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三和 黃○綺
舉凡家庭、學校、公司、國家等,都是社會的一部分,而學社會的目的就是了解社會,且它不是只用在書本上,它是一個靈活的科目,它是你活用在生活上。我個人覺得社會科要讀好,兩個部分很重要,一個是學校,另一個是個人。
學校的部分來說,當然最重要是上課要認真聽,我個人認為課本上的附圖與附圖上的小字都很重要,有時候真的就考你只瞥過一眼的知識點,再考試時發生這種事時真的會欲哭無淚;考完試後一定要再去複習,就像孔子說的「溫故而知新」,把這些知識認真地裝進自己的腦袋裡並活用,不要學了就把它給忘記。地理的部分,我覺得就盡你所能把所有地圖上出現的東西與所有的專有名詞背熟(雖然狠,但相信我,真的很有效👍);歷史的部分,我覺得畫時間線真的很有用,比較不容易搞混,還有每個時間點哪個人佔領的領土面積與分布也很重要,有時候老師會常常考兩張分布圖的差異點之類;公民的話,觀念絕對要記熟+融會貫通,公民大部分錯的地方都是自己觀念不太清楚,只要把觀念融會貫通,考試就不會考砸。
個人的部分來說,我覺得「熱情」很重要。我從小就蠻喜歡看課外書,像是一些人的歷史故事等,而我也認為從小就該養成這種看課外書的習慣,一方面讀書讀到那部分時會輕鬆點,另一方面是可以增進你的知識,讓你自己學問更淵博,而我現在沒什麼時間會看課外書,但我有時候會看一些影片,像是某些人的生平傳記,也可以進步一步了解那個年代的背景等。我很嚮往去一些國家,就會去自己查詢當地位置、氣候等,主動多去了解別的國家的風俗民情等。有時候我會跟著我爸一起看新聞,尤其是國際新聞,當我看到一些國家是自己根本沒聽過或是聽過但不知道在哪裡時,我就會很懊惱,進而去查詢那個國家的地點、一些歷史等,除了增進自己的知識外,進而能對地球我們生長的土地上的各類族群有更深入的了解。
我個人認為,我們既然生活在地球村,就該去了解另一個土地的地理人文,當地歷史、當地法律等,讓自己的視野更寬廣一點,不讓自己單單只局限於自己的世界裡,走出去認識更不一樣的世界。
(畢業於桃園市文華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