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孩子自主學習的蒙特梭利教師

2019/3/25 │徐永康(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博士後研究員兼實驗教育推動中心執行長/蒙特梭利全球影響力計畫協同主持人)

兒童需要良好環境用來維護個人的自主性,如哲學家紐斯捧(Nussbaum, 2011)把自主能力細分成三種,基本(basic)、內在(internal)與外在(external),而這樣的區分用來研究為何缺乏自主能力是相當好用的。


就以某些理論在處理兒童缺乏自主性的問題上,到底是自主能力的內在性缺乏或是自主能力的外在性缺乏,若是以內在性缺乏來說的話,使得兒童理性發展,需要如同 Piaget 的認知發展理論提及的認知質變。若是認為兒童自主性缺乏屬於外在性的話,則發展兒童自主性的重點就會放在學習環境上的準備工作,這也就是蒙特梭利提到的兒童學習中所該有的預備環境。蒙特梭利的思想認定兒童缺乏自主性的因素,並非受限於兒童內在能力的不足,相對的,成人認為兒童缺乏自主性或是自我規範能力,來自於缺乏外在環境並未提供兒童該有的訊息,換言之,並非受限於認知階段上的本能,兒童在恰當環境中,也能表現出如同成人一樣的自我管理與控制、對自己行為負責的自主性,使得培育兒童自主性的問題,將轉移到對學習環境準備上的工作,而非繼續錯誤認定兒童自主性的缺乏來自於內在本能上的不足。


相對於成人,兒童顯得能力缺乏,許多關於兒童自身選擇上的議題,絕大多數成人,同意由成人代為決定,兒童自己的意見,可作為參考,最後的決定,還是回歸到成人身上。那麼,教育的目的之一,在於培育兒童擁有能力,用以適應社會生活。所謂的兒童缺乏自主選擇,主要來自於外在環境的問題,兒童自主行為,在此是以比較寬的認定方式,行為並未受到脅迫,出於行為者的內在覺知,這樣的說法的優點讓我們把過去認定的自主,限定在行動者的自主性上,把行動與內在動機之間的關係作為因果解釋,過程中會涉及到價值判定和自我控制,然而,研究者在此不認為需要把價值與控制的決定,必須根基於理性能力或是抽象原則等,而是換個立場,某種的感性為主的思考能力,屬於內在的知覺態度,這種知覺態度也是理性的構成元素之一,是一種非依賴於外在的內在能力,選擇自己生活的方式,在去除外在壓迫及操控的不當因素前提下,還是需要外在提供該有的條件和訊息。研究者用此說明成人認為兒童自主性的缺乏,並非來自於內在認知能力的不足,而是外在條件缺乏提供給兒童該有的訊息。這也是為何蒙特梭利特別注意預備環境是否能提供孩童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的原因之一。


培育孩子自主學習是蒙特梭利教師重要工作,研究者借用 Nussbaum區分出基本、內在與外在發展自主能力上的比較,看出成人與兒童各自有不同的自主性。兒童要發展自我,成人發展文化環境,用這觀點說明兒童的依賴與能力不足是個新鮮詮釋。進一步說,成人需要從兒童角度來看,理解該預備出怎樣的學習環境,讓兒童能順利的成長。


兒童被認為無法做出有效判斷與選擇,因為兒童常常因為一時的衝動(impulsive),做出不適當的選擇,他們缺乏事件的預測、找出需要的訊息、道德原則等,使得作出不成熟的決定。另外,有人認為兒童缺乏自我反思、控制與某種的理性思維,兒童的意志,也只是短暫的個別慾望而已,同時也難以用整體的人生觀點,體會當下判斷與自身的未來生活有怎樣的系統性影響。


對於這樣的現象,蒙特梭利認為兒童缺乏做出良好判斷、自我控制與深思熟慮的因素,並非來自於生理與心理發展階段的問題,而是來自於外在環境因素(Frierson, 2016)。


對此,蒙特梭利認為兒童的內在已經有能力去執行自己的意志,例如以下兩個案例。


1. 兒童在眾多物件中選擇自己喜歡的物件之時,經歷時間、更正錯誤、抑制自己的衝動,其實這歷程正在執行自己的意志。


2. 午餐現象:有個同學只帶了一片麵包當作午餐,當中午時刻到了,其他同學享受著從家裡帶來的午餐,而這位同學只能看著一片麵包,他看了一下其他同學,並慢慢地品嘗,細嚼慢嚥的背後,好讓其他同學沒有發現他的午餐只有一片麵包,用以維護自己的尊嚴。


以上案例看出兒童意志力的系統化,不僅選擇自己的喜愛外,還帶有對他人的注意、尊敬、專注工作,耐心、控制自我一時的衝動,只求能有個美好善與尊嚴。值得注意的是,在午餐的例子中,這個學生只有四歲,已經能基於善的概念來去行動。當然,蒙特梭利並不是如此天真的認為所有兒童都是如天使般的美好,也有很多讓成人無法忍受的事情。她認為兒童這些事情來自於外在因素,使得兒童無法自己決定,他們的心靈渴望著自己作主。教師的工作至少在教育兒童上更需要注意如何設計外在環境,讓兒童發展自主性。預備環境只是讓兒童回到自身喜愛的樣子,並非所謂的轉化,如專注、自律、主動、參與工作以及多樣的社會行為,對於兒童自主能力的論點,蒙式認為這是內在天生的以及需要外在環境的協助,而非隨機或是發展性的。因此,協助兒童自主性的展現,首要在於建構一個有利於自主學習的環境。


參考文獻


推薦閱讀

人本就是參入(engaged)在這社會中的生物,個人都有一定的脈絡條件,若要去理解個人,就需要從相關的脈絡中理解

蒙特梭利認為我們需要良好的外在環境,幫助兒童熟練已經有的內在能力

接受蒙特梭利教育,孩子是否能有良好的學業表現?以實證方法盼能解答這個蒙特梭利家長普遍的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