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校大貢獻:

夏威夷小島上的蒙特梭利學校

2018/9/18│徐永康(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博士後研究員兼實驗教育推動中心執行長/蒙特梭利全球影響力計畫協同主持人)

許多地方有蒙特梭利學校,但每個學校長的不一樣,原因是地方的風水民情不同,滋養的成分也就有了差異。學校在設計課程時,參酌地方特性,發展出自己喜愛的樣子,就像森林,不同樹種構成完整的生態系統。想像一下,一所位在夏威夷小島的蒙特梭利學校,會長出怎樣的不同面貌呢?在離島辦學可參考他們的作法。


學習離不開環境,並起始於身體與環境的互動,例如說在重力因素下,直立的身體產生前後左右、上下遠近的空間關係。這很奇特,因為,請大家想想,若我們生活在沒有重力的宇宙,要如何分辨上下呢?空間關係地確認就變得相對複雜。換言之,身體所處的環境,構成身心學習的初始點,瑪麗亞也關心學生如何從自身的環境開始學習,所以她非常強調預備環境的重要性。那麼什麼是預備環境呢?容許我們日後花比較多的時間來談談。讓我們還是回到學校來看。


通常,不論是哪種階段的蒙特梭利學校,課程中都含有在地化課程,關心環境如何協助學生學習,察覺在地環境的議題,並期望學生體會自身對環境的保護責任。環境學習的課程設計,基本上由近而遠的空間關係決定,由觀察教室出發、到學校場所、花園、餐廳等等,並延伸到社區以及外部環境。相對應在探索環境活動設計上,包含觀察、種植、散步、校外探索、自然體驗課程,提供學生理解自身與環境的密切關係,而不是只有拔草與撿垃圾活動而已。 


社區服務的課程讓學生成為社區成員,以在地者的方式理解問題並提出改善社區生活的計畫。特別是中學生,他們渴望脫離對家庭的依賴,想要展現自我,學校提供獨立思考解決問題又能幫助別人改善社區的課程,非常適合這階段學生的身心需求。那麼,在夏威夷茂宜島(Maui)上的一所蒙特梭利Hale OKeik國中小學,就提供非常有趣的海洋課程。學校邀請一位海洋學家,Raquel Hernandez幫忙規劃一連串的海洋活動,除了例行上的淨灘、濕地保育外,更重要的是紀錄附近的珊瑚生態,提供給全球海洋研究單位,作為氣候變遷的證據。


Hernansez(2017)認為夏威夷群島充滿海洋與山岳的生態系統,學校規劃的課程要有能力被複製,能進入其他學校教室內,被其他教師使用。為了海洋保育,學校規劃國小高年級有浮潛,中學有深潛活動,幫助學生熟練觀察珊瑚活動。從2008年開始,學校讓中學生取得深潛資格,並到開放海域受訓,接受專業深潛訓練,包含深潛技能、安全要求以及海域知識。過程如下:


第一階段,學生研讀深潛手冊,並接受測驗,如設備使用上,知道設備功能、如何使用、選擇、維護與收藏;接受基本訓練、從封閉水域到開放水域、深潛心理變化、水面漂浮、呼吸方式、減壓、身體不適的處置、設計深潛計畫、維護自身安全與協助他人;

第二階段,學會使用潛水面罩、學會浮潛、蛙鞋、調節器、漂浮設備的使用;

第三階段,到開放水域練習,並在教練協助下,開始執行計畫。

高年級的深潛課。圖片擷取自學校網頁,https://www.mhok.org/,擷取日期:2018.09.15. 

島嶼生態通常相當脆弱,涵蓋地形、物種、人文,學校以生態來串連三者的關係。學校採用混齡,總學生數約60-75人。國小高年級與國中生四到八年級學生一同上課,約16-24人。課程中,國中學生可以複習先前學的知識,國小學生可以預習日後要學的東西。學校用傳統夏威夷族人地理方式,區分高山到海洋的區塊,在不同的分水嶺中有各自的生態系統與人文文化。依據傳統領域的區分方式,學生透過田野調查理解各區的地理與氣候、人文、生態課程。基於這項研究主題,中學生擴大課程,探究環保局、國家海洋管理局、能源辦公室、土地與自然資源部門的政策功能,描繪目前夏威夷政府對於環境保育的政策與執行方式,包含再生能源、基改食物、汙水處理方式、外來物種入侵、燃燒甘蔗空氣污染的過度捕撈、汙染與氣候變遷、海平面升高、海水酸化等問題,而這些問題都和珊瑚生長有關係。原因是學校參考觀澳洲昆士蘭大學提出觀察珊瑚的方法,用珊瑚顏色還判定健康與否,珊瑚發生白化現象的主要因素有海水溫度升高、陽光不足、海水酸化問題,這都跟氣候變遷、海底沉積物過多、酸化使得日光透射率不夠。當以上因素產生後,原本生活在珊瑚內的共生藻類(zooxanthellae)離開,使得珊瑚無法活下去。因此長期觀察珊瑚成為協助茂宜島整體生態健康與否的關鍵指標。


中學生從昆士蘭大學的珊瑚研究方法,下載觀察紀錄表,學生潛到珊瑚生長區域,標記珊瑚數量與顏色後,上岸到學校整理上傳到澳洲昆士蘭大學。課程提供學生理解珊瑚種類、分析、珊瑚礁類別、共生,並延伸到生態與經濟的關係。珊瑚生態有五種重要面向,



學生感覺自己收集在地珊瑚生態資料很有意義,全球珊瑚調查資料在網路上也可看到自己的姓名標記在資料收集上,家人同感高興。除了提供資料外,學生的就近觀察也為自己的研究假定提出證據,如他們發現某區塊的珊瑚白化特別嚴重,學生就可依據觀察提出假定,如這區域中過多觀光客,去找證據說理由。學期末的成果報告也是相當感人的。


國小低年級學生也可以做相關研究,如全球塑膠微粒倡議(global microplastics initiative)計畫。這計畫是說人類使用相當微小的塑膠顆粒在海洋中被魚類食用,也危害人類健康,經由實證使人知道要減少使用塑膠製品,維護生態健康。Hernandez在海岸提取研究樣本,也教導低年級學生用同樣方式,自取樣本,研究樣本內的塑膠微粒的比例。此外,另一組高年級學生則在浮潛過程中,調查常見的魚類,並記錄魚類生態,從魚群多寡和觀光人數中驗證適當比例,並告知政府的觀光政策,這些實用研究都需要運用高層次思考中的分析、綜合能力。Hernandez(2017)說,學校的海洋課程讓學生好奇、喜歡、有用,這也是他們自己生活環境要保護的因素。


當學校學生提供資料給全球珊瑚研究中心,並獲得肯定後,夏威夷政府受到影響也開始了關注珊瑚礁活動,為了獲得更多資料,學校擴大觀察珊瑚範圍,讓更多學生學習深潛,地方志工也共同合作參與活動,向學生學習。該學校真實地改變地方生態保育態度,落實瑪莉亞提到的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生活的精神。 


參考文獻

Brunold-Conesa, C and Hernandez, R. (2017). Environmental Stewardship Promotes a Sense of Place: Coral Health Montitoring on Maui. Montessori Life, 28(4), 32-41.
South Maui Montessori Hale O Keiki. (2018). https://www.mhok.org/.  擷取日期:2018.09.15. 

推薦閱讀

在農場學校的經驗中,青少年的學習將如同廣袤的土地般延展開來

場域不單指地點或空間,是包含了經濟、生態、歷史、地理、社會等

蒙特梭利中學的目的在於為將來進入成人社會的生活做預備,因此學校在課程中融入許多經驗式的學習,使青少年得在實際的經驗中,發展成為一個具生產力的社會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