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都知道SW是一部參考二戰歷史的作品,想當然相關的設定有很多,製作組相當用心地在全紀錄集上對SW世界裡的飛行腳與飛行器製造商都做了相當完備的簡介設定,這邊本人不才將大略的意思翻譯並整理,若有錯誤也請多多包涵!!
摘要
為1928年作為索穆斯空軍所使用的工廠,該國營工廠被設立於索穆斯首都-赫爾辛基城內的一座島上。 儘管為空軍用工廠,但起初工廠被設立於島上的要塞上,竟沒有任何的跑道,除了水上機之外,只有在冬天海結冰時,才可以使一般機起降移動。為了解決該項不便與將設備擴張,所以工廠遷往在1930年代索穆斯最大的工業都市-坦佩雷,並於工廠附近建設跑道。 在移設的同時,也開始進行初等練習機-蠓式設計,並於隔年完成該設計,進入試作階段。該機體為全木製布製蒙皮的雙翼機,並可以選擇車輪、浮筒、雪橇這三種 降落裝置的樣子,而此也是索穆斯初期機體的標準裝備。在那之後也製作出如偵查、哨戒、轟炸用的多用途機-科特卡式、以奧斯特克馬的機型為原型製作的暴風雪 式、用於代替蠓式並以暴風雪式的縮小版的方式製作的風式等等機體。 然而後來因為進入了以全金屬單翼機與魔女用裝備為主流的時代,要立即有獨自的設計還很難,所以索穆斯改以購入他國的機體的樣子。針對此,國營工廠的任務也 因此變為在異形軍入侵時負責修繕整備各國機體的中心。但其維修能力令人嘆為觀止,具有連掉入水中的飛行腳都可以修得跟全新的一樣的這般程度。
而國營工廠並不僅在維修能力上,在整備與改造能力也相當優異,譬如購自高盧的MS406快要算是舊型機之時,工廠將引擎換為歐拉西亞製的引擎,讓該機性能獲得提升,使得能繼續於一線服役。除此之外,因為該工廠的整備人員們具有不管是世界上哪國的飛行腳.都可以完全修復,整備的能力,因此在統合戰鬥航空團設立之時,被各部隊爭先搶著要求配屬該工廠的整備人員到部隊中服務。
另一方面,也開始著手於國產飛行腳的開發,但是因為開發過晚,所以直接拷貝大戰初期活躍的水牛式(F2A)飛行腳的設計來製作。但因為在這拷貝版無法獲得 的資材都改以木材製作的關係,使得性能比起原型機更為低劣,反而成為跟不上時代的機體。該機被命名為洄後,只試製一架該計劃就被中止了。
雖然有以完全獨自設計,採用鋼骨結構,前方為金屬板,後方為木製膠合板組合的暴風式於1941年初次飛行,但因製造不良與強度不足被判斷無法實用化。而雖 然開發以該機體作改良的暴風二式,但該機體完成時已是1944年,這時周邊諸國早以是2000MP的機體為主流,相比之下是完全的性能不足。之後雖有試製 搭載了卡爾斯蘭製DB605魔導引擎的暴風雨式,但該機體到了1945年都仍未完成。另外,國營工廠除了上述還有購入卡爾斯蘭與不列顛尼亞的轟炸機組裝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