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創和諧與成長的家庭時光(宗教及活動組)
主題活動「親子正向藝術工作坊」透過親子共同創作藝術作品,為家長與孩子搭建了一個溫馨互動的平台。在工作坊中,親子們一起參與手工藝創作活動,過程中不僅分享彼此的想法與感受,更透過藝術表達來探索正向價值觀。整個工作坊旨在促進親子間的深度溝通,培養家庭成員的相互理解與支持,同時傳遞樂觀、感恩的正向生活態度,讓藝術成為連結親子情感的橋樑。
Creating Harmonious and Growth-Filled Family Moments (Religion and Activities Division)
The themed event "Positive Parent-Child Art Workshop" provides a warm and interactive platform for parents and children to collaborate on artistic creations. During the workshop, families engage in hands-on craft activities, sharing their thoughts and feelings while exploring positive values through artistic expression. The workshop aims to foster deeper communication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cultivate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support within families, and promote an optimistic and grateful outlook on life-making art a bridge that strengthens parent-child bonds.
共創尊重與互助的校園氛圍(宗教及活動組)
透過「請進來」的共融活動,本校邀請了錦光元朗綜合社區服務中心的JP隊義工與學生一起進行一系列有趣的活動。在這次活動中,JP隊義工與學生不僅一同進行各種有趣的遊戲,還一起分享詩歌和聖經的故事,最後更攜手創作了一幅拼湊畫。整個活動的核心在於讓JP隊義工與學生能夠合作和互動,營造一個彼此尊重、互相幫助的校園氛圍,讓JP隊義工和學生們互相了解和接觸,加深對彼此的認識並實踐共融理念。
透過繪本推廣及培養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和態度 (宗教及活動組)
為配合教育局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提倡的十個首要培訓的價值觀和態度,學生支援部製作了相關之恩慈小繪本。22至23年度已推出三本繪本,分別是《尊重他人》、《責任感》及《誠信》,用以推廣及培養學生上述之價值觀和態度。為了增加學生的興趣,小繪本設有填色版本及視聽版本,供學生填色及於網上聆聽小繪本之內容。同時,為了培養學生相關之價值觀和態度,每本小繪本最後均設有反思問題及生活實踐,讓學生鞏固及實踐所學。
在學生層面活動滲入「關愛共享」元素 (宗教及活動組)
在不同的活動中加強注入「關愛共享:愛家庭、愛社區、愛香港」的元素,期望學生可藉著活動獲得正面的思維。例如宗教及活動組與言語治療工作組合作,每月安排一次晨早廣播,內容是關於「愛家庭、愛社區、愛香港」的故事或廣播劇。負責廣播的同學可以訓練口語表達之餘,同時可藉此推廣關愛共享的精神,而聽廣播的同學也可以聽到不同的正面故事。另外,疫情嚴峻期間,為了能彼此守望及扶持,每星期五安排了「恩慈人」同心守望禱告10分鐘,在晚上十時所有教職員、家長、學生同心為眾人、學校、社區及香港事項禱告,宣揚關愛共享的文化。
透過「好學生好公民計劃」,推廣關愛共享文化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
推行本科「好學生好公民」計劃,訂立各單元的重點學習目標,然後由科任教師及家長定期為達標的學生紀錄,達一定紀錄數量的學生能獲獎勵以資嘉許,培養他們成為一位有正面價值觀和積極人生態度,愛家人、愛學校、愛社區、愛香港及愛國家的好公民。上學期完成「愛家人、愛學校、愛社區」的獎勵計劃;下學期完成「愛香港、愛國家、愛世界」的獎勵計劃。於上、下學期的獎勵計劃表現良好,獲頒發嘉許狀以表揚。
透過「關愛共享」的繪本故事,推廣關愛共享文化 (常識科)
常識科其中一個教學策略為以繪本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和態度,故亦希望透過有「關愛共享」元素的繪本故事,推廣關愛共享文化。如個別班別之單元包括「關愛共享」之學習內容,便會與學生閱讀繪本,去加強他們「愛家庭、愛社區、愛香港」之精神。當中包含「關愛共享」元素之單元如下:社群與我、香港與我、活在社群中等。學生不但在課堂中閱讀繪本,更延伸至在家中,與家長再一次閱讀,加深他們的印象。
製作以推動「社會共融」為題的短片 (擴校及傳訊推廣組)
為加深社會人士對特殊教育的認識,本校自20-21學年開始拍攝以「談特教」為主題的節目,當中分為3大系列,分別為:「名人談特教」、「常人談特教」及「人人談特教」。每集邀請不同的嘉賓分享他們對特殊教育的看法。本年度邀請輕度智障兒童學校榮休校長朱啟文先生及本校榮休職員張靜山先生接受訪問,他們於節目中分享他們對特殊教育的看法及與學生相處的點滴。
與「感恩珍惜、積極樂觀」相關之手語金句學習 (宗教德育科)
為配合學校三年發展計劃:共建健康校園,促進學生的正向思維。宗教德育科在課堂中讓學生學習和練習與「感恩珍惜、積極樂觀」相關之手語金句,然後讓學生以手語動作演繹出來並進行「班際手語金句演繹比賽」,透過此比賽讓學生實踐踴躍參與。所有學生在課堂中也可進行練習和參與比賽,學生們都能積極、踴躍參與,也能展示「感恩珍惜、積極樂觀」的態度 ,如︰感謝天父、珍惜機會、努力嘗試、全力以赴、勝不驕、敗不餒、等……
「感恩珍惜及正向思維」主題的繪本教學 (圖書館)
為配合本校建設健康校園及正向思維的發展理念,圖書館於2020-21學年安排科任老師在初小、高小、及初中三個學段的圖書館課內進行「感恩珍惜及正向思維」主題的繪本教學。透過不同的主題繪本,讓學生建立感恩、珍惜、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並配合不同的課堂活動,如影片分享、情境學習、生活經驗分享等,培養學生健康的生活態度及正向思維模式。此外,學校圖書館亦為學生提供身心靈健康主題的圖書,讓他們回家進行親子閱讀,以加深同學及其家庭對身心靈健康的認識,從而培養正向、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而透過上述推行策略,學生學會以感恩、珍惜的態度對待身邊的人和物件,並建立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和正向的思維模式。
以「繪圖小故事」配合正向思維主題 (語文科)
為配合健康校園「感恩珍惜、積極樂觀」主題,語文科於課本的品德情意教育範疇加入相關學習內容,同時亦繪製了一系列繪圖小故事,以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鞏固學生的記憶。學生透過閱讀課本和繪圖小故事,認識相關價值觀及促進其心靈健康。本科於各學段選出一個單元,以配合正向思維主題。(1)初小︰單元「我的家」(感恩父母和家人給予的愛與關懷) ; (2) 高小︰單元「到超級市場」(感恩珍惜食物) ; (3) 初中︰單元「到街市」(感恩珍惜食物) ; (4) 高中︰單元「現代世界」(感恩珍惜日常生活所擁有的事物)。
舉辦感恩月的主題週會及活動 (成長輔導組)
成長輔導組透過舉行感恩主題週會,提升學生感恩知足的態度。於2019/20年度的感恩月共舉行了兩次週會,週會目的是讓學生認識感恩的重要及感恩的實踐,從中學懂愛惜自己、珍惜與人的關係及環境資源。此外,本組進行了感恩行動班際比賽。透過感恩月的活動,讓恩慈同工及學生們也開始時刻懷著凡事感恩的心,在生活中以語言或行為表達感恩之情意。期望將來學生能進一步深化,繼續培養出感恩知足的習慣。
舉辦以感恩為主題的活動 (宗教及活動組)
宗教及活動組於2019-20年度舉辦不同的活動,期望培養學生感恩的態度。宗教及活動組於共融活動、教職員早禱會、宗教週及聖誕節崇拜暨聯歡會等加入感恩元素,例如舉辦感恩卡填色比賽、聖誕節崇拜暨聯歡會邀請、早禱感恩分享等。
舉辦正向思維職員培訓 (人事及專業發展組)
為了向全校推廣正向思維,並提醒教職員正視身體及心靈健康的重要性,人事及專業發展組在規劃本年度的教職員培訓時,特意把「正向思維」納為其中一項培訓主題,藉以加強教職員對身心靈健康的重視。在2019-20年度的第一次教職員發展日,本組邀得衞生署職員到校主持「正向心理工作坊」,為全體教職員講解壓力的來源、徵狀及影響,和介紹一些平衡個人工作與生活的點子。接著便由本校的社工督導陳銘欣姑娘主持工作坊「放鬆心情 舒緩減壓」,透過介紹各項管理壓力的知識和方法,如發展個人興趣、多加鍛鍊身體、多做靜觀鬆弛練習等,冀能讓每位教職員從中找得合適的方法,舒緩個人的負面情緒和減輕壓力,建立正面和快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