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鬆一鬆-森林浴(家長及學生事務組)
家長一起參加森林浴活動,透過沉浸於自然環境,能有效促進家長的精神健康。家長們嘗試在大自然中專注於五感體驗,如風聲及草木香氣,藉此幫助家長暫時脫離日常壓力,實踐正念覺察,達到「活在當下」的效果。這種與自然的深度連結不僅恢復心理疲勞,更能增強情緒調節能力與幸福感。家長若多呼吸新鮮空氣,不但能調整生理節奏,更能幫助深度放鬆,改善失眠問題。
Parents, Take a Break – Shinrin-yoku (Parent & Student Affairs Section)
Parents are invited to join our Shinrin-yoku activity, where immersing in nature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mental well-being. By focusing on sensory experiences such as the sound of wind and the scent of plants. Parents can temporarily escape daily stress, practice mindfulness, and achieve a state of “being present in the moment.” This deep connection with nature not only relieves mental fatigue but also strengthens emotional regulation and boosts happiness. Breathing fresh air helps regulate the body’s natural rhythms, promoting deep relaxation and improving sleep quality.
鼓勵家長參與六色積木義工活動提升精神健康(社工工作組)
參與六色積木家長義工服務的家長,常常能感受到自身的精神健康得到提升。透過義工服務,家長可以暫時擺脫日常生活的壓力,投入有意義的志願活動,於午息時協助學生透過六色積木而提升技能,從而雙方也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義工服務也為家長提供了良好的社交平台,強化人際聯繫,有助於緩解孤獨感和焦慮。此外,在服務他人的過程中,家長能培養同理心,提高自我覺知能力,促進心理健康發展。研究顯示,定期參與義工服務的家長,往往有較佳的心理狀態,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亦較高。因此,鼓勵家長參與六色積木義工活動,不僅有助於孩子的發展,也能為家長帶來積極的精神健康效果。
舉辦家長分享會,讓家長心靈得到互相支持及鼓勵 (成長及自閉輔導組)
家長平日照顧子女,必定會有相當豐富的育兒經驗,但當中家長們亦會遇到不少育兒的困難,有時亦難以處理。家長在忙碌的家務中及處理大小事務時,往往會難以與人分享自己的辛酸。有見及此,成長及自閉輔導組舉行了一個家長分享會,目的是透過家長們互相分享,藉此交流日常處理子女的心得或困難,並可以互相支持及鼓勵,與子女共同成長。
透過「關愛共享親子標語創作比賽」,推廣關愛共享文化 (語文科)
為配合關愛共享「愛家庭、愛社區、愛香港」的主題,語文科舉辦了「關愛共享親子標語創作比賽」,比賽設冠亞季三個家庭獎項。學生和家長均積極參與,得獎作品亦會作為書法比賽的素材。期望透過是次比賽,能向各持份者推展正向思維,促進其心靈健康,並推廣關愛共享文化。
透過舉辦「毛筆書法比賽」,推廣關愛共享文化 (語文科)
為配合關愛共享「愛家庭、愛社區、愛香港」的主題,語文科舉辦了「毛筆書法比賽」,是次比賽素材取材自「關愛共享親子標語創作比賽」冠軍陳家朗家庭作品的其中一句「最美香港是我家」。比賽組別分為筆劃組、摹寫部件組、摹寫字詞組及抄寫組,各設冠亞季三個獎項。期望透過是次比賽,能向各持份者推展正向思維,促進其心靈健康,並推廣關愛共享文化。
以「積極樂觀」為主題的親子填色及漫畫創作活動 (宗教德育科)
以「積極樂觀」為主題,舉辦班際親子填色(小學組)及漫畫創作(中學組)活動為配合學校三年發展計劃:共建健康校園,促進學生的正向思維。宗教德育科以「積極樂觀」為主題,舉辦班際親子填色(小學組)及漫畫創作(中學組)活動,透過活動提升學生的積極樂觀意識,促進學生的正向思維及身心靈健康。
共收回36份參加作品,參賽作品既精美又有創意。此外,家長們對於學生參與是次活動之「積極樂觀指數」都給予正面的高評分。
藉班主任課融入感恩元素 (成長輔導組)
於2019/20年度成長輔導組於班主任課加入感恩知足的元素,藉此提升學生感恩知足的態度。例如:播放感恩知足的簡報、製作感恩卡和好人好事的片段分享等,讓學生可加強感恩知足的意識及實踐,從而成為習慣。學生於班主任課時能學會感恩教師的教導,主動幫忙擦白板,感恩別人的幫助,並會主動說︰「多謝」或「唔該」。他們更會珍惜與同學之間的友誼,當有食物或玩具時,亦願意主動與同學分享。
藉宗教德育課融入感恩元素 (宗教德育科)
宗教德育科於2019/20年度在宗教德育的課堂中加入「感恩」元素,促進學生有正向思維及心靈健康。而所用的策略是有二:其一是在宗教德育的課堂中安排分享感恩事項及代禱環節,讓學生能建立正向的思維模式及促進心靈健康。其二是舉辦班際「感恩主題」的填色或創作活動,透過創作感恩卡或感恩卡填色活動,讓學生能建立正向的思維模式及促進身心靈健康。在策略一方面,在課堂中同學與其他人分享感恩事項,有口語能力的學生在提示下大都能說出感恩事項,而非口語或低口語能力的學生也能利用工具或圖卡表達感恩事項。在策略二方面,本科舉辦的感恩圖畫填色比賽(小學組)及感恩卡設計比賽(中學組)已於2019年11月進行。
製作學生身心靈健康手冊_感恩見證 (宗教及活動組)
宗教及活動組於2019-20年度製作學生身心靈健康手冊,期望培養學生恆常活動的習慣及感恩的態度。上學期收集學生及家長的感恩見證,下學期收集學生的運動紀錄。感恩見證方面,學校整理部份家長、學生及教職員的見證及感恩卡作品後,更於7月完成及出版《恩慈感恩見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