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參與決策 - 楊秋興 說:
我們目前是民主代議政治,市政府向市議會負責,市議員由民眾投票決定,這有法令依據;但如果人民最後認為,確實需要設置公民會議、公民決策參與委員會,我的態度就是尊重民意、依法辦理。
市政府要了解民意,方法其實很多,「微市長、大市民」是我一貫的理念,也就是孟子說的:「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市長不是大官,而是受市民委託來經營高雄市的CEO,必須秉持謙卑的態度與同理心,要站在市民的立場,以市民的觀點來思考、計畫施政,滿足市民的需求,推動高雄的發展。
如果我當選市長,絕對不會高高在上,更不能有絲毫的傲慢與怠惰,必須走到基層、深入群眾中,主動探求民瘼,挖掘民隱,解決問題。而且必須無私,不分藍綠、不講派系,不徇私、不包庇,絕對不會和民意脫節。
我的「市民第一」政策及具體做法如下:
一、市民陳情如同進入銀行VIP室待遇
1、由專人提供單一窗口服務
陳情個案常涉及跨局處,甚至中央相關部會,都由單一窗口來整合,提供親切的全程服務。
2、各區公所皆設處理陳情案之聯合服務中心
強化各區公所單一窗口的處理能力,就近提供各區市民最便捷的服務。
3、主動為陳情個案召開會勘與協調會
視案情主動召開,邀相關單位共同研議如何採對市民最有利的行政裁量權。
4、涉司法之個案亦提供法律諮詢服務
對進入司法程序的個案,亦由單一窗口安排最專業的法律諮詢服務。
二、設立言論廣場,增加與市民溝通機會
1、設置市民言論廣場
選定多處人潮聚集地點,將之成為市民發表言論的民主廣場,邀請專家、學者演講,並成為觀光客體驗高雄社會多元民主的朝聖地。
2、邀請市民參訪市政建設
在各地開展的市政建設,公開邀請市民參訪,聽取市民建言,爭取市民對建設的認同與支持。
3、善用各種資訊媒介、媒體,搭建與民溝通平台
透過全球資訊網、網路社群、論壇、各種型式的媒體等,更頻繁的與市民意見交流與互動,共同來關心與監督市政建設。
三、改變為民服務思維,充實處理問題智能
1、將市民為主的價值觀深植公務員心中
讓市府公務員皆能視市民如家人,將市民的個案當成如同市府的建設大案來辦理。
2、改變公務員為民服務的態度與充實處理智能
透過密集與嚴格的訓練,加強公務員所應具備的親切、專業、積極、具同理心的服務態度與能力。
3、落實對陳情案處理的管考與獎懲制度
以實質上解決市民問題為管考與獎懲的最高指導原則,向陳情案當事人做事後滿意度調查,若不滿意,須由另一組更高層級人員介入評析後,除非認定法令上已完全無爭取空間,才能解除列管。
4、市長、副市長親自督導陳情案處理成效
由市長、副市長定期與不定期嚴格親自督導各單位處理成效,市民對處理仍不滿意的個案,增加投訴管道,並責成專案小組接手處理投訴案件。
四、落實政策規畫民主機制,維護社會公平性
1、落實政策影響評估
在政策規劃階段,要求落實政策影響評估,尤其是對社會層面的影響,對於各種不利市民的情況,要有相應及配套的解決對策。
2、建立多種政策規劃之市民參與機制
將市民參與視為重大政策規劃的必要步驟,多舉辦說明會、公聽會、公開展覽、訪問調查等,並充分尊重民意代表,主動向其報告以尋求其支持。
3、試行建立政策規劃之審議式民主機制
對於具爭議之政策,以歐美推行之審議式民主機制,尋求社會最大的共識,寧願事前多溝通,設計補償機制來順利推動,也不要陷入因市民抗爭而使政策停擺。
4、建立政策執行後之受害者之充分補償機制
受政策執行帶來不利影響的個人,市府有責任在不明確違反法令下,儘量為市民爭取最大的權益,並且對於政策執行受益者,基於使用者付費應訂有相關回饋社會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