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保是攸關國人權益的社會保險,故無法任意調整保費收取標準,調整保費也需受民意監督並依法修正, 影響範圍甚廣 。一旦健保倒閉,台灣恐會回到生病時需自付高額醫療費用的時代,屆時將有許多家庭因病而貧,造成社會發展的滯礙。
然而,隨著整體環境與社會人口結構等影響,醫療支出增加速度遠較於保費收入。健保署除積極開源節流外,分別於2002年、2010年及2021年調高保險費率,更以量能負擔的精神,陸續調整投保金額分級表上下限與級距及最高付費眷屬人數、逐年將軍公教人員由本薪改以全薪投保、將未列入投保金額的六項所得計收補充保費、明確規範政府負擔比率下限等,積極穩固財務,以維持全民健保系統運作及平衡。
全民健保自1995年整合各社會保險系統以來,以財務自給自足、隨收隨付為原則。目前保險收入主要來自於保險對象、雇主及政府共同分擔的保險費收入。少部分來自保險費滯納金、公益彩券盈餘分配收入、菸品健康福利捐分配收入等補充性財源。 因此,收取來的有限保費應當在必要的情形下作適當的支出使用,才能使全民健保得以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