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善用GOOGLE SCHOLAR

Google scholar是google下頭一個專門用來搜尋學術文章的搜尋引擎。這個搜尋引擎不免俗的需要使用者自己先輸入關鍵字進去,才能跑出相關的資訊來。如果完全沒有頭緒的話,直接使用google scholar可能找不大到有用的資訊,這時,建議你可以透過如下百科式網站先閱讀相關的條目後,再從其參考書目中鎖定特定的論文、書籍,將這些文章名稱再放到google scholar上搜尋: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http://plato.stanford.edu/

Internet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http://www.iep.utm.edu/

如何使用這些線上哲學百科,請參考本站的如何使用SEP。本文主要介紹五種使用Google Scholar的方式。

1. Get the Priority Right

透過這些百科條目,讀者可以很快地知道某某特定領域中大概有哪些書、哪些論文要看,但是,到底哪本書最重要?哪篇論文要先看?最近有誰批評了這些書、這些論文了嗎?這些資訊網路百科並沒有很好的資訊,所以我們需要google scholar的幫助。

就讓我們繼續使用本站的老梗(其實我們開站也才沒多久……),以civil disobedience為例吧。我們在SEP中可能發現,在公民不服從的討論中,良知(conscience)是個有點重要的切入點,而剛好,書目中也有本書叫做是Conscience and Conviction,唯一的問題是,我們不知道這本書到底是五顆星般的重要,還是單純只是因為他是2012年出的,編輯者想要表示一下他很負責,新書他都會放上去,這樣而已。

要知道一個作品到底重不重要,一個最簡單的指標(但不一定總是最真確的指標,勿忘KPI以及評鑑對台灣學術界之伐害!)就是有多少人去引用他。而這也是google scholar最厲害的地方。SEP等等的網站都無法提供引用數據來幫助讀者判斷一部作品的重要性,也因此,即便哲學家已經有非常好用的PhilPaper了,在做基本的文獻回顧是,還是需要利用google scholar。所以,到底這本書中不重要呢?讓我們來看看google怎麼說:

透過google scholar,我們發現這本2012年的書在兩年內已經被引用了8次,似乎有點影響力啊!只是,是哪些文章引用他,討論的方向在哪裡呢?

2. Further Mining

要解答這個問題也很容易,我們只要點一下「被引用次數8次」這個連結,就可以看到那八篇文章有兩個是分別網頁資料,不算是正式期刊,可以忽略掉。一篇是非英語的外文期刊,看不懂,也忽略,最後剩下這五篇:

可以看到,這五篇討論的方向不盡相同,某意義上暗示了這本2012年的書所討論的東西,可以被應用到不同的討論上,在應用發展上或許還有很多的空間。如果,其他在你手上的論文與書籍在google scholar上的數據表現沒有這一本來的優異,那或許你應該優先從這本書來著手,其他書籍的優先次序應該要往後擺。除此之外,如果你覺得這樣子找好像讀的還是不夠多,你也可以再點一下「相關文章」這個連結,看看google推薦哪一些文章,只是google在這方面做的沒有Philpaper好,這方面的小技巧我們留待下次解說如何使用PhilPaper時再加以詳述。

3. Organising Your Reference Library

Google scholar另外一個優異的功能在於書目管理。寫論文時,最讓人感到煩躁的事情之一就是編輯最後的參考書目、按照不同的規範修改書目還有引用格式。這方面,幾個主流的書目檔格式(for endnote, Mendeley, zotero, etc.)都可以直接從google scholar上下載、匯入到你的書目管理程式之中。

此外,你也可以利用google scholar的「我的圖書館」來幫你管理、分類你在這邊找到的資料。要在這上面管理這些資料,第一步就是按下儲存,這樣這個條目就會自動存進「我的圖書館」之中。進入到我的圖書館後,你可能會看到類似這樣的畫面:

你可以透過在左邊的「管理標籤」來新增不同的關鍵字,然後附加在這些書目之上。你也可以直接點進這些書目之中,在裡面編輯。你在圖中所看到的條目後面那灰灰的「Mood Enhancer」、「gene selection」就是這樣跑出來的。

這些工作哲學從業人員由於有更強大的工具Philpaper 可以用,所以建議在philpaper上做基礎書目管理就好,google scholar用來找引用次數、第二第三手引用文章即可。

4. .Keep Me Informed!

Google Scholar除了上面所說的這些功能外,還有個超好用的小工具叫做google alert

使用的方法十分十分十分的簡單,就是將與你研究相關的關鍵字輸入google alert中,之後只要有文章的標題、摘要內容中有出現相關的訊息,google就會自動寄信到你的信箱,告訴你「you got some paper to read!」。

只是這個功能也不是十全十美,因為google目前還沒有辦法針對學科領域作filter,所以如果你輸入的關鍵字中有像是「enhancement」、「capacity」之類的科學期刊也會用到的關鍵字時,google會一直寄給你你根本看不大懂、也完全不想要看懂的科學論文...

5. Which Journal?

當你越發覺得自己好像真的越來越像專業的學術從業人員時,每天要接受到的資訊量真的只能用爆炸多來形容,有時你很尷尬的也要開始膚淺一下,透過類似impact factor的方式來篩選到底要讀哪些期刊的文章。甚至,你已經不只是「讀書人」了,你開始要考慮論文發表的事情,開始要考慮去哪裡當「說書人」了,那麼,你或許可以考慮參考一下google的citation ranking。google很貼心的有哲學學門的子類別

恩...基本上呢,這一頁的期刊都很難投上(用白話文來說:其實你認識的期刊、會讀的洋文期刊,都不是很好投上)。對我來說,google citation ranking的用處比較是在二線期刊的評估上。有些期刊雖然沒有第一頁上的這些期刊有名,你可能也從沒聽過(非英語系的期刊、單純你見少視窄),但是透過這個很膚淺的排名,你還是可以稍微知道哪些期刊其實也還是挺不錯的(比方說,沒有在第一頁出現的THEORIA其實是好期刊)。

當然,更精準的方式其實是看一下期刊的editorial board都是哪些人來著。一般來說,越好的期刊editorial board就越豪華。有些新成立的期刊雖然在數據上還不是很亮眼(畢竟哲學工作費時耗心力,怎麼可能剛成立就有一堆人去引用上頭的文章、還發表出來在其他好期刊上了),但是從editorial board中的豪華指數,你還是能知道這個新期刊其實是非常好的期刊。

要比較注意的是,這個膚淺的排名最大的問題在於他並沒有收所有的期刊,比方說台灣的台大哲學論評、政大哲學學報在這個網站上都找不到。

使用任何科技產品之前,務必要確認這個產品背後的邏輯是什麼、他的資料庫從哪裡來、限制在哪裡。就算google這個公司有一堆nerdy engineers努力地在開發這些好用的小工具,你都要記得他們畢竟也只是人,而人,都是有限的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