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沦陷始末

一 、英日双方的实力和阵容

马来亚之战,爆发于1941年12月8日,那时候的国际形势,有如下述:

中国对日的抗战,已经进行了4年又5个月。日本无法解决对华的战争,同时中国也不能举行大规模的反攻。

德国进攻苏联,已经进行了5个半月。在这一年的10月4日,希特勒就志得意满的宣布:“苏联已经崩溃了!不能再起来了!”在12月5日,德军更攻到莫斯科的郊外,通达莫斯科的11条铁路,已经有7条被德军切断了。12月6日​,希特勒正在准备庆祝莫斯科陷落大典,不料苏军突然举行猛烈的反攻,迫得希特勒在日本发动太平洋大战这一天――12月8日,宣布放弃进攻莫斯科的企图。

整个欧战,已经进行了2年又3个多月。法国贝当的中央政府于1940年6月对德投降之后,英国本土几乎朝不保夕,但是在德苏战争爆发之后,英国暂时可以喘一口气了。在北非方面,英德两军则正在进行拉锯战。

美国在太平洋大战爆发的前夕,表面上虽然还守中立,实际上却在极力援英。在同年8月4日,罗斯福和英首相邱吉尔更发表共同宣言,列举美英共同的八大政策,这就是有名的大西洋宪章。

日本于1940年强迫法国维希政府允许日军驻扎越南,获得了一条南进的跳板。其后又挑拨暹罗和越南战争,再于1941年3月借调解暹越战争的机会,和暹罗(那时叫做泰国)订立一个协定,把势力更进一层的伸张于暹罗。至此,日​本南进的野心,真是所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英国统治马来亚的陆上武力,过去主要的是警察。在马来亚的警察中,担任长官的英国人,战前还不足2百人。但是1940年英国看到太平洋风云日趋险恶,所以特任空军元帅波樊(Sir Robert Brooke Popham )为远东军总司令,设总司令部于新加坡。1941年初,马来亚除了原有的驻军而外,增加一个新组成的印度军第十一师,在莱翁(Murray Lyon)少将指挥之下,防守北马。同年4月澳洲有一批军队在护航之下向锡兰开发,一部分向西行,到北非去;另有一个第22旅向东行,到马来亚来,驻防于吉隆坡以南的几个地方。不久,印度军第9师组织成立,在巴士道(Bar​stow)少将指挥之下,驻防于马来亚的东北。同年8月,澳洲军的第27旅也开到马来亚,和第22旅合成一师――即澳洲军第8师,在孟纳少将指挥之下。此外,还有印军第12旅,其中包括两营的英军(苏格兰军队)。这些军队在​战争爆发的时候是这样布置的:

一,印军第九师一旅驻防于吉兰丹哥打巴鲁(Kota Bahru)另一旅驻防于彭亨关丹。这两旅的主要任务就是防守北马的东海岸。

二,印军第十一师驻扎在吉打和霹雳等地,主要的任务为防守暹马边境及北马的西海岸。

三,上述两师印军合成为一个军团,叫做印军第三军团,在喜士(Sir L. M. Heath)中将指挥之下。

四,澳洲军第八师驻防于柔佛,东至兴楼(Endau)西至麻坡(Muar),包括丰盛港(Mersing)等地。英军当局觉得敌军在丰盛港登陆的可能性极大。

五,印军第十二旅为后备军,担任随时策应各军。

六,在新加坡岛上驻有重炮队,高射炮队,也有若干英印的步兵。

此外还有以英人为军官的马来军一团,和以马来人为军官的柔佛军一团。当地40岁以下的英人奉召入伍,组成了义勇军,也担任新加坡本岛的防务。本岛防军是在森门士(Keith Simmons)少将指挥之下的。

上述的军队,据邱吉尔的报告,共6万人。后来又有4万援军开到,包括一个英本国军全师,即英本国军第18师,和印军2旅,和原有的防军合计起来,共10万。据日军方面的报告,英军则共有6师半,12万人。

空军方面,一说在马来亚全场的战争,英国的空军共仅有200架左右,但是据邱吉尔报告,增援马来亚的飞机达250架。如果此说可靠,在马来亚作战的英国飞机,前后当共有三四百架。增援的飞机中有飓风式的,比较水牛式胜过一筹​。听说飓风式飞机飞到新加坡的时候,还未及开箱,便被日本飞机炸毁50架,一说6架。全马的正式飞机场,当时共有20处,降落站还不算在内,所以有人感叹马来亚精美的机场太多,而精美的飞机太少。澳洲和荷印空军,也有少数来​参战。美国当时号称最有威力的空中堡垒,在马来亚战争末期,也曾来轰炸日军所占的机场。

日本进攻马来亚的兵力,据孟纳在《新加坡失陷之原因》(Why Singapore Fell)一书所说,进攻马来亚的日军共计有3师,而从北马打到新加坡的主力只有2师而已。每师以1万6千人计,3师共计是4万8千人。那3师日军的配备如下:

一,松井中将所指挥的第五师团,在暹罗的宋卡(Songkhla)和北大年(Patani)登陆,突趋至玻璃市,吉打和霹雳的边境,沿马来亚西海岸的主要交通线,经吉打,霹雳,雪兰莪,森美兰,柔佛等地而至新加坡。这个师团​富有战斗经验,是进攻马来亚的主力军。

二,西村中将所指挥的近卫师团,也从暹罗登陆,初时跟随在第五师团之后,作为后备军,但不久也在霹雳参加作战。这一师的活动,主要的是在西海岸方面,常在英军后面登陆,以威胁英军的退路。

三,牟田口中将所指挥的第十八师团在哥打巴鲁登陆,经吉兰丹,丁加奴,彭亨等地,推进至柔佛。

以上3个部队,第一是中央马来亚部队,其次是马来亚西海岸部队,再次是马来亚东海岸部队。根据日人所作的《马来亚作战》所载,中央部队由攻马日军总司令山下奉文亲自指挥,西海岸部队叫安藤部队,东海岸部队叫陀美部队。这三路​的日军听说有个总称,叫第二十五军。

日本空军的实力,据开战以后不久(12月21日)路透社纽约电讯所说,参加马来亚作战的日机在4百架左右,离开事实或许不致远到那里。

英国在马来亚的统帅,最初是上文所说的波樊元帅。后来包纳尔于1940年12月23日到新加坡来接任英国远东军总司令,那时北马西海岸的英军已经退至霹雳河,包纳尔到马来亚才2天,英国又任命魏伐尔(Sir Archibald Wavell),当时58岁,被人称为英国在这回大战中的五大名将之一,又有英国最伟大的猎犬之称。

担任马来亚英国陆军总司令的是白思华中将(A. E. Percival)他在战事发生这一年,是53岁。毕业于陆军大学之后,曾在该校担任教官。在军官学校时,是一个高材生。对于科学战,素有研究。曾在第一次欧战中建立军功。

日军方面,担任南方军最高司令长官的是寺内寿一。他指挥的范围,除了马来亚而外,还包括菲律宾,缅甸,和荷印等地。为着他这回在南洋作战有功,获得元帅衔,但是在日本投降之后的半年多,寂寞凄凉的在柔佛病死。

日军在马来亚的总司令是山下奉文。在战争发生这一年,他56岁。是日本士官学校第18期生,比东条英机后一期。在陆军大学毕业以后,历任联队长和旅团长等职。“七七事变 ”以后,也曾到华北各地作战。1940年任职陆军航空总监,同年12月被派为德意军事考察团团长,到欧洲去研究德国的闪击战,1941年6月 回到日本,主张日本在军事上必需学习德国。由于他对现代的战略战术下过一番研究的工夫。他因为在马来亚作战有功,所以不久便升为大将,而且博得马来亚之虎的绰号。在马来亚建功以后,被调到中国东北,准备对付苏联。后来美军在​菲律宾登陆,又被调到菲律宾去和麦克阿瑟对垒。日本投降以后,在菲律宾被战犯法庭判处绞刑。

二、威尔斯太子号和击退号被炸沉

1941年10月17日,日本第3次的近卫内阁倒台,东条英机奉命组阁。11月5日,日本特派来栖三郎到美国谈判太平洋问题。同月22日,中英美澳荷代表在华盛顿开始会商同意美国国务卿赫尔对日所提出的条件:一、日本退出轴​心,二、日本放弃侵略野心,三、日本由中国及越南撤兵,四、太平洋各国商务均等。由于这一个会商确立了A B C D(即美英中荷)的联合阵线。同月26日,美国照会日本,质问集中大军于越南的理由。12月1日,马来亚宣布紧急状态。2日罗斯福再问日本大使指责日本大军集中越南。同日,英国主力舰威尔斯太子号(Prince Of Wales)和击退号(Repules)开到新加坡。5日,日本答复罗斯福,声称集结日军于越南的理由是要防备中国军队的攻击,6日,罗斯福致函日皇,呼吁和平。到了这个时候,太平洋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了。

但是在马来亚方面,到了此时还有人觉得时局并不严重。例如澳军司令孟纳于12月3日还在非洲接到马来亚的电报说:“此间平静,无战争即将发生之景象,君不必急归。”原来当时英国有人相信暹罗不会被日本利用。同时正是东北季候​风的时候,日军要在马来亚东海岸登陆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在12月6日早上,英军的侦察机,便发现越南最南部的柬埔寨岬附近,有一大队日本运输船,在强有力的海军护送之中,向西北驶行,好象要驶入暹罗湾。7日,这一队舰船沿暹​罗海岸向正南驶行,于夜半抵达暹罗的宋卡和北大年,以及在马来亚东北的哥打巴鲁海岸。在日机空袭的清晨4时,新加坡却还灯火辉煌。这一次到新加坡空袭的敌机,有人估计,共有3队,每队9架至12架。除了实里打(Seleta​r)和丁雅(Tengah)飞机场为目标而外,还轰炸市区中心。当新加坡受空袭的时候,日军进攻哥打巴鲁的大炮已经怒吼,在宋卡和北大年的敌军也正在登陆。马来亚之战的第一幕,就这样揭开了。

据日本方面的报告,战争发生第一日,在北马方面击落和击毁英国飞机48架。到了第3日,即12月10日更严重的事发生了;威尔斯太子号和击退号都被击沉!这消息简直是晴天霹雳。

威尔斯太子号是英国当时最新锐的主力舰之一,排水量3万5千吨,速度每小时30海里,有十四寸口径的大炮十门,而且甲板坚厚有特别防护的设备,所以有人称之曰“不沉之舰”。击退号是战斗巡洋舰,速力和威尔斯太子号相同,是英​国重要的战舰之一。这两只战舰配合起来,据说可以当一个舰队使用。

统率威尔斯太子号和击退号东来的是菲立斯海军中将(Sir Tom Phillips)。12月10号那一天,他获得情报,说日本的运兵护航舰队继续由暹罗湾南下,在宋卡和北大年等地登陆,而且据飞机侦察报告,这一个护航舰队,没有航空母舰,这使他决意出发去加以阻扰。在出发之前,他曾请波​樊元帅派遣陆地飞机去策应,可是因为那时北马的几个机场,受了敌人的轰炸,很难派出飞机去加以掩护,使他不能不稍微踌躇。

那一天早上,恰好是云霭低迷的天气,飞机比较不适于活动,所以他终于决意冒险出动。除了威尔斯太子号和击退号同时出动而外,还有若干驱逐舰随行。后来云开日出,天朗气清,发现敌人一架侦察机,于是立即回头南下。在归途上接得​一个不确实的报告,说敌军在关丹附近登陆,便顺便到关丹去查看虚实。到关丹发现了这个情报不确以后,便再向新加坡进发。不料此时来了一队具有2个发动机的敌机,初期由高空投下炸弹,竟准确的命中,接着8架敌机低飞下来,对准​2只主力舰,放射鱼雷,结果2舰共中鱼雷达16枚左右,不久便沉没到无影无迹。日机完成了任务以后,立即欢呼归去。菲立斯中将在此役失踪,相信是以身殉职。英国陆上飞机飞到那里的时候,已看不见两舰,只见海上浮着一大片的油​垢,和几只驱逐舰在拯救沉舰的官兵。

这一个海战,有人指出是英国海军一世纪以来最惨的败北。据说2只主力舰踏入了日本预设的陷阱。这一个战役对于军心士气的影响,我以为比这2只主力舰本身的损失是更加严重的。

三、 边境和槟城的撤退

1941年12月8日午前2时左右,新加坡的军事当局接到哥打巴鲁的长途电话,报告日本的运输舰队已经开到哥打巴鲁海上,在电话听筒还听出隆隆的炮声。

哥打巴鲁(Kota Bahru)是吉兰丹州的首府。18世纪吉兰丹为丁加奴所征服,19世纪则属于暹罗,至1909年,才由暹罗割让给英国。这回,吉兰丹又有新的侵略者来到了。

进攻的日军是第18师团。据英方报告,战事发生之后,英荷的潜水艇在暹罗湾击沉了日本运输船4艘,其中载有日军4千人,当日军在哥打巴鲁登陆的时候,英澳空军也曾在月光下击沉日舰2只,此外还击沉了许多满载日军的登陆舟艇。​但是在12月8日那一天,日军终于在哥打巴鲁海岸获得一个坚强的桥头堡,而且在当日晚上进展到飞机场,加以占领。

防守哥打巴鲁的英军是印度第3军第9师的第8旅。守军在撤退之前,虽然把飞机场破坏,但是日本陆军航空队于9日抵达,稍加修理,于10日即应用为航空基地。守军不但退出飞机场,后来又退出哥打巴鲁市,一直退到瓜拉吉赖(Ku​ala Kerai)。

事后也有英人报告,12月8日晚上在哥打巴鲁上岸的日军只有700人(一说不上600),守军却有4营之众。据日人方面的报告,日本陆军航空队推进至哥打巴鲁机场以后2日,便获得北马的制空权了。

日军第5师团主力12月8日午前3时至4时在宋卡登陆。这里也有飞机场,又有良好的港湾。同日午前5时,又有一部日军在北大年登陆。由宋卡登陆的日军经合艾(Haad Yai)等地进攻吉打,由北大年登陆的日军则向霹雳北部推进。到了8日下午2时,印军两营由霹雳边境的高乌(Kroh)越境进入暹罗。于10日推进到勿洞之北21哩地方,和日军一团发生接触,被日军击退。在日军急追之下,退​的速度超过了进的速度。

经合艾向吉打推进的日军于12月10日达到边境。在这方面的英军是印度军第11师的主力,包括一部分英人部队,还有新来增援的廓尔喀兵(Gurkha 尼伯尔雇佣兵)1旅。11日日军的先锋部队,为数只有400人,运用渗透的战术,乘虚越过英军前哨,突入日得拉主要阵地。他们以小型坦克为先导,沿途丢掷手榴弹。英军的前哨部队有的还未曾发放一弹,却就陷入日军的包围,旅长​牙勒脱(Gorrett)甚至受伤。12日,日军以同样战法继续进攻,英军则缩短阵线,撤退左翼。日军一部分企图阻塞英军退路,另一部分继续推进,这使英军不得不再退却。13日日军占阿罗士打,当地飞机场亦落入日军掌中,英​军则总撤退至牛仑(Gurun),一共退了3-40哩。

日军前锋于12月15日攻击牛仑,印军第6旅的旅部僚属几乎全部瓦解,旅长幸逃。全军至此,运输工具以及其他配备,损失了一大部分。

日军主力沿公路南下,另一部分企图迂回至姆达河(Sg Muda 在双溪大年之南,北海之北),企图断绝英军退路,于是英军迫得于16日放弃双溪大年(Sg Petani)。

突破霹雳北境的日军达到高乌以后并不穷追向吉打撤退的英军,而沿着一条偏僻的道路于12月17日经宜力(Grik)向玲珑(Lenggong)推进,企图急趋至江沙(Kuala Kangsar)与太平间的大路,切断太平以北英军主力的退路。

由吉打退却的英军主力,决定握守司南马(Selama),沿着吉辇河(Sg Krian)布防。战局发展至此,马来亚的产米区,都沦陷了。

战事发生的第三日――即12月10日,日机空袭双溪大年和槟榔屿的机场。据日方的报告,共击坠和击毁英机19架。11日,日机大炸槟榔屿市区,死伤平民约千名。在12日,英国当局秘密命令英人妇孺准备撤退,当战争正在牛仑进​行的15日,又下令英人于36小时之内撤退。在匆忙撤退中,与市民生活有关的一个发电厂破坏了,但是和市民生活比较无关而为宣传利器的广播电台却没有破坏,日军一到便立即加以利用。12月15日晚上,居民已经听得到吉打方面​的炮声。16日,英人撤退的工作已经完毕。在12月17日和18日两天虽然槟榔屿已经是被英军放弃的孤岛,但是日机却继续来大炸市区。到了19日北海的日军才兵不血刃的在槟榔屿上陆。

四 、 从司南马到金马士

战争发生之后11日,英军据吉辇河防守,以司南马为防守的重心。

12月20日日军一面进攻吉辇河阵地,一面由宜力路向南推进。在20日和21日,防守宜力路的英军在玲珑等地和日军发生接触。日军在玲珑以南的哥打淡邦(Kota Tampan)路上堆积障碍物,企图塞住英军的退路,同时另有一部分日军乘坐竹筏,由霹雳河顺流而下。防守玲珑的英军幸得一个老年的华人的报告,赶快派遣一队士兵,乘坐摩托车去清除路上的障碍物,到时日军还未把障碍物堆积完​毕,所以英军经过了一度力战,终于撤退成功。但是沿霹雳河南下的日军可能成为威胁太平的后方,切断吉辇河英军主力的后路,于是这一方面的英军急由司南马撤退,于12月23日退至霹雳河江沙一带。日军于22日渡过吉辇河,于2​3日占据霹雳河的第二大市镇――太平。

在日军进占太平这一天――12月23日,一个新任的远东军总司令包纳尔中将来到马来亚了。当时局外人以为英军的更换主将是由于战事失利,其实这是在战前就内定的。包纳尔中将虽然要鼓起英军的攻击精神,甚至主张前线若干军官应​当撤换,但是英军的一退再退,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士气极低,斗志极微,包纳尔的激励终无补于大局。

英军本来预备坚守霹雳河的防线,因为这一条防线,比较没有侧面的威胁,所以白思华将军一度还相当的乐观。日方也感觉这条防线比较难于进攻,所以特调担任后备的近卫师团一部分来协助第5师团作战。由12月23日战到25日晚,​日军终于渡过了霹雳河,威胁英军后路,而且于26日突入马来亚第四位的都市――怡保。英军为着恐怕受日军包围,撤退到怡保以南的金宝(Kampar).

在霹雳河的战役中,有一个日兵在英军后方被捕,他是用无线电向日军报告消息的。

日本的第5师团和近卫师团经过霹雳河战役以后,分为两路,第5师团主力沿公路南下,近卫师团则在海岸方面活动,互相策应。日军在槟榔屿等地获得100艘左右的舟艇,如小汽艇,电船,以及其他小船。他们利用这些舟艇组织一个海​上部队。

日军渡过霹雳河的晚上,正是马来亚战时的第一个耶苏节。就在这一天,英国任命魏伐尔上将代替包纳尔为远东军总司令,魏伐尔则以包纳尔为参谋长。

在过去的几个战役日军常常从森林或树胶园渗透至英军侧面或背后,迫英军一退再退,所以英军这回特选择金宝为战场。这是一个开锡矿的地带有许多地方因为开矿的缘故,已成为空旷的土地。英军要利用这个地方来发挥大炮的威力。当主​力军在金宝布防的时候,有一旅英军担任在务边(Gopeng)和迪邦(Dipang)阻滞日军的前进。这一旅本来要引诱日军于晚上进入务边,然后于次日清晨用大炮帮助反攻,不料日军在坦克协助之下,进攻在务边以南的迪邦,迫​使这一旅英军只好退到金宝的主要阵地。

两军于12月26日起在金宝阵地相持。英军的炮力固然不小,但是炮位常常固定不动,使到日本空军轰炸非常便利。日本的炮位则常常移易,以避免英军大炮的反击,日本空军对于阵地的轰炸空前猛烈,不但摧毁英军的炮位,还要动摇英​军的神经。日本出动至金宝的俯冲轰炸机一次曾达50至60架之多。

12月30日日军一方面猛攻金宝,另一方面在勿南河(Beram R.)附近登陆,向安顺(Teluk Anson)进攻。安顺在金宝的西南,有路通到金宝后方的打巴(Tapah)。这一路的日军严重的威胁金宝的后方,所以英军当局赶快分兵以图堵截。在同一时期,另有一支日军渡过在金宝西面的近打河(Kinta R.),这也威胁着金宝的侧翼。印度第3军团司令喜士鉴于局势的严重,便下令退至仕林河(Slim R.)。

白思华极力要阻止前线的退却,但是没有效力。据说英军经过了这三星期的且战且退,已经非常疲倦。到了1941年的年底,不但马来亚的江山,几乎已经沦陷半壁,由于北马几个飞机场落入日军手中,日机的空袭南马和新加坡日见频繁​了。在12月26日和27日,一连轰炸柔佛北部的昔加末(Segamat),26日夜间,4次空袭新加坡。同日还轰炸居銮(Kluang)的飞机场。沿半岛的森林中,夜间常有灯光发现,疑系日本的第五纵队在指示空袭的道路,​英军虽然夜夜加以搜索,但没有所获。在12月31日,白思华就曾向澳军司令孟纳提出如何破坏由新加坡通至柔佛的长堤的问题(见孟纳日记)。

马来亚陆军司令部严令印度军第11师必须在1941年的年底以前守住吉隆坡以北阵线,使日军的战斗机不易保护轰炸机到新加坡活动,因为有一大队的援军在护航之下预定于年底或明年初到达。这一队援军包括99架飓风式飞机和英本​国军队第18师的大部分。整队船舶只在途中沉了一只,其余都准时开到新加坡。当航行到马六甲海峡的时候,日军当局派出一队60架的轰炸机去加以截击,幸而海上忽然发生浓雾,日机的轰炸没有中的。

在东海岸方面,日军第18师团于攻陷哥打巴鲁之后,一度沿公路与铁路南下。他们把英军追至瓜拉吉赖的交通孔道设置障碍物,以防英军反攻,于12月19日即转向海岸,向丁加奴州进展。丁加奴州人口只有19万2千余人。其中华人​1万8千余人,是马来亚人口密度比较低的一州,境内多数地方还未开垦,英军在这州简直是完全没有防御设施的。

这一方面的日军经过了丁加奴州海岸向彭亨州的关丹进攻。彭亨虽然比丁加奴州大,人口却比丁加奴州更稀,同为19万2千余人,其中华人占5万5千人,虽然地方大部分也是未开垦地,但是关丹这个地方在军事上却相当重要。例如当地​飞机场的得失和南马以至新加坡的关系是不小的。因此在战事爆发时当地驻有印度第3军团第9师的一旅军队。传日军于12月10日一度进攻关丹,但不能证实。当12月20日英军退至霹雳河防线的时候,白思华就决定放弃关丹。因为​关丹到新加坡的道路盘旋曲折于崇山急流之间,应援非常困难。据日方的报告,日军是于12月31日进占关丹的。

英军在仕林河开掘战壕,而且用铁丝网围绕,有人认为这是开战以来最好的一条战线,可是日军又发动一个侧翼的包围。日本的海上机动部队于1941年底由邦咯岛出发,于1942年1月4日在瓜拉雪兰莪附近登陆,(一说是在2日)​。5日日军中央部队抵达仕林河北部约10哩。6日英日两军在勿南河一带进行坦克车战,结果英方失利。日军在这个战役中有中型的坦克出现。7日日军继续攻击仕林河阵地。9日在瓜拉雪兰莪登陆的日本机动部队和日本中央部队取得联​络,开始向吉隆坡进攻,到了此时,在仕林河前线的英军为恐后路断绝,只好再撤退。这回的撤退,一口气由霹雳州南部的仕林河退至森美兰与柔佛交接处的金马士(Gemas)初时有人预料吉隆坡以北的天险丹绒马林(Tg Malim)或者可以久守,结果只经过小接触便就放弃。日军于1月11日占吉隆坡,于13日占森美兰的首府芙蓉(Seremban)于14日占淡边,同时进攻马六甲。日军当局本以为英军或者会在吉隆坡抵抗至相当时期,所以派​遣机动部队到巴生港口,料不到英军竟退得那么快,所以这一个侧翼的奇袭变成是多余的事。由于这一次长途的撤退不但马来亚第三大都市吉隆坡落入敌人的掌中,霹雳,雪兰莪,森美兰,马六甲等州几乎全部任由敌骑纵横了。这几个州郡​是马来亚一大部分的精华所在,人口占全马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在短时间内都沦陷在敌人的铁蹄下。从金宝之战到退守金马士这半个月期间,日本的陆军航空部队更加活跃了。在开战第一日轰炸新加坡的是海军航空部队,陆军航空部队于​12月28日才第一次空袭新加坡,但是在1月9日两度到新加坡轰炸,已经是第10次和第11次了。在1月12日更大规模的空袭新加坡,据日方报告,击坠了英机11架。14日,又在新加坡上空与英机交绥,日方又报告击落英机1​5架。在其他方面,日机也大肆活跃,例如1月10日在马六甲海峡追逐英方的潜水艇和运输船,在1月11日轰炸在麻河(S.Muar)的一只汽船。汽船因水浅,中弹之后,还屹立河中,引起日机又来轰炸几次。

四、柔佛州半月的会战

英军退到金马士以后,前线离开新加坡只有1百余哩,马六甲和柔佛都沦为战场了。

日军于1月15日抵达马六甲,这一个马来亚历史最悠久的古城,16世纪曾被葡萄牙人占领,17世纪曾被荷兰人夺取,18世纪末叶落入英人的掌中,19世纪初叶英人虽然根据维也纳条约把它交还荷兰,但是终于1824年用苏门答​剌的明古连,邦加,和勿里洞向荷兰交换回来。这回马六甲又换了一次主人了。

拥有55万余人口(华人占23万余)的柔佛州,和马六甲一样,在历史上也经过了好几番的变动。14世纪时爪哇人曾来征服,同时来毁灭新加坡。16世纪以后,曾与葡萄牙人战,与荷兰人战。苏门答剌的亚齐人,占卑人,巨港人,也​曾来蹂躏此地。它的京城一度被焚,君主曾经被杀。几百年来经过了无数次的腥风血雨,而这一次的腥风血雨是从东京吹来的。

在1942年1月中旬,虽然前线已经迫近新加坡,但是有一些事实多少减低了一部分人的悲观情绪。

其一,有一部分的援军的确已经开到马来亚。

其二,防守柔佛的澳洲军是未经损失的生力军。

其三,继包纳尔中将为英国远东军统帅的魏伐尔上将已于1月6日来到马来亚。魏伐尔在前线接见战地记者,初时一群记者梦也想不到眼前有这一个鼎鼎大名的英国第一流上将。这个消息发表以后,人心士气为之兴奋不小。

其四,英军战线缩短一般人觉得或者比过去易于防守了。

其五,柔佛的山不多,有的是一些小土阜,算不得高山峻岭,一般人以为英军的机械化部队,当比较有用武之地了。

邱吉尔在太平洋大战发生了半个月以后的一天――1941年12月23日,曾在华盛顿对记者宣布:“新加坡要坚守到联军能在远东采取攻势,它是要坚守到最后的。”

这时英军在柔佛的防线经过了一回新的绸整,沿西海岸公路退却的印度军第11师,这时调到东海岸去防守舆楼和丰盛港一带,同时还有 澳军一部份也在这一方面防守,另外一部的澳军主力则防守金马士前线,新由英国开到的第18师1旅和另一个生力军印度军第45旅则防守麻坡(Muar)与巴都巴辖(Batu Pahat )等地,由哥打巴鲁和关丹撤退的印军第9师也在西海岸方面。大体说,防线是东起兴楼,中在金马士,西迄麻坡与巴都巴辖。金马士,昔加末,拉美士(Labis)一线算是中路,麻坡和巴都巴辖是左翼,而兴楼与丰盛港是右翼。

在1月4日,澳军曾在丰盛港以南捕获两个日本便衣军官,发现他们的身上有手枪,有小旗,后来又发现一间素无人居的林中亚答屋有烟外出,在其中捕获了几个日本人。初时他们坚不承认为日本人,但试以华语,却只能讲得几句,这才承​认。由于这两件事,可以证明在柔佛战事发动之前,日本的第五纵队,已经到柔佛活动了。

在柔佛战事开始的时候,有一个好消息:日军于1月14日在金马士至淡边之间遇伏。事前两日便有一连的澳军埋伏在利民济(Gemenche)河一个桥梁旁边的森林中,同时在桥下埋置地雷。1月14日下午4时10分日军先锋部队​经过此地,澳军等待日军约有300人过了桥,然后使地雷爆炸,把正在桥上的30个日兵吹上空中,同时从林间发动攻击。据说这一回杀死了日军约500名,可惜的是主力部队没有配合这回的小胜而冲上前去,以求大胜,获得小胜的那​一连倒撤退到本阵。

1月15日清晨6时半,日军以20吨的中型坦克4辆和10吨小型坦克10辆为前导,开始进攻金马士。7时半日军由树胶园向澳军阵地渗透。扼守铁路一旁的林中澳军,看见一个孤单的人,白衣,白裤,白帽,不慌不忙的沿着铁路步行​南下。躲在林中的澳军本来打算待其走近,然后加以生擒,不料军中有人过度兴奋,开枪加以射杀。他在中弹之前已经用手指着澳军所蛰伏的丛林,不上5分钟,对面的日军炮火,便猛烈的向澳军的阵地集中。日军在渗透澳军阵地的时候,​或假冒印度军,例如有一队迫近澳军的阵地,用英语高喊:“Don’t shoot, we are Indians.”(不要开枪,我们是印度人)当时澳军适有一个旅长在那里,知道这方面并没有印度兵,所以立即命令开火。日军一面运用种种诡计进攻,一面用空军猛炸,迫使澳军终于不得不稍退却。

1月15日日军的海上机动部队已经在麻坡和巴都巴辖之间出现。16日日军在麻坡攻击印度军第45旅,同日在巴都巴辖附近登陆,围攻英本国军第18师的1旅。这2旅虽然是生力军,但是缺乏战斗经验,尤其不惯于森林战,结果都蒙​受了惨重的损失。第45旅印度军几乎全军覆没。日军在麻坡一带击败印度军第45旅之后,拟渡过麻河向永平(Yong Peng)进攻。这时英军中路主力在永平之北56里的地方,由永平到新加坡的路上则空无防军,如果永平一失,则中路主力军的退路断绝,新加坡就岌岌可危了。同日兴楼的守军也报告日军来攻,东海岸的空气也紧张起来了。

在金马士-昔加末之间的澳军由于后方感受威胁,于1月18日撤退至昔加末河之后。河上只有一桥可通,而且河阔水深,如果日机把这条桥炸断,那就没有退路了。幸而在晚上退却成功,但是因为恐怕日军发觉,有5门防坦克炮不便拖回​,而只好在前线破坏。澳军从昔加末撤退的时候,昔加末市上突然发生大火,焚烧了不少店屋。据澳军司令孟纳所说,火是日军第5纵队放的。1月19日白思华和前线各军司令在日机轰炸下开会于永平的树胶园,印度军第3军团司令喜士​和澳军司令孟纳,为着军队的分配问题发生了争执。同日白思华命令澳军退到昔加末后方约12里的拉美士。

1月20日,东海岸的兴楼,西海岸的麻坡都发生战斗。日人这一天在东路占据兴楼,中路达到昔加末,西路则强渡麻河。同日澳军由拉美士退到永平。

日军于1月21日到达拉美士,即分兵两路,一路沿着铁路,一路沿着公路,双管齐下,在铁路方面以居銮为目标,在公路方面则向永平和亚依淡(Air Hitam)进迫。当日下午,在铁路方面把印度军击退至居銮,占领了居銮飞机场。

进攻巴都巴辖的日军于1月23日推进至巴都巴辖与亚依淡的公路,在公路上设置障碍物,使巴都巴辖方面的英军难于通过,同时向亚依淡挺进,企图断绝永平英军的退路,并威胁居銮的侧面。亚依淡虽然只有几间店户,却因为在柔佛主要​公路的十字路口,地位非常重要。前线英军至此,大部分非常疲倦,有一部分甚至十日不得一睡,难于再战了。1月24日日军进攻居銮。同日守巴都巴辖的一部分英军,被围于巴都巴辖至小笨珍(Pontian Kechil)之间,这一路的日军有直驰至新山(Johore Baharu)的趋势。白思华在冷金召集军事会议,议决于1月30日以前总撤退至新加坡。

在东海岸方面,1月26日日军继续在兴楼登陆,英军的飓风式飞机加以阻挠,和日军空军发生剧战。据英军报告,击落了日机12架。据日方报告,击落了英机20架。同日两方面的海军也在兴楼接触。日本海军参加战斗的有巡洋舰1只​,驱逐舰3只,英方则有驱逐舰2只,1只900吨,是上次大战末期建造的,另一只1,100吨,舰龄也有25年,曾转送给澳洲。这一场海战的结果,据英军报告,是日方的驱逐舰1沉2伤,英方那只900吨的驱逐舰也沉没。日本​陆上部队同日在东路进攻丰盛港,在西路则完全占据巴都巴辖,中路则抵达居銮以南的冷金。

1月27日,兴楼继续有空战,据说英军损失了13架轰炸机和1架战斗机,在战争开始时担任防守东海岸的印度军第9师师长巴士道少将于1月28日在撤退中遇伏失踪。他的1旅后路断绝,被迫投降。这时俯瞰柔佛南部的几个小山失守​,新加坡究竟是否守得住,在英军中已经发生疑问了。1月29日(一说28日),英军又有一批援军在护航中开到新加坡。他们本来有空军保护,可是这时英方空军的主要基地已经迁至苏门答剌,当护航的空军飞到苏门答剌去以后,日军​轰炸机九架便趁机在新加坡上空出现,炸中了一只载着英本国兵的大船――亚洲皇后号。英本国军第十八师的一部分在被炸之后丧失了军械,幸而兵士大部分都被救起。就在这一天,新加坡罗敏逊路有一车一车的英军从丹绒百葛码头疾驰而​过。车上的英军都睁着好奇的眼睛,沿途观望这热带殖民地的景色。谁料到日本惨酷的俘虏营正开着大门,等待这一批生力军。

在援军开到的这一天,前线离新山不过二十哩,战争在大笨珍,古来,和丰盛港等地进行。柔佛之战已近于尾声了。

1月30日,魏伐尔召集一个军事会议。白思华和喜士都出席。魏代尔报告南洋各地战况,描出一幅惨淡的战局图;但是还希望新加坡坚守至相当时期。就在这一天,英军主力从半岛退到新加坡,留一部分英本国的军队担任殿后。

1月31日,这是马来亚半岛一个悲哀的纪念日,英军殿后部队于清晨五时全部从新山撤退,经过柔佛海峡长堤,全都退到新加坡。最后一个人踏上新加坡岛以后,便发生了几声地雷巨响,把长堤炸毁一段。在炸断了的长堤上,堆塞着不少​障碍物,如有刺的铁丝网之类。

在马来半岛55日的战斗中,据日方一度报告,俘虏了英军8千人,掩埋英军死尸5千具。英方指出这些数字过于夸张,但是承认损失的重大。 五、新加坡的攻守战

柔佛海峡长堤炸断的这一天清晨,从新加坡北岸了望新山,可以发现平日熙熙攘攘的这个市镇,已经变成死寂的角落。偶然有一二只丧家之狗出现,似乎也在惊奇人事为什么变得这样的迅速。

不久日军的前锋部队到达了。新山临海的一座高楼,已经飘扬着日本旗,在向新加坡狞笑。

虽然白思华已经宣布半岛之战结束,新加坡之战开始,但是2月1日的新加坡还和战时的经常日子一样,除了敌机空袭而外,大体相当平静。这正是暴风雨前的静寂,谁也知道这种静寂是不会继续多久的。

华侨抗敌动员总会民众武装部队所招募的华人义勇军正式成立了,从英国政府方面领到一批旧式步枪。报名加入的共约有3千人,已经正式组织的约有1千人。他们在摩拳擦掌,希望能够把上陆的敌军推落海里,乘胜向半岛反攻。他们听到​白思华将军宜布要死守新加坡待援,觉得事尚可为,并不悲观。

日本空军除了继续轰炸本岛而外,还不断的在新加坡海面活跃,巡猎由新加坡撤退的船舶。据日军方面的报告,在1月31日至新加坡陷落时,炸沉了许多船舶,包括两只一万吨级的巨轮。美国的空军堡垒则在1月30日左右来炸哥打巴鲁​等地的飞机场。

日本陆军航空部队于2月1日,到新加坡作第56次的轰炸。市民对于空袭已经当作家常便饭,现在最大的恐怖不是空袭,而是敌人早晚就要上陆。敌人的铁蹄声已在耳边响动,敌人的屠刀已在眼前闪耀了。

2月1日新加坡有军事会议,在会议席上,当局报告军港船坞早就自动凿沉。号称世界第三大的船坞这样早就破坏,这可以表现当局对于死守新加坡的信心究竟任何了。日军到达新山之后,便积极作登陆战的准备。大批的舟艇躲藏在柔佛海​峡的西北,藉着六七尺高的孟格罗树的掩护,以避开英方的侦察。19世纪活跃在马六甲海峡的海盗也常把船舶躲藏在孟格罗树丛里面,所不同的是19世纪的马来亚海盗并没有进攻新加坡的勇气,而现在躲藏在孟格罗树丛里的敌人,不久​就要在新加坡的大街上横冲直闯。

2月4日,日军从后方运来的大炮已经在柔佛海北岸安置就绪,于是开始大规模的炮击新加坡。炮声如雷,巨弹如雨,死神日夜张着巨口,可能在任何时任何地吞噬任何一个市民。

新加坡在1936年有人口60余万,其中华人占45万余。战时内地有许多华人,为着不愿处在敌人的统治下,跟着英军阵线的不断向南撤退,也不断的南迁,以新加坡为尾闾。因此新加坡此时的人口,有人估计当在70万至80万之间​。他们之中,一小部分固然可以再从新加坡撤退,但是大部分不能不沦陷在这个孤岛与死神挣扎。

日军的大炮在最初几日集中轰射新加坡的东北部,所以樟宜一带居民日夜不遑宁处,后港一带的地面也为之震动,但这是日军声东击西的诡计。2月7日日军占据了柔佛海峡东部一个叫乌敏岛(Pulau Ubin)的小屿,对新加坡的东北部更进一步的威胁。同日山下奉文把司令部设在新山,还在新山那座面海高楼设了望台,了望新加坡的阵地。据说这一座了望台曾经中了英军的炮弹。

新加坡在2月8日几乎整日被炸。从傍晚至深夜11时,炮击更加剧烈,而且不仅炮击东北部,西北部也遍洒弹雨了。尤其是探照灯巢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如果探照灯为着要避免轰炸炮击而不敢照射,那就便利了敌人的强渡海峡。到了深夜​12点10分至20分(即2月9日零时10分至20分)正当残月悬空,月色微明,日军已经强渡了海峡来作“敌前上陆”了。

海峡的阔度约有一哩,据说日军在强渡中沉了几只船,受了不少损失。防守这一方面的澳军司令部接到日军上陆的紧急报告,据说是在当晚1时。

日军进攻新加坡的部署,仍以第5师团担任中路,由长堤的西方登陆,以在马来半岛东海岸作战的第18师团担任西路,协助中路的进攻,这两路都是在8日深夜强渡海峡的。近卫师团则担任长堤正面及长堤以东的战线,此时还在待机未动​。

在西北岸登陆的日军,经过了四五小时的战斗,到2月9日破晓,推进至丁牙(Tengah)飞机场附近(即蔡厝港附近)。英军在这一带布防抵抗至9日晚7时,机场终于失陷,退至克兰治河(Kranji R.)和裕廊河(Jurong R.)。日本第18师团司令牟田口本日在前线受伤。

2月10日日军渡过克兰治河,附近英军退到武吉知马路。日本东路军于2月9日夜至10日晨也渡过海峡,向实里达飞机场推进。在10日这一天,山下奉文抵达丁牙飞机场指挥。

2月11日,东路日军朝淡申路附近的蓄水池南下。中路日军则攻破武吉知马英军阵地。日军坦克已在新加坡战场出动。这一天,魏伐尔上将在荷兰路的澳军司令部又召集会议。附近被炸,司令部的玻璃窗震动破碎,魏伐尔和白思华停在门​口的汽车也被炸坏。在会议中,魏伐尔主张反攻,不满意于不断的退却。但是澳州看护妇队有半数于今夜登上撤退船,同日日机开始投下劝降传单了。

2月12日日机又投下劝降书。书用英文写,署着山下的名字,有的装在木匣里面。其中说:“我从武士道的立场,劝告新加坡的英军立即投降。”又说:“你们英军官兵的妻儿,正在焦急的等待丈夫和父亲的归家。”最后说:“我希望你​们英军官兵将站在英帝国传统的光荣立场,接受我们关于和平的劝告。你们投降之后,将享受军人和战友的待遇。”这一天英军在武吉知马村反攻失败,敌人各路还是着着前进,中路集中火力进攻武吉知马路的东部,西路则沿西海岸进攻。​原在荷兰路的澳军司令部迫得移到东陵。本日另一部分的澳州看护妇也登上了撤退船。岛上的澳军当局庆幸着她们的撤退成功,料不到她们在邦加岛被炸,而且后来在苏门答腊被俘。

2月13日武吉知马路附近的英军阵地被日军坦克突破,一部分退至淡申路,附近蓄水池的防军也退却。同时日军东路向后港进迫。上午白思华在康宁炮台(Fort Canning,即所谓皇家山顶)召集会议,出席的各军长官大都承认已不能再战,因为印军以及其他军队士气都低,连最后赶到新加坡的援军――即英本国第18师的一部分,也感觉疲乏。于是发电到万隆给魏伐尔,提议投降,但是魏​伐尔的复电说“不准投降,必须战至最后!”于是白思华命令:纵使在康宁炮台的总司令部失守,市内还必须继续战斗。但是华人义勇军已于当日奉英政府命令解散。

战斗虽然继续,但是新加坡的失陷已经是时间问题而已,所以在2月13日这一天,当局讨论撤退人员的办法。撤退船只能够容纳1千800人,因此各军撤退人员数目都有严定。据孟纳的日记所载,澳军预定撤退的100名,是经过挑选​的技术人才。撤退者于晚上7时接到通知书,着令于午夜之前在码头集合,但是只有一小部分上船而日机便来轰炸。撤退船在轰炸中匆忙避炸而去,一去竟不再回。未上船的一部分被炸死,一部分狼狈回营。就澳军中那100人而言,只撤​离了39人而已。其他于次日要再撤退,但又遇炸而终于撤退不成。

2月14日是华人旧历的除夕。大炮声炸弹声,机关枪声,步枪声,奏成了恐怖的交响乐,代替往年除夕的爆竹。这时新加坡已经没有所谓空袭警报,也可以说终日都在空袭警报中。市上有几个地方已经中了炮弹。大部分的市民躲在防空洞​,防空壕,“穴居”而并不“野处”。在许多路上,散布着死尸,瓦砾,破车,窟隆,和炸弹碎片。正在燃烧中的油池,屋宇,以及其他建筑物,把火焰和黑烟喷上天空,织成了一层浓黑的云,遮住赤道骄炎的太阳。日军西路已由巴西班让​打到西部市郊,中路迫近淡申路附近的无线电台,东路打到巴耶礼巴路(Paya Lebar)。此时樟宜方面的英军也已经向市区撤退了。

六、 英军举白旗投降

2月15日早晨英军阵地还是继续后撤。上午11时白思华又在康宁炮台召集会议。席上有人报告因为水管于昨日一部分被炸破裂,有个医院已经24小时断水,伤兵充斥市上,军粮只存3日,除澳军而外,许多大炮已将发生炮弹荒。于是​在忧郁寂寞中一致主张投降。这时,白思华取出山下奉文的一封信给大家看,信上写着投降手续,规定总督署须升上白旗,投降代表所坐的汽车,须插一面白旗和一面英国旗。

白思华派一个旅长和辅政司为投降代表,驱车至武吉知马山下司令部,要求于下午3时半停战,和保留一部分武装以维持市中秩序,(或说还要求英军俘虏可以使用蚊帐)。山下拒绝接见,要求白思华本人为投降代表,于是白思华只好亲身​到山上那里去签定投降书。据山下后来告诉菲律宾的傀儡总统说,他对白思华说过一句话:“我今天只要你说一句话yes(是),或者No(否),别的免言!”

停战时刻定于晚上8时半起。8时左右迫近新加坡市郊的日军突然三呼万岁,扬声歌唱,原来这时他们已经得到英军投降的消息了。

至此,英人莱佛士于1819年从柔佛王国取得的新加坡,完全落入日本法西斯军人掌中,矗立在维多利亚纪念堂前的莱佛士铜像,好象也在黯然神伤。

新加坡总督汤马士不愿离开危城,宁愿充当俘虏,博得不少英人的称赞。英人不以被俘为耻,而是同情俘虏的;日本过去军事教育,虽以俘虏为耻,但是对于汤马士这种英国高级官吏,当然不为己甚,所以他可在俘虏营中安度战争岁月,以​待最后胜利,而受国人欢迎回国。抗日的华人领袖则不然,一落入日军掌中,除非愿给日本利用,悲惨是不堪想像的。因此,在新加坡快要陷落的时候,若干抗日的侨领和文化界知名之士,只得逃亡到苏门答腊或爪哇等地。

据日方发表,新加坡之战的结果,日军俘虏英军7万3千人,其中有将级军官28名,包括马来亚陆军总司令白思华中将和印度军第三军团司令喜士中将,卤获各种大炮300尊,机关枪2千架,步枪约5万枝,战车200辆,汽车约1万​辆,大小船舶甚多,包括1万吨级的轮船1只,5千吨级的运油船3只,以及其他军需品无数。俘虏中有8千伤兵。日方自言在强渡海峡和岛上作战中死伤约3千名。

就整个马来亚之战而言,(包括半岛与新加坡之战)据日方发表,共俘虏英军9万7千800人,卤获各种大炮996尊,机关枪2千821架,步枪6万2千264枝,战车476辆,汽车1万2千940辆,船舶295只,铁路车厢1​千859辆,飞机10架,此外炸沉和炸破船舶88只,击坠飞机170架(内46架不确定),击破飞机204架(内6架不确定),英军自北马至新山遗尸8千210具。

英军虽然投降了,但是人心决不投降,新加坡英军的战斗虽然停止,但是马来亚内地人民抗日军却起来了。

七、战败的原因在那里

战时土地的得失,阵地的转移,本是极其平常的事,但是由北马至南马550哩的长途:有密林,有高山,有深谷,有急流,似乎不难凭险据守,英军竟在55日的短时间内一泻而尽,实在是世人始料所不及。号称攻不陷的新加坡要塞,英​军经过了一星期的且战且退而就投降,谈之亦令人气丧,无怪邱吉尔为之伤心不已,也无怪山下奉文因而气焰万丈,不可一世。到底这场战争惨败的原因在那里呢?

马来亚之战,很多人以为英人是怕死的;有人说马来亚的温度在华氏表80以上,同时湿度也特别高,不适于英人的体质;也有人觉得英人平日惯于养尊处优,不善耐劳任务,是战败的原因;更有人归咎于新加坡的设防不周密,或者兵力悬​殊,缺乏配备,这都不是主要原因也和事实正相反。英军的数量并不在敌军之下,有过之而无不及。至于配备,日方曾承认英方的优秀,每称之曰机械化部队。试就英军被俘人数和被卤获的车数对比,可以发现英军平均每人都有车可坐。日​军在这回战争中并不以配备取胜,那是极明显的事实。

就空军而言,英方虽稍居劣势。但是在森林遍布,沿途胶树多至3亿5千万株的马来亚战场,空军实在远不如在一般战场的重要。日本的空军只能对英军交通线稍作骚扰,而不能轰炸森林中的英军阵地,英军在敌机轰炸中死伤的数目非常微​少,不过,空袭使士气更加低落,这是比较严重的。

有人感觉到日本宣传的可怕。不错,日本的“纸弹”是相当有力的。由日机投下的巫文传单,记得有一张列举马来亚的某项物质本来多少,英军驻防马来亚之后便上涨若干,最后说日军占领了马来亚以后,大家可以享用廉价的东西。这种宣​传虽然骗不了华人,对于马来人恐怕多少是会发生作用的。

至于夸张日本第五纵队的话题,但为什么马来亚容许日本第五纵队活跃?为什么英军不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把马来亚战败的主要原因归于英军缺乏森林战的经验,所见也未免太偏。

马来亚之战惨败的主要原因,我以为在乎英国过去外交政策和殖民地政策的错误。

就英国外交政策而言,1902年的英日同盟助长了日本侵略主义的羽毛。在欧洲方面,英国的绥靖政策又纵容希特勒的跋扈。英国和日本同盟的主要目的是要对付帝俄,以保持它在东方的优势,结果却养虎遗患。在1931年以后不毅然​制裁日本以及更后的纵容希特勒,为的是要防苏,宁愿使日德得志,不愿世界革命成功,结果却助长了法西斯的气焰,造成了1941年的空前危机,不但本国一度朝不保夕,而且要应付非洲的战事,还要顾到远东的防务,真是脚忙手乱,​焦头烂额。马来亚这块殖民地所以在1942年初轻易的失陷,就是英国数十年外交的报果!

英国殖民地政策和这一次战争的关系,最重要的是过去的政策使到这一次的马来亚之战,几乎只是10万英军在抵御日军,5百万的人民大多数是没有机会参战的。其中2百21万的马来人,几乎完全站在旁观的地位。他们因为事前没有充​分机会认识世界的政治,所以此时还认识不清日本法西斯的真面目。记得美国名记者根塞在《亚洲内幕》一书中,曾说马来亚是没有土人革命运动的殖民地,过去统治马来亚的当局或者要夸称这是他们殖民地政策的成功,其实正是这种殖民​地政策使到占人口的半数的马来人不会积极参加抵御日本法西斯之战。在马来亚人口中占2百22万的华人虽然有炽热的抗日情绪,但是在战争爆发的前夕,华人的抗日还是非法的,有罪的。许多华人因为努力于抗日运动而入狱,而出境。​在这种环境之中,华人事前自然不能有抗日的军事训练和其他必要的准备,所以战争发生之后,汤马士总督虽然急来抱佛脚,允许华人参加抗日,但是当新加坡华人正在动员的时候,日军已经迫近柔佛海峡了。吉隆坡虽然也有华人抗敌动员​委员会成立,但是英军在战事发生以后1个月零3日便从金宝退到吉隆坡以南,使中马华人根本没有参加堵截日军的机会。这都不能不归因于过去当局的殖民地政策。

斯特莱波治勋爵在《新加坡及其后事》一书,曾说出下列的话:“从马来亚的华人就可以招募一支军队,其数量足使日本的侵略不能成功,马来人和印度人未用到的人力,尚不计算在内……”

为什么英国当局不能充分利用马来亚的人力呢?借用斯特莱波治勋爵的话说:“就理论而言,人种肤色不应有界限存在,这固然已经是英帝国的主要原则,就实际而言,虽然司法也已经平等,但是;尚不能使到当地的马来人,印度人,和华​人各种公民,感觉他们和欧洲人是处在平等地位的。在今日的世界,当兵的义务和权利是公民身份的真凭实据,不幸英国政府在1941年想起印度兵叛变事件,尚有余悸。”

关于几种民族怎样能够共同保卫一个土地的问题,斯特莱波治勋爵曾举一个明显的例证如下:“今日的苏联,是欧洲和亚洲许多民族部落的大结合,他们在沙皇时代的文化教育水准本是很不均等的。现在莫斯科所统治的广大土地上,有一百​余个不同的民族,种族。他们的待遇绝对平等,同时各按照人口比例而参加红军。”

如果当局对于马来亚的人民,事先给予政治上的平等待遇,加以充分的组织,训练,这一回战争决不致打得如此难看,这由下列几件事分明可以看出。

英军在半岛各地撤退的时候,如果希望反攻,就不应只是向后退,至少一部分应当向两边退,或一边退,暂时退入森林中,或树胶园,或其他任何可以遮掩的地方。在马来亚要找这种地方,几乎到处都可以找到。这样可使敌人不敢放心南下​,同时比较有向敌人施行侧击和包围的机会。不幸英军的退,一直朝着南走,好象新加坡是一块大磁石,而10万英军是铁屑一样。甚至一个部队稍稍突出,便急急的退入;有了被围的危险,便急急要突围;被围之后,本来可以留在敌后扰​乱敌人,但是一贯的作风似乎以为非和大军同退不可。撤退成功的,有时甚至被誉为英雄。在要退守新加坡的时候,本来更当留一部分的军队在半岛扰乱敌后,然而结果竟是全部撤退“成功”!在总撤退到新加坡的第3日――即2月2日―​―有一个英兵从巴株巴辖方面乘坐一只华人的小舟逃回新加坡,军中传为美谈,俨然当作一件奇迹。2月7日派出一个小队伍回到半岛活动,经过了24小时,它就急急回来。如果说英军当局不知重视游击战,那就有点冤枉。我在上文已经​介绍出一队45名士兵和3名军官的游击战。他们从巴生港口到霹雳活动,虽然辛辛苦苦的出动,但只袭击一次日军,便就急急的撤回本队。这在中国游击队看来,恐怕要当作一个笑话,而笑话尚不止于此。白思华将军曾向澳军介绍组织这​个游击队的办法,所以澳军也组织一个同样的队伍到敌后去活动,去了几日回来,竟说看不见日军的踪迹。为什么英军会有这种笑话呢?主要的原因,显然是和人民没有联络,没有人民参战。中国游击队有句名言:“游击队是鱼,人民是水​。”鱼没有水自然是不会活的。英军之鱼有水而不能利用,这就是过去殖民地政策所生的恶果!至于日人“纸弹”所以能发生多少效力,日本第五纵队所以能活跃,英军所以不能在敌后组织第五纵队,所以缺乏攻击精神,所以不善作森林战​,以及英军官所以不能不胶执呆板的教科书,最主要的原因也就是和人民没有联络,没有引起人民参加作战。一句话,还是过去殖民地政策所生的恶果。如果过去殖民地的政策比较开朗,能够使人民及时参战,纵使马来亚未必支持到远东大​反攻的局势到来,至低限度,这一场的战争不会败得如此之速,如此之惨,这是可以断言的。

(摘自洪丝丝《马来亚战讯》1946.8.22《大战与南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