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信

一般來說,申請學校時會需要有三封推薦信(有些學校只要兩封,但也有些學校接受3-5封推薦信)。這三封推薦信最好是由真的了解你的老師來寫,因為推薦信的意義本來就是借由他人的口來了解申請者到底適不適合前往該校系就讀。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找「系主任」、「院長」等等的老師來幫忙寫,在申請審核時看起來比較「優秀」,但事實上,如果這些「系主任」或是「院長」其實根本對你一無所知,你也未曾修過他們一堂課的話,這些老師也很難真正寫出一封推薦「您」的推薦信,他們可能也只能寫一些「這位同學很優秀,考試都考九十分喔!」、「這位同學的字寫的很端正漂亮、人很有禮貌」等等的話,其實對您的申請一點幫助也沒有,甚至給人「這個人找不到適合的人幫他寫推薦信」、「這個人一無事處只能寫這些空泛的優點」等負面觀感。所以,建議您最好是找了解您的老師,如:

  1. 曾經修過課程的老師
  2. 曾經指導您論文的老師(不管是否是正式的學位論文還是課堂習作)
  3. 曾經一起參加讀書會、研討會的老師
  4. 曾經為您擔任助教課程的授課教師的老師

(以上順序與推薦優先次序無關)

非常重要地,你需要三封。這代表你的修課、研究、學術活動最好都可以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前就朝這個方向作規劃:包括選修你想拿到推薦信的老師的課好幾堂、在會議中認識一些學者並且有學術上的交流,或者長期與特定學者通信討論研究等等。這些都需要時間。如果覺得一切可以隨緣,您很可能到了遞件前夕才發現要不到您所需要的推薦信。這時就真的欲哭無淚。

另外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有一些學校的申請系統會讓您選擇是否要閱讀推薦信。一般會推薦您勾選放棄閱讀推薦信的權利。因為如果您勾了想要閱讀,不只是申請審查委員會知道,您的推薦人也會知道,這可能會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誤會。

至於有一些台灣老師可能會請您自行擬定推薦信的內容,最後再由其簽名一事,我們建議您還是誠實的說明您與該老師之間的關係、您在該老師的課堂上有和具體表現(如曾寫過哪方面的文章、做了什麼樣的論證)、該老師知道的您的傑出課外表現有哪些。如果只是寫寫「這位同學很認真、很用功」,或者是寫的太誇張,把自己講成百年難得一見的練武奇才(雖然您真的有可能是!)都不是太好。

請注意:申請名校的哲學系博士班時 (請注意:這是在講博士班,不是碩士班;名校在此粗略以Philosophical gourmet Ranking的Top 20來界定),推薦信的重要性不低於 writing sample。想像你是知名研究型大學的博班審查委員。你這學期要教兩堂課以及寫出一篇能被頂尖期刊接受發表的論文,並負責看50份申請資料。 你能怎麼辦?博士班希望招收學生是:已有能力批評他人理論並開始有能力建構自己的理論。(這和碩士班的目的很不同: 招收似乎有潛力但哲學基礎不足的本科或非本科生,還有為系上或學校賺錢。) Writing sample 太長,所以有可靠的摘要和評論該有多好。然後你想:知名哲學家在推薦信裡寫的摘要和評論似乎最可靠吧,那就先看他們寫的。你還是得看其他的非知名人士在推薦信裡寫的摘要和評論,伹即使是好話,其可靠性也被打折扣,最後還是得去看一兩下 writing sample。看一下還是兩下就取決於你的教學壓力丶論文壓力丶以及良心了。所以:writing sample 寫得好是必要,但是更好能譲知名哲學家在推薦信𥚃說你的 writing sample 寫得好。這沒你想得那麼難:你認定的"知名"大概只限於你從上課知道的超級知名哲學家 (很多還死了呢),而實際上「哲學業界內知名」的人並不少。

「哲學業界內知名」的定義?這個也許堪用:近五年內,平均每年刊登至少三丶四篇論文於知名期刊,並平均每年至少有三丶四場在知名大學演講 (這... 好像有循環定義)。這些資料都列在哲學家的個人網站裡 (找一下所謂的 CV)。順帶一題:你也知道了 writing sample 的第一頁得附上超讃超清楚的摘要。

「等一下!我還沒出國留學,那來認識所謂的知名哲學家?」

好問題。想要在台灣,以從未出國從未認識知名哲學家的狀態,直接申請上名校的哲學系博士班,其難度極高 (雖然不是不可能)。這就是為何不少出國的哲學學生先讀國外碩士班,利用這段畤間寫出好的 writing sample 並利用地緣之便認識知名哲學家。「在國外碩士班裡,該如何好好準備國外博士班申請呢?」請見 FAQ Q19。

「等一下!這等於是在說:讀西方哲學的東方學生,如果想去西方的名校博士班,一開始註定就輸在起跑線上。這不是很不公平嗎?好不甘願呀!」

你說的一點都沒錯,真的很不公平。但請務必保持這種不甘願的心,因為這是東方學生變努力變強大的絶招,而且是西方學生窮其內功也學不到的招式。我們沒有在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