百八十度轉變,加強服務外,並到處放空氣,造謠中傷,謂中商時報辦不起來,部份廠商也因受其蠱惑,對本報抱遲疑態度。
至於展示日期,經濟日報不惜失信於廠商,兩度更易,以便搶在本報之前先行開鑼,標榜由聯合報、經濟日報聯合主辦的「第二屆台中自動化機械暨配組件系列展」,原訂五月中旬舉行,見本報初步安排在五月初,恐失機先第一次變更,提前至四月十八日開展,嗣因本報訂為四月十七至廿二日,再度更易為四月十四日。
三月一日本報正式在報端披露,舉辦「'84中華民國第一屆台中機械週」,由於事前完整慎密的規劃,以及中國時報、時報週刊、時報雜誌、美洲中國時報等姊妹單位大力支援,加上美術編輯游基倉精心設計企業識別色彩,成功地運用於請柬、海報、中英文DM、工作證、報紙廣告、會旗、會場內隔間佈置與會場外POP,構成統一密集的宣傳火網,使得活動未開展先轟動,先聲奪人。
四月十七日,終於在大家的期待中降臨,原訂下午二時卅分剪綵後開幕,上午九點鐘不到,即有大批參觀者湧至,為免掃興,主辦單位只好破例作非正式展出,下午開展後,更是人潮洶湧,會場準備的一千五百坪寬廣大停車場沒多久即車滿為患,估計首日參觀人員將近一萬人,同時當日統計成交金額,高達新台幣一千一百九十四萬二千元,較經濟日報在霧峰展示首日三百多萬元多出數倍。
十八日,參觀人潮仍絡繹不絕,超過五千人,成交金額亦達八百卅四萬一千五百元。十九日,雖然中部地區陰雨□□,仍然阻擋不了參觀人潮,冒雨前往參觀者不下於十八日,成交金額再現高峰,達一千三百一十萬七千元。廿日,大雨不停,人潮稍減,但成交金額仍居六百九十三萬三千元。廿一日為週末,參觀人潮遽增,約一萬五千人,成交金額再創佳績,達一千五百一十六萬八千元。
廿二日為展示最後一天,又逢星期假日,附近民眾扶老攜幼,如趕集般湧入,人潮超過兩萬,車陣蜿蜒中清路一、二公里,連在場執勤的警員均對本報之號召力嘆為觀止,認為這是大雅鄉數十年來僅見之盛況,應參展廠商與參觀者之要求,延長展出時間至六時,才在大家依依不捨聲中結束六天的展示,除了所有參展廠商一致要求本報明年擴大舉辦外,亦有不少南部廠房要求到台南、高雄繼續展出,反應之熱烈,顯示此次展示活動之成功。
綜括六天的展示,參觀人潮超過六萬人,成交金額達七千七百多萬元,尚有一些洽談中未定案數億元的交易機會,成果極為輝煌。
展出期間,經濟日報中部地區記者分批前往本報會場觀摩,當他們走完全場,無不臉色發青、自嘆不如,平日趾高氣昂的氣焰,一下子萎縮了,彼消我長,此次台中機械週活動,已為本報台中小組奠定勝利的基礎,假以時日,必能全面掌握中部機械廠商動脈,為報社爭光。
在本次台中機械週成功的背後,有很多感人的事蹟,不能不在此特別提出,在展出前籌備工作緊鑼密鼓進行之際,台中小組召集人練福智肺部舊疾復發住院,仍抱病在醫院運籌幃幄,甚至不理會醫師與太太警告提前出院,不休不眠地張羅有關機械週的大小事項,其公而忘私的精神,令人感佩;此外,台中記者萬振昌在展前連日通宵達旦,不支病倒,到醫院吊瓶點滴再上陣;台中小組鍾惠娥、魏芳、週蓮嬌、吳錦珠等以嬌滴滴的女兒之身,夥同張學文、萬振昌、劉銘仁等男同事,淋雨穿梭台中街頭,漏夜赴各交通要道樹立會旗,夜黑風大雨狂,毫無怨尤;台北吳治蘋記者,
身懷六甲,猶不退讓,與夏紀鵬、廖天授、鄭炳明、陳山江、黃台中等人輪班南下服務廠商,對此種服務精神,廠商真的沒話說,加上企劃組、美工組,本報每日在會場總有十來個同仁服務、較經濟日報僅有兩人駐場服務強多了。
工商時報余發行人、社長張屏峰、副社會兼總編輯林叔東、採訪主任彭垂銘等主管,對工商服務部主辦此次活動所給予的支持,總經理周盛淵兩度蒞會場坐陣,主任雷治平、副主任黃偉台於展示期間長駐會場,中國時報副社長王篤學、總編輯胡立台及副總編輯程翔雲等各級長官,以及地主台中地區特派員馬占魁、劉峰松、秦正華,工商時報發行部經理蔡俊傑、主任張松美等的大力協助,使得台中機械週能獲得空前的成功,凌駕對手報,為中部地區業界稱頌、功不可沒。攝影記者林進榮,展示期間奔波會場,挖空心思,配合專業展示特色製作「車床大集合」、「國產齒輪」、「系列銑床」、「精密機械走向」等集錦,使本報機械週專版圖文並茂、生色不少。
總而言之,這是一項發揮群體智慧與心力,闡揚「時報一家人」團結合作的精神而獲致的成功範例,值得珍惜並發揚光大,為時報文化事業再造更多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