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1:张惠琴、胡颖柔、吴昱佳、黄欣颖; BC2: 编号2、3、5、6
课堂活动提示:
根据课题分工,线上线下搜寻资料。组内分享讨论协商,筛选出需要的,通过各种资源检索求证(增删改查)后才把资料输入各标题下。大家可善用谷歌检索引擎、CNKI、ChatGPT、GAMMA.AI、TOME.AI等工具,但最终的资料必须列出明确、可靠的来源。
BC1
语言能力和语言知识:
词汇量:个体的词汇量,即他们知道并能正确使用的词汇数量。
语法知识:个体对语法规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对于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发音准确性:正确的发音有助于其他人更好地理解个体的讲话。
语言流利度:流利的口语表达是有效交流的关键,流利度受到个体的练习和经验的影响。
情感和心理因素:
自信心:自信的个体更有可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而不自信的人可能会感到紧张或不安。
焦虑和紧张:情感状态会影响口语表达的流畅性和清晰度,紧张可能会导致错误和困惑。
情感管理:情感管理能力有助于个体在紧张或情绪激动的情况下保持冷静和清晰。
内在动机:内在动机和兴趣会推动个体更积极地参与交流并提高表现。
认知因素:
注意力:集中注意力对于有效地聆听和参与交流至关重要。
记忆能力:记忆力影响个体的词汇记忆和交流中的信息保持。
逻辑思维:逻辑思维有助于构建有条理的论点和有效的沟通。
语境理解:理解交流的语境,包括对话的背景和目的,有助于更好地回应和参与。
资料来源:Chatgpt
生理因素:
声带和发音器官: 声带、舌头、嘴巴和喉咙等发音器官对语音的产生和发音的清晰度至关重要。个体的生理结构和发音器官的灵活性会影响他们的发音准确性和清晰度。
发音障碍: 一些个体可能因为生理原因而出现发音障碍,例如口吃、鼻音化等。这些障碍可能影响他们的口语流利度和表达清晰度。
年龄:年龄也是一个重要的生理因素。儿童和成年人在语音产生和发展上存在差异,因此在不同年龄段的口语表达可能有所不同
健康状况:身体健康状况可能影响口语交际。例如,喉咙疼痛、喉咙感染等可能导致声音嘶哑,影响语音质量。
资料来源:Chatgpt
BC2
生理因素: 听觉器官、发声器官病变
学生存在身体残疾影响口语交际范围和能力 ③
口吃(语音出现不适当的延长、间断、犹豫)
咬字不准
心理因素:
心理素质
- 良好: 积极的情感体验、信心清大的自尊心 (流畅交流)④
- 不良: 消极情绪、过于羞怯、孤僻、自卑、厌烦、畏难(用词不恰当、 词不达意)④
个性、理解能力、沟通能力(能力影响理解和逻辑思维,从而影响交流的质量)
习惯:集中注意力、有意记忆有价值的知识、深度思考、善于发现错误、说话不带杂音)
学生语言能力及其发展规律: 发音及词汇不足使表达不完善。 ③
知识范畴因素:
知识能力(口语交际作为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部分,它的“根”在生活中。所以,口语交际学习应对生活对接,从“根”中吸取) ①
资料来源:
【1】费蔚(2009)。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理论与示例。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李丽(2011)。口语交际学习论。北京语文出版社。
【3】张立辉(2015)。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吉林: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第一实验小学。
【4】卢炳祥、林智东(2017)。积极心理学在中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应用。https://m.fx361.com/news/2017/0715/2044628.html
BC1
环境因素:
环境噪音、干扰可能影响听觉,造成交流障碍。
交流因素:
不同的场景可能需要不同的交际方式。在正式的会议上,人们可能会更注重使用正式的语言和姿态,而在休闲聚会上则可能更倾向于使用随意的语言。
社会和文化因素:
社会和文化背景可能会影响人们的交际风格、表达方式以及对言辞和肢体语言的解读。人们可能会根据自己所处的文化背景来选择适当的交际方式。
人际因素:
人们之间的关系和角色在口语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和上司、同事、朋友或家人交流时,人们可能会调整自己的语气、用词和表达方式。
技术和媒体因素:
在现代社会中,技术和媒体的使用也影响了口语交际。电话、视频通话、社交媒体等工具改变了交流的方式和形式。
时间因素:
时间压力和限制可能会影响人们在交流中表达自己的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传达信息可能需要更精简的表达方式。
家庭因素:
家庭亲子环境: 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性格都影响儿童的口语交际能力,家庭的和谐与否也对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影响。
家长的文化水平: 家长的文化水平影响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高文化水平的家长可能有更有利于孩子综合发展的教育方法。
家庭经济水平: 家庭经济水平会影响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的投入,较好的经济条件可能提供更多的培养机会。
家庭成员的关系: 和谐的家庭关系有助于创造积极的生活环境,家庭成员的言行会影响孩子的行为和性格发展。
资料来源:
BC2
地域因素
语言的差别(自己使用不同的语言和方言会制约交流的效果)
语言风格的差别(对于理解、交流、主动拓宽交际网络都会产生巨大影响)
环境因素 ④
嘈杂的环境( 交流的地点、时间、背景噪音等)
社会环境(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文化环境(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文化中的交流方式和规则都会不同 )
人际环境(小组合作形式可满足学生亲和需求,真诚地交流,引起动机)
教师综合因素 ③
老师作为引导者,给予示范、鼓励及评价
老师作为活动中的互动者,进行互动学习来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老师的口语交际能力:表达与交流中有逻辑性,语音正确,语调适当,并有示范性的特点
教学活动因素 ③
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并保持安静。
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引起他们的注意,主动参与其中 (让学生想说、敢说、能说、会说)
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内容与日常交际内容有关,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团体生活、家庭生活、)
家庭因素 ②(5)
家长职业(家长的职业会影响家庭收入、 社会地位和工作时间,从而间接影响孩子的教育)
家长文化(家长的自身思想境界和家庭教育方式间接影响对孩子的教育 )
家庭经济(家庭为子女的教育投入的资金和资源影响到孩子的见识世界的能力和思想境界)
家庭成员关系(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氛围影响孩子的生命成长和生活质量,还影响孩子的性格养成和交际能力)
资料来源:
【1】费蔚(2009)。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理论与示例。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孙珊珊(2018).影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家庭因素及其对策研究。山东:山东师范大学。
【3】张立辉(2015)。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吉林: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第一实验小学。
【4】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意义精品。https://www.haotougao.com/haowen/40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