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大皇宮:歷史背景

據《黃亞福:移民、建築師與企業家》一書的資料,蘇丹阿布峇卡當時決定興建大皇宮,其實與鞏固地位有關。阿布峇卡雖然在1862年繼承了天猛公的職位,成為柔佛實際的統治者,並於1868年晉位“大王”(Maharaja)。但這些職稱的地位,都比“蘇丹”為低。當時的丁加奴蘇丹,甚至因此不願與阿布峇卡同桌用餐,這次事件阿布峇卡大受刺激。

為了讓英國人承認自己是柔佛蘇丹,阿布峇卡知道除了勵精圖治之外,他仍必須擁有一座符合當時西方所謂“現代化文明”標準的宮殿建築。

這樣的建築能讓英國人承認,柔佛不再是由土酋統治的蕞薾小國,而是一個由馬來蘇丹統治的主權王國。隨著大皇宮在1866年完工及一連串的談判,英國維多利亞女皇也在1885年,正式承認阿布峇卡為柔佛州蘇丹。

大皇宮始建於1864年,並於1866年元月1日正式開幕。蘇丹阿布峇卡當時將大皇宮的興建工程,交給好友暨金主,同時也是新山開埠先驅的黃亞福。大皇宮的興建,是當時典型的“馬來屋主、西洋設計師、華人建築師”合作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曾經作客大皇宮的外國顯要,包括“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溫莎公爵(1922年)、泰國國王拉瑪六世(1924年)和拉瑪六世(1928年),以及日本德川侯爵(1929年)等人。

大皇宮落成之後,蘇丹阿布峇卡隨即在旁邊興建一座議事廳(Council Chamber)。在統治柔佛的33年裡(1862年至1895年),蘇丹阿布峇卡在柔佛和新加坡,總共興建了9座宮殿和1座監獄。這些建築物的興建工程,主要是由“新山開埠總工程師”黃亞福完成。

如果每座建築物,平均耗時3年完成,蘇丹阿布峇卡在任內幾乎無時不在大興土木。他因此也是馬來西亞歷代馬來統治者之中,興建最多不同風格宮殿的蘇丹。

蘇丹阿布峇卡皇家博物院,原是柔佛州天猛公王朝首任蘇丹阿布峇卡的皇宮(俗稱“大皇宮”(Istana Besar)),因此它也稱為“大皇宮博物院”。

“大皇宮”是由新山開埠先驅黃亞福興建的。它就座落於新山的蘇丹公園內。蘇丹公園的前身,其實是蘇丹阿布峇卡的皇家園林。

從正面看去,大皇宮博物院可說是傳統馬來甘榜房屋的“放大版”。傳統馬來甘榜房屋建築風格,對大皇宮在設計,有著很明顯的影響。這包括皇宮的屋檐、浮腳樓、木質地板到裝飾等處。

走在博物院內,堅實的木質地板除了讓人知道它與傳統馬來浮腳屋的淵源,也讓人見識到皇家建築的氣派。木料地板除了較能透氣而讓房屋更涼爽之外,有人走動時也較容易察覺。對當時的皇宮而言,這是很重要的保安措施。

根據黃亞福的曾孫女林佩萱(隨夫改姓)在《黃亞福:移民、建築師與企業家》一書的資料,大皇宮的建築材料,包括歐洲的陶製地磚、義大利的大理石、中國的屋瓦、烏敏島的花崗岩、新加坡燒製的磚塊,以及柔佛州森林內的上好硬木。此外,皇宮內的傢俱,則是蘇丹阿布巴卡於1866年從歐洲購置的。

大皇宮在1866年完工之後,曾於1918年及1986年經過兩次大型改建,才形成今天的格局。其中1918年的工程,將大皇宮東翼改建成希臘柯林多式的建築。1986年的工程則將原本灰色屋瓦,換成今天的藍色屋瓦。兩次改建讓大皇宮的外觀,展現地中海式希臘建築的特色。

大皇宮與議事廳在1982年2月23日,開始為轉型成博物院而進行裝修。博物院於1990年5月11日,由柔佛蘇丹依斯干達殿下主持開幕。博物院的展品,包括柔州歷任蘇丹的事績介紹、他們所獲得的勛章及獵獲物等。

就建築而言,蘇丹阿布巴卡博物院是柔佛州歷代建築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新山1855年開埠至今,保存狀態最佳的歷史建築。它同時也獲得《馬來西亞百科全書:建築分冊》,評選為柔州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

雖然新山華族先民的各處史蹟與文物,不斷隨著時間而流失。但這座由黃亞福興建的大皇宮,以及博物院內的各項華族文物,相信將由於大皇宮博物院的特殊地位,而得以繼續妥善保存。

大皇宮傲視柔佛海峽,至今已經142年。百餘年來的物換星移與人事浮沉,在大皇宮內外不斷上演。就在紛擾喧鬧的縫隙間,歷史靜靜的沉澱。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將繼續伴隨柔佛走向另一個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