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升學的多方思考觀點(下)

2019/05/08 │曾宥儒(國立政治大學蒙特梭利全球影響力計畫研究專員)

 Photo by Ian Schneider on Unsplash 

二、蒙特梭利教育與國際文憑

在國外,有一些蒙特梭利學校便採取結合國際文憑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簡稱 IB) 的方式規劃中學課程。簡單來說,國際文憑是受國際認可的大學預科課程,學生修讀相關課程後,通過檢定取得文憑便可作為大學申請的證明。


以克里夫蘭市的蒙特梭利中學 (Montessori High School at University Circle in Cleveland,簡稱 MHS) 為例,學生最後兩年的課程都是 IB 課程。通過 IB 檢定的學生可獲得 IB 文憑。但學生可以自行選擇要參加全部、部分或是不參加考試,僅參與部分考試的學生, IB 也會授予特定科目認證 (Nathaniel McDonald,2015) 。國際文憑成為蒙特梭利學校的一種外部評量機制


重要的是,國際文憑之所以受到許多學校採用,是因為它與蒙特梭利教育的核心價值相契合-「世界公民 (Global citizenship)是國際文憑與蒙特梭利的共同目標」 (Nathaniel McDonald,2015) 。並且,兩者皆重視跨學科與全面性的學習,更相信透過教育能為世界帶來和平與永續。


結合 IB 的做法可以作為蒙特梭利中學面對學生升學銜接與學習評量的解方之一,但如何在不損及、不違背蒙特梭利教育的本質下去規劃課程,是辦學者需要加以考量與後續修正的。一如 MHS 的辦學計畫裡清楚地指出, IB 是課程內容與評量的主動力,意即「教什麼」;而蒙特梭利教育則是教學的驅動力,也就是所謂的「如何教」(Nathaniel McDonald,2015)。 


三、蒙特梭利教育與大學招募學生特質的契合關係 

曾任麻省理工學院(MIT)面試官的蔣佩蓉在接受《未來Family》訪問時表示,大型檢定考試的分數確實作為門檻,但並不是絕對。她更提到:「MIT每年招收學生,像是組一個登山隊一樣,重視的是每年學生的多樣性。」


上述提及的「多樣性」便需要學生展現個人特色,無論是人格特質或是興趣,這些都倚靠學生過往求學歷程所累積的經驗,而非如同面對大考時的短期衝刺就能達到的成就。學生對於自己有多少了解、對哪些事情感興趣、對所申請的學校又有多少熱忱,大學教授在面試時其實都能看得出來。


筆者與工作團隊拜訪位處台中市定古蹟摘星山莊的牧心蒙特梭利團體時,每一位學生分別向我們導覽摘星山莊的各個區域,有的熟知歷史或自然、有的向我們展現他充分的好奇心、有的則是侃侃而談自己手做的成品,學生個個有自己的特質,卻都能大方地向外人分享與展示(presentation),同時回應我們所提出的問題。學生所表現出的成熟、穩定、熱情與坦率,以及他們於過程中介紹知識的飽滿度,都並非偶然,而是蒙特梭利的教育使然。這些孩子的表現讓人期待他們未來的發展。他們在蒙特梭利教育所稱的安全的環境裡頭,參與各項跨學科的專案,學習不同領域、不同深度與廣度的知識,同時學會面對失敗也擁抱嘗試的可能。


一位從幼稚園到國中都就讀蒙特梭利學校的學生凱蒂(Katie Krawczyk)提到蒙式教育為她在升學路上所帶來的準備,包含:時間管理、找到自己的學科興趣、團隊合作,以及幫助她成為一位自我激勵的學習者(self-motivated learner)。這些綜合性的能力與態度是她在升學時的優勢,然而細看這又何嘗不是每個進入大學或社會之後的成年人都還在學習的課題呢?


總結以上,當我們思考與期待著蒙特梭利教育能為孩子在未來升學鋪墊出什麼樣的道路時,其實也才看見這當中所需具備的知識、特質與能力實則是一輩子會用上的,更是人終其一生所必須學習的。


台灣現階段的教育環境,學校端若能規劃清晰的升學圖像或是增加外部的評量機制必將減低家長的擔憂,然而回歸問題本源則更需要學校、家長與政府當局的努力,才有機會真正為升學管道開創出更多元與完善的選擇。同時,我們也需持續思考升「學」的真正意涵究竟為何–若孩子懂得「自學」,那麼中學後的下一階段,或許對孩子來說,任何地方都有可能成為他的學校。正如蒙特梭利博士說的:


「我對於未來的願景是,人們從中學到大學不再是透過考試與獲得認證,而是個人由一個階段的獨立躍升到更高的階段,藉由他們自身的行動、意志的努力,構成了個人的內在演化。」


參考資源

推薦閱讀

如何讓家長看見蒙式教育與升學機制之間的關聯,藉此破除以考試為首要選擇的升學迷思

教育青少年的重點將不會聚焦於教授特定的學科知識,而是在於如何讓這個生命遵照其生心理發展的需要,進而將這些需求納入課程與活動的設計中

大學特殊選才以招收具備多元才能、特殊專長、學習熱忱的學生為目標,為學生另闢一個不純粹以考試成績為評判標準的入學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