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HKUST (Envir) UMich (ChemE) Gatech (Envir) UIUC (Envir) Columbia (Envir)
Rej: Cornell (Envir) UPenn (ChemE) UCLA (ChemE)
这两年,我们学院申请美国的趋势总体来说在走高。根据我的不完全统计,10届德环有13名同学有申请美国的计划,而目前据我所知,这些人中已经有10人左右拿到了美国各大学校的录取通知,可以说至少70%是TOP50的。我认为,只要德环、德电的出国资格考试仍然是托福雅思,前往英语国家必然是今后发展的主流趋势。加上有这么多成功的先例,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同学会选择美国。之前中德攻略网站上并没有美国大学的申请经验,基于此我想结合自己的经验谈一谈美国研究生的大概步骤、技巧和注意事项。由于本文涵盖了扫盲和进阶两种不同阶段,既合适大一同学了解基本情况,也适合大三同学用以做参考。本文主要针对的是华东理工大学中德工学院德环的同学,同样也适用于其他理工科院校的同学参考,但文商法艺等文哲类专业的同学的申请情况则大有不同,请按红叉叉以免被误导。
另外,我恳请同学们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去美国。对德电的同学而言,这是个不二选择,请毫无畏惧地前进。但德环同学们,我不得不提醒你们,在美国,国际生MS无论是化工还是环境的就业率都是十分惨淡的。主要是美国各公司对员工身份有限制,很多不给办工作签证(H1B)。而且,研发有PhD,操作、画图纸有本科生,MS正处在高低都不成的尴尬位置。所以对德环同学而言,以读PhD/拿名校文凭回国发展/嫁当地人拿绿卡为目标的同学,美国绝对能满足你。但如果目指在美国工业界取得一席之地,还望你三思。至少据我所知,欧盟对国际生宽容很多。我们的专业德国这样的重工业国家求职不难,代价是学好德语。这些事是我拿到录取后才慢慢发现的,申请前没人会来提醒我这些。所以现在我在此浪费这么多口舌,就是真心希望大家不要盲目跳进火坑。
如果你斩钉截铁地回答我“就是它了”,那就请看下去。
申请前篇:
很显然,自从你萌发去美国读书的想法的那一刻,你的申请准备就应该开始了。申请任何一所美国大学,你所要准备的最基本的几样东西如下:成绩单,TOEFL,GRE,PS,CV,在读证明,推荐信。而且不同的学校要求不同,有的可能会要你提交SOP(State of Purpose,和PS略有不同),也有的要求财产证明。德电同学申请CS专业的话可能会要求提交一个作品,甚至是一个个人网页。对大一大二的同学来讲,你当然应该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GT和GPA上。申请中,不同材料的权重是不同的,以下是我个人认为的顺序:
有成果的科研&实习 > 牛推 > GPA&TOEFL > GRE > PS > 普通RL >CV
如果你想要这两样东西在你的申请中起到作用,那重点在于“有成果”三个字。毕竟学校招的是研究生,研究生的基础目标是学术。科研成果自然能反映出你最直接的学术能力,有paper对你的申请将会如虎添翼。但毫无疑问,这需要机缘。同学们可以抓住大三实习的机会,如环科院的同学可以跟导师套个项目,如果运气好说不定就能拿个二作。当然,那种很水的第N作者甚至没有成果的科研就别指望能给你的申请增加什么成功率了,权当CV上添一笔吧、
和上面一样,拿牛人的推荐信需要缘分,像我们中德的同学没什么去名校交流的机会,只能靠关系了。当然,我们的优势是也可以套FH教授的推荐信,应该比国内老师的有用,但也只是个添头,别指望能扭转乾坤。而且非常难套,不过也不是没有前例。还有就是大三实习单位里如果有知名学者/著名企业工程师的话,大胆地套推荐信吧!
终于说到靠谱的项目了。如果一个大三学生还在问GPA和GT哪个重要,那我劝你洗洗睡吧。无论什么时候,高GPA永远是王道。你可以托福不到95,你可以GRE刚过310+3,但你GPA若低于3.5(85/100),TOP30基本就很难了;低于3.0(80/100),TOP50必死,大侠请重新来过。大一大二的同学们,请你们珍惜重修的机会。尤其是那些比重高的课程(高数大物电工物化甚至大英),尽可能地刷高,不要偷懒。因为大二下开始你们的课程就无法重修,一旦失手影响终生。所以最好前三学期的绩点能刷高一些,这样后面即使偶有失手也可保住大局。别去指望什么专业排名,这个排名那个排名,你都去开这东西了就等于在告诉审查人:你的GPA不高,需要各种美化。记住:GPA是科研以外的唯一能反映你学术能力的东西,再怎么高也不为过。
再谈谈GPA的计算。一般来说网申的时候都会要求你填写你的GPA,并上传成绩单扫描件。很多同学会纠结GPA的算法,在这里我只有一句话:怎么高怎么算。华理采用的是北大算法,非常科学。只要你平均分到了85,你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填写3.5;86以上你可以填写3.6甚至3.7都可以,不需要那么精准。千万别相信网上的GPA计算器,里面80-89都是3.0,非常坑爹。我平均分87不到一点,在申请康奈尔和宾大的时候,为了保守就采取了GPA计算器的算法,结果只有3.25左右。我填写了3.25,并指望审查官会重新计算一遍。但学过SQL的人都知道,一个Select GPA from Student Where GPA>3.5,你就直接被筛掉了,根本没机会被审查官看到。其实换位思考,审查官要在区区几个月内看上万份材料,会怎么看?当然是先用数据库过滤一批,再扫两眼通过者的成绩单PDF,只要发现8090扎堆,偶有7开头的,你就算通过了。尤其是TOP30的学校,申请者那么多,审查官怎么可能一一看过来,还帮你选出几门核心课程重新计算呢?总之,在确保不太夸张的情况下,GPA尽可能写高。最后说一句,WES认证没有必要,除非学校点名要求。
这俩放一起说了。一谈到去美国,大家第一反应可能就是GRE,托福,SAT。而且一百度【美国研究生】,就有无数人罗列出他们的GRE,TOEFL,大家很容易在它们重要性上被误导。相信你也加过人人上托福、GRE的主页,动不动就出现什么《T112过来人谈谈经验》、《新G166+170浙大美女备考经验》等吓死人的帖子。但事实上,这些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和高考不一样,它们的作用就是“过线”。换位思考,你中文说得一级棒就能让你怒砍北大?你能做几个逻辑游戏+几道初中数学就能让你横扫清华?对于理工科学生而言,托福是为了证明你有基本的交流能力,能听得懂的课、完成学术任务;而GRE是为了证明你逻辑清晰,有基本的推理能力,以及一定的辩证思路。至于你能不能英文流利到在酒吧把妹,能不能玩文字游戏,这不是研究生教育的目的。如果大家不信,可以去1point3acres.com/bbs/论坛上扫一眼“结果汇报”栏,看看大部分名校获取者的GT究竟几何,或者直接看看我们这届你就知道了。我敢告诉你,GRE320之下、托福100不到却拿到名校的大有人在。
我说了那么多不是劝大家不要努力备考,只是希望你们不要在GT上纠结太久、浪费时间。准备GT需要大量的时间,很可能会妨碍大家的课业学习。最终影响了GPA,那真是捡芝麻丢西瓜了。给个标准的话,T95+/G315+3这样的成绩就可以了;T100+/G320+3.5这样的分数足够放心了,多出来的时间可以打盘DOTA。不止一次有人和我说,现在托福人人110+,GRE不到330都不好意思出来打招呼。我笑笑,抓了一把offer甩他一脸。
又一个容易被互联网坑的东西……一输入PS,出现的都是些天花乱坠的文章,从家庭谈到国家,从人生扯到命运,大家千万不要被这些东西坑了。一来这些都是类似满分作文的东西,没有一定的积累是憋不出的;二来这一般是文科专业同学的作品,你不必强求。对我们理工科屌丝而言,写PS就是交差。你只需发挥你写托福作文的功底,老老实实地写出你这三年的学习经历、感悟,以及为什么选择来美国、为什么选择这所学校就读,写800-1000字就可以了。需要提醒的是,针对不同的学校,在写PS之前最好看一看你目标学院主页上的program方向简介,不要写到那些对方不提供的方向。比如我在申请宾大的时候写我将来想做石油工程师,但事实上宾大化工学院根本没有石油方向,只有新能源方向。更重要的是,你申请的学校不止一所,需要的PS不止一篇。如果你两个学校的PS差不多自然可以复制黏贴,但千万记得PS里学校的名字、专业要和你申请的学校一样,不要在Berkeley的PS里写”I am very interested in you Stanford”。这种错误虽然搞笑但很常见而且致命,请千万不要阴沟里翻船。
随着推荐信越来越水,它的比重自然越来越小,不是牛推的话有了就行。只是记得求推荐信的时候要和教授保持好联系,因为美国需要网推,即学校发一个链接给教授,教授点进去对你进行评价。不同的教授处理方法不同,有的会转发给你自己做,有的会自己做。而且教授工作很忙,不会像我们一样24小时在刷邮箱;再加上大家的选择本来就不多,一个教授可能要推荐10个学生。总之你自己要对这件事上心,同时要耐心,别指望教授会对你特别重视,说话要客气,该催的时候也不要不好意思。
我认为最不重要的一个,只要做到信息饱满、内容详实、版面整洁即可。可以参考网上的各种意见来制作出自己的CV。
网络上有不少人黑中介的,在此我觉得有必要澄清一下。中介有无必要?从现在我们班已经出的结果来看,我的回答是“请自行定夺”。因为事实证明,我们班几个请中介的同学结果都非常不错;像我这种没请中介的,我自认为结果也不差。事实上,中介能做到的就是为你准备PSCV等文书材料,以及填写申请表格。如果时间不够的同学,请中介未必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当然,申请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我的建议是“不要错过”。而且万一中介不负责任,很可能人财两空这也是事实。
申请季篇:
当你准备好了以上这些材料,你差不多就正式准备开始选校了。事实上在写PS之前,你就应该根据你的直觉和百度粗略的信息做出第一轮选校。注意,同一所学校不同的专业录取率是差别是相当大的,不要盲目跟风。推荐usnews上看看各专业的排名,配合着综合排名来做出你最终的选校。
以我的看法,德环同学的选择分为以下几档:以MIT, Berkeley, Stanford, Cornell, UCLA之流为代表的S类,即使GPA90,GR330,T110还有paper,能不能进还是看RP;以Duke, Columbia, UPenn, USC, Cornell MENG之流为代表的A1类,可以说是“看似高冷实则还行”的类别。这类学校基本属于名气一流,工科二流,要么就是MENG这种一年的项目,亮点是有不少常春藤校。只要你达到了GPA85,GRE320,T100的标准就能一试,有一定的实习经历自然更好;以UMich, Gatech, UIUC, UT-Austin, UWM,Purdue之流为代表的A2类,属于“看似还行实则高冷”的类别。其实也不是高冷,只是不要被它们不高综排所误导,要求绝不低于A1级别的学校,不要掉以轻心;以UMN, NEU, PSU, GWU之流为代表的B类,名气进一步不行,工程也略显疲软,但有些地理位置好,有些则是专排靠前,我认为也是大有前途的。要求比A类学校更低一步,但很多牛人会用这些学校保底,所以条件一般的同学也不见得百发百中。再差的学校就别去了,文凭买回国也唬不了人。德电同学因为在美国找工作容易多了,选择范围则广了很多。我认为可以多多考虑加州的学校,哪怕UCR也值得一去。
总之对于班里比较拔尖的同学,可以冲刺S类,主申A类,B类保底。A类中,综排控主选A1类(甚至可以试试Harvard的公共卫生专业,据说中标率35%),专排控主选A2类,数量自己控制。但我觉得动辄15所以上就免了,最终你也只能去一所,而平均80刀一所的申请费还是很让人心疼的。
另外,一般同学都会申几个保底,我个人采用了港科大的环境工程作为保底。香港MSC是一个不错的保底方式,包括港大科大港中文在内,尤其对德环的录取率非常高,就算美国不幸全部阵亡,香港的文凭也是个不错的弥补。而且香港出结果比较早,我是1月15号拿到了录取,也算是提早给一颗定心丸吧。不过香港高校的留位费非常贵,出的早不免让人纠结一番,各位自行斟酌。
最后,欧洲EM游学项目(高奖学金),包括东大京大庆应早稻田在内的日本各大高校英文项目(MEM,GLOBAL 30等)也有待大家去尝试,有兴趣的同学不要错过。
网申之前要准备好你所有纸质材料的扫描件。成绩单可以问中德办公室开英文版的,记得要一份GPA转换表,因为德国采用的是巴伐利亚规则,和国际通用的标准不一样;华理的则是直接中英合一的。老师的推荐信不需要动辄签20封,主申美国的话其实一封用来扫描就够了,保险点5封。在读证明,华理的和FH的都要准备好,有些学校可能需要财产证明和护照信息,最好也扫描。PSCV直接上传电子版。当然,你还需要一张信用卡来提交申请费。托福GRE的成绩单则需要去ETS的网站上申请寄送服务,一般只要填写学校的代码即可(代码一般在学院主页application/admission栏里有写),信用卡付款。
填写的时候注意胆大心细。心细不必多说,GPA如我所说往高了填,PS别上传成其他学校的,推荐人的邮箱别写错,一般提交之后很难重新修改,需要和小秘联系,如果需要填写VISA信息的话请选择F-1学生签证,我们需要的签证表格叫做I-20;胆大则是不要太过纠结。碰到那些意义不明栏目不要担心,如果百度不到结果,就随便填吧,一般影响不到。核心材料还是我上面说的那些。
网申结束后,有些学校可能要求寄纸质材料,一般为成绩单和在读证明,需要学校在信封口敲章。讲究点的人,可以在拿国内成绩单和在读证明的时候就买好信封,封口敲章;FH的就在中德办公室敲章,然后两封信分别从中国和德国寄到学校。我个人在拿国内成绩单的时候可能没想那么多,等回过神来人已经在德国了,华理在读证明也只有一份。所以我的做法是,把华理成绩单、FH成绩单和FH在读证明装在一个信封里,然后让中德办公室敲了FH的章后寄出,这样省了很多事。因为FH的在读证明上有说我们是合作办学,所以两个学校的章具有同样效力,一般对面也不会讲究。我问过小米,其实这些东西在你被录取前完全不重要,录取你之后则会要求你再次寄,最多用于参考你是否造假。所以就算你忘记了,过了deadline也不重要,赶紧寄过去就行,不要担心。
最后我想说的是,申请这件事,越早准备越好,但不是越早投越好。早投对于rolling审查的学校而言,自然是能挤进第一批审查,竞争者不多,看似中标率也高。但是,竞争者少也意味着审查将更严格,而且如果小米有一定的选择常识,他永远不会太早下定论。而且,一味强调早投,则意味着你细细准备材料的时间减少,很可能出现我PS里提到宾大石油化工之类的错误。所以与其盲目赶早,不如先仔细修改你的材料,直到确保没有问题了,到11月中旬左右再开始。事实上,早投还会影响到你的心态,这会在下面提到。
为什么我要单独把这项列出来?因为等待的过程实在太痛苦了。请大家做好这个心理准备:过了圣诞假期,你就会陷入茶饭不思,失眠,颓废萎靡,整天查邮箱的状态。尤其是那些投得早的人,12月开始就有学校放出消息了,这个时候是相当难受的。而事实上,11、12月是套毕业实习的最佳时机,因为等待而浪费大量的时间是非常不值得的。所以晚些投,可以少些痛苦的时间。当然,如果你心态足够好就请随意。还有,尽可能别去催结果。至少我催出来的都是拒信,如果该来的却没来很可能在waitinglist上了,耐心等待为上策。
申请后篇:
如果你已经回过头来看这部分,那想必你已经拿到了满意的offer了,恭喜。事实上在选校的时候你已经有侧重点了,所以现在的择校对你而言就是一个进一步筛选的过程。要做的就是多多查阅这些学校的资料,重点关注地理位置,学费,毕业去向等信息,最后做出最适合你的决定。注意,offer的接受都是有deadline的,规定时间内不接受则被视为自动放弃,千万不要因为过分纠结而不当心错过了。
因为我本人自己也在签证的途中,所以对这部分并不是很了解。但网上有大量的资料,我人人上也有一个关于DS160介绍的分享:
大概流程是:答应学校offer,递交财产证明,向学校索取I20表格,填写DS160,准备各种签证材料,与大使馆(柏林,法兰克福,慕尼黑皆可)预约签证时间,届时带上I20、录取通知书、DS160等材料前往签证。
不多说,肯定也是早点买比较好。Studentuniverse上据说有便宜机票,到时候可以看看。不过我相信对于中德工学院的同学而言,买机票肯定都非常拿手。
最后的话:
去美国不是一条轻松的路,能选择并坚持走到底的我觉得都是勇士。但是亲爱的勇士们,拿到心仪的offer只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我可以说到时候就算拿到了你最想去的学校,你心中仍然会是惴惴不安的。就业?回国?读博?转专业?各种各样的怎么办会死死缠绕着你。其实这些才是去美国真正的意义,它能教会你长大,迫使你思考你自己的未来,让你变成一个能对自己负责的人,并指引你走向成功。这些早说无益,大家早晚都会体会到。
祝各位赴美顺利!
德环100 陈书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