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的就業問題其實還包括中壯年失業及低薪資等其他面向,嚴重程度也不應該小覷。高雄的就業問題在於經濟沒有適時轉型,企業投資意願低落,因而無法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薪資水準也相對偏低,缺乏實務經驗的青年,感受應該尤其深刻。
我不知道,花草更植、公園改建或舉辦活動這類放煙火式的「速食化政策」,要如何促使高雄的經濟轉型?甚至再創高峰?我也不了解,一個讓年輕人找不到前途與希望,甚至連安身立命都做不到的城市,為何可以侈言「宜居城市」、「幸福高雄」?
高雄這麼好的條件,但高雄這十幾年來的發展卻是如此,高雄在三十五年前是台灣唯二的院轄市,過去都是雲林、嘉義、台南、澎湖移民到高雄,但是現在高雄人要移民到外縣市,甚至大陸,情何以堪。
招商成果和大家的生活息息相關,招商有成,等於開啟經濟門窗,等於錢進高雄,等於工作機會,等於年輕人返鄉就業。招商成功的方程式是誠意加上效率,不僅要讓廠商知道政府的誠意,也要設立單一窗口,簡化程序,提升效率。
高雄必須改變,不改變,高雄沒有機會,我要努力招商,政府對廠商投資要給予方便,提升行政效率,給人方便才能興利,在不違法的情況下,政府要致力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圖利人民,圖利企業,高雄經濟才能活起來,如豹飛躍!
本人若當選市長,要創造二十萬個工作機會,郭台銘、福斯汽車到高雄設生產中心,將高雄建設成自由貿易經濟中心。
在促進青年就業方面,我的具體做法如下:
- 透過振興四大基礎產業群、發展八大新興產業、壯大九大現代服務業等,打造高雄成為「經濟首都」,有效振興高雄經濟,以創造大量且優質的工作職缺,釜底抽薪解決就業問題。
- 推動青年就業安心專案,讓大學畢業生願意在高雄落地生根,與各大學及企業合作,挑選重點發展產業,推動學生在學就業實習方案,累積大學生業界履歷,讓大學生畢業後保證就業並享有高水平薪資。
- 鼓勵在地企業參與學校課程,實行技職教育體系再造。
- 推動富麗新農漁村計畫,改造傳統經營模式,有效提升農漁業附加價值,吸引大學畢業生投入農漁業。
- 透過市政府各處、基層行政單位、民意代表或學校,遴選各領域優秀青年學生並進行培訓,畢業後由市政府雇用或推薦至公私企業服務。
- 整併現行職訓中心、訓練就業中心、就業安全科、職業重建科,將其擴編為專責之「訓練就業中心」或「公立人力銀行」,延攬專才擔任執行長,統籌辦理本市勞動人力資源發展規劃事宜,以更積極的方式協助青年謀職。
- 保障高中建教生、工讀生的權益,提早青少年就業職涯體驗,為繼續就學之外,開創另一條路。
- 以最短的時間,落實鴻海科技、福斯汽車等大型企業投資高雄,藉由龍頭指標產業的進駐,帶動相關產業的群聚效應,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在協助創業方面,我的具體做法如下:
- 籌措100億元做為青年創業輔導基金,鼓勵青年創業圓夢,包括鼓勵「創業補助」、「品牌建立」、「創新育成」,經審查通過,每人最高可獲200萬無息貸款。
- 設立文創青年培育中心及文化創意中心,培訓對文創產業有興趣之青年,同時提供資金與場地資源,協助年輕人創業。
- 開發年輕女性微型產業行銷平台,開發行銷通路的共同市場與機會,協助其改善產品、取得資金及技術升級,以貼近市場需求。輔導女性發展互助合作經濟,創造在地經濟模式。
- 提供青年創業訓練及相關諮詢、輔導機制,有效提升青年創業成功機會。
- 取締不法及惡性競爭,保障合法者正常的經營空間。表現良好的青年企業,市府並可協助或補助其進行海外行銷。
- 設立「青年創業及商情中心」,提供青年人才回流服務。
依照前述做法,我承諾,當選市長之後,將可創造20萬個工作機會,年輕人薪水從22K逐步調高至32K。
在協助青年購屋置產或解決住的問題,我的具體作法如下:
- 區段征收抵價地、市地重劃抵費地一律充做合宜住宅用地,並運用公私協力(PPPs)方式興建,價格由政府審議,房屋不得轉售,只能由政府照價買回,做到地利共享。
- 現有市有地適合興建住宅,同樣也運用公私協力(PPPs)方式興建,價格由政府審議,房屋不得轉售,只能由政府照價買回,做到地利共享。
- 前述用地也提撥三到四成來興建出租住宅,讓無力買房市民也有住宅可居住,同時也嚇阻黑心房東哄抬房租。
- 初期興建5000戶青年社會住宅,平價出租給四十歲以下的市籍青年,且以新婚年輕夫妻優先租住。
- 興建或成立創業公寓,提供讓有心來高雄創業者或擁有海外特殊專長的青年能力人士有落腳處,進而帶動高雄產業發展。
- 配合中央政府政策密切注意高雄房價,對建商、屋主的不法行為或不當得利炒作,提出因應策略,實現以為居住正義。
- 運用市有地或興建青年合宜住宅,協調台糖公司提供土地,大量興建不得轉售、只能由政府照價買回的勞工合宜住宅,或者落實只租不賣政策,以減少一般住宅的需求,平抑壓低房價,使年輕人也人人買得起自用住宅。
- 提供青年微利購屋貸款專案、育兒津貼、子女教育補助等,讓青年成家、育兒,可以大幅減輕負擔無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