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3總綱的認識
今天的研習最主要是要認識十二年基本國民教育的總綱,總綱中強調培養以人為本的「終身學習者」,分為三大面向: 「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三大面向再細分為九大項目:「身心素質與自我 精進」、「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科技 資訊與媒體素養」、「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人際關係與團隊合 作」、「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在學習階段部分,國民小學則分為三階段:
今天的研習,重新提出了學校願景:
學校教育願景「創新、探究、適性、關懷」
創新-有根據,能夠有不同的看法與點子,樂於分享與實踐。
探究-好求知,能夠對相關事物感到好奇,願意了解與探究。
適性-知興趣,能夠發掘自己喜歡的事物,找到自己的舞台。
關懷-重情感,能夠瞭解人與人相處原則,尊重協同與關懷。
2018/07/18彈性課程實作
在101年推動「資訊生活化」期間,我們嘗試將資訊科技導入到校園,改變原本的傳統教室,讓每間教室都可以擁有「電子白板、單槍投影機、實物攝影機」,讓每間教室可以具備智慧教室的雛形,部分班級還配備「IRS及時反饋系統」,這些都要感謝學校教師團隊的夥伴幫忙,偏鄉小校經費有限,要改變教室硬體是非常大的工程,那時一間智慧教室約要25萬,在這幾年我們卻逐步依規畫改善完成,包含科任教室部分,也著手在改善中。
除了硬體的改善外,最重要的是提升老師的教學部分,以「資訊生活化」來看,老師應用載具的行為增多,在課堂中也習慣用電子白板進行教學,基本的資訊素養已具備。部分老師也參與執行「教育部的行動學習(自然、藝文、資訊)、數位閱讀(語文)」專案計畫,因此在領域的融入應用中,也都能深入靈活應用。
107年因應新課綱的推動,在國小部分並無「科技領域」相關規劃,科技推動以融入、應用為主軸,因此本校的「課程規劃」將從「深化應用期」進入「跨域整合期」,將透過專題的方式進行跨域整合,以符合新課綱之規範。在「部定課程」部分以跨領域融入為主軸,持續推動「資訊生活化」與「資訊技能」的跨領域整合應用;在「校訂課程」(彈性課程)部分,導入「專題課程」以「社區」為主軸,進行「跨域」合作。
2018/08/14科技教師社群討論
在SWOT分析中,科技相關的硬體改善這部分持續在做,也是基礎要完成的建設工程;在教師部分,如何讓老師瞭解新課綱的內容,發展願景、定位老師、學生學習圖像之修正與訂定將為最優先要處理的,這過程中包含五個步驟:1.召開相關研習讓老師了解新課綱。2.相關人員進行課程規劃內容,提出建議方案。3.經過課程發展委員會討論可行度,是否須修正。4.行政協助解決相關延伸問題。5.確認「願景、圖像」,後續相關課程的規劃會依據「願景、圖像」如何實踐來進行規劃與設計。
學校教育願景,樹林國小是一所偏鄉的學校,孩子家長的工作除了務農、工廠員工外,還有一個就是自行「創業」。在學校週遭有非常多的小型工廠,很多的家長本身也是創業家,這部分也是全球的人才發展趨勢,因此我們我們採用「創新、探究、適性、關懷」為學校教育願景;「學習的專家」為教師圖像;「創業家」教育,為學生學習圖像。
教師圖像「教育愛、專業力、執行力」,成為學習的專家
富教育愛的人師-會尊重聆聽,了解孩子內在的聲音,給予適時協助。
具專業力的經師-會協同學習,了解專業是他人認同,一同精進成長。
有執行力的良師-會共好共學,了解願意主動的重要,支持成就夥伴。
為什麼學生學習圖像要以「創業家」教育做為發展主軸?(擷取兩段網路文章分享)
創業成功=點子(創意思考)x產品(設計思考)x團隊(探索實踐)x執行(實作規劃)x運氣
每一個環節的困難都多到要你有足夠的「熱情」+「理想」才能撐過去,然後再面對「更多」的困難。當然你還要投入無數的時間跟金錢才能打造好這些環節,即使產品很好,你也有可能遇到老鼠屎團隊,或是遇到了運氣0,一切歸零……。
只有創業,才是「唯一」可以解決現況的方式。
你發現了世界上有一個問題需要被解決,而這個問題存在很久都沒人去處理,而你發現你對解決這個問題充滿了想法跟熱情,滿腦子除了解決這個問題,你幾乎不想做其他的事情。但你卻沒有時間而且需要更多的人幫你,因此你發現唯有創業才能組織自己的團隊來解決這個問題。也許也可以這樣說,「世界必需你來創業」才能讓世界變得更好。因為沒人比你更了解更熱愛去解決這個問題,而這個問題正被放在一旁。
2018/08/21科技教師社群討論
因此在新課綱的部分,我們希望可以在彈性課程中以「創業家」教育為發展主軸,實踐「創業家」教育。我們也希望在「創業家」教育的課程中,老師成長的學習氛圍與孩子學習到的學習氛圍是一致的,我們希望師生圖像都可以做到「尊重聆聽,協同學習,共學共好」,透過學習氛圍的一致,老師與孩子的學習目標才會有共鳴,也藉此串起「部定課程」與「校訂課程」的連結。
「校訂課程」彈性課程規劃部分,我們希望與社區結合,用社區相關的主題來進行課程規畫,讓孩子可以以生活情境的問題來進行發想,讓課程更貼近孩子。配合學校、社區與在地的需求進行課程評估,彈性課程規劃「創業家」教育以培養一個「創業家」主軸,課程發展要有三個重點面向,「探索實踐、設計思考、實作規劃」以下針對這三個部分做說明:
█探索實踐-創意領袖(點子、團隊)。首先,先了解地方文化(調查~找尋可以努力的方向),依調查線索擴散性發想;拜訪地方的逐夢家(蒐集~失敗與成功的經驗),綜合所有意見,開始逐步聚焦想法並學習分享;從想法中思考可行性,提出具體解決的方案並實踐。
█設計思考-美感體現(特色、商品)。參訪社區,了解、記錄社區的美;如何留住社區的美(調查、搜尋),整理分享可以有哪些做法,哪一種可行性最高,我們可以怎麼做;打造、行銷社區的美,如何透過所學,與學校、社區資源結合,開發可能的社區文創商品。
█實作規劃-國際事業(行銷、執行)。了解家鄉特色(包含建築、藝術、物產、小吃……等),做在地特色的盤點,也讓孩子更認識社區;透過資訊科技進行各地行銷模式調查,發表分享,找尋可以行銷社區的模式,擬訂行銷計畫;結合科技執行行銷計畫,並逐步修正解決相關問題。
「創業家」教育課程,學生「知識、情意、技能」學習素養圖像
2018/08/28科技教師社群討論
學校課程主軸以「創業家」教育為主軸,為了與學校要發展的「科技特色」結合,成為「科技領域」特色學校,又礙於國小的部定課程中並沒有科技領域,因此本校採取的結合策略是,「部定課程」發展跨領域課程為主;彈性課程,則是提供孩子展現的舞台,讓科技成為成就孩子的推手,用發現問題、協同討論、提出策略、解決問題的模式進行課程規劃。
低年級部分應用低科技(拍照、錄音)的方式進行;中年級則是以網路、雲端服務(google服務為主)為學習主軸;高年級部分,以「跨域資訊科技專題」及「生活科技專題」整合為主軸來進行。
「跨域資訊科技專題」部分,以師生共學為主引進跨域資源,搭配「啟夢@EDU計畫」募資平台http://dream.sc-tcl.com/進行。
「生活科技專題」部分,則結合雷雕特色進行在地文創規劃,成立學生實習創業網路商店,透過資訊科技進行行銷。
2018/08/29全校教師課程發展會議(前導課程說明會 )
通過本校彈性課程以科技發展為主軸,授權由科技教師社群討論出課程主題與學習架構,試辦初期3~6年級以每週兩節進行試辦課程。相關課程發展分享於網路上,讓其他同仁可以了解課程脈絡,試辦初期課程由易霖老師主導,其他領域老師一同協助發展跨域的課程。
彈性課程規劃架構,其他各領域負責執行的部分,可以發展跨域相關協同課程。原則低年級部分應用低科技(拍照、錄音)的方式進行;中年級則是以網路、雲端服務為學習主軸;高年級部分,以「跨域資訊科技專題」及「生活科技專題」整合為主軸來進行。相關資料整理於課發會確認。
2018/09/05課發會決議,全數通過,依規劃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