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修行误区
Dharma Talk Story
Dharma Talk Story
丈夫下班回到家,看见妻子在揍儿子,没理他们,直接走到厨房。看见小矮桌上煮好的一锅馄饨,于是盛了一碗吃。
吃完之后,他看见妻子还在那里揍孩子,看不过去了,就过去跟老婆讲:“教育小孩不能老用暴力,要跟他多讲道理嘛!”
妻子说:“好好的一锅馄饨,他居然冲着馄饨撒了一泡尿,你说气人不气人?”
丈夫听了之后马上说:“媳妇你歇歇,让我来揍他。”
人的毛病,不是你的事情,谁都可以心平气和;身处在其中,谁还可以淡定自如呢?别人的事情,说风凉话,“哎呀,没关系的,可以了”,碰到自己的事情马上就暴跳如雷。
所以请不要轻易地评论任何人,因为你不在其中。
—— 20181005 美国洛杉矶法会开示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揪住别人的缺点、一时的错误不放,别人也会这么对待你。
妻子正在厨房炒菜。丈夫在她旁边一直喋喋不休地说:“慢一点……你小心,火太大了……赶快把菜翻过来啦……哎,快铲起来了……你油放太多了……你能不能把豆腐铲平一点啊……”
他太太脱口而出:“我烧菜还是你烧菜?我懂还是你懂啊?”
“太太,你当然懂了,”丈夫平静地说,“我只是想让你知道,我在开车的时候,你在边上喋喋不休,我的感觉是怎么样的。”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完人,对别人的宽容就是对自己的宽容,一个善念可能让你流芳百世。念中执善是人的基础。不管碰到什么事情,先要把人往好的地方想,那是人生成功的基础。
人,一个善念在天堂,一个恶念在地狱,决定了你一生的成败和苦乐。
—— 20190511 新加坡法会开示
禅师与弟子在一起休息,禅师取出西瓜切成两半,和弟子一人一半。
弟子自以为学了很多佛法,说:“师父啊,我知道你做每件事都有原因的,你一定是在教我什么道理吧?”
禅师不说话。
弟子继续说:“答案我现在知道了,你就是告诉我,要有甜要有分享,快乐在我们中间,今天如果没有西瓜就没有快乐的载体……”
禅师说,“好了好了,可以停了,真正的愚痴是那些认为自己很有智慧,试图花所有的时间去解释所有事情的人。西瓜很甜,我们好好吃,不要打扰我吃西瓜了。”
放不下的人永远和愚痴做伴,不要自以为是,好好地学,好好地修,不要对每件事情都解释,做错了,好好忏悔;做对了,激励自己要做得更好,那就是学佛人的心态。
—— 20150912 法国·巴黎法会开示
上古时代,黄帝带领了六位随从到贝茨山见大隗,在半途上迷路了。
他们遇到一位放牛的牧童。黄帝上前问道:“小孩,贝茨山要往哪个方向走,你知道吗?”
牧童说:“知道啊!”就手指了一个方向。
黄帝又问:“你知道大隗在哪里吗?”
他说:“知道啊!”
黄帝吃了一惊,便随口问道:“你年纪小小什么都知道,那你知道如何治国平天下吗?”
牧童说:“知道!”
黄帝说:“说来给朕听听。”
牧童说:“治国平天下,就像放牧的方法一样,只要把牛的劣性去除,一切就平定了!一个人想家庭平安,只要把人的劣根性去掉;想要孩子好,要把孩子不好的习惯去掉;治国平天下也是一样。”
黄帝很赞赏:“后生可畏。”原以为他不懂,但生活中的道理与治国平天下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心中装满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永远听不到别人的真心话,想听到别人的真心话,就要放下自己心中各种不同的想法。
学佛前看谁都不顺眼,学佛后看谁都会顺眼。如果还在看谁不顺眼,就是学佛没学好,而且苦了自己,整天让自己不开心。
学佛人不必与因果争吵,因果从来不误人,因果是定律,种瓜一定得瓜,种豆一定得豆,种善缘一定得善因,种恶因一定得恶报。
—— 20150119 马来西亚•沙巴大学法会开示
有一个人到深山寺庙寻找法师,法师见他愁眉苦脸,就问:“这位居士,你到这里来干什么?”
居士说:“我是来修佛的。”
禅师说:“佛没有坏,不需要你修,你先把你自己好好修修好吧。”
人的错,往往先从理念上错,修佛就是修自己,你自己就是真正的佛。
天天拜菩萨,用心去忏悔你们的过去,你们的心就会慢慢地提升,你们的情会慢慢地超越自己,慢慢的你们就会成为人间菩萨。
一定要抓紧时间修,因为时间永远不会等人,希望大家抓紧每一分钟超脱自己,在人间就能超脱自己的六道,超脱人间的六道,就能到天上接受四圣道和西方极乐世界。
—— 20140626 香港法会开示
师父告诉大家一个小笑话,有一个迈克,他走进一家餐厅,他点了一份汤,服务员马上给端上来,服务员一走,迈克就说:“啊,对不起,这个汤我没办法喝,服务员又换了一盘端了上来。”这个迈克又说:“对不起,先生,我不能喝啊。”
服务员就把经理叫来了。经理毕恭毕敬地跟迈克说:“先生,这菜是本店最受欢迎最好的呀。”
迈克说:“经理呀,调羹在哪里呀?用手喝啊!”
记住,我们做人要有错就要改,因为有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呀!我们不知道错在哪里,还不愿意听别人讲啊。所以有时候改掉了正确的,留下了错误的,只会让自己错上加错呀!
—— 20150123 马来西亚•槟城法会开示
有一个年轻人,他去买碗,来到店里,他自己顺手拿了一只碗,其实这只碗的质量很不好。
他听别人说,买碗有个窍门,要拿一个碗去碰撞另外的碗,碗与碗轻轻地碰,如果发出一种清脆的声音,这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碗。
但是他碰了所有的碗,都是失望,因为声音都是非常的沉闷、浑浊。就连老板捧出的自认为是他店里最好的碗,一碰还是那种浑浊的声音,最后都被他摇摇头放回去了。
老板很是纳闷,就问他:“你老是拿手中的这只碗去碰别的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他得意地告诉老板,这是一位长者告诉他的挑碗的诀窍,当一个碗和另一个碗相碰,一定要有悦耳的声音。
老板恍然大悟,拿起一只碗笑嘻嘻地递给他说:“小伙子,你拿这只碗去试试看,保管你能挑中自己满意的碗。”
这个小伙子半信半疑地依言行事,非常奇怪,他手里拿着的每一只碗都会碰出清脆的响声。
老板笑着说:“小伙子,道理很简单,你刚才拿来试碗的这只碗本来就是一个次品,你用它试碗,那声音一定是浑浊的。你想得到一个好碗,首先要保证自己拿到的那只也是好碗。”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学佛人要去帮助别人,我们在家里要想和睦共处,不要去说别人的不好,看看你自己这个碗是不是次品,你再去讲别人身上的毛病。
我们的生活与佛法一样,人的心跟心的碰撞也要付出真诚,你才能碰撞出清脆悦耳的心声。自己带着猜疑、嫉妒和戒备之心和别人相处,你难免就会得到别人的嫉妒、猜疑和戒备,这就叫报应。
其实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自己生命中的贵人,前提条件就是你应该与人为善、慈悲交友。学佛人付出真诚会得到相应的信任,你献出爱心,你就会得到尊重。相反,你对别人虚情假意、猜测甚至忌恨,别人给你的只能是一堵厚厚的墙和一颗冷漠的心。
我们每个人生命当中都有一只碗,碗里装着善良、信任、宽容、慈悲,也装着虚伪、狭隘、嫉妒和自私。要清除内心的杂质,去和另一只碗碰撞,你的心灵就会碰撞出佛的光芒。做慈悲的自己,才能碰撞出善良的别人;修好自己的心,你才能救度更多的有缘众生。
—— 20160704 香港法会开示
一个小笑话。有一个老师在课堂上讲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讲完之后他就提问。
这个老师就问了第一个学生:“你有什么问题吗?”第一个学生举手了:“老师,什么是缸?”老师想:现在的学生都不知道什么叫缸了,只好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缸的形状,然后告诉他们,缸就是一种常见的家用的容器。
第二个学生说:“老师,哪里买的缸?多少钱一个?”老师说:“哎,这个问题不重要。来,下一个小朋友问。”可是那个学生还要问:“很重要的,老师,如果那个缸很贵,我总不能把我家最贵的缸给砸了吧?”老师瞪了这个学生一眼,说:“那缸又不是司马光家里的。来,下一个同学提问。”
第三个同学问:“老师,缸是干什么用的?”又是一个幼稚的问题。有一个学生抢着回答:“我知道,我爷爷奶奶家里都是用缸腌泡菜的。”老师说:“同学们,古时候每户家里都有一口缸,是专门用来存水的。”
第四个同学马上问:“老师,他们家里经常停水还是他欠水费了?”这些学生什么都不懂,老师不得不解释:“古时候没有自来水,人们都是到河里或者井里拿些水存在缸里每天用的。”“老师,他们连自来水都没有,说明古代的人很笨很笨,还是我们现代人聪明。”
第五个学生问道:“老师,那个缸放在哪里?”老师心里想:你这个笨蛋,我刚刚跟你讲过故事,你应该听懂缸在哪里吧?你是不是没有听讲啊?老师明明刚刚说缸在院子里。老师说:“你现在给我站着,不许坐下去,好好给我站着听一会儿。”
第六个学生:“老师,那缸为什么没有盖子?如果有了盖子,小孩子就不会掉下去了。再说,古代人也应该讲卫生,没有盖子,灰尘、昆虫、脏东西,什么都往里掉,人吃了会生病的。”老师说:“哎,有盖子,掉到边上去了。”老师被他们弄得糊涂了。
有个体育委员问老师:“老师,缸是不是很高啊?那么高,小孩子是怎么上去的?用梯子还是从高处跳进去的?大石头有多大?司马光有多高啊?老师,你讲了司马光也是个孩子,你看他抱得动大石头吗?那缸里的水要是不够深,小孩掉进去也不会有危险,那就不要救他了。”
老师看这些孩子,没办法,最后把希望寄托在班长身上。老师说:“班长,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当中,你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班长站起来,看看同学们期盼的眼光,深吸了一口气:“老师,我得到的启发和同学们是一样的,那就是这个故事是假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看问题的观点都不一样,所以各种各样的问题就来了。我们人在处理一件事情的时候,有时候真的不了解这是什么事情;有时候你了解了,他不了解;他了解了,你又不了解。
—— 20191207 墨尔本法会开示
有一天,一个叫张宇的人在山间小路上开车,正当他悠哉游哉地欣赏美丽风景的时候,突然来了一辆大货车,这辆大货车的司机满口黑牙地摇下窗户对着他喊了一声“猪”。
这个时候,张宇一边开车,越想越不开心,越想越生气,于是他也摇下车窗,对着卡车司机大骂:“你才是猪呢。”
刚刚骂完,他就撞上了一群猪。
你们知道吗?因为卡车司机是看见了一群猪,看到他马上就要撞到了,是善意地去提醒他,但是他错误地认为、误解了别人,以为别人是在骂他,那只会让自己吃亏,并且使别人的善意受到伤害。
不管碰到什么事情,要学会按捺住情绪,耐心观察,以免给自己事后留下后悔,我们人的一辈子就是不停地在重复着自己的错误,在后悔当中生活着。
所以,学佛人不能后悔,就要好好地修心,多体谅别人,多把别人往善意上去想,多慈悲,你就靠近菩萨,言为心声,行为心态,所以,不做坏事,就要常念“阿弥陀佛”。
—— 20170226 澳门法会开示
有一天,有个精力旺盛的老婆婆上了公交车,一个彬彬有礼的小朋友起身让位给老婆婆,说“老婆婆,您坐在我这里吧。”
老婆婆说:“小孩子啊,你坐吧,我还很年轻,不需要你让座给我的!”
过了一会儿小朋友又站了起来。老婆婆按住他的肩膀,说:“没有关系啦,你不用让座给我,我没那么老,我还很年轻!”
就这样经过二、三、四次后,小朋友哭了。
老婆婆问:“小朋友,你哭啥?”
小朋友哭着说:“老婆婆,我家已经过了好几站了,你为什么不让我回家?”
如果不能理解别人,一定不能帮助别人,学佛人要学会理解别人,才能帮助别人。
很多人有烦恼、有后悔、有忧虑、有孤独、有自卑,就是因为整天想着不该想的事情,控制不住自己的思维。应该了解这些自卑、后悔、烦恼是怎么来的。
烦恼是用自己的过失来折磨自己,自己做错一件事情,回到家不停地想,来折磨自己;
后悔是用无奈的往事来摧残自己;
忧虑是用虚拟的风险、还没到的、可能会有的风险来惊吓自己;
孤独是用自制的牢房禁锢自己;
自卑是用别人的长处在诋毁自己,因为每个人都有长处。
理解这些负能量,就会很轻松;解脱负能量,就会看破、放下、开悟。
生活需要正能量,给年轻人多一点希望,给老年人多讲一些健康,给父母们多报告一些平安,给社会带来一些和谐。每个人虽然不能改变世界,但是我们要试着将自己心中的小宇宙变成一种正能量,以感恩别人、积极的心态影响周围所有的人,让世界拥有更多慈悲的爱。
—— 20171203 新西兰奥克兰法会开示
台长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有一次上经济课,老师问:“同学们,投资和投机有什么区别?”
一个同学自以为聪明,说:“一个是普通话,一个广东人说普通话。”因为广东人说“投资”的发音像“投机”。
世界上的人对事物的理解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人生效果,我们同样是一生,欢欢喜喜过一生也是一生,悲伤过一生也是一生,为什么不能用乐观的心态去看人生呢?
—— 20150621 香港法会开示
有一个聪明好学的斯坦福医学院二年级学生,在期终考试中再一次取得了全年级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作为嘉奖,他的父母亲给了他一笔丰厚的奖金,让他到亚洲尽情地游玩,度过一个快乐的暑假。
他在印度游玩期间,有幸结识了一位宗教大师。大师问他道:“年轻人,你那么刻苦地学习,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吗?”
“不。”年轻人否认说,“我对做一名医生没有丝毫的兴趣,我的目的只是想超过我最好的朋友,超过所有的人。”
大师换了个话题,问:“我问你另外一个问题,你心中理想的妻子是什么样的?”
“我不知道,但我一定要打败所有的追求者,要把我们学校的校花追到手。”
大师对他说:“年轻人,你没有意识到,你的竞争和成就观念正在毒化你的心灵。你所谓的成就,就是没日没夜地学习,以期在考试中取得比其他人更好的名次。你理想的婚姻,不是找到一位最适合你的女人,而是要赢得拥有最多追求者的女人的芳心。你想的是战胜别人获得第一,这就是你心中的功成名就。”
年轻人若有所思地听着,大师继续劝解道:“我希望你能够放弃对这种成功的追求,加入到我们中间,与我们一道分享宁静和慈爱。”
年轻人经过反复认真的思考,作出了一个决定。他打电话告诉他的父母,他已决定暂时不回家,要一直生活在这里静修,听大师的教诲。
几个月之后,他的父母亲收到了他的来信,他是这么写的:“亲爱的爸爸妈妈,我知道你们对我上个暑期所做的决定非常不满,但我想告诉你们的是,这个决定让我快乐无比。我生命中第一次感受到了平和。这里没有竞争、没有嫉妒,只有分享和和谐。最令我感到开心快乐的是,我已经成为整个静修院中第二个最受大师器重的弟子,而且我坚信,到6月份,我一定能成为最受大师器重的弟子。”
年轻人的可笑可悲之处,在于他理解的竞争和成就的含义是比别人做得快,比别人做得多。他没有意识到,做什么比怎么做更为关键。
哲学家曾经说过:“人生最大的悲剧莫过于,人们毕其一生的时间,努力去攀登成功的梯子,当爬到梯子顶部的时候,你才猛然发现,这个梯子靠在了一个错误的建筑上。”
我们人的一生,拼命地去追、去求,最后我们靠在了一个错误的建筑上面,我们很可怜。所以当我们走的时候一无所有,因为我们靠的是名利和物质,这些都是虚幻的、不实在的东西,而我们忘却了精神上的愉悦和法喜,那才是最重要的。
一个人倘若目标错了,那么无论梯子攀登得多快、攀登得多高,哪怕是第一个到达目的地,也是毫无价值的;攀登正确的目标,才是最为重要的。所以人在选择人生目标的时候,一定要把持住正信正念,不要让自己的思维出偏差。
—— 20190509 新加坡法会开示
有一个人特别好面子,有一个老公周末陪媳妇出去逛,没想到走到马路上,碰到了前女友,而且跟他老婆认识的。这两个女人互相都看不顺眼,她老公一看感觉情况不妙,拉着老婆赶紧开溜。没想到前女友牵着她带出来的小黄狗,冲着小黄狗大喝一声:“坐下!”那条狗就乖乖地坐下了。他的老婆没面子了,心想:“她叫小黄狗坐下,我怎么办?”然后她来劲了,对着她老公喊:“坐下!”然后她的老公也乖乖地坐下来了。
不学佛容易失去信心,喜欢攀比,漫无目标地像小虫子一样蠕动在自己的私欲当中,总是羡慕别人比自己走得远、飞得高,结果让自己活在小我当中,痛苦不堪。看看有一些“小我”的人,小我得连物质自命清高。
大家知道绿豆吗?绿豆,自命清高,绿豆说:“我身价涨了之后,请叫我‘豆你玩’。”
盐说:“我身价涨了之后,请你叫我‘盐王爷’。”
煤炭说:“等我身价涨了之后,请你叫我‘煤超风’。”
后来大蒜说:“我身价涨了之后,请你叫我‘蒜你狠’。”
苹果说:“等我身价涨了之后,请你叫我‘苹什么’。”
蔗糖说:“我身价涨了之后,请你叫我‘糖高宗’。”
房子说:“等我身价涨了之后,请你叫我‘房不胜防’。”
所以希望大家要懂得,一个人不要自命清高,一定要懂得勇于承担。
—— 20190510 新加坡法会开示
有一个寓言故事。一头猪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当一头牛。虽然牛生活苦一点,但名声好。我们猪似乎都是傻瓜和偷懒的象征,连人家骂人都要说,‘你这个蠢猪!’”
牛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愿意做一头猪。我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干的是力气活。有谁给我评过功、发过奖?做猪多快活,吃了睡、睡了吃,肥头大耳,生活赛神仙啊!”
最有意思的是人的答案。
不少男人说:“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要做一个女人。我可以随意撒娇、发脾气,做公主、大小姐、富太太。最重要的是我可以支配男人,让男人拜倒在我的石榴裙下。”
女人的答卷一律填写为:“假如让我再活一次,我一定要做个男人。我可以蛮横、冒险,当皇帝、皇太子、老爷,我还可以打人。最重要的是我可以使唤女人。”
上帝看完,气不打一处来:“这些无知、只知道盲目攀比的人太不知足。”把所有答卷全部撕个粉碎,说道:“一切照旧。”
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在现实生活中,人就喜欢跟别人比,越比心里越不平衡。生活不能靠攀比,生活的美好靠珍惜!
人在世界上都是有缺陷的,真正的幸福就是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只有认为自己是最幸福的人,才能真正去享受幸福;没认为自己幸福,你哪来幸福可言?很多人经常说:“我苦啊!我苦啊!”哪有那么多苦?
好好地把心放平。什么是你的?没有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你们今天已经拥有很多了,赶快放下,你们会拥有更多的智慧。
—— 20170416 马来西亚·槟城弟子开示
有一个年轻人,很注重自己的名声,令他苦恼的是,他做得再好,总有人说三道四讲他。年轻人因此郁郁寡欢,卧病在床,好几天都没有吃饭。
他的一个厨师朋友得知此事,就赶到年轻人家里。一阵忙碌之后,一桌香喷喷的饭菜令年轻人胃口大开。他一边吃,一边连连称赞:“谢谢你啊,兄弟,你的手艺真不错!”“别谢我,要谢就谢烧饭的火。有火我们才能烧饭,要是没有火的话,我只能请你吃生的食物了。”
厨师话锋一转道,“可是你知道吗,虽然我们吃饭的人都感谢火帮我们煮食,却有人在埋怨它。”青年人说:“是谁啊?”“锅!因为火的缘故,锅被烧黑了,有时候锅被烧穿了。与火能煮食亦能伤锅相同,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
别人骂你,你要感恩,他是在帮助你找缺点。学佛人不要去计较别人不同的意见,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两面性,我们要抓住正能量,凡事对别人身上的缺点要包容,把别人身上的优点放在心中,把别人往好的地方想,你的心中就充满善良和慈悲。
—— 20160820 马来西亚·马六甲法会开示
台长告诉大家,有一个寓言故事,说的是有一只小麻雀,它非常愿意一直高飞,可它觉得自己飞得这么低,而很多小动物在天上飞得这么高,为什么我不能飞得高一点呢?所以它天天练飞高的本领,终于如愿以偿,像雄鹰一样在蓝天下自由翱翔。
这个小鸟飞得这么高,所有的鸟都对它非常羡慕地说“哎呀,你真伟大,你居然能够飞得这么高!”这只鸟说,“我只是想用事实证明,只要敢于想,麻雀也可以超过雄鹰。”其它的麻雀非常敬佩它,这只麻雀也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
因此它更加地努力学习可以飞更高的本领,但是有一次它飞得很高的时候,突然发现头顶上来了一只雄鹰,当雄鹰也发现它,这只麻雀吓坏了。
它曾经记过老麻雀告诉它说,遇见雄鹰,要不钻进屋檐下,要不就是躲进草丛里。可是它离屋檐和草丛都太远太远了,所以它匆忙的逃窜,哪里逃得过雄鹰啊?结果就被雄鹰吃掉了。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大家,雄鹰飞得高,那是它的天性,它能寻找食物。麻雀飞得低,因为有利于自己的生存。只有适合自己的高度,才是最好的衡量我们自己心里的一个标准。
—— 201507012 布里斯班观音Tang开示
宋朝的苏东坡,在年轻时就显示出他的才华,他的知识非常渊博,人见人夸,是一个青年才俊。日子一久,苏东坡开始贡高我慢,觉得自己了不起。
有一天,苏东坡在书房门上贴了一幅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苏东坡的父亲苏洵看了,担心儿子自大,不知求进,又怕撕下对联伤了儿子的自尊心,于是提笔在对联上各加了两个字“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东坡回来,看见父亲的字,心中十分惭愧,从此虚心学习,有了非凡的成就。
所以要懂得,吾生有涯,而知无涯。我们这一生是有限的,而学习浩如烟海,永远学不完。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掌握人间的文化和佛经理念是无止境的,不要轻易地觉得自己学得很好,很骄傲,很自满。希望所有学佛人要精进学习、好好努力,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一个人想要不淋雨,很简单,要自己找把伞。自己不努力,想依赖别人,最后什么都得不到。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本性的善良和菩萨的慈悲,求人不如求己。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的人,一定是一个靠不住的人,别人也会让你靠不住。我们一生走来,靠了多少人,失去多少事?感情就是一个最严峻的考验,现在的家庭、婚姻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三个字——靠不住。
人在这个世界上,靠山山会倒,坐吃山空;靠别人,你的心不会定。人有两只脚,目的就是要靠自己的力量站起来,不要去依赖别人,尤其是学佛人更不应该靠着别人来让自己精进。精进是靠自己,努力也是靠自己,成功更是靠自己。因为这个世界上最可靠最能够相信的就是你自己,因为只有你自己永远不会背叛你自己,而且只有你自己才会永远跟自己在一起,因为自己有一个本性,就是佛陀说的“众生皆具佛性”,贴近自己的本能、贴近自己的良知、贴近自己的本性,就拥有了人间无穷无尽的智慧。
—— 20160213 澳门法会开示
有一个叫小林的人,在一个大学教授家遇到了毕业已经有好几年的师兄。这位师兄在大学期间是一名出类拔萃的高材生,在所有人的眼里,未来的他不是工程师,就是大款大腕,总之前途无量。
可如今的他,让小林和教授都很难相信,看到眼前的他竟然如此颓废和落魄,在他勉强的笑容中流露出难以形容的苦涩。师兄看到小林后,用一种逃避的眼光转移开视线,并仓促地跟教授说:“再见再见,教授,今天我早点离开。”走掉了。
送走他之后,教授语重心长地对小林说:“唉,这孩子当初还是学生会主席。毕业后,以他的学识和才能,应该能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当时有很多家单位要他,但是他眼光太高,看不上,自己希望干的工作,对方又不要他。就这样,他高不成低不就,一晃就是三年,现在仍然待在家里。与他一起毕业的学生,有很多人在校期间都是表现平平的,没有挑肥拣瘦,没有瞧不起的工作,有些已经很有成绩了。”
教授说到这里,想起了一个故事。
有两个年轻人都在找工作,一个是英国人,一个是犹太人。他们一起走在大街上的时候,发现地板上有一枚硬币。
英国人看都不看,走过去了;犹太人小心翼翼地把这个硬币捡起来。英国人鄙夷地看着这个犹太人说:“一枚硬币也捡,没出息。”这犹太人看着这个英国人,失望却又不解地说:“让钱从身边失去,你才没出息呢。”
他们走进一家公司,公司很小,工作也很累,工资很低,属于大家都不愿意干的那种工作。这个英国人不屑一顾地走了,这个犹太人特别高兴,很珍惜地留了下来。几年之后,两个人在大街上相遇,犹太人已是赫赫有名的老板,这个英国人仍然在忙碌着找工作。
英国人气愤地说:“就像你这种没出息的人,怎么就成了老板?你怎么就这么有钱呢?”犹太人很谦虚地说:“因为我善于从小事做起,我能珍惜身边的每一个硬币;而你却愿意跨过硬币,不干微小的工作。”英国青年并非不喜欢钱,因为他喜欢大钱,不是小钱。
我们回到前面,大学里的师兄不是不喜欢工作,他喜欢的和现实有很大的差距。现实毕竟是现实,不同于我们每个人的目标,生活的底线要求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看看我们身边的成功人士,他们并没有沉浸在虚幻的理想中,而是脚踏实地地继续从小事做起。在生活中,如果你不时地换一种思维,凡事从小做起,或许你已经与目标非常接近了。
所以很多人念一句“阿弥陀佛”,有的人念一遍心经、大悲咒,可能多少年之后,你就在天上,我们见到你了。
—— 20181006 美国洛杉矶法会开示
在春秋时期,齐国的丞相晏婴,他有一个车夫叫吕成。吕成不仅驾车的技术非常好,而且人长得高大威猛。因为是给丞相驾车,吕成的心里常常有一种优越感,这让吕成在别人面前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这一天,吕成回家看到妻子正在收拾衣物,说要跟他离婚。吕成非常奇怪,询问到底是为什么。原来这一天,吕成驾着马车从自己家门口经过,妻子看见丞相晏婴坐在车上,面部表情非常谦和、深沉,一副甘居人下的谦卑态度,而自己的丈夫吕成虽然只是一个车夫,却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地——驾!
妻子说:“晏婴贵为丞相,谦虚谨慎,就连平时对老百姓都是尊敬有加,而你只是一个为丞相驾车的车夫,却常常看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如果你今天不把你高傲的头低下来,估计你也不会有好下场。与其将来陪你上刑场,不如现在我们早点分手,以后还能保住卿家的性命。”
吕成一听,惊出了一身冷汗,他向妻子保证:“以后我再也不敢这样了。”自此,吕成就变了一个人,工作兢兢业业,谦虚谨慎,对别人尊敬有加,赶车的时候头也不昂得那么高了。
晏婴很快发现他的车夫吕成的变化,就询问缘由。晏婴得知实情之后,对吕成看高一筹。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晏婴觉得吕成的品质、才能已经能独当一面了,便推举吕成成了大夫,就相当于现在的文职高官。自此,吕成从一位驾车的人变成了一位坐车的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低头并不是承认自己不如别人,而是一种不卑不亢的姿态。也许我们很多人都非常出类拔萃,但不要忘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时时不要忘记低下自己的头,保持谦卑的态度,踏踏实实地做事,反而让别人更高地看重你。
真正的成功者,就算低着头,他也会有光芒,一样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敬佩。
—— 20170924 意大利米兰法会开示
有一个人和一个朋友去散步,他这个朋友曾被认为是小学里最傻、最笨的一个同学,现在是一个乡镇企业家,生意做得非常好。
当他们走到一个岔路口的时候,看见一个盲人拿着棍子走过来,这个盲人就沿着他们要走那条路慢慢摸索往前走,然后走得很慢。
他与朋友边走边谈,他谈到他两年当中五次跳槽,就是五次换工作,到现在也是非常地困惑,而且经济上各方面都不行,所以朋友没说话,在微笑。
这时候这个盲人怎么没了?他的朋友就告诉他说:“因为我们东看看、我们西望望,我们一边走,一边闲聊,而他就是这么专心地在走路啊。”
听了这句话,他心里非常震颤。
难道我们人不就是有这么深刻而又近的道理吗?每个人只要沿着自己认为是好的路往前去做,一门心思的精神去往前走,你一定会走到成功。而我们今天很多人就是东看看,西望望,遗失了我们的人生,让我们到现在一无所成。
我们学佛人也是这样,我们不能东看看、西看看,我们要一门精进,既然我今天学佛了,就要像一个学佛人,我就要一门精进,这样你才能得到无限的效果,让你得到更多的智慧和法喜。
—— 20130324 泰国曼谷法会开示
有一个年轻人,一直得不到重用,他十分苦闷。为此,他专程去很远的地方找了一个大师询问。
他终于见到了大师,年轻人就问大师:“大师,命运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平呢?”
大师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从地上捡起了一颗小石子,丢到远处的乱石堆中,对年轻人说:“你去把我刚才扔出去的小石头给找回来。”
年轻人在乱石堆中翻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他不知道哪一颗是老人家扔出去的,因为每一颗石子看起来都差不多,他无功而返。
大师:“小伙子,把你手上的戒指给我。”拿起戒指,往乱石堆当中一扔:“年轻人,去把它找回来。”
这一次年轻人没有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那枚闪着金光的戒指。大师看着年轻人没有说话。
年轻人醒悟了:如果自己只是一颗小石子,而不是金子的时候,就不要去埋怨命运对自己的不公平。
—— 20180617 澳大利亚布里斯本法会开示
在澳洲,有一个孩子考试总是不及格,他爸爸又气又急,总是鼓励他这16岁的孩子,对他说:“马克,下学期开始如果你努力读书,成绩及格,我会买一辆二手小汽车给你。”第二学期结束,马克还是没有及格,爸爸火冒三丈地说:“没用的人,这学期你到底干什么去了?”马克说:“爸爸,这学期我在学开车。”
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事情要有轻重缓急,我们前面还没有实现,后面无从谈起,学佛也是这样,经不念、修佛理不明,怎么能去救度众生?天天想顺利一点、有财、有利、身体好,又不肯许愿,又不肯念经,又不舍得放生,你哪辈子会顺利?
学佛人要懂得自己要精进学佛、好好修心,才能去帮助别人。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佛满园。
—— 20150124 马来西亚•槟城法会开示
有一个旅行的人,他在一条大河旁边看见一位老婆婆,水流很急,她想渡河过去,但是她又没有办法渡过去,她很发愁。
这个旅行人已经精疲力尽,浑身没有力气了,他看见老婆婆想渡河,他就背着老婆婆过去了,过去之后呢,老婆婆什么都没有说,就匆匆地走掉了。
这时候旅行人有点懊悔,心想我本来就累,把她渡过去了,我消耗这么多的力气,她走的时候连“谢谢”都没有讲,不值得去帮助她,旅行人心里很不开心。
几个小时后,就在他累得寸步难行的时候,一阵马蹄声传来,一个年轻人追上了他,这位年轻人说:先生,谢谢你,你把我的祖母背过了河,祖母让我带一些东西来,说你用得着的。说完后,年轻人把带来的干粮、纹银,还有胯下的马送给了他。
这个故事说明,我们人不要急于要生活给你的回报,很多人刚刚开始念经,就来不及地说:观世音菩萨,你怎么不显灵啊?我已经吃素了,我已经许愿了,我已经放生两千条鱼了,我的病怎么还没有好啊?听得懂吗?
人有时候不要急于等着回报,你种下去的种子也要等到秋天才会有收获啊,佛陀当年就是用这个比喻来救度很多人的。
当年佛陀在印度看见很多的农夫在种田的时候就问他们:你现在这么开心地种下去,会马上得到吗?农夫就告诉佛陀的弟子说:不会的,要等一年,要到下一年的秋天才会有收成。
这个就是告诉你们,学佛刚开始不要急于求成,不要以为种子种下去马上就会长出果实来,但是记住一句话,只有你种下去了,它一定会长出来的。
—— 20151214 马来西亚·吉隆坡法会开示
有一个性子特别急的年轻人到隔壁一幢大楼去看朋友,他来到大楼下面按下了门铃。门铃响了两声,里面没有动静,这个人等不及了,马上就返回家。
刚走了几步,又觉得从家里这么下楼,回去不甘心,就又回到门前按了两下门铃。这一次,他一看还是没有回音,就没有耐心了,等不及地又回去了。
他想了想:“我还是再试试看,说不定他在家呢。”这次,当他刚把门铃按响,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的时候,只觉得脖子一凉,浑身上下被冷水浇了个透。
原来他的朋友一直在家里,几次来开门,外面都没有动静,他怀疑有人捣蛋,就从楼上向下泼了一瓢冷水作为报复。去按门铃的朋友,就这样被泼了一瓢冷水。
我们修改命运的门铃,又怎能不被命运泼一瓢冷水呢?我们刚学佛的时候,希望一求就灵,“菩萨,你保佑我啊!……怎么还没灵啊?”马上不学了。犹如刚刚种下去的稻谷,不可能马上长出生活的幸福。
因为人的幸福和命运是需要等待的,尤其在命运的门前,你如果着急,灾难就会像一瓢凉水,把你从头上浇到脚下。
—— 20180311 印尼•雅加达法会开示
有一位年轻人去请教一位智者,他问那位智者:“智者先生,我不停地行走,我的人生从来没有停下过,可为什么总是难以抵达预定的目标呢?”讲到底就是没有实现目标。智者给年轻人讲了三个很短的小故事。
有一位农夫为了能够尽早收到果实,冬天还没有结束,他就播下了种子,让种子早点种上,不要耽误了冬天的时光。可是,最后那些种子全部被地里的寒气给冻死了。农夫本想早一点拥有收获的果实,却落得颗粒无收。这是第一个小故事。
第二个小故事。有一位游客,他行至河边,急着想到对岸,可是这时候风高浪急,船不能过。老艄公告诉他:“先生,你等一会儿,风也许就会停了。”可这游客说:“我不能等,不能耽搁。”他就顺着上游寻找桥去了。还没有过一个时辰,风就停了。当老艄公划着船安全抵达对岸的时候,那位游客还在苦苦地寻找着过河的桥。
有一群孩子在草地上放风筝,可因为一时没有风,风筝放不起来。有一个孩子耐心不够,非常着急,他心想这里没风,说不定山顶上会有风。于是,他拿着风筝往山顶上爬,爬到半山腰的时候,当他回头一看,草坪上那群孩子已把风筝高高地放飞起来。
讲完这三个故事,这个智者说:“孩子,等待是另外一个形式的进步,它有时候甚至比进步更加快捷和重要。”听完智者的话,年轻人就明白了,自己之所以总是难以实现预定的目标,是因为自己放弃了等待,放弃了另外一种形式的进步。
我们学佛人也是这样,我们每天念的“阿弥陀佛”,就是在种下善良的种子,结果不会马上出来;我们每天拜的观世音菩萨,求着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能够化解我们一切灾祸的时候,我们在种下善良的种子,但是结果不会马上显灵。终有一天,时辰到了,它会让你走向西方极乐世界,解决你人生一切的烦恼。
你只要每一天慈悲,每一天念经,你好好地去种这些善种,你一定会等到果实。花终有一天会开,你终有一天会脱离人间的苦海。
—— 20191018 马来西亚吉隆坡法会开示
有一个小故事非常简单,但是告诉我们的意义却非常深远。
有一个做生意的人借给人家半个铜钱,那个人好久都没有还给他,于是他就去找借钱的人要账。讨账的路上有一条大河,渡河要花掉两个铜钱。到了借钱人那里,那个人不在,他只好回来,渡河又花掉两个铜钱。为了讨回半个铜钱的债,他花掉了四个铜钱,再加上路上的辛苦,劳累不堪。他借出去的钱很少,为了要账失去了更多,别人都在笑话他。
世界上是有这么一种人,为了取得一点点小小的名利,以致不惜丧失自己的人品,拼命地去索取,不顾自己的人格和荣誉,情愿被人家讲,自己还要去做那些事情。要记住,你这辈子做的事情,来世还是要受痛苦的回报的。
—— 20170421 印尼雅加达弟子开示
从前有一只猕猴,它手里抓着一把豆子,在路上行走,一不小心将一颗豆子掉在了地上,为了这颗掉落的豆子,猕猴将手中其他的豆子放在路边,趴在地上东找西寻,但是在它还没有找到这颗豆子的时候,先前放在路边的豆子全部被鸡鸭吃光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懂得珍惜,把握当下所有拥有的一切,放下已经丢失的东西,不要沉迷于过去当中,否则你会失掉你的全部。
在生活当中,财富、地位、名利就如同那一颗种子,为了这颗种子,我们忽视了身边的朋友亲人,已丢失了,没有了,学会放弃是一种艺术,懂得放弃是一门学问,了脱生死就要学会放下,人间的东西得的越多,天上的东西就得的越少,人间的东西放下越多,天上收获就会越来越多。
—— 20170423 印尼雅加达解答会开示
有一个人开着一辆新买的奔驰车,和一辆卡车相撞,警察过来,他向警察抱怨说:“唉,这么漂亮,我刚刚新买的车,被这该死的卡车撞成这样了!”
警察惊奇的看着他,说:“你这个人就这么注重物质条件吗,你怎么不关心自己怎样?”
这个人说:“警察,你什么意义啊?”
“你看没看到你的手都没有了?”
这个人低头一看,不禁“哎呦”惨叫一声:“完了,我手上还戴着一块劳力士手表也没了。”
像这种自我观念太重的人,犹如背负了很重的行李,在人生的路上会越走越累。天下大智慧的人要去除我相,执著于我是人类一切痛苦烦恼的根源。所以儒家教育也讲“无欲则刚”。一个女孩子长得很好看,很多人去追求她,因为她不贪财,她重人家的本性善良不重财。如果去贪了别人有钱,品格就会低下。
无欲则刚之人,人到无求品自高,忘我就是境界,忘我的人才能成佛。
—— 20160511 比利时布鲁塞尔法会开示
师父说一个事情给你们听,有一名法师到处去参访名师。一天他到了相国寺参见了独园和尚,他看见这位老和尚知道他资深很高,他非常高兴,他为了表示自己修心的境悟,也就是说他的境界。
他得意地说:“心、佛、众生,心、佛、众生三者皆空,现象的真悟是空,所以无悟、无迷,无生、无凡,无爱……”所以讲了头头是道。
独园法师听了不讲话,他正在抽着烟,突然之间他拿起烟斗从他头上“砰”敲了一下,敲了很重。
一敲敲了之后,这位法师说:“你打我干什么?”
法师跟他说:“你不是说一切皆空吗?你怎么哪来这么大的脾气?你不是已经空了吗?你还会有这么大的脾气?”
所以学佛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嘴巴上讲得很好,碰到生活上具体的时候他就撑不住了。
你们是不是这样?嘴巴上讲跟先生说:“我学佛境界我要好,我以后我告诉你我不跟你搞了,你再怎么骂我,我不理你了,我念经了。”好了,先生开始骂了,“你骂好了”,再骂,再骂,先生再骂,“你有完没完?”再骂,“我告诉你,我把你当孽障!”
境界“高”啊,凡是这种人最好不要说台长的弟子,你把师父的脸面都丢掉了。你有本事熬到底,对不对?
刚刚说“孽障”还好呢,有一个听众告诉我,她先生讲她,她开始忍,忍不住之后你知道她说她先生是什么?“你是魔。台长人间来,不是说单单来救度众生的,他教我们要打魔,我就要打你!”
你们想想看,这个师父怎么当?所以台长不敢乱讲话。希望大家要懂得学佛不是单单地学理论,我们要学佛、菩萨在人间的实际应用。
—— 20130318 马来西亚法会开示
有一位朱太太信佛十分地虔诚,修心很精进,但是她的脾气一直很坏,一动就生气,发火骂人。但只要一念“阿弥陀佛”,她有时候可以坐在那里一两个小时、两三个小时,一会儿敲一下磬,一会儿敲一下木鱼。但是念完经之后脾气还是很坏。
这位太太有一位朋友,一直想让她把学佛和生活结合起来,有一天到她家拼命敲门,“朱太太”、“朱太太”不停地叫,朱太太刚刚敲木鱼念经十分钟,心想谁这么讨厌?只要不回答他,一般都会走的。我们都知道,一般敲门没人回答,过一会儿人就会走。
没想到刚刚念经念了一会,这个朋友继续叫:“朱太太,朱太太……”在门口一直叫,叫得朱太太发火了:“你再叫,我就不开门!”过了半小时,这个朋友还在叫。
这朋友厉害,叫了半小时“朱太太”。结果朱太太实在忍不住了,扔掉木鱼,冲到大门口拉开大门,冲着这位朋友说:“哎,你有完没完?你喊我名字喊了将近1000遍!”
那位朋友一点都不生气,笑着对她说:“你喊‘阿弥陀佛’名字喊了快十年了,阿弥陀佛从来没有生过你的气啊。”
—— 20190126 悉尼法会开示
大诗人白居易出任杭州刺史时,听说有一位高僧叫鸟窠禅师,他非常有名,整天睡在树上搭的一个草窝里,白居易非常想去拜访这位鸟窠禅师。
有一天,白居易上山去探望这位禅师,白居易望着空中绑在树上的草舍,很紧张地说:“禅师啊,你住在这里很危险啊。”
这位禅师不屑一顾地说:“大人,我不危险,我看你倒是很危险。”
白居易说:“我深受皇帝的重用,镇守江山,有什么危险啊?”
鸟窠禅师说:“欲望之火燃烧,人生无常,贪得无厌,世界如同火宅,天天在火中煎熬,你陷入这种情势之中,不能自拔,你怎能不危险啊?”
白居易一想:“是啊,我正是在京城被贬职到了杭州的。禅师,那我该怎么做呢?”
鸟窠禅师说:“很简单,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说:“禅师,连三岁的孩子都懂这个。”
禅师说:“三岁孩儿虽懂,八十老翁行不得。”
白居易听了他的话之后,改变了态度。
这个故事就是要告诉我们,人要有危机感,我们要懂得知易行难,我们人就是在身体好的时候,忘记了总有一天会进医院的;我们人就是不懂得在富有的时候积福积德,让自己富有了,很快又变成穷人了;我们人就是不懂得珍惜人间所拥有的一切,才会让自己失去一切。很多人的婚姻就是因为不懂得珍惜对方,一旦失去了,才感到非常的忧伤。
所以,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对自己的家庭,如果没有危机感,总有一天会造成麻烦,因为这个世界是无常的,每天都是不一样。
—— 20160514 西班牙马德里法会开示
有个老太太坐在马路边,看到一堵墙马上要倒塌了,有人走在边上,她总是善意地说:“那堵墙要倒了,您离得远一点吧。”
被提醒的人从来不理会,大摇大摆地走过去。老太太很生气,“为什么这么多人都不听我话?”
三天过去了,很多人都从墙边走过去,墙并没有倒,第四天,老太太感到有些奇怪,为什么墙还没有倒塌,也有些失望,自己走到墙根去看,这个时候墙突然倒了,将老太太埋在砖瓦当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在帮助别人、提醒别人时,很容易自我清醒,但谁能做到时刻清醒地提醒自己不犯错呢?每一个人都能看到别人的危险,而看不到自身的危险;每一个人都能看出别人的毛病,而看不到自己身上的毛病;人间的很多危险都是来自于自身,人就是在自身的危险中,自己制造了这些危险,让自己在这些危险中生活着。
所以要懂自律自勉,时刻要有清醒的头脑,才能救度别人,才能超脱自己。
—— 20150912 法国·巴黎法会开示
有一个男人出了车祸,被送到医院里去抢救,他妻子站在他的床边问医生说:“医生啊,我的先生是不是伤的很厉害?”这个医生说:“恐怕他已经死了。”受伤的男人一听,我还没死啊,马上就硬着头皮,头动了一下说:“我没死...我还活着...”这时候妻子马上制止他说:“安静一点,医生比你懂得多,死了就死了,你还装活着干什么?”
这个道理就是告诉大家,我们人相信别人的猜疑,嫉妒心,却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和真实的事物,每天别人说什么,就听什么,被别人控制着。
—— 20150822 马来西亚·柔佛州法会开示
有一个年轻人一直得不到重用,十分苦恼,为此他特地去拜访一位智者,问:“命运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平?”
智者没有说话,而是从地板上捡起一块石头,往一堆石头中扔过去,对年轻人说:“你去帮我把这块石头找回来。”
年轻人过去一看,都是石头,找不到哪块是智者扔的,无功而返,对智者说“每块石头都差不多,我怎么能找到呢?”
智者又取下手上的戒指扔到石堆中,让年轻人去找回来,年轻人很快就找到了。
智者什么也没说,年轻人醒悟了,如果自己只是一颗小小的石头,而不是金子,就不要埋怨命运对自己的不公平,每个人的命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上,要让自己的命运发出灿烂的光和热,而不是怨天尤人。
看着别人都能修成,看着别人都能上天,不要埋怨,不要嫉妒,因为别人不知多少世修到今天,不要难过,精进学佛,精进修行,让自己的心像金子闪闪发光,完善自我,学佛就是让自己变成一个干净的身体和干净的心灵,这就是BH佛法。
—— 201506019 香港观音Tang开示
有一个小王,有些灵感,非常爱写作,总是埋怨写作的时候没有好的环境,没有合适的时间。
别人在单位说笑,他怕别人吵闹,又怕别人笑他书呆子。在家中租来的房间里,又嫌房间太小又阴暗,让人非常压抑。
他说:“要是能有一个清洁和清净的环境,我一定能写出好的作品。”
结果不久他搬了家,环境一切满意,但始终没有如愿。他说:“因为太安静了,我没有灵感了。”
学佛人要懂得不要埋怨外尘的环境,我们今天学佛,哪个没有苦难,哪个没有困难,克服困难才来学佛的,不要被外境所变化。
—— 20151212 马来西亚·吉隆坡法会开示
一个文学青年给马克•吐温写信说:“马克•吐温先生,您成为这么大一个作家,听说鱼骨头里含有大量的磷质,而磷质有助于补脑子,那么要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作家,是不是就必须吃很多鱼才行?请问,您是否也吃过很多鱼?请问您吃的是哪种鱼?”马克•吐温就回信说:“看来像你这种脑子,要吃一对鲸鱼才行。”
成功的路上没有一条捷径可以走。一个人从现象中就能得知自己怎么解脱的人,其实只是一种现象。我们每个学佛人只有从自己的一点一滴、每天的一段经文、一个善事、一种善念开始,才能真正懂得学佛是靠着努力得来的,而不是靠着一种现象和侥幸。想想自己经历的每一个苦难历程,我们知道要了解自己,要慢慢地改变,我们每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有多少为人不知的伤感和苦处。其实换位思考,想想别人,跟你一样在人生的道路上经历了风风雨雨。
所以能够体谅别人的人,就是有智慧;能够帮助别人的人,就是有般若;能够带着别人一起好好学佛修心的人,这个人就是人间菩萨。
—— 20190910 荷兰鹿特丹法会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