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
钱是可以赚到的,而慧命是靠悟的。
智者识途,愚者迷途。
人就是靠着忍辱,来越过人生一个个障碍。
第2页
做人要守住法律的底线,学佛要守住戒律的底线。
不符合逻辑的事情,就不会是正道。
一个人想不通,百事皆不通。
第3页
人要靠自己把心门打开,而不是靠别人来帮你打开。
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都是靠着忍耐。
人不能图一时之快,一定要学会克制。
第4页
不尊重别人,一定会有痛苦的回报。
人能忍辱,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人不能忍辱,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
第5页
学佛学菩萨就必须先学会忍辱。
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无中生有、有中又无的。
把别人反的思维往正的上面去“引”,就是在度众生。
第6页
众生同样都走在死亡之路上,为什么还要相互挤兑。
修行人不改变,就什么也得不到。
对待他人要尊敬,要圆融,要包容,要宽容。
第7页
人在顺的时候要多做功德,不要等到出事了再临时抱佛脚。
把自己的人生看得越来越小,把慈悲看得越来越大,就接近了般若智慧。
第8页
知事者即悟也。一个人知道这个世界上的因缘果报,就是开悟之人。
真正得道的人,是不会说自己得道的;自称已经得道了,就不是得道之人。
第9页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对什么样的事情有不同的理解。
身口意是三个步骤。身体不造业是第一步,口中不造业是第二步,意念不造业是第三步。
第10页
智慧就是不敢乱来,要敬畏戒律。
慧命从今天开始,善良从现在开始。
看不到将来就把握不好今天,验证未来的成功要靠今天。
第11页
今天努力了,才有未来的到达彼岸。
要想走出自我,就必须要放下过去。
过去做过再多的功德,现在要继续做,如同洗脸,过去洗得再多,现在还是要天天洗脸。
第12页
不看过去好坏,只看现在如何。就是活在当下。
知吾人尽善也,法喜!知吾人作孽也,心痛!
如何才能使功德不漏?善多不漏。
第13页
心中一把火,瞋是起火因,悟性放下因,护持功德林。
每天每分钟都要用来圆融自己的本性。
自如来,自如去,心中空,见佛性。
第14页
身心净空,身心合一,才能让菩萨进入心田。
人不开心就进入了虚幻的状态。
学佛人要改过、寡过、无过。
第15页
开心要随缘,不开心也要随缘。
宽容别人是修养,理解别人是美德。
在人间吃苦消业十年,离天上就只有十尺之遥;在人间享乐挥霍十年,离地狱就只有十尺之遥。
第16页
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是有道理的,去嫉妒别人的人是最傻的。
有时候,人间你越要的东西就会离你越远。
修养来自于你温和的习惯。
第17页
心量越大的人,灵感越强,灵感转化为悟性,悟性成就菩提。
学佛人做人进退有度,宠辱不惊。
话说多了,会成为自己以后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第18页
每句话出来都要三思而后行。
功德要常做,细水长流,有助于坚持道心。
心理协调就是一种教育,能让人不贪、不贡高我慢、不愚痴。
第19页
鼓励别人,生起信心;相信别人,即是自信。
人生气之后,气消掉了就没了,如果去恨,就会恶气循环。
学佛就是调整心性。
第20页
做任何事,无心最可贵。不要回报就是无价之宝。
有智慧的人,是借助别人的智慧来让自己不受蒙蔽。
保持佛友之间的友谊靠美德。
第21页
人生是在吃尽苦头的美中不足中生活,等到人生最后时才知是一切空。
耐心与恒心是拥有智慧的基础。
人跟人在一起只有包容,做事才会圆融。
第22页
干净是福,清净是福,心净是福。
今天多受点委屈,就是让你的明天少吃点苦;今天多受点难,就是让你的明天少受点罪。
成功靠的是机缘成熟和坚持不懈。
第23页
不在希望当中,就在绝望当中;不在觉悟当中,就在失误当中。
不懂无常,就是进入了思维的死角。
面子不是争来的,不是说来的,而是修来的,是要有智慧的。
第24页
战胜自己,即刻拥有现在。
人一有分别心,首先自己就会不开心。
学会成全别人的福分,就是成全自己的功德。
第25页
修得好的人,要守寂静,守口业。
心看到封闭的窗户,则会失望;心看到天空,则有希望。
人做了善事,上天马上就会让他呈现出吉祥如意之相。
第26页
舍去是一件幸福的事:舍去自私,舍去自我,舍去执著。
看谁都开心,就是菩萨;看谁都顺眼,就叫正念。
看人缺点多了,就看不到优点;看人优点多了,就看不到缺点。
第27页
珍惜为上,解释为下。
有智者,事竟成。
师父让你们记住三句话:平平安安就不会惹事;知足常乐(幸福底线放低一点);好好修心,不要掉队。
第28页
一个人倒霉一定有因,常被人背后骂一定会倒霉。
做而不说,真做也;说而不做,非做也。
随缘,就是中庸。
第29页
人生如梦,当醒来时梦已结束了,还未醒来就在梦中,如果现在醒来要明白是借假修真。
人心如过滤器,听别人讲话只是一个提炼的过程。
彻底觉悟,才会看开人生。
第30页
人不断地在提高自己、改变自己、转变意念。
调节心态,改变心性。佛性就是让我们改变自己。
通过别人了解自己,你就是一个智者。
第31页
理解别人,就是理解自己。
精进、发奋努力、只有内在的慈悲,才是学佛人的根。
千万不要做错事,报应如影随行。
第32页
修心,就是修理自己的心,把品德、道德、身体都修好一点。
不管做错什么事,都要好好忏悔,如同洗衣服、洗脸一样,洗后就干净了,忏悔后就清净了。
第33页
人间没有道理可讲,一切都是因果,想通了、不痛苦了就是解脱。欲望如绳子把你绑住,绑在你的心上,一切名利地位,要先解开脱离,你才能真正解脱。
第34页
讲了人家不好,自己会更难过,不如放下。
造因是在不知不觉中伤害自己。
改毛病要知道自己的毛病才能去改。
第35页
每个人的人生,菩萨早就给你安排好了,主要是看你的修为。
有好事来时,千万不要动任何坏脑筋,否则坏事就会上身。
第36页
执著就是人间的迷惑。把什么事看得淡一点,不和别人争,不和别人吵,就破除了我执。
选择了佛法,什么奇迹都会发生,什么困难都能解决。
第37页
对一个人好到底,就能感动他。
从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毛病,就是有智慧的人。
人在情中,情在人中,把小爱变大爱,才能处处莲花开。
第38页
爱一个人不能超越中庸之线。
学佛人要自律,严格管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念,你就成功了。
修心就是修到后来,越来越有修养。
第39页
生命的延续靠心态的转换。
精进是根本,忍辱是基础,守戒是成佛的关键。
师父一生做两件事:弘法与慈善。
第40页
末法时期如果不能吃素忍辱的话,就会忧郁。
人每天福报都在减少,要不停地做功德才能弥补。
世间没有绝对的,一切都是无常。
第41页
在师父身边,必须吃苦,必须弃恶从善。
菩萨爱众生,如果不好好修,谁也不会爱你。
修心要正,一定要大公无私。
第42页
妄心一动就出事,学佛修心要有佛情,不能有私情。
学佛修心要有素养,才会有修养。
把别人看成菩萨,你就是菩萨;把别人看成小人,你就是小人。
第43页
风来了避一避,雨来了躲一躲,风雨之后见本性。
修得好的有两种人:一是从小没有杂念,没有接触五欲六尘;二是在红尘中找到了摩尼珠,找回了本性,出淤泥而不染。
第44页
爱菩萨的人要慈悲,要去救度众生;爱师父要争气,要对得起师父!
当别人给你境界时,你要越过,你才能提高。
做人要随遇而安,修心要一切随缘。
第45页
过去生中的一切都已过去,只有当下务实,借假修真,才能脱离苦海。
人活着就是多给别人快乐与幸福。
体现自己的本性与能耐,是要靠实实在在做人。
第46页
让别人看得起,要有气质,不要随便开口,更不要随便做事。
经不起考验,就不要去考验。
没有对比的痛苦,就是快乐!
第47页
修心尚未成功,大家共同精进!
做一个干净的人,没病没灾就是福。
人要有智慧地活着,如同在天上一般;痛苦地活着就是因为没智慧,如活在地狱一般。
第48页
真正的相信,就是开悟!
一个稳得住的人,才会有大作为!
别人给你机会时,要学会珍惜,不珍惜就会失去。
第49页
去掉人我是非,你就是修成了。
师父讲你们帮你们指出毛病,你们不改就是浪费福报。
修心就是修心智,修行就是修心性。
第50页
众生的事立即做,个人的事慢慢做。
修行人要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管住六根,才能成为菩萨。
第51页
苦是比出来的,不比较哪来的苦。
人动低级意念,就是低级动物;人动高级意念,就是高级动物;人拥有菩萨意念,就是境界超脱的圣人,就是菩萨。
第52页
人要经历一些风雨,方能见到自己的彩虹。
拥有一定要珍惜,失去了就没了,等再次拥有时会感受失去过的痛。
不觉悟,就是痛苦的开始。
第53页
对人要慈悲、容忍,就是在行十善业。
人间得到的少,天上就得到的多;人间得到的多,天上就得到的少。
做人要开心,做菩萨不能乱讲话。
第54页
学佛是一个很高的境界,没有智慧就学不好佛;有烦恼来了解决掉了,就是拥有智慧。
机会现前时,要经得起考验,学会克制忍耐,否则功亏一篑。
第55页
要有智慧,要开悟,只有脱离小我,才能成全众生这个大我。
吃苦、享受,一切都是无常的,都是不长久的,要舍得放弃。
第56页
自己改变,就是一个圣人;帮别人改变,你就是一个菩萨。
发现叫觉,改进叫悟;永远执著自己的观点叫失败。
第57页
人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才能越来越好。
照见五蕴皆空,才是真修行。
能调节好自己的心态,就是本事。
第58页
业障少的人,才是有智慧之人。
做人做人,人要做好,不做怎么成人?
在人间内心完全干净,就是观自在,观内心的存在,观内心的自在。
第59页
忍耐力、耐受力,就是超越自我的能力。
人生就是一个过程,不管好过、坏过都要过。
不吵不闹放得下,包容、宽容、圆融就是智慧。
第60页
心中干净,做什么都很开心;心中清净,做什么都会法喜。
看谁都开心,看谁都喜悦,看谁都顺眼,就是菩萨,就是正道。
佛性是光明的,心中不光明时佛性就找不到了。
第61页
真正的佛法是明理、智慧、不执著、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世界上永远只会减少而不会增加的,那就是生命、时间;只会增加而不会减少的,就是年龄。
第62页
修心修行修到后来,就是境界的提升。
在学佛的过程中,智慧会产生能量体,会产生般若。
当科学家的研究,犹如爬到山顶时,佛陀早在山顶等候了。
第63页
人生两件事:一是钱出去了就不是你自己的了,没了就没了;二是事情发生就发生了,无法挽回了。
佛的光明大道是:慈悲与戒律,脱离人的欲望与烦恼。
第64页
做善事,天上呈现如意吉祥相;做恶事,地府记录变恶相。
一个人学好三年,学坏三天。
佛性如火光,不发挥出来,如何形成大的坛城。
第65页
学佛人每做一件事,都要反问自己,做的是否如理如法;每一句话都要看能否帮助别人,这就叫“悟性”。
一定要把别人的每一句话,每一件事,都要当回事,否则你就不是学佛人。
第66页
学佛人要多做感动别人的事,多说感动别人的话,口吐莲花就是菩萨。
恨别人的人是最傻的人,只有放下才会去除内心的恨。
每天给自己找快乐的事,就会战胜心中的痛苦。
第67页
对别人好,不能想着自己有任何回报。菩萨救度众生是不求回报的。
做事随缘懂法,走出去斯文典雅,想问题如理如法。
人苦到底了,才会彻底觉悟。
第68页
有骨气的人,在钱财、男女之色面前不动心,就是打铁还靠自身硬。
一定要学会成全别人,成全别人的福分,就是成全自己的功德;成全别人的功德,就是成全自己的福德。
第69页
学佛修心消业最难,只有干净,才能学好佛、消业净。
彻底放下自己,彻底改变自己,才能彻底的开悟。
面子是用智慧修出来的,不是争斗和动小脑筋而来的。
第70页
用菩萨的自性才能修出五蕴之外。
心胸宽广,才能做大事。
只要顾及到人我是非,就是在人间;想做菩萨,一定要脱离人间的五欲六尘。
第71页
说别人好,对自己没坏处;说别人不好,对自己没有好处。
用自己切身的痛苦,才能体会到别人的痛苦,才能生出慈悲心。
成佛的路很难,只有靠自己精进的努力和顽强的克制中一步步前进。
第72页
痛苦的时候,能笑得出来,就是放下。
去掉私心杂念,慢慢就会成为菩萨。
没有智慧的人,才有罣碍。拥有智慧了,放下了,就是没有罣碍。
第73页
做菩萨是光荣的,自私之人是可耻的。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切都是菩萨的安排。
因果是自己做出来的,与别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