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老師與學校

主要有幾種方式:

1. 參考Philosophical Gourmet Ranking (PGR)的分科評比

優點

        1. 由該領域的專家評比而來,有一定的可信度。

缺點

        1. 沒人知道到底哲學家A跟哲學家B給予U校的研究所F五顆星星的原因是什麼、評分標準何在。
        2. 雖然是哲學家自己去評分,比起什麼QS Times有意義多了,但還是很biased。
        3. 即便U校的研究所F在PGR上排名很高,那也不代表研究所F就有可以指導你的老師。
        4. PGR只做「英語系」國家,許多非英語系國家也有非常好的英語課程,但因為這個方法論上的問題,如果只看PGR就很可能會錯過一些好研究所,如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大學的The Institute of Logic, Language, and Computation (ILLC)。有些劍橋學生寧可轉往ILLC而不繼續在劍橋做這方面的研究,但是在PGR上,您連ILLC的名字都找不到。更別談如果您是想到歐陸國家去研究歐陸哲學了,PGR在這方面一點幫助也沒有。


2. 從自己論文中到底都引了哪些人的作品來找。

優點

        1. 自己的論文會引表示研究領域相同。
        2. 曾經自己深入讀過那些學者的文章,對他們的學術成果、走向有一定的了解。

缺點

        1. 自己所見所知有限,可能因而錯過許多可以深入合作的學者。

3. 參加國外的研討會/Summer School

優點

        1. 有機會直接與同領域的學者交換意見,得到insider’s tips。
        2. 有機會展現自己的學術成就給同領域學者,會後的coffee break與會學者很可能會給予相關意見,如此研究題目有哪些人在做、誰的取徑最契合您。
        3. 有機會與想跟的老師親身互動,了解兩人個性是否契合。有時學術上的成就高的人未必好相處,有時大家說不好相處的人其實跟您很合,這都要自己去探索才能了解。

缺點

        1. 出國很貴、國內補助相對少。但若父母支持,投稿有上的話,建議還是考慮申請一下Parents’ Scholarship出國多了解一下國外的情形會比較好。

4. 詢問師長、正在海外讀哲學的同學

優點

      1. 透過這些比較親近的人,更有機會知道一些關於您感興趣的哲學家的個人訊息小八卦等等的,以利評估是否要尋找該哲學家當指導老師。

缺點

      1. 台灣行政事務繁忙,許多師長因此較少出國開會,對於哲學新秀的發展狀況、個性等,未必了解,推薦的人選(師長的老友、過去求學的博班同學等)可能也已成為該領域的大師,不是那麼容易可以一起合作。
      2. 即使正在國外就學甚至教書的同學,也不見得了解國外所有的狀況。每個人都侷限於自己的科系以及學術社交的範圍。


5. 寄信給老師 by Ten-Herng Lai (ANU)

有些學校會希望妳在正式申請前,先找到願意收妳的指導老師;即使沒有正式要求,想辦法先聯絡一下或許也值得嘗試。但是寄信之前,妳應該要想辦法搞清楚寄這封信的目的是什麼:讓一個陌生人願意看,並且審慎評估妳是不是一個值得合作至少三年的潛在博士生。

我不敢說真的很了解妳未來的指導老師會希望妳在信件裡面提供什麼資訊。以下是我個人跟(當時未來的、現在目前的)指導老師聯絡的經驗。這些都是相對於個人的經驗,所以無法保證適用於其他人身上;但即使如此,我相信還是有一些有用的資訊。

我在正式跟老闆提到有意願申請學校、想找他指導之前,已經跟他通過兩三次信討論他一篇發表沒多久的文章。(我不是很確定之前的通信對於後來申請是否有任何影響。)我跟他提到有意願申請的信件內容包括

- 我目前的position

- 過去的學歷與教學經驗

- GPA

- 語言檢定

- 我打算的研究方向

- 詢問是否收學生

- 一些過去經驗證明我的相關背景能力

我不確定以上訊息到底哪些必要,所以可能得自己拿捏一下。我得到的回信,最主要是要我寫一份1-2頁的研究計畫,回答以下三個問題:

  1. What is the central problem/question that you want to address in the PhD,
  2. Why it is interesting and important and, if possible,
  3. What you think might be the distinctive and original contribution of your PhD thesis.

此外他的信件中提到,國際學生獎學金並不是非常好申請。(這點因學校而異。)我寫完研究計畫寄過去之後,他要我再讀一本書然後重寫一份研究計畫。

以上是我個人的經驗,而我認為首先值得注意的,是當初我收到的三個問題。我的猜測是潛在的指導老師基本上會想知道類似的資訊。就此而言,或許在寄信前先好好讀一讀書,寫一份類似的研究計畫,會幫雙方省很多時間。(記得妳潛在的指導老師可能非常忙碌,一天收到幾十封甚至上百封信;給她方便會大幅提升她願意閱讀、回信給妳、收妳的機會。)

其次,那三個問題除了可能提供潛在指導老師需要的資訊之外,妳更可以藉由思考這三個問題,好好想想自己要不要讀博士班,有沒有值得研究的方向等等。

最後,就是研究計畫有可能要往返修改很多次。的確有聽說一次就過,但也有聽說改了超多回的。這邊就只能說,認真改,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