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別:唇形花科,薄荷屬
- 別名:野薄荷,南薄荷、夜息香,野仁丹草,水薄荷、水益母、接骨草,土薄荷、魚香草、香薷草,單列萼薄荷、車比薄荷、興安薄荷、蕃荷菜、菝閜、卜薄、人丹草、升陽菜、婆苛、草荷、薄荷草
- 分佈:各地空曠的沙地,或是水池旁的淺丘地都很容易見得到。
- 特性:為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地中多橫走莖;生長分生迅速繁茂,株高 15~80 公分,莖方形,被毛。葉對生,柄長 0.3~1.2 公分,葉片長卵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長 2~6 公分,寬 1~3.5 公分,基部鈍形至闊楔形或楔形,先端尖,細銳鋸齒緣,兩面被白色毛,背面具腺點。輪生花序腋生,苞片 1 枚,線狀披針形;花萼鐘形,先端 5 裂;花冠 2 唇形,白色或淡紫色,上唇先端微凹,下唇 3 裂,喉具一圈柔毛;雄蕊 4 枚;子房 4 深裂,柱頭 2 岐。堅果長約 0.1 公分,藏於宿萼內。花期 7~10 月。果期 8~11 月。薄荷的莖葉富含揮發油,主含薄荷醇、薄荷酮,有疏風、解熱、發汗、解毒、辟檅、清頭目之效。
- 藥用:味辛,性涼。有疏散風熱、清頭目、利咽喉,透疹、疏肝的功能。可添加於調味品中增加料理風味,個別或混合其他香藥草作為提神茶,印地安人也拿薄荷來驅蟲殺跳蚤。能提神解鬱、消除疲勞、鎮定安神、幫助睡眠、治感冒頭痛、疏風發汗、散熱解毒、健胃消腹脹、消炎止癢、防腐去腥、殺菌、清新空氣。
- 食用:作調味料用,餐後飲用更能幫助消化及去除體內多餘的油脂。
321前、323前、406前、4梯四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