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耆」「積」(社工工作組)
社工工作組、身心護理工作組及社會服務科合辦「健康『耆』『積』」的活動,在活動前,由校護及社會服務科教師協助任教學生認識長者、基本的健康檢查及如何與長者透過六色積木的攤位進行交流。此外,活動前舉行了家長義工培訓講座,培訓家長成為「社區大使」,指導他們在健康活動中所需的工作技能,例如﹕由校護介紹健康檢查的內容及由社工講解帶領長者參加六色積木遊戲的技巧,讓家長有更好的裝備,以服務社區。最後,更邀請了社區機構人士如長者中心社工成為合作夥伴,帶領長者參與是次「健康『耆』『積』」的活動,是次有3間機構的長者出席,包括﹕竹園區神召會慈鳳長者鄰舍中心、明愛鑽石山綜合家居照顧服務及香港聖公會慈雲山長者日間護理中心,以實踐社區協作,推動共融的理念。
“Health ‘Elderly’ ‘Accumulation’”(Social Work Working Group)
Social Work Working Group,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Psychosomatic Care Working Group and the Community Services, organized the “Health ‘Elderly’ ‘Accumulation’” activity. Prior to the event, school nurses and community services instructors trained students to understand elderly needs, perform basic health checks, and facilitate interaction with elderly through a Six-Color Building Blocks booth.
A parent volunteer training workshop was also held to equip parents as Community Health Ambassadors, covering skills such as health check protocols (taught by nurses) and techniques for guiding elderly in the building block activity (led by social workers).
Three community partners—Pentecostal Church of Hong Kong Ltd - Tsz Fung Neighbourhood Elderly Centre, Caritas Integrated Home Care Service-Diamond Hill, and Tsz Wan Shan Day Care Centre for the Elderly joined as collaborators, bringing groups of elderly to participate. This initiative exemplified community partnership and promoted inclusive engagement.
透過「社交訓練策略-超越社交圈」家長工作坊培養孩子社交能力(社工工作組、自閉輔導組)
社工工作組與自閉輔導工作組合辦了主題為「社交訓練策略-超越社交圈」家長工作坊,邀請到多位家長一起參與。起初,他們並不認識,但透過熱身遊戲,他們便能夠投入參與訓練。整個活動圓滿進行,家長們反饋熱烈,他們透過互動分享環節,踴躍地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社交能力的方法和心得,彼此激發靈感,收穫滿滿,對未來如何在生活中持續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認知和具體方法。
透過舉辦「社交樂融融」週會,促進學生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士互相交流 (成長及自閉輔導組)
本校一向與不同主流學校或外間機構交流及舉行一些共融活動,目的是讓學生透過經歷過程時,學會實踐平等參與、開懷接納及互相欣賞等態度。有見及此,成長及自閉輔導組分別為小學組及中學組舉行了兩場「社交樂融融」週會,讓學生與外間機構共融時,能學習正確的社交禮儀,互相尊重及欣賞個別差異,藉著交流能嘗試開放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接觸和相處,建立共融友愛的校園。
透過「關愛共享」為題的繪本教學,推廣關愛共享文化 (圖書館)
為配合本校建設關愛校園及推廣關愛文化的發展理念,學校圖書館於21-22學年安排圖書館課科任老師在初小、高小、及初中三個學段的圖書館課內進行以「關愛」為主題的繪本教學。透過不同的主題繪本教學,以及不同的課堂活動,如影片分享、情境學習、生活經驗分享等,讓學生學會珍惜家人朋友的重要性,並在生活中實踐關愛他人的行為。此外,學校圖書館亦為學生提供以關愛為主題的圖書,讓他們回家進行親子閱讀,以加深同學及其家庭對關愛文化的認識,從而培養學生關愛他人的態度。而透過上述推行策略,學生學會以關愛及珍惜的態度對待身邊的人和物件,成為懂得體諒及關愛他人的好孩子。
透過製作與關愛主題相關的電子教材,推廣關愛共享文化 (自閉輔導工作組)
本計劃目標是將「愛家庭、愛社區、愛香港」的主題融入部分輔導小組的課堂,從而推廣正向思維,並促進學生的心靈健康。策略如下:a.製作與關愛主題相關的電子教材,以供各輔導小組於輔導課中使用,藉以推廣正向思維,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b.提供相關教材予學生於家中使用。內容分三方面:1.愛家庭:電子版社交故事、「這家陽光照」歌曲;2.愛社區:電子版社交故事、「愛樂在社區」歌曲;愛香港:電子版社交故事、「WE LOVE HONG KONG」歌曲。本年度已製作以上的電子教材及歌曲,以電子媒體及歌曲吸引學生的興趣。另將以上教材融入輔導小組課堂之中,推廣正向思維,並將以上教材上載至恩慈學習園地,供家長在家中自學使用。
透過多元的活動學習向他人表達感恩 (成長輔導組)
2020至2021年度推展正向思維的主題為「感恩珍惜,積極樂觀」。為培養學生感恩的心,本年舉辦不同的活動,讓學生學習將感恩化為行動,實踐在日常生活中常存感恩的習慣。如透過感恩月週會,讓學生學習於合適的情境,運用「多謝你!」、「你一定得!」、「我可以!」、「放鬆D」等感恩的語言與人交往、溝通。另亦透過與家人一起製作感恩盒子表達愛自己、愛家人、愛朋友、愛天父的心。藉連串活動,培養學生感恩的心,讓他們從中學會重視及珍惜與他人的關係。
透過多元活動促進社交建康 (成長輔導組)
在推行社交健康教育方面,常識科、通識科和成長課的課程裡,會教導學生有關情緒管理及溝通技巧,提升學生的社交能力,以減少學生之間互相的衝突。此外,學校定期舉辦「德育及公民教育月」的主題活動,如「尊重月」、「承擔月」、「關愛月」及「責任月」等,透過週會活動或網上提供相關的資料內容,讓學生學習互相接納與尊重,建立責任感和承擔精神,協助學生融入校園生活,促進和諧校園。此外,成長輔導組推行「服務大使計劃」,讓高中生學習擔當領袖角色以服務同學,風紀協助巡邏校園,當有遇上懷疑欺凌事件時會作出舉報,預防學生在相處上發生衝突,讓學生學習以關懷和友愛的態度與人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