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da20160522 07:27
男听众:古有玄奘法师历经16年,跨越5万里,探寻佛法求得真经;师父是传统文化国际宣讲的第一人,觉海慈航,以居士身份广度有缘,使中华文化得以世界传承。您5月9日抵达欧洲以来,举行大型弘法活动,使佛法与中华文化精髓利益惠泽欧洲各国有缘众生,受到比利时和西班牙等欧洲各界的关注,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您弘扬传统文化和佛教精髓至今,请教师父,传统文化是更多地教人如何成人,而佛法是教人如何成佛,原则相近,是不是只是追求的境界不同呢?
台长答:是这样的。一个人的境界是靠着基础,你要有中华文化的底蕴才能接受传统的、更好的佛学精髓。一个人如果要想学佛,你必须要有中华文化的底蕴,这个底蕴就是人要懂得善良,人要懂得仁慈。中国人讲的“仁义礼智信”,就是能够传承佛法精髓最好的一个基础。为什么佛法到了佛陀涅槃之后,在印度就不能再传承了?为什么就转到我们华夏大地了?为什么在我们中国大地到处开花?现在佛教已经成为我们中国具有自己中国特色的佛学精髓了。这就说明,因为我们本身就有中华的底蕴。所以说,佛家治心,道家治身(现代人已经缺失了基本的做人标准,师父您也经常说忠、信、礼、义、孝,现在都是一切向钱看了。所以,我们从传统文化中学到如何做人的行为准则,更好地去做人,然后通过学习佛法,是不是这样更容易修成佛道?)是啊,是更容易修成佛道。实际上,现在我们要用中华民族的软实力文化的软实力,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人心的一个导向。如果一个人,自己的心追求的不是一种崇高的境界,而是追求名和利,这个人整个重心跌倒,这个人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人。过去讲“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本身就是把人和动物放在一起。因为我们是人,我们人是头顶着天,脚踩着地的,我们不是动物,动物都是背朝着天的,只有人是头顶着天的。所以,人的思维是能够高居在自己动物的本性之上,所以我们说要有“人性”,再往上走,人要有思维、思想。我们的文化就是我们的思维,用传统的文化思维能够让我们消除对人间物质的欲望。现在的人以物质作为自己的希望,以金钱作为自己的今后的追求、目标,实际上这些全部都是错的。我们应该追求什么?追求境界,追求理想,追求世界未来的和平、和谐、和睦,对这个世界带来幸福感和人本来应该具足的道德品质,这样你才能提升自己的境界,这是长期的,要宣传和帮助。很多西方传进中国的,现在年轻人学的那些迪斯科、看黄色的东西,那不是精神污染吗?!难道他们糟粕进来的话,全盘西化,年轻人都学?把中国的传统都忘得一干二净。台长就是在呼吁全世界华人都要弘扬中华文化,能够抵制这些不好的东西。否则,大家都这么沉迷于酒色之中,国家的后一代不就完了吗?(真的是那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啊!)对。现在的年轻人,有钱他就做爷爷,他要钱,自己爸爸妈妈没钱给他,他就把他们当孙子一样,年轻人对待老人,很多事情令人发指啊!虐待啊!澳洲一个华人,没有中华文化修养,把他妈就杀了,几句话不开心,长期跟妈妈有一点不开心,把他妈妈杀了。他不也是学西方的伦理吗?我告诉你,中华的文化真的是一个精髓,是非常好的,所以必须要弘扬(师父,可以理解为修学中国传统文化类似于修小乘佛法吗,或者可以作为一个学佛的基础吗?)我觉得你很有智慧,不管小乘大乘,都是让你成。但是中华文化也不能把它归类于小乘,应该说中华文化是我们学佛人的基础、底蕴,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去归类呢?(明白。我记得看到一句话:21世纪,唯有中国的儒家文化和佛教的精髓才能拯救我们人类。现在是这样吗,师父?)我们认为应该是这样的,但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中华儿女,我们觉得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有几千年的历史,多好啊!
Wenda20180916A 08:04
男听众:同修梦到他到了一个地方,原来是2711年的人间,有两位穿着褪色僧服的出家人告诉他,没有听过有人懂得念经的,包括这位出家人。他很难过听到佛经的消失,就流泪念一遍大悲咒给那些人听,那些人觉得不可思议。师父,梦到念已经消失的佛经,是什么意思?
台长答:这就是说随着末法时期,佛法就像很多经文一样,在人间会流失的。那没办法。现在很多年轻人为什么不信佛了?要不是像师父这种,还有很多像你们这种人天天在弘扬佛法,它都会流失的。就像中国现在传统文化一样的,传统文化要是没人去传承,不就慢慢流失了?你看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懂得古诗、古文的?(对对)你要传承的。现在我们国家倡导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儒家精神教育、孔孟之道,这实际上就是让我们恢复自己的本性,恢复我们中华传统的文化、道德水准(对)因为现在每个人都以钱财为荣,道德他反而不重视了,价值观发生变化了(是,师父说得对,这文化就是需要传承)所以我们不是在做传承工作啊?你说传承到二零几几年之后,末法时期过了,重新开始,很多佛法都看不到了,都没有了(对,《佛说法灭尽经》,当时这部经讲述了佛陀对佛法逐渐消亡的预言)对,《佛说法灭尽经》就是这样的。比方说,过去大家都看过武林当中的《陈真传》,你看看他那些拳法都是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都没了!中国很多的东西都是一传传二代,传到后来就传没了。所以我们为什么要赶快要抢救、赶快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就在这个道理上(对,明白)
Wenda20180624A 54:06
女听众:师父,有一位佛友参加过几次师父的法会,也很相信师父的德能,但是他有时候会问一些很奇怪的问题,我觉得我们的智慧也没办法回答,就请问一下师父吧。有一次他问,像师父这样有特殊德能的大德,是否可以帮助社会做一些事情,解除很多人的痛苦?比如,三年前有一架飞机失踪了,到现在也找不到,遇难者的家属很痛苦,政府也花了巨资去找找不到,师父可否告诉政府飞机的下落,让这些家属解脱痛苦呢?如果不可以,为什么不可以呢?
台长答:你说一千万人解脱痛苦重要,还是几十个人、上百个人解脱痛苦重要?师父现在让一千万人都在解脱痛苦了,这还不叫在做功德吗?还不叫在做社会公益吗?难道要专指某一件事情才叫功德吗?如果他是在火葬场,他就可以说“师父为什么不让那些死亡的人的家属少一点痛苦啊?”那我现在让还没有死亡的人已经减去痛苦了,让他们不要死亡,让他们能够想通、想明白,不要生各种怪病,难道不叫做社会公益工作吗?让神经病人都能想通,他如果到了神经病医院就会讲“哎呀,师父为什么不来做点公益让神经病人都能解脱?”实际上这些工作我早就在做了(是的)不是指某一单项、一个方面的问题,而是指全部的,救人要救心,对不对啊?(对的。他也知道,他说像这种事情能不能做?我觉得可能不一定能做)这个事情没什么多讲的,反正一切随缘。有的时候在这个社会上很多东西人家还不相信,那就叫逆缘;像你相信的,你来问我了。好好地学佛,这些单项的问题并不是说一定是学佛人应该解决的问题,实际上学佛人解决的是一种心里的变化,心里的常态、变态,都是靠着你的心在转换你的思维,转换你不同的智慧德能,明白了吗?(好的。我把师父的录音放给他听,让他自己听吧)
Wenda20171013 46:20
台长答:这个世界之大,无奇不有。每个人都是带着业障来到这个世界,在人间长河当中上上下下,就像溺水的人一样,一会儿呼口气,一会儿又沉下去。当你沉到人间的痛苦当中,气透不过来,就像淹在水中一样,当你好不容易头伸出水面,喘了一口气,吸了一口气,你又沉下去了。人就是在这种痛苦不堪的生活当中折腾。所以想解脱,首先从精神上解脱,精神上不让它沉沦,你才会变得越来越有智慧。很多人一辈子就是精神沉沦,大家听得懂吗?唉,这个世界很多人可怜啊!大家要记住了,学佛做人真的要有智慧啊,否则在人间就是在痛苦当中辗转,出不了六道。很多人一辈子苦,他说“为什么我这么苦啊,这么苦啊?”就是没有智慧,你当然出不了,如果有智慧的人,你怎么会出不了六道呢?还有很多人知道自己很苦了,人家来救你,跟你说有一个好的方法,你不听,你至少可以试试看嘛,对不对?希望大家要有智慧人生、佛法人生,一定要用智慧在人生当中生活,用佛法在人生当中,最后才能脱离此岸,到达彼岸。
Wenda20180408B 26:37
男听众:伟大的佛陀虽然拥有宇宙间最广大的神通,但是他仍然说自己有四件事情做不到:“因果不可改,智慧不可赐,真法不可说,无缘不能度。”请问师父,如何理解“真法不可说”呢?
台长答:“真法不可说”,碰到没缘的人,佛有很多话讲不出来的,因为不是讲的,是靠悟的。真法怎么说啊?真法是靠悟出来的,讲不出来的。我跟你们开示了半天,最后还是靠你们自己悟的(对对,明白了。那“智慧不可赐”呢?)智慧不是赐给你的,智慧也是靠自己用悟心,你不断地做功德、做善业,慢慢地积累的,智慧是积累的。有一个人写信给爱迪生:“您怎么这么聪明?听人家说吃鱼能够补脑子,您是吃什么鱼?您能告诉我吗?”他回信给这个青年人:“我觉得你应该吃鲨鱼,你可能脑子就好了。”讽刺他呢(对对)不是赐给你的,那是一种锻炼、磨炼。智慧是靠着自己的积累,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智慧的辨别。第六意识不停地去碰,第七意识不断地去辨别,第八意识不断地储存,你靠这三个意识才能长成聪明和智慧。明白了吗?(明白了,谢谢师父慈悲开示)
Wenda20160415 54:33
女听众:师父,怎么能做到“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呢?
台长答:“出世之心”就是要放下,要看穿这个世界一切都是假的、空的,一切都是不存在的,因为当我们死掉之后人间的一切都是借来的,全部还给地球了。连你的父母亲、孩子都是借来的,一切的房子、钱财全部还给地球,你最后空空荡荡,一个人孤孤单单地离开这个世界,所以现在就叫你们看穿,这叫“以出世之心”。但是在人间既然是假的,那么也要有一个缘分,也要随缘,也不能说“我今天知道这是假的了,我就不想活了”。就是要借假修真,我知道我的目的,我不会永远做学生的,我现在在大学里读书,我就是为了以后能够有好成绩出去,所以我在学生的时候也要认真对待,以后毕业了我就肯定永远不会再做学生了。
Wenda20160617 16:22
男听众:佛法不离世间法,很多同修念经修心时间长了之后,会对人际关系交往不是很感兴趣,甚至有些两耳不闻窗外事,这样是否离开了世间法呢?请师父开示一下。
台长答:应该是。佛法不离世间法,那是没办法。因为你毕竟在人间,在人道你必须行人道的事情。比方说,你现在在人道,你出世间法的话,那你最好到庙里去。你现在在人间,你怎么能够脱离人间呢?你不理人家,就自己一个人清修,那你说你怎么修得好?人家搞你,人家弄你,你修都修不好,心都静不下来。如果你出世间法,你就清修,一个人在家里,可以的。很多人在家里修啊修啊,修到最后上天了(师父,我们应该如何平衡呢?)很简单,什么事情不要过分,在人间做人也不要过分,学菩萨也要中庸之道。过去就碰到很多人,学佛学到迷了,迷到后来人家都说他走火入魔了。因为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说什么话了,看见人家之乎者也,不食烟火;这个不合群,那个不合群。最后你还普度众生吗?你修得正的,你大不了是修一个小乘佛法;你修得不正的话,你就走火入魔啊。
Wenda20130621 29:20
女听众:师父您说过:修出世法会让人相貌越变越好,修入世法相貌就没有多大的改变。如果一个人在念经修心之后,相貌气质都变好了,说明这个人修得是对的、很有成,对吧?
台长答: 完全正确。实际上只要你修,无论修出世法、修入世法,相貌都会改变(懂了,师父)
Wenda20151023 23:10
男听众:师父,您在《白话佛法》里谈到,“有为”、“无为”度众生。你能开示下“有为”、“无为”度众生吗?
台长答:“有为”、“无为”实际上有所为而不所为,有所为而无为,无为而有所为,实际上就是告诉你,做任何事不要有目地的去做,你要放开。实际上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叫我们无相布施。“有为”,就是说我一定要去做这件事情,你就有相了,你着相了嘛;“无为”的话,我没有作为,我没有认为要去做这件事情,就是我没有做为,我没有去做,我没有去想,而我把这件事情做成功了,就叫“无相布施”。如果你说“我一定要去把这件事情做好”,“我一定要有作为”,“我一定要怎么样……”这叫着相。然后接下来,就是有相布施啊(明白了。谢谢师父慈悲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