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轉型 - 陳菊 說:
近年來,高雄市打開封閉港灣、引領數位內容及文創產業,已為城市發展及產業轉型奠下穩實的基礎!
縣市合併以來,在市府團隊的努力下,已吸引1,232億投資金額,創造39,747個就業機會,2011~2013年高雄市的公司登記資本額成長率、工廠登記家數成長率穩居五都第二,僅落後一向得天獨厚的台北市,穩定維持了大高雄的經濟動能。為了提升製造業的產業能量,針對製造業最欠缺的生產空間,我們在最嚴格的環評把關之下,完成了「和發產業園區」的報編,這是2009年產創條例立法通過以來,全國第一個依規定報編成功的產業園區共136.12公頃,將依低污染、高產值、高就業人口三大準則發展機械、金屬製品、電子電力、交通產業等四大項,預估將創造一萬個就業機會。
我們相當認同公督聯盟所提出的五大「產業轉型原則」的構想,事實上,高雄也一直在朝向這個方向邁進。我們深思熟慮高雄產業的發展關鍵就在於人才與人口,為了讓高雄擁有更多的人口、更多的就業、更少的產業污染,我們想招攬的企業,不會破壞水土保持、動搖山林。因此,我們擬定的產業創新策略,全都與獎勵人才有關。
「引進新興產業」、「提升既有產業」以及「高雄港灣再造」,是我們堅持的三大產業轉型策略,在此架構下,數位文創、會展經濟、郵輪觀光、醫材產業、乾淨能源、鋼鐵石化,都在縝密的政策規劃下逐步提升。下一個十五年,也就是2030年,甚至百年的擘畫藍圖,我們將逐步落實。
一、引進新興產業:
(一)數位內容產業
近年來,高雄致力發展數位內容及文創產業,透過開拓進駐空間、創新獎勵投資法令、推出人才培育等具體策略,加上鼓勵中高階人才移居的配套,成功吸引包括動畫、2D轉3D視覺特效、視覺美術、大型遊戲、線上串流音樂公司、體感劇場型數位內容科技等指標性企業在此落腳形成產業聚落,其外溢效果已吸引了鴻海、智威、樂陞等指標性企業進駐。
(二)會展產業
2014年是高雄的「會展觀光元年」,自4月份高雄展覽館正式開幕以來,已排定展覽11檔、大型會議9場,全部具備國際規模。引用台灣經濟研究院推動會展產業經驗,2014年粗估高雄市會展產值約34億元,若乘上會展經濟乘數4.11,則效益約有140億元。
我們也設立「高雄市政府會展推動辦公室」做為會展單一窗口,採一對一專人專案輔導方式,策展方向採取「開辦符合高雄產業利基展覽」,例如物流展、鋼鐵公會年會、全球港灣城市論壇等,以及「移植北部消費展」如動漫、旅遊展等,建構高雄成為具有獨特魅力的港灣會展城市。我們期望在2015年達到以下目標:
(三)郵輪觀光產業
2012年,在「港市合作」的默契下,我們與臺灣港務公司共同催化高雄港成為郵輪母港,截至今(2014)年10月底,郵輪停靠高雄港已達41艘,較去年的19艘大幅成長,帶來了龐大的郵輪觀光經濟效益。臺灣港務公司斥資41億元籌建的「高雄港埠旅運中心」第一標建築工程已於102年11月動土,我們展望2030年的高雄,每週都有1-2艘郵輪停靠港口,來自星港及中國的旅客,下船後馬上展開早已規劃好的兩日自由行,深度體驗高雄的人文及自然景觀。
(四)醫材產業
相較於陷入紅海競爭的生技醫療產業,我們評估,高雄更應該投入醫材產業的利基市場。由於醫療器材多以金屬或塑料為材料,高雄作為台灣金屬產業最重要的聚落,具備一定程度的研發能量,並可將以技術工人為主的金屬製造廠,提昇為研發、認證、行銷人才的醫材領域。例如,高雄的廠商可以製作精細度高的飛機引擎固件,此類工業技術只要稍加提升轉化,就足以達到醫材產業所需的精細度與表面處理要求。
(五)綠能環保產業
早在縣市合併前,高雄市即已著手培植綠能產業作為指標產業,太陽能產業正是其中發展的重點。我們以創新的行政手段,突破建築法規、搭配綠色融資,讓屋頂違建變身太陽光電設施,使得住戶及系統廠商更容易取得小型貸款,來設置太陽能光電屋頂,因此,高雄市民在太陽能光電裝置的申設數上,已經連續兩年全國第一。
未來,中油五輕高雄煉油廠的轉型,將是高雄綠能產業茁壯的絕佳機會。中油公司已確定在五輕遷廠後的場區成立「綠能科技研究所」,將乾淨能源列為石化高值化的選項之一。而無論碳捕捉、光發電、燃料電池等前導性產業,都需要研究支撐才得以不斷發展,我們訴求中央政府必須提出政策,包括國家級研究機構如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材料及化工研究所」等,都應該南下將研發聚落留在高雄,也具有還給高雄環境正義及經濟正義的政策意義。
二、提升既有產業:
(一)鼓勵傳統產業走向研發
根據了解,中央的研發經費有七成以上給予北部,中南部分配到的比例相對稀少,因此,我們將努力爭取中央資源,提升高雄企業的研發能力。為了鼓勵企業能夠獲得中央研發經費補助,我們採取兩項措施:
(二)五輕遷廠後成立「綠經濟發展園區」
根據經濟部所宣示,從現在開始至2020年,整體石化業將投入約500億的高值化研發經費,五輕遷廠後的土地是「綠能產業」、「石化高值化」、「環保產業」最適合的發展空間,我們訴求中央政府及中油公司將國家級石化研究聚落設在高雄、石化產業高值化的研發經費50%以上留在高雄,引入人流、知識流,還給高雄正義的對待。
因應2015年中油五輕遷廠後的廠區轉型,我們提出改造結合具經濟動能的轉型策略,進一步結合鄰近高雄學園七所大學的研發及應用能量,2030年願景是原本不受居民歡迎的中油五輕煉油廠,已轉型成為兼具生活、創意、研發、產業面特色的綠經濟發展園區。在這個綠經濟園區裡,包含三大面向:
三、高雄港灣再造:
(一)高雄港灣發展架構
(二)亞洲新灣區
高雄市政府已針對前鎮河以北的港北區舊港區逐步遷移周邊石化業,並投入各項重大工程,期望培育會展、觀光、文創、流行音樂暨數位內容等新產業,整合高雄水岸及都市資源空間,推動高雄成為世界知名的港灣城市。
(三)洲際二期建設計畫
規劃於高雄港二港口外海堤填築新生地約 422.5公頃,計劃興建碼頭5席水下負18米之深水貨櫃碼頭及14席散雜貨/石化碼頭,另計畫興建能源、石化原料之儲運中心、新式貨櫃基地及港埠發展用地等,以達成高雄港舊港區石化碼頭遷移及興建貨櫃物流基地等目標。(興建期程100年-108年。)
(四)物流樞紐港
高雄港為兩岸三地唯一之LME(倫敦金屬交易中心)遞交港,將可有效連結國際重要港口,使高雄港成為供應鏈關鍵和重要據點,亦高雄可推升高雄港成為國際物流轉運中心,將帶動高雄港南星計畫區成為LME重點發展區域,包括荷蘭、瑞士、新加坡、英國等外商倉儲業者國際倉儲業者也與國內六家倉儲業者合作經營業務。而南星計畫區招商得標結果,已有LME產業鏈與金屬製品廠商陸續進駐形成新型態產業聚集,將有助於高雄港成為東亞地區重要金屬產業發貨配銷中心;同時亦可吸引台商回流投資,預估將有助於台灣提昇短期經濟活力,同時強化內部中長期成長的動力,更有利於亞洲金屬市場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