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式課程大綱(下)

-教師如何編排課綱 

2019/01/30 │曾宥儒(國立政治大學蒙特梭利全球影響力計畫研究專員)

圖片來源:Pexels

我們已經知道蒙特梭利式的課程大綱具有以下三種功能:課程地圖 (course road map)、社會契約 (social contract) 以及邀請 (invitation)。那麼對於實際在教學現場的老師來說,應該如何著手編排自己的教學課綱呢?蒂娜布斯以他個人的經驗與觀察提出了以下方法。


一、以青少年的發展為原則

首先,教師必須謹記學生在青少年階段的「發展任務」與「心理需求」,以此作為授課核心。擔任歷史老師的蒂娜舉例,青少年是步入成人期的過程,這些孩子對於成人社會中的「社會關係」 (social relations) 有本質上的興趣,「歷史」將能夠成為一個機會,讓他們去思考不同社會文化或族群的人們彼此間的關係為何,而非僅是將重點放在背誦各種事件與年代。而這正是蒙特梭利教育的目的,即順應青少年的本質發展而切入課程,適當地傳遞他們所需要的知識與能力。


二、選擇「關鍵」的課程內容

這裡所謂的關鍵 (keys) 是指對學生來說「最必須」也「最基本」的重點概念、技能與經驗,好比是搭建一座房屋時的底座,雖不若屋舍外表裝潢的絢麗多變,但卻是一切的基礎。紮穩了以後,學生便有足夠的自由在學科裡頭順應自身興趣有更多探索。瑪麗亞.蒙特梭利博士便曾說過:「教授細節將會帶來困惑;在不同事物間建立起關係則帶來知識。」


三、「三階段」課程設計

將課程依照三階段學習 (Three-Period learning)(註1) 來設計,可以說是在確立課程的規律。因此,教師需要將整學期的課程規劃好哪些部分屬於哪個階段的學習內容,彈性調整不同階段的課程內容長短,以確保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全面且有效果的。


上述三點可以說是一名蒙特梭利教師在規劃課程時須具有的先備知識。但這並不只是為了設計出一份課綱而已,這同時也可作為教師檢視自身規劃課程內容的合宜性指標。最後,可參考下圖所列的課綱內容,為筆者整理蒂娜所設計之課綱內容(註2)中包含的幾點元素:

製圖:曾宥儒

註1:第一階段是老師講述與課程相關的關鍵性知識,提供學生學習的框架;第二階段則由學生藉由不同工作機會實際應用所學;第三階段教師觀察與評估學生所展現的學習成果。

註2:參考自 Tina Booth (2015) What constitutes a Montessori-Style syllabus 中附錄 A 課綱圖例。

參考資料

Tina Booth (2015) What constitutes a Montessori-Style syllabus. The whole-school Montessori handbook for teachers and administrators. Supplement 2013-2015, The evolution of a Montessori High School. Burton, OH : NAMTA.

推薦閱讀

課程綱要不僅是一份發給學生的文書資料,它可以說是學生的學習與成長指南

蒙特梭利教師應當是觀察者,也是指導者

雖然每間學校規劃與呈現的方式不盡相同,但核心的概念是相通的,本文僅簡單呈現此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