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量目前作品資料的完整性下,要實際完整收錄所有武器仍有困難,所以範圍僅限有於官方資料中有一定介紹的部分武器,並以ストライクウィッチーズシリーズの登場兵器為基本架構,而以下介紹內容參考至二期全紀錄集與ストライクウィッチーズシリーズの登場兵器。
二式飛行大艇
摘要
扶桑皇國為了迅速到歐洲各地進行聯絡與補給所開發,並實用化的大型飛行艇。該機是因山西航空機先前所開發的九七式飛行艇在對歐洲的聯絡與補給任務極為有效,所以急忙開發更加高性能的後繼機的目的而誕生。比起九七式飛行艇在速度航續距離搭載量任一方面都優秀也變得能夠迅速支援於歐洲為始在世界各地展開的扶桑軍隊。該機的主要任務為聯絡與補給,被建成兩層式的機體下部可以當作貨艙使用。還有增設客艙的人員運輸用機-「晴空」也被量產,一部分機體被改成民用機型服役於各地的定期航班。其他還有如圖中橫須賀海軍航空隊所屬機這樣,裝備飛行腳發進系統的少數機體存在,並被投入於魔女的緊急展開。該機於動畫第2期登場。為了運送美緒與芳佳前往歐洲而使用。
九九式艦上戰鬥機
摘要
扶桑皇國海軍的主力戰鬥機。在動畫版第1期第1、2話登場。被搭載在赤城號,為了迎擊異形軍而出擊,但全部被擊落。
零式艦上戰鬥機
與九九式並為扶桑皇國海軍的主力戰鬥機。
扶桑皇國的主力飛行腳-零式艦上戰鬥腳,具備極優秀的性能,而這架零式艦上戰鬥機即利用飛行腳上所回饋的技術所製造的機體。至此作為艦載戰鬥機的九九式武裝貧弱,且航續距離短速度又慢,因此該機完成當時,就已經被認為難以對抗更加強力的異形軍;也因此,零式艦上戰鬥機決定搭載魔女們所使用的20mm機槍,開發以宮藤博士的信件為藍本由宮菱重工業進行。
最終在1943年初次試飛成功。而在當時,雖然原本扶桑皇國以年次來命名的這般規定已經廢止,不過因零式艦上戰鬥腳太出名,所以零式艦上戰鬥機仍承繼「零式」之名被命名。雖有作為暫名所使用的「旋風」也有考慮並在部份書面文件使用過,但普遍還是稱呼該機零式。
運動性優秀,且憑藉那20mm機槍的火力,能夠充分驅逐小型異形軍等級的敵人;加上具備極長的航續力,而主要被用於船團護衛中哨戒與防空的任務。亦可用於夜間哨戒任務,一部分的機體還加裝利比里昂製的雷達與傾斜機槍。
但該機對付大型異形軍,其20mm機槍火力仍效果有限,因此正急於開發更加高速重武裝的機體。
而該機在動畫2第8話以「千歲」「千代田」所屬航空隊的機體登場。
摘要
零式水上觀測機
摘要
為扶桑皇國海軍的水上觀測機,是一架擁有巨大浮筒的雙翼機,具備著無與倫比的安定性與高度的格鬥戰性能。根據扶桑海事變的經驗而使遠距離砲戰的重要性增加之故,扶桑海軍指示宮菱重工業與尾張航空機開發彈著觀測用的新型水上機。而海軍的要求性能為-快速前往目標並持續進行彈著觀測,也因此重視加速性能與上昇力,以及續航力。兩家公司火速進行開發,隔年的1938年宮菱的試作機完成。該機在搭載開發中的引擎「瑞星」的前提下,發揮出預想之上的性能並凌駕於尾張航空機的試作機之上,所以該機於1940年正式被制式採用。雖為雙翼機但使用最新的技術為全金屬製,在安定性也好運動性也好都十分優秀,所以不只用於彈著觀測,還用於聯絡機與練習機,甚至一部分機體作為防空用機使用。之後換裝「榮」引擎的機體也登場,不過此時「瑞星」也已為出力向上型,所以沒有多大的性能改變。於劇場版中由坂本少校駕駛,協助觀測與修正負責掩護射擊的戰艦大和的彈著位置;另外,為了將宮藤少尉的震電送達其身邊,坂本少校準備了專門投下戰鬥腳的容器彈,並裝備於機上。
九五式小型乘用車
摘要
赤城號航空母艦
為扶桑皇國海軍的航空母艦之一。雖為史實中近代化改裝後的外型,但塗裝卻為珍珠港事件以前的塗裝,因此也沒有像中途島海戰時於飛行甲板上畫上巨大的日之丸標誌,艦載機也沒有包括零戰在內。該艦於動畫版第1期第1、2、8、11、12話登場。
作為遣歐艦隊的旗艦,在搭載坂本少校與宮藤前往不列顛尼亞的航途上,遭受遠洋型異形軍襲擊。並於此次攻擊中一方面艦橋的上半部被掃飛,並遭到光束兵器命中而中破,不過在美緒等人的活躍下免於沈沒的命運。
在那之後,於不列顛尼亞完成修理的該艦,被預定作為高盧反攻作戰的第1陣參與作戰撃,但在不列顛尼亞空軍上將-馬洛尼的計謀下 「STRIKE WITCHES」被解散之故,被命令搭載坂本少校、宮藤、佩琳上尉踏上返回扶桑的歸途。然而,這次今卻遭到暴走的Warlock襲擊,中彈多數而沈沒;然後在Warlock被擊落海面下時被Warlock利用其艦體,化為巨大的異形軍浮空兵器,最終在與畢曉普軍曹、克洛斯特曼中尉一同突入內部的宮藤軍曹破壞核心下,與Warlock一起崩解。
存在數艘同型艦,分別是於動畫2期登場的「天城」、讓渡卡爾斯蘭海軍的三號艦「愛宕」、四號艦「愛鷹」。
天城號航空母艦
摘要
原型
主要使用軍隊
扶桑皇國海軍
摘要
為扶桑皇國赤城型航空母艦的二號艦,以位於伊豆半島中央地區的連山-天城山命名。起初該艦以作為新型巡洋戰艦的一號艦被建造,不過在完成前改裝成航母,且因橫須賀發生地震而使建造進程有所延遲,所以最後該型艦已先完成的赤城為名被稱呼赤城級航空母艦。同型的三號艦-愛宕於長崎,四號艦-愛鷹於神戶被建造,並在下水式後就被賣給卡爾斯蘭。而以作為販售兩艘艦的代價所取得的高壓鍋爐與鋼板的製造技術等,在之後讓扶桑艦艇的性能有所提昇。而被重新命名齊柏林伯爵(グラーフ・ツェッペリン,Graf Zeppelin)的舊愛宕與埃克納醫生(ドクトル・エッケナー,Doctor-Eckener)的舊愛鷹,在虹橋作戰中大大的活躍,也因此之後再在卡爾斯蘭建造強襲登陸用航空母艦的時候,會留下相當強的該型航空母艦的印象的理由。另一方面,扶桑所使用的天城,起初三段式飛行甲板設計也被改裝成與赤城一樣的全通式飛行甲板。而這項近代化改裝也比赤城先進行,且因改裝時適逢戰況充裕期而能夠徹底完成,並將所有搭載可能的技術通通裝備上去。而赤城因參與扶桑海事件之故而無法進行如天城般規模的徹底改裝,所以結果是盡管是同型艦但仍在細部有所差異,也因此,在新建航母服役後,赤城比天城更早被剃除於航母機動部隊之列。該艦於作為動畫1期後續故事所製作的遊戲「強襲魔女 白銀之翼」,為了轉移因高盧解放的結果而解散第501統合戰鬥航空團的機材給位於羅馬涅的第504統合戰鬥航空團而被使用;而在動畫2期的最終作戰「馬爾斯作戰(Operation Mars)」中被使用作為大和異形化的控制母艦,並為杉田上校等人的座艦,也亦為該最終作戰中魔女部隊的搭載艦。而在劇場版又於芳佳前往歐洲留學之際被使用,再度地登場。
千歲級航空母艦
摘要
千歲級艦是作為提供歐洲船團護衛用母艦,而為了搭載水上飛機與水上用飛行腳魔女而被建造。然而在歐洲的戰訓下,船團護衛工作被判斷是航空母艦較為合適,因此該艦最後被改裝為航母。但伴隨著運輸量的增大,對護衛航母的需求也隨之增加,像千歲這種需花費一定建造時間的軍艦型航母並不能大量的配屬使用。因此取而代之的是可以大量生產,由利比里昂與不列顛尼亞共同開發的商船改裝型護衛航母;這類型的航母在利比里昂被命名為博格級,在扶桑則被命名「犬吠」級。扶桑原本運輸艦就使用海岬或海峽名來命名,而該護衛航母也是由運輸艦改裝而來的產物,所以名稱仍照舊使用下來。另一方面,被剃除於船團護衛任務之外的千歲級,活用它那能夠與戰艦同行的航速,擔當砲戰中的支援任務。本來預定搭載魔女2名,但因能夠在航母上活動的魔女不足之故,通常都是搭載飛機;而在將大和送往歐洲的任務之際,好不容易要搭載一位魔女,但卻因為要補足先行航母機動部隊的缺額而被異動,最終仍然只有搭載飛機出發。該型艦有千歲與千代田兩艘,而在改裝城航母後也因乘員的高度希望下,並沒有被改名。兩艦於動畫第2期第8話與扶桑特遣艦隊一同前往歐洲時遭遇異形軍的攻擊,雖讓搭載機全機離艦攻擊但半數被擊墜且護航的巡洋艦也受到攻擊,在這之下接受畢曉普曹長的援護,以大和為先頭脫離戰鬥區域。兩艦也參與了最終作戰「馬爾斯作戰(Operation Mars)」。
大和號戰艦
摘要
作為扶桑皇國對怪異用王牌所建造的戰艦,以從超長距離將地面怪異擊滅的超高速移動海上砲台的概念設計。然而在建造中時歐洲爆發異形軍入侵,航空異形軍給予多數艦艇相當大的損害,因此該艦進行防空能力的強化。該艦裝備對實彈最大達650mm以上的堅固裝甲,不過在接受歐洲的戰訓下,追加於水密區充填橡膠與木材的新型防禦。採用添加卡爾斯蘭技術的高壓蒸汽渦輪機,在公試時最大速度發揮了29.7kt的速度。在這樣的速度下甚至有應該減輕裝甲以34kt的速度為目標的意見,然而現在的速度已經能夠與主力航母共同行動之故,所以應該以炮戰能力與防禦力為第一的意見為優先考量。而長遠的航續力,自豪可說是將整座司令部帶上船的旗艦設備,以派遣歐洲為設計觀點所以也重視居住性能。在取得核心控制系統之際,有這搭載空間的戰艦只有這艘大和與二號艦武藏,而因具有高度旗艦設備的武藏有作為司令部的必要,所以該系統被搭載於大和上。還有就是,大和被當作怪異用王牌而大大地被宣傳,在1942年的特別大演習觀艦式中與剛竣工的武藏一同參與,特別是大和獲得了成為御召艦的榮譽。該艦於動畫第2期與劇場版登場。於二期中,該艦搭載了更加運用Warlock研究數據,而獲得能夠讓異形軍化的核心只有10分鐘的無暴走控制的「魔導發電機」,於最終決戰「馬爾斯作戰(Operation Mars)」從天城上遠距離操作而異形軍化,並獲得飛行能力與自我再生能力。然而在準備破壞異形軍巢穴的核心的同時「大和」的異形軍化卻解除了,並面向海面垂直墜落,並被認為就那樣沉沒了,但在終曲中與芳佳的「震電」以及「烈風丸」一同出現,並被描寫成以表面上而言沒有特別大的損傷,在海岸邊觸礁的身姿。在劇場版中坂本少校與不列顛尼亞海軍共同進行打撈作業,而因如前述並沒有受到多大損傷,在保養維修後,復活成能夠再度航行的狀態,並為了作為對付卡爾斯蘭的異形軍的王牌,裝備了能夠於河上航行的大型浮筒;而該艦在劇場版最終戰鬥中統一消滅了小型異形軍,並面對超大型異形軍時於後方支援進行砲擊,其一擊就讓核心露出,在進行魔女的援護等有極大的活躍。
高雄級重巡洋艦
摘要
看準歐洲派遣任務而被建造出來的高雄級,為了能夠執行長期任務,而增設了減輕乘員負擔的措施。除了比前級的妙高級擴大更多上層建物外,還排除被判斷對異形軍不需要的水雷裝備,以及全兵員室的吊床皆改為三層床鋪而擴大,還有食材庫與冷藏庫也增大,更考量到會於熱帶地區行動,而設置彈珠汽水機與自利比里昂引進的冰淇淋機;而這兩項設備更特別在魔女們間有很大的人氣,在之後更成為扶桑大型軍艦的標準配備。為了添加作戰指揮能力而使艦橋大型化的,而該大型艦橋在之後大型航空異形軍增加之際,裝設了雷達而使得對於防空能力的提昇有了效用。高雄級的主砲搭載了最大仰角能夠上升到70度的E型砲塔,然而因該型砲的俯仰裝置的齒輪問題而使命中率低下之故,所以換裝接受卡爾斯蘭技術授權製造的新齒輪。而該主砲再與雷達瞄準裝置組合後,建構出新的防空系統。而該艦也成為能夠於遠距離擊破中型航空異形軍等級的艦型之一。該級艦也4艘同型艦,分別是於橫須賀建造的高雄、於吳港建造的愛宕、於神戶建造的摩耶、於長崎建造的鳥海。這些艦隻的名稱,皆以山名命名,而高雄不是以東京的高尾山,而是以京都的高雄山來命名的。該艦於動畫第2期登場。與戰艦大和同為威尼西亞方面派遣艦隊中的一艘,前往歐洲。在第8話遭受新型異形軍的集中攻擊,鍋爐受到極大損傷,再成為單方面的活靶之際,因畢曉普曹長的護盾與佯攻而得救。也為在廣播劇CD中為芳佳親戚亦親友的美千子,以喜歡的軍艦為話題與土方 圭助先生熱烈討論的艦艇。在2期第11話中,則作為護衛突入威尼西亞上空的異形軍巢穴「大和」的艦隊之一,與同型艦「摩耶」參與作戰。
陽炎級驅逐艦
摘要
秋月級驅逐艦
摘要
與以往的驅逐艦不同,是以防空專用的直援艦所設計的艦型。這是因為在經歷扶桑海事件的戰訓,判斷有必需要有一種從飛行型異形軍中保護艦隊的艦艇存在;而該艦原本考慮要完全作為防空之用,然而在海軍部分人士強硬的要該艦搭載魚雷的主張下,最終仍以驅逐艦的配置建成。但是魚雷對異形軍根本派不上用場,也因此被批評是因這項判斷而導致之後決定性的失敗。為此,全同型艦皆拆下預備的魚雷與自動裝塡裝備,擴大派遣歐洲用的居住區,追加更多對空機槍。而該為艦主砲65口徑10cm連裝高射砲,被通稱為「長10cm」,比以往的12.7cm高射炮射程多1.4倍遠;而該砲與不列顛尼亞與利比里昂共同研究的雷達瞄準系統相結合下的防空系統相當地優秀,甚至被認為小型異形軍要接近艦隊是極為困難的。同型艦有秋月、照月、涼月、初月、新月、若月、霜月、冬月、春月、宵月、夏月、滿月、花月、清月、大月、葉月、山月、浦月(以下之後都仍在建造中)。滿月之後的艦艇,被改良成魚雷發射管全部廢除,最大速度達35kt,航續距離10,000海浬的型式。另外冬月在改裝之際將魚雷發射管卸下,進行搭載自卡爾斯蘭技術授權製造的對空火箭的試驗任務。該艦於動畫2期第8話作為以戰艦「大和」為旗艦的扶桑皇國聯合艦隊之一的艦艇登場,又在第10話作為「喬治五世」級戰艦、戰艦「俾斯麥」等為中心的多國籍艦隊之一艦艇再度登場。而第8話中從「大和」的發射器上出擊的芳佳,在飛行的時候於背景中航行的艦艇,自舷側即能確認為「秋月(アキヅキ)」的名字。
伊號四〇〇潛艇
摘要
從扶桑送往歐洲的補給以船運為主,然而因埃及的陷落而使蘇伊士運河無法使用,也因此補給線大大的延長。且接近歐洲之際,未必經常能夠在我方的制空權下或有護衛部隊協助,特別是在通過異形軍勢力範圍內的時候相當地危險。而扶桑海軍在利巴烏補給與巴巴羅薩作戰中有許多艦艇受損傷,在那之後又在往黑海方面的強行運輸作戰中相繼的損失驅逐艦下,開始檢討運用潛艇補給,並著手進行設計。雖然單補給專用的潛艇有被討論過,不過能夠搭載魔女前往敵境進行極秘登陸作戰與從水中奇襲攻擊用的艦型也有所必要,所以該級艦以無論世界上何處都能部屬魔女的強襲潛水魔女母艦的目的被建造。為了這般特殊用途,而將魚雷發射管全部廢除,取而代之的是裝設蓄電池與特殊部隊用的水密室。也積極導入利比里昂與卡爾斯蘭的技術,比起當初設計在水面、水下航行速度更加地被提昇;同時在靜密性也有提昇,而雷達等偵搜器設備也從最初設計時就決定搭載於艦上,因此成為了一艘也顧慮到極隱密行動能力的艦型。雖具有移動地球一圈半這般膨大的航續距離,但排水量也相應的過大,為此,也開發了補給用小型化的伊一三型與運輸專用的丁型等型號。該艦於動畫2期第10話為了讓馬爾賽尤上尉、哈特曼中尉能夠隠密侵入馬爾他島的要塞型異形軍さ而出擊。
鵜來級巡防艦
摘要
隨著歐洲戰事的延長,從扶桑送援助物資往歐洲的情形也隨之增加;然而送這些援助物資的運輸船團遭受異形軍攻擊的情形也一併增加,也自然產生有必要給予船團護衛的想法。起初是使用舊型的巡洋艦與驅逐艦,但在戰事不斷延長的情況下這些船也相繼被消耗掉,所以生產一種便宜又能夠迅速大量生產的艦型變得極其必要。因此扶桑所建造的,就是這艘鵜來級巡防艦。該艦只有驅逐艦一半的艦體,配上與其相稱的武裝與速度,具備頗長航續距離與在兇猛海面上航行的揚波性。為了能夠大量生產,放棄以往的製造工法,極力省去繁續的工程並在船體上多用直線構造,並採用模組化工法與電器焊接技術。武裝部分,因為只有用於從飛行型異形軍中防衛船團的這項任務,所以僅搭載對空砲與機槍。不過在最初就搭載能夠在異形軍接近前就能夠迴避開來的電波設備,所以在索敵能力上也盡力的作提昇。作為該艦的主砲,雖也檢討採用新式的60口徑8cm高射炮,但因該型砲生產需花費一些時間而被否決,改使用從主力艦換裝新型60口徑cm高射炮時所遺留下來的40口徑12.7cm高射炮;且因有在海外補充彈藥的必要性存在,而搭載使用自利比里昂與不列顛尼亞所授權生產的40mm機槍。該艦也提供一部分給護衛艦不足的不列顛尼亞使用,所以也有裝備不列顛尼亞式的3英吋與5英吋砲的艦隻存在。通常考慮以2~3艘為一組進行對空防禦,預定一組中只有一艘有具備指揮用的高射裝置,其他艦之則聽從指揮艦的指示進行對空防禦。然而現實上這樣作相當困難,因此在開發對空雷達之事相當積極並搭載於艦上,最後變成各艦個別進行戰鬥的防禦方法。艦名雖以島名命名,不過供給不列顛尼亞的艦隻中,也有只有編號與不列顛尼亞另外命名的艦隻存在。而奄美、金輪這兩艘也就任在不列顛尼亞的任務,不過這兩艘並沒有被變更艦名。
劍魚
摘要
為西爾芙公司依照不列顛尼亞國防省提出用於偵查與魚雷攻擊機型企劃案所開發出來的機型。 雖然當時飛機的構造方面已經開始以全金屬單翼為主流,但該機仍是舊式雙翼鋼管蒙布機翼,所以性能不高,不過劍魚式其信賴度和泛用性高,操縱上也很容易,所以不列顛尼亞海軍仍大量使用。此外,也當作各地魔女基地的聯絡用機,之中以501JFW的夏洛特‧E‧葉格修理改裝並參與高盧奪還作戰的那架劍魚式廣為大家所知。 之後雖然有開發該架飛機的後繼機-長鰭鮪和梭魚式,不過兩架飛機的性能都不如預期,所以還是使用劍魚式到終戰。而該機在動畫1期第11、12話中,葉格上尉與魯基尼少尉為了救出在即將沉沒的赤城上的坂本少校與佩琳上尉而被使用。這架機體被改成有葉格上尉自己風格的塗裝與標誌,並將魚雷發射機構拆除裝上900公升增油槽,也進行了提昇航續距離的改造。而該機因為是由葉格上尉以聯絡機的名義名入手被廢棄的機體,再與整備士一同自行修復下作為私人收藏品的機體之故,因此沒有武裝。
喬治五世級戰艦
摘要
不列顛尼亞建造的新型戰艦,以作為砲擊歐洲沿岸陸上異形軍的艦艇所設計。因為新型鍋爐的開發失敗,為了即便使用低出力的鍋爐也能發揮出高速的航速,所以變成細長的艦形;然而卻因此使舵的效能變差,也因此增加不必要的重量而使得砲門數減少。裝甲雖厚,但因為已預想在沿岸進行砲擊,所以只有垂直裝甲厚重,難以對抗大型航空異形軍。一號艦喬治五世號因大型航空異形軍的攻擊而被轟沉,二號艦威爾斯親王號在初陣艦橋就遭受直擊,除了艦長以外人員大多陣亡。該級艦儼然已是失敗作,還遭受政府與軍中的高官們惡言轟炸。為主砲的35.6cm砲是前一世代艦的等級,對地面目標來說已相當足夠,但新型的4連裝砲塔問題多,有一旦狀況有必要使用時卻往往不能使用的問題。更糟的是,新型的兩用砲的裝填作業仍是藉由人力所已發射速度慢,除此之外,因為砲塔迴轉速度慢,要擊墜高速的小型異形軍極為困難。雖搭載對異形軍火箭發射裝置,但仍難以擊墜異形軍,之後與原本的對空武器一同被換裝成波爾多 40mm與20mm機砲。同型艦有威爾斯親王號、約克公爵號、安森號、豪號、傑利柯號。該艦型於動畫2期第10話登場,於戰艦「俾斯麥」號前面航行。而動畫2期第11話中,同型艦的「威爾斯親王號」「約克公爵號」「安森號」「豪號」四艘艦艇(根據威爾克中校的作戰說明時的艦隊陣形圖),作為作為護衛突入威尼西亞上空的異形軍巢穴「大和」的艦隊之一,參與作戰。
Ju 52 運輸機
摘要
由容弗勞公司開發的卡爾斯蘭標準運輸機。最大速度慢且航續距離短,不過起降所需距離短,只要足球場程度的大小即可起降。因此,被多使用最作近距離運輸與聯絡用機。原本作為民用客機,在機首只搭載一具引擎就被生產,但為了更加提升性能,於是在量產7號機進行於兩翼搭載引擎的測試,留下良好的結果。且不只是性能提升,更獲得在一具引擎停止運轉時能仍繼續飛行的安全性,也為各國航空公司所使用。機體為鋼管骨架下,鋪上容弗勞公司擅長的杜拉鋁製波板蒙皮的構造,然而在機體外殼上就採用具強度素材的硬殼式構造(Monocoque)成為為主流下,該機也急速顯得落伍。而航續距離無法橫越大西洋的Ju 52,從卡爾斯蘭開始撤往南利比里昂時就淪落成難以使用的機體,而能夠不著陸橫越大西洋的運輸機也因此被急速的進行開發,但還未開發成功前,也不得以只能繼續使用Ju 52;然而結果卡爾斯蘭大型運輸機的開發卻失敗,所以大型運輸機的主力改採用利比里昂或扶桑的機體 。不過Ju52仍繼續於大戰中使用,該機起降所需距離短的特性非常適合運送最前線的物資與緊急運輸,特別在不具備叫長跑道的魔女基地的運輸與聯絡上被視為重寶著。該機於動畫多次登場,1期第6話中,於坂本少校與與威爾克中校、宮藤軍曹自司令部返回魔女基地時被使用;而第2期第1話片頭中於有504JFW的執行的圖拉珍作戰中被使用、第4話也在烏蘇拉・哈特曼中尉訪問501基地時使用、第5話則於片尾負責運送羅馬涅公女給予501的物資、第10話負責接受前來協助馬爾他島攻略作戰的馬爾塞尤上尉、第11話則是威爾克中校與坂本少校再度為了前往司令部而搭乘該機。
Kübelwagen
卡爾斯蘭所使用的軍用車輛。於動畫版第1期第9話為了探望回復意識的克莉絲,而由巴克霍隆上尉與哈特曼中尉前往倫敦時使用。
摘要
虎I戰車 (最初期生產型)
摘要
卡爾斯蘭陸軍的新型重戰車。意思為「虎」的暱稱,與同時所開發的魔女用大型陸上戰鬥腳相同;在當時魔女用戰鬥腳與一般常規武器並行開發並不是多麼特別的事,不過因預算不足,而按照卡爾斯蘭皇帝的命令而使得該型戰車較同名的魔女戰鬥腳晚開發,之後在1943年的高盧登陸戰中被投入戰場,並為初次實戰。是一輛搭載著在阿非利加戰線與東部戰線中發揮強大的威力的88mm防空炮,以及具備抵禦少許攻擊的裝甲的突破用戰車,該型戰車不只是取得擊破小型的子機戰果,也有取得過擊破陸上型的中型異形軍的戰果。初期型擁有一定地潛水能力,而這是因為被考量作為登陸第一陣,在後續部隊登陸前,當作遏止異形軍侵食的移動要塞來運用。
俾斯麥級戰艦
摘要
卡爾斯蘭海軍的最新銳戰艦。在整體重量中裝甲比率佔39%的高,考量到損害控制以不沉艦為目標。但與喬治五世級一樣,是作為砲擊波羅的海周邊陸上怪異的艦艇所設計,所以比起水平防禦更重視垂直防禦之下,對航空異形軍的攻擊的防禦較弱,為此二號艦鐵必制號水平裝甲被採用新型裝甲,除此之外為了對抗航空型異形軍,在建造途中對空機砲也有所強化。該艦的外觀,與進行過近代化改裝的巴伐利亞級相似,特別是巴伐利亞號因為作為俾斯麥級用裝備的實驗艦進行了大改裝,除了俾斯麥號比較大外,遠觀時兩艘船十分酷似。鍋爐採用55kg/cm平方的高壓型鍋爐,在燃耗與速度上的進步有所貢獻;然而當初預定搭載的蒸汽渦輪機常發生問題,所以研究從扶桑購買赤城的技本式蒸汽渦輪機與接受不列顛尼亞所提供的技術而開發新型蒸汽渦輪機。進一步,計畫了作為俾斯麥後繼艦的H級戰艦,最初兩艘已開工,但因異形軍的入侵而使建造中斷;而即便政府轉移到新卡爾斯蘭後,因生產線以運輸艦與防空艦的建造與受損艦的維修為優先,所以只有設計沒有建造新的戰艦。該艦型於動畫二期第8話登場,但當時被認為是「希佩爾海軍上將」級重巡洋艦,不過比較細微處,在後部船桅基座部結構物形狀,與跟船體呈直角配置的水上飛機發射器,煙囪與後部構造物的間隔等特徵可辦別為「俾斯麥」級戰艦,而又從沒有裝備魚雷發射管判斷,應該不是同型艦的「鐵必制」而是「俾斯麥」。而在動畫2期第11話,作為護衛突入威尼西亞上空的異形軍巢穴「大和」的艦隊之一,「俾斯麥」與「鐵必制」都參與了戰鬥。
雪曼戰車 (初期型)
摘要
利比里昂陸軍初次於全周式砲塔中搭載主砲的中戰車。為了與異形軍對抗,延用M3中戰車底盤被緊急開發出來的車型。而因為利比里昂的戰車開發較晚,所以提供卡爾斯蘭的虎式戰車開發資金以換取技術提供,然而精工建造的虎式並不適合利比里昂流的大量生產,所以還不如卡爾斯蘭的戰車運用戰術那般地被視為重寶。這輛M4戰車性能雖然凡庸,不過因餘裕的內部空間與配置,以及高度的信賴性而頗受士兵好評,被大量生產在歐洲等地有所活躍。而與該車同名的陸上戰鬥腳也另線開發,而該戰鬥腳名為「巫女(shaman)」,不過因不列顛尼亞分不清楚而將同名戰車型聯想到過去利比里昂將軍名字而稱呼「雪曼(sherman)」,所以陸上戰鬥腳也逐漸被這樣呼稱著。
吉普 威利斯 MB
摘要
由利比里昂所製造的小型四輪驅動車。身為不只用於偵查,還用於運輸與輕戰鬥用等小型泛用車輛,在利比里昂外還於各國活躍。因單純地構造而堅固且耐久性高,修理也相當容易,另外也跟就如利比里昂的工業製品般地具備高度信賴性。威利斯公司這輛MB相當著名,但除此之外也是有製造許多其他機械,也因此與那些製造品零件擁有一定的互換性,而使得MB要保持在可使用狀態很容易。為此,即便是獨自開發、製造軍用四輪驅動動車輛的扶桑與爾卡爾斯蘭也經常使用該型車輛,而之後很快地於各國也逐漸生產了許多類似MB形式的車輛。於劇場版中,靜夏一行人在高盧地區移動時被使用。另外連結了運載飛行腳發進輔助裝置的拖車,且備有廣泛於利比里昂軍用車輛配備的短程無線電-SCR 510。
佛萊契級驅逐艦
摘要
在利比里昂正式的參戰,並開始運送物資給歐洲,也同時因而許多運輸艦在大西洋遭到異形軍的攻擊;而作為運補船團護衛工作而被大量生產的驅逐艦即為本級艦。而該艦於1942~1944年間共建造了175艘。而該級艦與其之後的改良型,不只是利比里昂自己採用,也於各國販售與租借。特別是將各式各樣艦艇投入作戰中的扶桑與不列顛尼亞自身的護衛用驅逐艦損害甚大,而在這樣情況的國家被使用也相當常見。其他還有卡爾斯蘭、高盧、羅馬涅等國皆有使用。本級艦起初就裝備了雷達,並自豪著那優秀的射擊裝備與高度的對空防禦。雖也隨著異形軍的活發化強化了其對空武裝,但只是這樣仍難以抵禦大型化的異形軍,所以該艦的護衛任務讓位給主砲強化後的改良型與防空巡洋艦。即便如此該艦的產量仍多,且因為平坦的甲板能夠追加各式各樣的上部構造物,所以隨著改良下仍繼續使用;特別在扶桑與不列顛尼亞,也存在換裝自國獨有裝備的艦隻。還有,該艦初期型裝備了533mm5連裝魚雷發射管2座與水雷投射器,不過從戰事中期就從大部分的艦隻中撤去,取而代之的是追加對空砲,而一部分的艦隻也有用於飛機的搭載測試與試作對空火箭的裝備測試。該艦型動畫2期第10話登場。為在艦橋部備有大型的橋翼之後期型式樣。艦隊航行位置與「秋月」級相同,位於艦隊輪形陣型的外圍,並靠近喬治五世級戰艦航行。而在動畫2期第11話,作為護衛突入威尼西亞上空的異形軍巢穴「大和」的艦隊之一,約有同級的「尼古拉斯(DD-449)」「拉・瓦萊特(DD-448)」「海伍德・L・愛德華茲(DD-663)」「理查德・P・雷里(DD-664)」4艘參與作戰(根據威爾克中校的作戰說明時的艦隊陣形圖),不過在出擊前的一幕,與「大和」及「秋月」級驅逐艦一起停泊的確認為同級的「梅爾文(DD-680)」。
砲艇 (PT艇)
摘要
劇場版中夏莉所使用的利比里昂製的小型哨戒艇。在長約20m左右的小型船體上,搭載經性能功率向下相容調整後的航空用引擎3座,有著40節般的超快航速與輕快的運動性。另外因那木製的船體,所以鮮少被異形軍當作目標,用於沿岸哨戒而被大量生產,主要用於地中海方面負責於哨戒、聯絡、運輸、護送等工作。武裝方面12.7mm連裝機槍為基本配備,不過也有搭載20mm與40mm的型號。也有如圖中這種飛行腳運輸用的現地改造型,在地中海方面於小規模部隊奇襲等任務中擔負要角著。
利托里奧級戰艦
摘要
為威尼西亞海軍的戰艦;其名,是出自古羅馬中公權力的象徵「束棒 (Fascio littorio)」。全級艦共建造了四艘,一號件為利托里奧號,二號艦為因第一次異形軍大戰羅馬涅與威尼西亞聯軍擊退怪異的戰役而命名的維托里奧·維內托號,三號艦為威尼西亞號,四號艦為德謝號(Doxe,威尼西亞語,元首之意)。該級艦採用對異形軍用的長砲身主砲,能夠以高初速將砲彈擊出,但也因此砲身壽命短。還有因為該艦的主要著眼點是用於地中海行動,所以即便有30kt的高速,但航續距離相較其他諸國的戰艦來得短。裝甲上也考量到對異形軍戰鬥,於舷側水線下充填被施予特殊硬化處理與難燃處理的木材,這樣即便外部裝甲損傷仍能夠不失去浮力。該艦型於動畫第2期第2話登場,對開始攻擊運載著坂本少校與宮藤芳佳往羅馬涅的二式飛行艇的異形軍,由威尼西亞海軍上校-李奧納多・羅雷丹率領第一戰隊,自旗艦「維托里奧·維內托」上採用對異形軍燒夷彈發動攻擊但大部分的攻擊都毫無效果,甚至反而因此被還擊而變得無法航行,最後在芳佳的援護下才得以撤退。在最終作戰「馬爾斯作戰(Operation Mars)」也作為大和的護衛艦之一,「利托里奧」與同級的戰艦「德謝」一同參與作戰,雖在面對最初的異形軍巢穴ウロ的防衛異形軍,其攻擊頗有效果,然而在對上捕獲坂本少校後的異形軍,攻擊變得完全無効,而其中「利托里奧」甚至因異形軍的光束而被一擊擊沈。
薩拉級重巡洋艦
摘要
威尼西亞海軍的主力重巡洋艦。同型艦有薩拉號、阜姆號、戈里齊亞號、普拉號。一部分艦隻在次級艦-波札諾級完工時,被租借給羅馬涅。是強化以地中海防衛與哨戒用所開發的特倫託級,同時採用長砲身主砲,能夠進行遠距離砲戰的一級艦。特倫托因為艦橋為三腳桅的形式之故,所以有會因砲擊時的震動而使測距儀搖晃的缺點,因此本級採用了五腳桅的形式;然而,艦橋的複雜化引起了空氣的亂流,並查覺到會因此讓煙囪的煤煙反方向吹向艦橋。為此,完工後又在艦橋到煙囪的部分施予改良。該級艦是以過去仍都在主要以地面兵力為主的怪異為敵人的概念所設計,面對最新入侵的航空行異形軍來說其防空能力不足。強化過後的防禦力在面對實體彈很有效,不過如果異形軍使用光束武器的話防禦幾乎可說是無效;並且為了防禦而將艦橋小型化關係,所以沒有辦法設置雷達天線,這也成為面對航空異形軍顯得苦戰的原因之一。作為對空能力的強化而進行增設防空機砲的改良,但並沒有辦法作到根本的改進,所以下一級的波札諾號進行了減少裝甲提昇航速與對空裝備的強化的作業,艦橋也再度的大型化。該艦型於動畫第2期第2話登場,與威尼西亞艦隊一同行動也參與對異形軍的戰鬥,但沒取得顯著的戰果,還因異形軍攻擊而快要變得無法航行前接受宮藤芳佳的援護而撤退。而在動畫二期第6話中同級艦-薩拉、普拉與MC202戰鬥機以及不列顛尼亞的蘭開斯特轟炸機對涅洛伊X-16的支柱部發動攻擊,但只破壞一部分就遭到異形軍的反擊(?)而導致參與作戰的二艘船都變得無法航行。
航海家級驅逐艦
摘要
羅馬涅海軍與威尼西亞海軍共以相同設計圖所建造的驅逐艦。各艘船的艦名,都以羅馬涅著名的航海家或威尼西亞著名的海軍提督與司令官的名字來命名。比一般的驅逐艦來得大,因此能夠作為嚮導驅逐艦(驅逐艦的指揮艦)與輕偵查艦使用,也配備作戰室與無線電室等艦隊指揮用的設備。然而相比設備與武裝船體相對的小,且因為揚波性與回穩性都很低,之後縮小並改裝成一般的驅逐艦。二期動畫中登場的艦艇均屬威尼西亞海軍,艦名如下:塞巴斯汀·威尼亞號 (Sebastiano Venier)、奧古斯丁·巴巴利哥號 (Agostino Barbarigo)、馬可·奎里尼號 (Marco Quirini)、安東尼·德·卡納雷號 (Antonio da Canal)、法蘭西斯科·多杜(Francesco・Dodoo)、安布洛喬·布拉加丁號 (Ambrogio Bragadin )、貝尼代托·索蘭佐號 (Benedetto Soranzo)、費德里柯·納尼號 (Federico Nani)。該艦於動畫2期第2話與最終作戰「馬爾斯作戰(Operation Mars)」中有數艘同型艦登場,但都沒有取得什麼特別顯著的戰果。
Mc.202戰鬥機
摘要
羅馬涅的主力戰鬥機。其暱稱"Folgore"為閃電之意,是以Mc.200 雷電式戰鬥機為原型,並讓其能夠搭載卡爾斯蘭DB.601引擎這般概念而重新設計的產物。然而因該引擎即便只是供應給卡爾斯蘭本國就已經供不應求,所以在羅馬涅國內作為授權生產的R.A.1000 R.C41被投入生產前無法確保能夠提供足夠的數量;除此之外,因為生產上也以飛行腳為優先,所以不能夠製造很多架。而得知同樣搭載該引擎的Bf109會因螺旋槳的旋轉而引發使機體變橫的現象的設計師,為了抵銷該現象將左翼延長20~21cm。而為了確保駕駛艙後方與左右方的視線也有隙窗,而這也是依照羅馬涅軍飛行員所要求的良好視野而作的設計。該機於動畫二期第1話開頭的圖拉真作戰,與第504統合戰鬥航空團的魔女一同登場,進行嘗試與人型異形軍接觸的行動。而在動畫第2期第6話再度登場,嘗試以機槍掃射破壞涅洛伊X-16的支柱部,但以白費力氣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