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之學習策略
語文,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樑,亦是一種絕妙的藝術。只需短短的幾個句子,便可以展現出豐富的內涵,就像古代那些偉大的詩人,僅以幾句詩詞,便能帶出其深刻的情感與人生的哲理,不論是筆風的細膩優美還是磅礡大氣,細細品味起來都能帶給後人們不同的感受,以至於流傳至今,千年不朽。
我並不是特別喜歡國文,但於我而言,語文是獲取知識的重要工具,閱讀是其中之一。學習語文的方法之一便是大量的閱讀,在提升語文能力的同時,閱讀的內容也在增加我們的知識和閱歷,兩者之間相輔相成。在同以中文為母語的情況下,語文能力之間的差距就體現在日常功力的累積,並不是一蹴而就,閱讀的重要性就在此體現出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每一本書都是一個獨立的小世界,閱讀的過程就像在裡頭走一遭,經歷作者走過的坎坷的路程、內心的掙扎、到最後的釋然,就像跟著作者完成了自我的蛻變,我們也變得愈加成熟。
經由閱讀有了語文的基礎知識後,我們會面臨語文更加進階的部分:閱讀理解,顧名思義考驗我們的理解與邏輯思辯的能力,也是考題的重要。在看過一些類似的題型後,我也稍微有了一點的概念,有時候看起來兩個選項都合理,但其實關鍵在於題幹內容所給的「因果關係」,誰是因,誰是果,考的不只是基礎的語文能力,更在於邏輯上的強化,能精準抓住題目的重點與精隨,在考題裡至關重要。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其實不論是哪一個科目,能樂在其中,才能達到學習效率的最大化,如果真的找不到學習的動力,那就自己先創造一個學習它的理由吧!在學習前,先問問自己:為甚麼我要學這個?以國文為例子,我給自己的理由是:學好國文並不只是在考試上有幫助,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上,會更有用處,這才是語文一切的開端。學好國文,可以在與人溝通時知道該用甚麼樣的詞藻去表達更適合,該用甚麼樣的詞彙表達更委婉等等,有了明確的目標,學習會有更大的效率和動力。
國三和 陳○瑜(畢業於台北市關渡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