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研究生:
如果GRE考出了漂亮的成绩,这明显的美帝节奏请左转中介或者右转DIY找蔡伟骐学长/葛舒帆学姐咨询相关事宜。
当然我相信大部分同学已经放弃了这个折磨人的考试,所以接着往下看还是有点意义的。申请的范围主要也就那么些区域:德国,英联邦,香港,欧洲其他区域,中东,亚太地区。
德国:
主流还是德国,德国的主流还是TU9,TU9的主流必须是慕尼黑工大(TUM)。
这所学校就算在德国人眼里也是有着极高的地位,是他们心中最好的三所高校之一(剩下两所是卡鲁理工学院KIT和柏林工大TUB)。原本的主流专业是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当然这个专业在经历了07、08两届灭团之后,我认为要成功申请已经稍显浮云。而原本非常冷门的Sustainable Resource Management专业,却有着接近100%的申请成功率。当然TUM还有Advanced Material Science/ Master of Science in Earth-Oriented 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SPACE)/ Comput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等跨领域专业等待开发。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的Industrial Chemistry对想要重返亚洲的同学应该也是不错的选择。
另外两所名校么……KIT没有适合我们的专业,TUB一年英语一年德语这种XX的授课模式也让很多同学望而却步。
TUM下一阶就轮到斯图加特大学了。同样有两个专业适合我们的毕业生。Water Resource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 WAREM,07届1人申请成功,08届灭团,应该是有相当难度的专业。Air Quality Control, Solid Waste and Waste Water Process Engineering (WASTE) ,俗称的三废专业,据我所知申请成功率接近100%,轻松愉悦。斯图加特大学在名气上虽然略逊一筹,但是凭借这个城市发达的工业和良好的就业环境,我个人认为选择斯图加特,未来的发展是能与TUM比肩的。
亚琛工大,在各种排行榜上跟TUM较劲的学校,实力EX级。可惜没有太对口的专业,我仅知道07届有学姐在那里学习Biochemistry。痛苦程度应该就是整天上BC, Hygiene, Microbiology。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专业是Hydro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接近100%的申请成功率,但是地处东德不发达/危险地区,很多同学拿到了OFFER但最终还是放弃了这所名校。
汉诺威大学,100%的失败率,没听说有学长学姐在那……其他的TU9不是没有对口专业就是没有相关资料,想开创历史的同学请自便吧。
图宾根大学也是很多同学的下手目标之一,专业Applied Environmental Geoscience (AEG) ,06、07有学长学姐在,我们届很多拿到OFFER的但是都有了更好的选择。
最后就是众望所归的大备胎——汉堡工大。接近100%的成功率和无下限的申请条件……并由我们班刘阳同学创造了寄出材料后3天拿到OFFER这种记录……
英联邦:
德国的申请状况就是这样了,接下来谈谈英联邦吧。这些学校么……第一当然是贵,但是优势是时间短和专业选择灵活度高!此类学校最牛逼的存在当然是由宇宙高帅富07届娄辰学长斩获的Cambridge。其他诸如帝国理工什么的,挺学长介绍难度都不大。加拿大,澳大利亚虽然没听说成功案例,但是TOEFL/ IELTS考高点,我觉得也是有可能的,但是澳大利亚的留学质量在国内口碑,呵呵,我也不多说了。
香港:
香港……不管是港科还是港大成功率都接近100%了吧,随便申的节奏。香港应该算个好去处,国内人比较认可香港学位,大概是因为每年大量的状元放弃清华跑去香港,这也就是所谓学校的社会认可度吧。虽然在我们看来,香港人是很崇洋媚外的,看看香港的学校在德国学校里贴的招生简章就知道了,基本那语气就是求着你来申请。这也是是为何,国内众多985高校毕业生申请香港大学还屡遭冷遇,我们一个小小的FH却备受垂青的原因。
不过说实话,香港大学的授课式Master跟德国质量真的没法比,他们一年学得所有课程,还不如德国的Master一学期学得深入。不过呢,还是那句话,社会认可度,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欧洲其他地区:
欧洲其他区域,荷兰3TU,瑞典的皇家理工学院,瑞士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都算排的上号的。特征是跟英联邦差不多,贵但专业灵活。都有奖学金的机会,有实力的别忘记尝试,大不了浪费个申请费呗。南欧的就别浪费精神了,第一他们工程领域相对较弱,第二他们没有足够的工业基础接纳留学生就业。
中东:
中东地区,这个不必我多说了吧,太TMD有钱了。比较令人眼红的是沙特的KAUST和阿联酋的UAEU,前者一年7万刀,后者一年6万刀。这个不是学费,这个是奖学金。缺点是不公平的社会和较低的文凭认可度。这个还是挺重要的,将来我可以凭一张欧美的毕业证书在中东工作,但是要拿着一张中东的文凭在欧美找工作就很艰难了。
亚太地区除了提到过的香港,新加坡也是不错的选择。申请难度应该还是有点的,不过这不是大问题。我觉得在新加坡学理工科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看着商科的实习生拿着3倍于你硕士毕业起薪的工资,这种落差感至少我是很难接受的。除了新加坡,我印象中泰国也有个不错的大学,猎奇的同学也别忘记尝试。
以上就是关于中德工学院学生大四最纠结的两件事之一。祝大家一切顺利,以上。
德环08 黄路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