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別:茜草科,梔子屬
- 別名:木丹、鮮支、卮子、越桃、水橫枝、支子花、枝子花、山梔花、黃雞子、黃荑子、黃梔(子)、黃梔花、山黃梔、玉荷花、白蟾花、玉堂春
- 分佈:全島低海拔平原及闊葉叢林中。
- 特性: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約 3 公尺,葉對生或 3 片輪生,葉形有長、橢圓形、倒披針形,葉質具光澤,葉深綠色,全緣;花為繖型花序,以 3~4 朵腋生或頂生全株,花瓣 6 枚深裂,花香清雅,初開出期呈白色,花謝時漸轉為乳黃色,為中國典型香花植物之一。一般有單瓣花及重瓣花品種,花期在 4~6 月的春末至夏季;果實黃紅色,俗稱山梔子,呈兩端尖瑞的橢圓形,有六條綾線,具肉質,長約 3 公分,是解毒、染劑和外傷之良藥。果實含黃色素稱為藏紅花素(crocin),因作黃色染料而得名「黃梔」,為古老的天然染料及食品的黃色著色劑。
- 園藝用:是著名的香花植物。
- 食用:花曬乾可供花茶香料。
- 黃色染料:成熟果實可提取槴子黃色素,可作黃色染料,是食品及化粧工業之天然色素。
- 蝴蝶食草:果實是綠底小灰蝶幼蟲的食草,孵化後的幼蟲會鑽入果實與花苞內攝食成長。
- 藥用:山黃梔成熟果乾燥後可入藥,有清熱利尿、瀉火除煩、涼血解毒之效。性味:果:苦、寒,有小毒。
- 效用:(1)果實:清熱瀉火,涼血止血,利尿,散瘀。治熱病高燒,心煩不眠,實火牙痛,口舌生瘡,鼻衂,吐血,目赤紅腫,瘡傷腫毒,黃疸,痢疾,流腦,腎炎水腫,尿血;外用治外傷出血,扭挫傷。(2)根:清熱涼血,解毒。治風火牙痛,黃疸,吐血,淋症,癰瘡腫痛,根治高熱,痢疾,腎炎水腫,五淋,牙痛,乳腺炎。(3)葉:消腫解毒。葉:治乳癰,頭痛;治跌打損傷。(4)花:花治傷風,肺熱咳嗽,鼻血不止。清肺,涼血,滲濕。治肺熱咳嗽,衂血,鼻衂,傷風。(5)果:治熱病心煩,風熱感冒,黃疸型肝炎,熱毒瘡傷,口舌糜爛,痔瘡,小便赤澀熱痛,燙火傷,扭傷,腫痛,尿血,吐血,衂血。
204前、206前、220教師會前、406前、420廁所前、4梯二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