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英語融入生活
撰文:國三 施○希
「我們住在台灣,又不會用英文和別人講話,現在科技那麼發達,只要上網查就好啦!」還是學生的我們,多少會有這種想法,那到底為什麼要學習英語呢?那是因為英語是可以拓寬你的視野、讓你和更多人溝通的好工具。
其實,學習英文不一定是要死板的,不用一直死背課本。我和家人喜歡一起看電視,對我們來說是個放鬆的活動。我們會看歐美的電影或是電視劇,而我認為這提升了我的聽力,並增加了我的字彙量,頻繁的聽到母語者講話,也幫助我培養語感,並學習到更多口語化的說法。我自己喜歡看美國的兒童動畫,它們的劇情跟對話都比較簡單,也較少有難懂的口音,大部分的作品集數都很多,一集至多三十分鐘,很適合吃飯或放鬆時觀看。我覺得剛開始看時,不一定要直接關掉字幕,但比起一直盯著字幕,可以提醒自己多看看螢幕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試試用自己的聽力來暸解角色間的對話。
聖心提供的教材也是很好的幫助,在眾多活動中,我最喜歡閱讀雜誌。其中英語難度較低的,通常是一些簡單科普文章、對話以及改寫過的著名故事;而難度較高的,則會有英文的時事報導,以及國內或歐美名人的專題報導。只要看到我認得的藝人或演員,我總是會忍不住拿起來讀讀看文章,雜誌中總是會有ㄧ些有趣的科普短文,常常是平常根本不會關心到的冷知識。教務處前的桌子,總是會有一些剩下的,在圖書館也有更多系列的雜誌,可以利用下課或午飯後的時間翻一翻。
學習一個語言,雖然有系統的認識它是必要的,但要把它融會貫通,絕對不只是讀好課本。要記得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英語可以不只是讀書的一個項目,它更是溝通的橋樑、幫助我們成長的好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