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福智 工商時報副刊/ 1981年11月11日
第四屆歐洲國際工具機展售會(EMO),今年9月15日至24日在西德漢諾威市舉行。包括我國15家廠商在內的33個工業先進國,共有1777家廠商參展,展出內容分三大類──金屬切削機、金屬成形機及這些機具的配件、附件等,在現今工具機工業朝向超精密、節約能源與自動化發展趨勢下,這些產品都是登峰造極之作。
由西歐13國組成的歐洲工具機合作委員會(CECIMO),去年輸出的工具機佔世界各國輸出量的60%,但共同輸入金額也佔世界各國進口總額的40%,是全球工具機製造業歷史最悠久、最具代表性的地區。CECIMO定兩年為一屆,分別在西德漢諾威、法國巴黎、義大利米蘭輪流舉行歐洲國際工具機展售會,其中以漢諾威展規模最大,此地的展售會是每隔一屆四年舉辦一次。
本屆EMO展由西德工具機製造協會(VDW)主辦,會場在漢諾威市郊的大型展售場,共有15個館提供展售(其中有二個館是二層建築),展售面積達14萬平方公尺,規模遠比日本東京晴海展售會大一倍以上,亦相當於我國貿協主辦的台灣機械展售會的25倍,堪稱全世界最大的工作母機交易展售會。
(圖片:回程參訪倫敦)
據主辦單位VDW表示,為應付EMO展,該會早在一年以前就進行各項工作規畫。事實也證明,十天的展售期中,一萬多名服務員與參展員均能有效率地執行各項行政措施,順利進行促銷活動,30多萬參觀者的食宿、交通等,也安排得井然有序,令人稱道,由此可看出主辦單位的魄力及豐富的經驗。
在寬廣的展售場有各項服務設施,會場中央區設有主辦單位與各參展國所設的資料中心,參觀者的通訊、交通、食宿、娛樂、服務等也都有妥善的安排,其中包括郵電中心、航空服務站、銀行、購物中心及各國口味的餐館等,同時展售會場中還設有巡迴載客巴士,走累的人,隨時上車免費搭乘。而在綠草如茵的廣場上,也不時有身著古裝著名的日耳曼管弦樂團吹奏雄壯的進行曲,替忙碌緊張的交易活動,增添了輕鬆的一面。
漢諾威地處歐洲內陸北部交通孔通,到北邊的漢堡與西北的不來梅只要一小時的車程,南至航空大站法蘭克福三小時,至於東邊的柏林也有火車與飛機密集聯絡,陸空交通均十分方便,這使得漢諾威本地只能提供二萬多個房間(含私人出租客房)情況下,大部分的外地參觀者,均能利用德國密集的交通網,迅速輸送至上述地區,解決住宿問題。至於當地的捷運系統方面,地下鐵正興建中,地面電聯車則班次密集、載客量大,一票直達十分方便且經濟。另外在展售會場內還有直昇機場,場外有可容10萬輛汽車的停車場、火車站與計程車招呼站,交通措施規畫相當理想。
展售會每天上午九點開放參觀,下午六點結束,中午與假日均不休息,這一點與我國機械展完全相同。不過在門票的發售上則分二種:對德國人自己收門票約14馬克一張,外國參觀者則以護照核發10天分期票,不收費用。這次展覽會開放15個展售館,範圍很大,如果走馬看花繞所有攤位一圈,大約就要花去兩天時間,大部分的參觀者多買有10馬克一本的導引手冊,做重點式的選擇參觀。 EMO展與其他國際機械展不同,大會堅持必需是製造廠始准參加,同時產品又分類集中展出,因此在會場上不易馬上看出各國機械工業的實力。15個會館展示的產品大致如下:
3、7館──綜合加工機與特殊工具機
4館(二層)──機械附配件
5館──研磨機
14、6館──金屬成形機
18(二層)、17館──銑床、鋸床
13、16館──鑽、搪、銑各型切削機
19、20館──各式混合加工機、量具
21、22、23館──車床及自動車床
我國15家參展廠商中,台中精機、遠東、楊鐵、達興、仲喬、堡全、大興在21館展出,高明、連豐在13館,大立、高鋒在18館,三星五金、大岡、福裕在3館、泰英在第15館。其中以台中精機租用的展位最大,計展出9種產品,有5位現場接待員,可看出該公司開拓歐洲市場的決心,一般看來,到我國展位參觀詢問的採購商,遠比韓國、中共、印度的攤位多得多。
比較我國、日本、韓國、中共等亞洲地區參展的國家,我國與日本是為拓銷而來的,我國楊鐵、台中精機、遠東均推出CNC產品及其他廠商的傳統性工作母機,均受到歐洲採購商的重視。韓國與中共則有宣傳「工業力」的意圖,尤以中共表現最露骨且漏洞百出,其所展出之NC Chucker(轉塔刀架車床)仍裝舊式的富士通5T電腦,「北京實驗機床廠」的新型換刀加工機,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從日本運來改裝的樣品,這些號稱「進步」的NC產品,這一年來不斷在世界各展售會場「作秀」,沒有什麼新鮮之處。據一位外國採購商表示,中共機器在設計上較笨重,由外表看,拮花、倒角、漆層處理均十分草率,未達商品化的標準,目前尚難與我國競爭。
綜觀這屆展售會,在機械本體設計方面,並無突破性的發展,反而是較為我們忽視的附配件產品,展出種類不但繁多,而且日益翻新,如日本Okuma自行研製的CNC控制器,附有檢查誤差的加工影像畫面,配合旋轉工作台與機器人的設置,使沒有多少經驗的操作員,也能勝任機械加工作業,此外,各類超硬刀具的不斷出現,亦大大增加切削機械的加工能量,可減輕機械本體的材積與動力負荷,是工具機發展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