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真修实修
Dharma Talk Story
Dharma Talk Story
有一个老鼠掉进了半满米缸当中,这一意外让老鼠情不自禁地非常开心,在确定米缸中没有危险之后,它就在米缸中吃了睡、睡了吃,非常快乐地生活。很快米缸中的米被吃完了,这时候老鼠才发现自己再也跳不出米缸,一切无能为力了。
我们的生活看似平淡,其实到处都是危急,人在享受的时候从未想到过自己会有灾难,很多人天天在生活中觉得自己身体一直很好,当有一天发现自己生癌症的时候,已经晚了。
灾难来了再去求佛,也就是灾时难用药,临时抱佛脚。
—— 20140918 美国旧金山法会开示
有一个人晚上梦见了菩萨,菩萨告诉他:“有大事就要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有机会得到很多的财富,在社会上得到卓越的地位,并且娶到一个漂亮的妻子。”这个人很高兴,终其余生都在等待这个承诺,可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这个人穷困地度过了他的一生。
就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又梦见了菩萨,他对菩萨说:“菩萨,你说过要给我财富、很高的社会地位和漂亮的妻子,我等了一辈子,什么都没有得到。”
菩萨回答:“我只承诺过要给你机会,可是你却让这些机会从你身边溜走了。”
这个人迷惑了。
菩萨说:“我给你机会,让你曾经想到一个很好的计划,可是你没有去做,因为你怕失败而不敢去尝试。几年后,这个计划给了另外一个人,那个人一点都不害怕地去做了,他后来就成为了全国最有钱的人之一。有一次发生了大地震,城里大半的房子都毁了,好几千人被困在倒塌的房子里,你有机会去帮助和营救那些存活的人,可是你怕污染、感染,你又怕小偷去偷你家的东西,你以这个作为借口,故意不帮那些需要你帮助的人。”
这个人惭愧地点点头。菩萨说:“那是你去营救几百人的好机会,这样可以使你在整个地区得到大家的尊重和荣誉。还有,有一个头发乌黑的漂亮女子,她曾经非常喜欢你,你也被她的善良吸引。可是你认为她不可能会嫁给你,她不会跟你结婚,你害怕被拒绝,她就从你身旁溜走了。”
这个人点点头,这次他流下了眼泪。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身边每天都有很多机会,包括成功和学佛的机会,可是我们经常像故事里的那个人一样,总以为菩萨没有保佑我们,结果幸福就溜走了。
佛法让我们懂得信、愿、行,相信菩萨后要有愿力,有愿力就会有行动。把握难得的佛缘,改变你的一生,这就是开悟,这就是觉悟。
—— 20180311 印尼•雅加达法会开示
荷兰有位名叫杨瑞恩的眼镜匠,每天都忙着磨镜片。
有一天,调皮的孩子们把磨好的镜片带到二楼去玩。有个孩子把两片镜片叠起来看东西,惊奇地大叫着:“大家来看,多奇怪呀,那么远的钟楼怎么跑到眼前来了?”孩子们轮流地看着,惊动了杨瑞恩。
听到孩子们的叫嚷,他跑到楼上,拿过重叠的镜片一看,顿时惊呆了:明明是在远处的钟楼,怎么一下子会跑到眼睛前面来了?孩子们的意外发现,引起了杨瑞恩的研究兴趣。
经过不断的钻研和改进,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望远镜。
我们要善于发现人的善良和慈悲,我们人固有的本性当中包含着慈悲,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用善良的本性修成高境界的佛性,这样,当我们得知佛法之后,我们就会不停的去研究去发现佛法的真谛,所以我们要珍惜佛缘。
记住台长一句话,创造机会是个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永远是个愚者。发现自己身上的毛病越早越好,因为你能消除业障改正缺点,修行就是要修去你自己身上错误的观念。
——20160423 新加坡法会开示
有一位老禅师他劝告小和尚:“孩子啊,趁着年青好好的修行,你能修成正果,超脱人间烦恼。”
小和尚蛮不在乎的说:“你已经老了,师父。我才刚刚开始,有的是时间。”
老禅师说:“时间不等人的。”说着将小和尚带到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方。
小和尚说:“师父,我看不见。”
老禅师擦亮一根火柴对小和尚说:“趁火柴还没有熄灭,你在地下室挑一样东西,赶快出去。”
小和尚趁着微弱的光辨认出地下室的东西,火柴很快的烧完了,地下室一片漆黑。
小和尚说:“师父,我什么都没拿到啊。”
禅师说:“你的青春年华就如这燃烧的火柴,一会儿就没了。”
当我们还在寻找人生路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失去了很多人生的宝贵时光;当我们还在寻找各种法门的时候,我们又失去了很多的时光;当我们一会儿相信、一会儿不相信菩萨存在的时候,可能我们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当我们真正到达人生的终点,我们才后悔、伤心、苦恼、结束生命。
所以人不以意志为转移。学佛人要把握当下!
—— 20150508 美国•纽约法会开示
有一个狼群进入了一个村庄,村民们奋起抵抗,虽然累得筋疲力尽,但终于赶走了狼群。正当大家庆幸的时候,偏偏又遇到暴雨,队伍中欺软怕事的人打了退堂鼓,他们放弃了。
有一个人决定转移,(因为)村庄已经一塌糊涂。他历经了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他碰到一个老人,他向老人说明自己的来意。
老人家说:“孩子,你已经找到平安了。”
这个人奇怪地问:“老人家,可是我还没有到达目的地呢!”
老人说:“你转身问问你身边的人就知道了。”
这时候,这位寻找平安的人突然发现身后只剩下三个人,这个人很高兴,就问他们的姓名,并问他们为什么没有放弃。
第一个人大声地说:“我叫坚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我总是告诫自己,困难一定会过去,我现在遇到的还不算是最糟糕的,因此我总是勇敢地去克服一切困难。”
第二个人平静地说:“我叫坚持,是坚强的兄弟,我对自己的信念从不放弃,所以我每时每刻都有无穷的力量支撑着我。”
这时候第三个人主动地说:“我叫珍惜,我对拥有的一切十分珍惜,并心存感激,因为我的珍惜,我才拥有到现在。”
这个人继续问道:“你们说的这些我都明白,但是你们为什么一直要跟着我呢?”
这时候老人家说话了:“不是他们跟着你,而是你已经拥有了他们,恭喜你拥有了快乐平安。”
这个人顿时明白了,接着问:“那我现在又该到哪里去?”
老人笑着说:“你可以带着你的三个朋友去游历人间,让更多想得到快乐和平安的人懂得,在人间只有舍弃自私、贪欲,克服嫉妒,学会坚强,学会坚持,并懂得拥有珍惜的人,才能得到人间真正的快乐和平安啊!”
—— 20171112 墨尔本法会开示
我记得一个法师是这样出家的。
他过去是一个打捞水獭的猎人,专门到水中抓水獭,有一天他抓住一只水獭,把它的皮剥下来晒,然后将那只奄奄一息浑身没皮的水獭放在旁边,又出去抓其他的。
晚上回到山洞,看到皮还在,但是水獭不见了。
他想,一只完全剥了皮的水獭怎么会不见呢?他循着血迹跑,看到一只很小的水獭正在吸吮这无皮的水獭母亲的奶,他才恍然大悟“我在造业”。
这样的痛苦让他感受到人间的悲惨,一个濒临死亡的母亲还要为孩子喂奶,我们现在的人有没有良心,有没有懂得一点爱心?成为他从此出家的案例。
—— 20150912 法国·巴黎法会开示
你知道很多出家人就是因为在人间太烦恼,他把头剃掉。到了山上刚刚这里坐下来,心里想我的太太会不会嫁人?我的儿子怎么办?我的我还有一点点遗产交给谁?我爸妈怎么样?他又还俗了。
我告诉你他修不好,他是没有办法修的。
所以过去和尚真的是了不起,所以像星云法师,像净空法师那些大和尚,他们真的是付出,他们连家都抛掉,他们什么都不要,他们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但是我们想一想我们能不能做到他们这样?如果你做不到一个和尚的本事,你没有这么大的愿,我劝你们就跟着台长学学,在家修行,把工作修好,把学习修好了。
台长到最后,你们要走的时候,台长会教你们一个方法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或者到了那个时候你才念,因为人要干净才能到天上去。
—— 20100523 美国洛杉矶法会开示
有一位亲鸾上人,9岁的时候,他已经立下了出家的决心。
他要求慈镇禅师为他剃度,慈镇禅师就问他:“你年纪这么小,为什么要出家呢?”
亲鸾讲:“我虽年仅9岁,父母却已双亡,我没有爸爸妈妈。我不知道为什么人一定要死亡,为什么我非要与父母亲分离不可,我很难过。所以我为了探索这层真理,我一定要出家,我要去探索。”
慈镇禅师非常赞许他的志愿,说:“好,我明白了,我愿意收你为徒。不过今天晚上太晚了,明天一早再为你剃度吧。”
亲鸾听后,非常不以为然地说:“师父,虽然你说明天一早为我剃度,但是我年幼无知,我不能保证自己出家的决心可否延迟到明天。而且师父你年纪这么大了,你也不能保证明天早上起床的时候还活着。”
慈镇法师一听,马上拍手叫好(这种高僧大德有修养,他们从来不会生气),满心欢喜地说:“好!你说的话完全没有错,现在我马上召集法师就为你剃度。”
这个故事讲给你们听,很多时候我们没有这样的勇气在当下就决断,我们总是喜欢拖拖拉拉。“哎呀,今天做不完,明天吧;明天做不完,后天吧……”天天有借口,“以后等我退休了,我再念经吧”“等我退休了,以后我再吃素吧……”好了,还没退休,已经生癌症了。
所以,今天能做完的事情,我们就要今天做,今天做不完的事情,我们明天再做。不要让自己偷懒,不要让自己有懈怠的可能性,因为你经常偷懒、懈怠,你会有恶性循环。
很多人的恶习就是因为一天、两天、三天……有的人就是不肯刷牙,天天拿白水漱漱口就好了,一天没人讲他,两天他觉得蛮好,三天无所谓,四天之后,它慢慢成为一个恶性循环的坏习惯,最后牙齿全坏掉。
我们每一天会有一堆事情拖拉,不要拖到明天。其实要懂得,佛陀告诉过我们,要懂得人只能活在当下。佛陀告诉我们,我们生活在今天,也就是现在的时间,我们不能把自己生命退后到昨天,我们不能提早进入明天。所以当下就是今天,你今天努力了,你就忘记了过去的苦难;你今天学佛了,你就拥有了明天的幸福。
—— 20161223 马来西亚·吉隆坡开光开示
在永平寺有一位八十多岁的驼着背的老禅师,在大太阳下面晒着香菇。
这个住持叫道元和尚看到之后就忍不住说,“长老,你这么大年纪了,不必太辛苦,我们找几位法师替你代劳嘛。”
老禅师说:“别人不是我。”
“老禅师话是不错,但也不要挑大太阳来晒,这个不是时候。”
老禅师说:“大太阳不晒,难道要等到阴天、下雨天你在晒吗?”
修禅人的境界,无论什么都不要假手于别人,也就是说要懂得自修自得,很多人自己不念让别人念,他得到的不是自己的功德而是别人的功德,所以我们学佛人不能等到明天,别人不是我,现在不做更待何时?
学佛人必须要抓紧时间,我们学佛要在痛苦当中找到自我,从伤害中找出人生的方向,学佛会使自己更有智慧,痛苦的时候我们要有耐心。
—— 20140308 新加坡法会开示
大热天,禅院里的花被晒蔫了。小和尚说:“天呐,快浇点水吧!”赶紧跑去提了桶水来。
老和尚说:“不着急,现在太阳大,一冷一热,非死不可,等晚一点再浇。”
到了晚上,小和尚提醒老和尚:“师父,该浇花了!”
这时候,院子里的花已经成了“梅干菜”的样子,老和尚才想起来浇水。
小和尚一边浇水,嘴巴里一边嘟哝着说,“师父,你看,不早浇,都已经……一定死,浇不活了。”
水浇下去没多久,已经垂下去的花,居然全立了起来,而且生机盎然。
小和尚喊,“师父,它们可真厉害,憋在那儿,撑着不死。”
老和尚一听:“胡说!不是撑着不死,是它们要好好活着。”
小和尚问:“师父,那有什么不同呢?”
“当然不同。”老和尚拍拍小和尚的头,“我问你,我今年已经八十多了,我是撑着不死,还是好好活着?”
上晚课的时候,老和尚把小和尚叫到跟前说:“怎么样?想通了吗?”
“没有。”
老和尚敲了小和尚一下:“笨呐!一天到晚怕死的人,是撑着不死;每天都向前看的人,他们是好好的活着。”
每个人都拥有一次生命,没有谁的生命比别人的更尊贵,也没有谁的生命比别人的更卑贱,问题在于并不是每个人都懂得生命真正的意义,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
珍惜生命的人,懂得好好活着,生活对他们来说是恩赐,是不容易的一个机会;畏惧生命的人,颓废的人,他们是撑着不死,生命对于他们来是成了生活当中的一种负担。
佛教讲做人要有平等心,生命对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不爱护、浪费、糟蹋生命,很快就会失去它。同样,婚姻也是这样,不珍惜它,不爱护它,天天吵架、闹离婚,很快就会失去婚姻。懂得珍惜的人才会懂得拥有,珍惜什么就拥有什么,珍惜这副牙齿,天天刷牙,牙齿就不容易掉、不容易蛀;天天珍惜家庭,家庭就比较圆满;天天珍惜周围的朋友给你带来的欢乐和帮助,就会拥有佛缘和增上缘;珍惜佛法就拥有佛法。
每个人活在世界上要懂得珍惜生命、珍惜人生。
—— 20160117 悉尼法会开示
台长告诉大家,很多人在人间为了一些名和利、他把生命都可以抛弃,这真是要钱不要命啊。
有一位疯狂的考古学家,他听说有一座山上突然之间发现了古代文化的遗址,听说到处都是,他不顾所有人的劝告,带着激动地心情,冒着风雪闯进了大山,可是他很快的在山中迷路了。
漫天的大雪让他寸步难行,他哆嗦着躲进了一个山洞,想等待着风雪赶快过去,风雪一直不停,不久他就被冻得浑身冻僵了,奄奄一息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他感觉:哎,身体有一些温暖了。他慢慢的睁开了眼睛,发现自己还在岩洞里,不同的是他眼睛前面有跳动的火焰,他奇怪的睁大了眼睛,看见一个人正在往火堆里扔着一块块奇形怪状的木头。
考古学家一看这些木头,突然坐起来抢了那个人手中的木头大喊:“你疯了!这是古董啊,他的价值比生命还要宝贵,你怎么就这样把它烧了呢?”
那个人很冷静的看了他一眼,很不明白的像是跟他说:“你这些木头有什么价值,我看不出这些废木头比一条生命还要宝贵。要不是烧了它,帮你取暖,你想,你现在还有命吗?”
人往往将物质看得过重,这就是很多人“要钱不要命的去工作”。
人类往往过分地去追求世间的物质和金钱,忘记了人只有唯一的一个宝贵的财产,你们知道是什么?人唯一的宝贵财产,就是你的身体呀。
—— 20150822 马来西亚·柔佛州法会开示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希望大家珍惜人生,珍惜自己的一切。人生的路有大路有小路,小路纵横交错,我们一辈子走的路就像一张迷惘的网,但是人人都必须走这张网。
有一位智者和一位愚者走到这张人生的网跟前。智者弯下养尊处优的身子,显示颇有教养的神情,从容不迫地整理着这张网,他要找到一条路,走出那张迷茫的人生之网;愚者停下脚步四下打量,权衡之后果断地跨出脚步,向那张网走去,他要踩着那张网,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走出了自己的路。
几十年过去了,这位愚者在人生路上衣衫褴褛,身上带着血痕,但那张网却已被他甩在身后,他踏出一条带血的路,那条错综的网,他没有感到自己无能,他从容的理着衣衫,看着自己走过的路,享受着人间的旅程和越过的障碍;
而智者仍在那张网中小心翼翼地整理着,在寻找别人走过的路。
这个故事告诉大家,一个人的人生,谁是智者谁是愚者并不是先天所定,能够克服困难、战胜烦恼的人就是智者。
—— 20150620 香港法会开示
有四个20岁左右的青年去银行贷款,银行答应借给他们每人一笔巨款,条件是在五十年内还清本金。
第一个青年,拿这些钱吃喝玩乐25年,再用剩下的25年努力偿还,活到七十岁,最后一事无成,死的时候负债累累,他的名字叫“懒惰”。
第二个青年,前25年努力工作,50岁还清了所有欠款,但就在还清的那天,他倒下了,骨灰盒上挂了一个小牌子,上面写着他的名字“狂热”。
第三个青年,在70岁时还清了债务,没过几天就死了,死亡通知书写着他的名字“执著”。
第四个青年,工作了40年,60岁时他还完了所有的债务,生命最后十年他成为一个旅行家,70岁死的时候面带微笑,他的名字叫“从容”。
当年贷款给他们的银行叫“生命银行”。
其实人的一生的本钱就是你唯一的生命,你的生命又来自于你的身体和你的慧命,如果你在人间借了一笔巨款,不管你用什么方法,你已经在造新业了。
所以人在不平凡的一生当中,不能“懒惰”,不能“狂热”,不能“执著”,更不能以为自己的人生非常“从容”。实际上他们的生命都在负能量当中生活着,使他们一生背着业,贷款就犹如我们身上背的业一样,一辈子没有还清,使他们一生没有得到过精神的解脱和身体的释放,有的人一生认为自己每一件事情都是最重要的,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做点事情。
所以我们人不能在人间向自己的生命银行借取太多的贷款,因为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因为我们的肉体是我们唯一的本钱,不管你在人间得到多少名利和钱,你的生命本钱——也就是你的生命银行在哪一天关闭的时候,你所有的一切都会化为乌有。人最后就是死在一生的债务上,而精神上就是死在一生累积的冤亲债主上。
—— 20150620 香港法会开示
有一个年轻人,他在人生最黑暗的一段时间,他事事不顺,受到挫折,很灰心,他甚至绝望到想自己灭掉自己生命当中的这盏灯。
他去拜访一位高僧,这位高僧就问他:“年轻人,一盏灯什么时候最亮啊?”
这个年轻人说:“法师,同样一盏灯,亮不亮不就是一样的吗?”
这个时候高僧点燃了一盏小灯,带到黑暗的房间,灯光很快就把这个房间照亮了。
然后这个高僧用手持着这盏油灯,走到了阳光下,然后告诉他:“同是一盏灯,在阳光下,我们没有感觉到它的存在,但是在黑暗的房间当中,它却照亮了你的心。”
所以,越是在人生黑暗的时候,灯的光芒越是能将人的心中照亮。越是黑暗的时候,我们越要拥有希望,不能熄灭自己生命的灯啊,所以这个光芒的理想、信念和希望,就是我们心中的灯。
我们今天学佛学法,知道命就是我们的缘分,我们知道自己活着就要好好地活,我们对生命要热爱,对我们的知己要理解,这样的光芒就能照亮我们的人生和方向,这样懂得人生的一切,我们的一生才没有白来。
一辈子要为别人付出多一点,这样你才能拥有伟大的佛陀教导我们所说的:一生要为众生而活,就像我们伟大的母亲一样,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为了孩子而活,这就是为什么说母爱是最伟大的。
—— 20161002 台湾台北法会开示
有一位青年去拜访一位智者,他说:“法师,请问人的一生哪一天最重要?是出生之时,还是死亡之时?是恋爱之时,还是事业成功之时最重要呢?”
智者告诉他:“生命最重要的就是你的今天啊!”
青年问:“为什么?”
智者说:“因为今天是我们拥有的唯一的财富,过去的已经没有了,未来的还没有得到,只有今天是我们唯一的财富。昨天无论有多少值得回忆、怀念和炫耀的东西,都已经真实地过去;明天无论有多少梦想或辉煌,都还没有到来;今天无论多么平常暗淡,都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由我们自己支配着。把握当下、稳住今天、好好学佛,你就是再造生命,就是在擦洗你的本性,你才能得到未来,因为把握今天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青年还想再问,智者说:“在谈论今天的重要性,其实我们已经浪费了不少的今天,我们拥有的今天又减少了许多。”
想一想,你们同样坐在这里法喜充满地学习更多的智慧与佛法,有很多人还在睡觉、打麻将,还有的人在吃吃喝喝中度过了一天,这一天永远不会再回到这个世界上来了。
活着的每一天,必须做有益于人的事情,要帮助人,要成为人类心灵的工程师。我们唯一的资本,也是唯一机会,就是今天。今天应该做的就是要忘记昨天、好好地把握住今天,才能有更多的梦想实现,才能有明天美好的未来。
《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 20150622 香港法会开示
你们知道当年西安事变的主角是张学良,他是少帅,又是东北军的司令,西安事变谁都知道他。但是这么有名的一个人,在现在的小孩子考试的时候,给了一个题目就是:西安事变的主角是谁?小朋友居然填上“张学友”,唱歌的了。
所以大家要知道,人生苦短,今天有的就是有,今天没有的就是没有。珍惜今天就会拥有今天,珍惜人生会拥有人生。
就跟我们珍惜自己的牙齿,天天刷牙,你就拥有牙齿,不会蛀掉一样。要珍惜你的家人,珍惜你所有的一切人,你会得到福报。
珍惜佛情拥有佛缘,希望大家今天到来的所有的朋友们,都要珍惜谁给你们的一切,谁养育了你们,谁爱着你们,都要珍惜,要有感恩心,多一点感恩心,就会多一点慈悲心。
—— 20140434 新西兰奥克兰法会开示
有一个人要自sha,一个方丈就把他救了。
救了之后,他说:“谢谢师父,但是你不必再去花力气救我了,我已经下定决心不想再活了。今天不死,明天我还会再去了结自己的。”
方丈叹了一口气,他说:“我确实制止不了你,可是我想问问你,你走之前,你在人间的债还清了没有?”
那人感到很奇怪,他说:“我虽然家境不富裕,但温饱尚可,我也没有跟任何人借过贷,也没有借钱。”
方丈缓缓地说道:“你的生命借之于你的父母,你就欠下了父母的债;你吃、穿、用的,借之于山川、天地,你欠下了天地的债;你的知识和智慧借之于你的老师和师父,你就欠下了老师和师父的债。人这一辈子欠了别人这么多的债,真是太多了,你还完了没有?”
那个人说:“如此说来,我确实欠了很多的债,可我并不知道应该怎么样去还这些债。”
方丈笑笑说:“这有何难!两个字就足够了。”那个人迷惑了:“请师父指点。”
方丈轻轻一笑说:“哈哈,‘珍惜’二字而已啊。”
台长告诉你们,人每一天要吃两颗药,早上一颗,晚上一颗,每天早上吃一颗“感恩”,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吃一颗,那叫“知足”,你就会一辈子活在快乐的人生当中。
借假修真吧!我们做人一定要自己亲自去做,我们要忘我地去帮助别人,因为有时候我们不用自己的心就做不好事情。
—— 20160811 马来西亚·槟城开光开示
人生短短几十年,弹指一挥间,人最后的醒悟,已经到了生命的终点,后悔自己一生走过的人生没有好好多做一点。人生苦乐参半,眼泪和笑脸并存,很多人在世界上,年轻的时候觉得时间怎么这么长,死的时候又觉得自己好像没有活过一样。
有一位老禅师劝告小和尚:“孩子,趁着年轻好好修行,你能修成正果,超脱人间烦恼。”
小和尚满不在乎地说:“师父,你已经老了。我才刚刚开始,有的是时间。”
老禅师说:“时间不等人啊。”说着将小和尚带到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方。
小和尚说:“师父,我看不见。”
老禅师擦亮一根火柴对小和尚说:“趁火柴还没有熄灭,你在地下室挑任何一样东西,出去吧。”
小和尚趁着微弱的光辨认地下室的东西,火柴很快就烧完了,地下室一片漆黑。
小和尚说:“师父,我什么都没拿到,火柴就灭了。”
禅师说:“你的青春年华就如这燃烧的火柴,转瞬即逝。”
当我们还在寻找人生路的时候,我们已经步入中年,失去了很多年轻时的快乐和悲伤的时光;
当我们在转换和寻找又一条路的时候,就犹如我们在转寻一个法门的时候,我们又失去很多时光;
当我们一会儿相信、一会儿不相信佛的存在的时候,我们可能已经到达了生命的尽头;
当我们真正到达人生终点的时候,给我们的只是后悔、伤心,在不得不结束的人生生命当中拥有的苦恼。
—— 20171001 法国巴黎万人大法会开示
人在缘分当中生活,一段缘分结束之后,又会有另一段缘分出现,一定要珍惜缘分。
一个孩子,爸爸妈妈离婚之后跟着妈妈生活,爸爸又有了一个家,又有了一个女儿。
原来的这个女儿觉得自己是多余的,很自卑,很难过。她下定决心,“这辈子再苦再难,我也不会找父亲帮忙。”后来她在生活中真的碰到一个大事,她最终还是请老爸帮忙。
事成之后她发了一个短信对爸爸说谢谢,刚刚在手机中打出“谢谢”两字,心里痛的跟抽筋一样。
一会儿父亲回复了两个字“傻瓜”。
学佛后才知道珍惜,人间在离开之后才知道拥有的可贵,很多人就是在不知不觉中将缘分流失。
珍惜姻缘的人会拥有姻缘,珍惜孩子的人会拥有孩子,珍惜生命的人会拥有生命,珍惜佛法的人会拥有佛法!学佛人活着是为别人想、为别人活的,一个有自私心的人永远照不出一个善良的人。
人间一切尽在缘分中,为众生的人就要修净行,就是干净的行为,帮助别人一定要很干净,所有善根要成就众生,所有善根要修行菩提,不伤害别人就永远不会被别人伤害。
—— 20150411 新加坡法会开示
在法国巴黎市郊区有家“黑暗滋味”餐馆。
这家餐馆与其他餐馆没有太大区别,唯一区别是营业时候没有照明灯,而是比较暗暗的,几乎看不清的灯光,服务员都是经过特殊培训的盲人。在这家“黑暗滋味”餐馆中,曾经发生许多有趣的事情。
有一对夫妻因为感情不和,面临感情的崩溃,在离婚之前,约定要一起吃最后一顿饭。他们为了避免尴尬,就选择了这家“黑暗滋味”餐馆。
可是,在用餐的时候,妻子不慎被打碎的酒瓶划破了手指。丈夫一边安慰着她,一边摸黑为即将分手的妻子匆忙地包扎伤口。
当他俩一起走出餐馆时,妻子才发现丈夫的一个手指在往外渗着血,原来他刚才急于为她包扎伤口,自己的手指触在了玻璃碴上。
不知为什么,妻子流泪了紧紧地抱住丈夫。
有记者采访这家餐馆为何要这么开办,老板说:“人只有品尝黑暗,才能真正感受到阳光的珍贵。”
一个人不珍惜就会失去,我们不珍惜身上的首饰,有一天会丢掉;我们不珍惜自己的父母亲,父母亲会离开我们;我们不珍惜自己的孩子,孩子会离开我们;我们不珍惜佛法,佛法也会离开我们。
懂得珍惜的人才是智者,要懂得珍惜,这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们的缘,有缘千里来相会。
—— 20150620 香港法会开示
美国通用公司首席执行官Jack应邀讲课,他作为一个企业管理人员在讲,下面也都是企业管理人员。
听完后,那些企业管理人员都有些失望:“请问Jack,你今天讲的内容我们都知道的,可为什么你成功而我们不成功,有这么大的差距呢?”Jack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只是知道而我是做到了,这是我们的区别。”
有很多道理很简单,很多佛法我们都知道,但是这些简单佛法的道理我们没有做到,比如,我们都知道做善事能够解除灾祸,但是我们忽视了那些解灾的善事,有些人看到马路上跪着要钱的人也要骂一句“这些人是寄生虫,没有好好工作”,你没有慈悲心,你给他一块钱,他不会成为富翁,你不会成为穷人,布施的是一份心。
不要忘记从细小的善事开始做起,不从细小的善事开始做起你就无从去除烦恼、累积功德。不要小看每天一个善念、一个善举,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你就成为一个善人,要广布施、广做功德,要懂得修心修行的道理,要用永恒的心保持自己干净的内心,才能拥有定力,一个人三心二意,结果总是在半途而废中尝受失败的苦痛。
很多人经常失败,有一个年轻人屡屡失败,他就去问释圆老和尚,老和尚用温开水冲了一杯茶给他,年轻人细细品味了几口说:“一丝香味也没有。”老和尚又用滚开水把这些茶叶冲了一杯,这时年轻人看见杯里的茶叶上上下下在浮动,随着茶叶的沉浮,一丝丝清香从杯里冉冉升起。于是老和尚冲了五六次,整个房间充满着香味。年轻人会意地点了点头。
茶叶在树上泛绿,在阳光的炽烈中开花,在暴风雨中成熟,在熊熊的火焰上被焙干,这是每片茶叶所必须承受的磨练。
我们人生也是这样,在暴风雨中成长,在感情婚姻上成熟,在生活的压力中磨练着自己,生活在烦恼的世界中,在实践人生价值的道路上崎岖是难免的,但是学佛人有信心,要看到将来、看到未来,因为我们的未来是一片光明。
把人间一切都要看得淡,对一切不要去强求,现在很多人就是强求、不在乎别人,才会犯错,我们对自己,不要在乎自己一无所有,不要在乎别人怎样评价你,要专注自己人生的方向。一个修行有为的人,最重要的是一个方向,就犹如一辆汽车,虽然加满了油,虽然你拥有很好的车技,但是你不知道方向,再多的油、再好的车技,也会让你开到其他路上去。
人生要淡然、要坚定,渗透到生命的目标中,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沉稳,转变自己对人生的态度,才会成为心灵的主人。不要被红尘所染,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要有善念和善心,才不会迷惑。世界和人生比你想象的简单得多,所谓的复杂是幻相对你的蒙骗,让你产生执著和误解。放下自己的瞋心、恨心和贪心,才能找到一条真正的修行之道。
—— 20160214 澳门法会开示
有一天慧能禅师看到弟子终日打坐,就问道:“你们为什么终日打坐呢?”
弟子回答:“师父,你不是让我们参禅吗?我们参禅啊!”
慧能禅师说:“参禅与打坐完全不是一回事。”
“可是你不是经常教导我们要守住容易迷失的心,清静地观察一切,坐禅不可以躺卧吗?”
慧能禅师说:“终日打坐不是禅,而是在折磨自己的身体。”
弟子更糊涂了。
慧能禅师接着说道:“禅定,不是要整个人像木头、石头一样地坐着,而是要使身和心达到一种极度宁静和极度清明的状态。离开外界一切物相,那才是禅;如果内心散乱不安宁,就不能达到定。”
离开一切相,是禅;内心不散乱,是定,这就是禅定。
现在很多人整天执著人间的事情,“我要买个大房子”,“我要换个好工作”,“我要有更多的财运”,还有很多人“我要中到六合彩”……一有欲望,人就会迷失方向;一个人没有欲望,就不会迷惑颠倒,就不会活得愚昧迷失了。
弟子躬身问道:“怎样才能去除妄念,不被世间迷惑呢?”
慧能禅师说道:“思量人间的善事,心就是天堂;思量人间的邪恶,心就化为地狱。心生恶毒,人就沦为畜生;心生慈悲,处处是菩萨;心生智慧,无处不是乐土;心里愚痴,那当然处处都是苦海了。”
学佛不能只学不做,念佛不能只念不做,懂佛理不能只懂不做,修就是行,所以要修心修行,就是要把行为佛法化。
曾经有一个通用公司的大老板给大家讲管理课,讲了很长时间,下面的管理人员说:“董事长,您所讲的这些我们都懂。”董事长说:“你们跟我的不一样在于,你们都懂了,而我是懂了去行了,所以我才成功了。”
几千年来,我们的先贤一直在强调“行”的重要性。《荀子》有云:“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不闻——不听到别人讲,还是要听到别人讲更好;
听到别人讲了,自己亲自去看一看是不是这样;
看到了,要懂得,因为看不一定懂,很多人说看不懂,就是看到了,不懂;
知道是好的不好的,还不如自己去做。
《朱子语类辑略》载有朱熹的类似观点,这位大文学家、哲学家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行比知道更重要。
《孔子家语》说:“知而弗为,莫如勿知。”言下之意,知道了却不去做,还不如不知道。
我们今天学到了佛法,还不去好好地做菩萨、去度人、去改变自己,还不如不学佛。知道到做到,就是付诸行动,要克服种种的困难,从知道到做到,一定要克服自己的懒惰。空谈佛法没有用,会耽误自己,误人误事,空谈所有的事情都会使你失误。
对学佛人来讲,要行之,要懂佛理,更要行佛道,能够行佛道的人就是在佛理的基础上更上一层。
—— 20171202 新西兰奥克兰法会开示
人家便宜的事情就不能去做,不应该在自己心中留下那种不好的阴影。过去在史记里边有个典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在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季布,他这个人言而有信,是在全国出了名的,只要他答应过的事情,不惜万难他也要做到。他的承诺,所有的人都说比金子更值钱。
只可惜在现在这个社会当中,坚守承诺的人越来越少,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要提倡人的诚信。
现代人在酒桌上总是高谈阔论,一会儿说自己的项目有几千万了,一会儿说自己认识哪个名人、大款,“有什么事情要帮忙,尽管跟我说”,你如果真的去找他帮忙,他拍拍胸口,满口答应,让你放心。结果你眼巴巴地等了好多年或者好几个月,礼也送了不少,他却事后反悔,让你空欢喜一场。
还有的人,借钱的时候说发了工资一定还你,后来他就不提这个事情了,你不好意思提,他就忘记了。你帮了他的忙,他说改天一定请你吃大餐,你等啊等啊,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大家为什么这么喜欢听师父演讲?因为我讲的都是人生现实的问题,这是要解决人的心理问题,这是人现在的风气问题。
这些看起来都像一个小事情,但日积月累下来,你会慢慢地透支你的个人信誉,别人会看不起你的。所以我们学佛人不撒谎、不吹牛。如果你是一个满口谎言的人,你们要记住师父一句话,你终会被别人遗忘的。
我们做人不能承诺过什么事情就忘记,如果你不能守诺,你一开始就不要去答应别人。如果誓言可以随便被你打破,那你这个人就不值得别人信任。
所以,中华传统文化说:“诺不轻许故我不负人,诺不轻信故人不负我。”
这个意思就是告诉你们,不要轻易地去许诺,你永远不会对不起别人。“诺不轻信”,如果别人许了诺言,你不要完全马上相信他;“故人不负我”,也就是说别人不会对不起你。
—— 20191109 新西兰奥克兰弟子开示
有一匹千里马,等待着伯乐来发现它。
一个商人来了,说:“千里马,你愿意跟我走吗?我带你走遍名山大川!”马摇摇头说:“我是千里马,怎么可能为一个商人驮运货物呢?”
士兵来了,说:“你愿意跟我走吗?我带你驰骋疆场!”马摇摇头说:“我是千里马,怎么可能为一个普通士兵效力呢?”
猎人来了,说:“你愿意跟我走吗?我带你适应野外生存的恶劣环境!”马摇摇头说:“我是千里马,怎么可能去当猎人的苦力呢?”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匹马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机会。
一天,钦差大臣奉命来民间寻找千里马。千里马找到钦差大臣,说:“我就是你要找的千里马!”
钦差大臣问:“那你熟悉我们国家的路线吗?”马摇了摇头。
钦差大臣问:“那你上过战场、有作战经验吗?”马又摇了摇头。
钦差大臣问:“那你擅长野外生存吗?”马又摇了摇头。
钦差大臣说:“那我要你有什么用呢?”
马说:“我能日行千里,夜行八百。”
钦差大臣时候:“好,那你跑一段路看看。”
由于太长时间养尊处优,千里马虽然用力地向前跑去,但只跑了几步,就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
“你老了,不行了!”钦差大臣说完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今天做的每一件看似平凡的事情,实际上都是在为未来积累能量;今天所经历的每一件不开心的事情,被别人拒绝,或者很难过,被人家诽谤等等,都是在为未来打基础,不要等到老了跑不动的时候再后悔。
学佛也是这样,任何一个积功累德的机会都要好好把握住,就算今天被人骂了、度人没度到,但这是在积累功德。
修行就是在跟无常在赛跑,只有在无常来临和生命结束之前把自己修好了,才能到达四圣道,才能到达西方极乐世界。
—— 20171202 新西兰奥克兰法会开示
我们做人要想真正的了解佛法,成为人间菩萨不是这么容易的,因为人间菩萨你首先要像菩萨,你每一个举动像不像菩萨。
比方说你今天跟先生吵架了,你今天骂孩子,今天发脾气摔东西了,那么你已经不像菩萨了。这个时候你刚刚生完气,你去磕头拜佛,你一定求得不灵。
很多人为什么到庙里求的灵,很多人为什么到庙里求的不灵?实际上就是你的心,你的心和佛没有合在一起,所以你的心就不像佛。
所以要懂得一个人的心,一定要跟菩萨一样,经常跟菩萨一样的人才能会有求必应。
—— 20131217日 德国柏林小开示
佛陀时期,有一位七岁的小沙弥,名字叫做“苏卡”。
有一天,他随着舍利弗托钵路上看到农夫正在引水灌溉,他问舍利弗:“尊者!水可以被引导到任何地方吗?”
舍利弗说:“是的,只要懂得技巧。”
接着,他看到制作弓箭的人,用火锻烤竹子,使弯曲的竹子变成直的。也看到木匠正在切割木材,用来制作车轮。苏卡心里想着:“这些没有意识的河水、竹子和木材,都可以加以调伏,做成有用的东西,而拥有意识的我,为什么不能调伏自己的心呢?”
经过这番思考后,他向舍利弗请求回到禅堂禅修。回到禅堂后,他不断地观察自己的身心,终于调伏了无明习性,灭除了痛苦,成为一位圣者。
所以这个故事就是告诉大家,要真修,要有信心的修,我们做人不能没有信心,你对自己都没信心,别人怎么对你有信心?
很多人说,我改不掉,我痛苦,我难过呀,不是你改不掉,是你不想改,你想改会改不掉吗?
很多人傻傻的,说不行啊,我放不下,你放放看,你真的想放你会放下不?
你放不下,就是你不想放下,这就是禅。
—— 白话讲座视频
一位印度老人对孙子说:“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两只狼,他们残酷地互相搏杀。一只狼代表你心中的愤怒、嫉妒、骄傲、害怕和耻辱;另一只代表温柔、善良、感恩、希望、微笑和爱。”
小男孩着急地问:“爷爷,哪只狼更厉害?”
老人回答:“你每天喂食的那一只。”
你每天喂养心中的嫉妒、愤怒,天天抓住自己的恨不放,恨别人、恨自己、恨所有人,狼就会伤害到你的心。
要学会包容别人的缺点,难道你没有缺点吗?这就是你内心的自我圆融。学会包容,你会过得比较舒服。每天与恨和嫉妒交朋友,你就会疯狂。如果你一直想改变别人,你一定会痛苦不堪。想改变别人,不如先改变自己。如果不能宽恕众生,就一定不能原谅自己,最后苦了自己。
人之所以痛苦,是一直在追求错误的东西。学佛人要用慈悲来消除内心的痛苦。
—— 20190127 悉尼法会开示
有兄弟两个人在西山遇到了一位高僧,请高僧开示。这个高僧就告诉他们:“你们兄弟两人四年之后有一次大的劫难,唯一的解救方法就是多行善事,积德解难。”
从那以后,哥哥在村里修桥筑路、养老扶幼,无偿地帮助他人。弟弟跟着哥哥一起也行动起来,他种果树,种粮食,一旦收获了,就接济那些吃不上饭的人。
眼看四年的时间快满了,哥哥去见了高僧,问他是否化解了他的劫难,可这次高僧一言不发,摇了摇头。哥哥感到很奇怪,又无可奈何,就下了山。
回家途中,突然天上下起了大雨,哥哥发现一间土屋可以避雨,便弓着腰躲了进去。结果一声雷响,房屋倒了,他被压在了下面,哥哥的两条腿在这次事故中残废。
这个变故使他痛苦至极,想想自己这几年来无私地付出,为何遭此大难?他心里想不通,就跟弟弟讲:“弟弟,你背着我去西山,我要去问高僧。”
哥哥到了那里就问高僧:“大师,我几年行善,没有一天懈怠,为何我还会遭此劫难呢?”
高僧没有回答他,而是抬头看看他的弟弟,问:“你呢?”
弟弟回答说:“大师,我只是行善,时间久了,我就只知道行善,已经忘了化掉劫难的事情。”
高僧合上眼睛说:“这就对了。为化劫而行善不是全善,为行善而忘劫乃为大善也!”
佛法界说:有目的地去行善不是纯善;无私、没有回报地行善,此乃真善也!
我们人要懂得帮助别人,不要考虑自己。一个人没有善良,人生就犹如荒漠,没有希望。没有学佛的人,人生就犹如黑暗,没有光明;没有境界的人,人生犹如迷宫,他会找不到方向。
人生最快的脚步不是超越,而是持之以恒;
人生最慢的脚步不是慢慢地走,而是犹豫不决;
人生最好的大道,它不是大道,而是要一步一步地谨慎走路;
人生最险的道路,不是陡坡,也不是下坡,而是陷阱重重。
—— 20200110 澳大利亚•悉尼法会开示
1992年的一天下午,美国著名的比尔·盖茨来到纽约的一所小学看望那里的师生。临走的时候,比尔·盖茨表示,自己会在某一个星期四的下午再来学校看望大家,到时候如果哪个学生课桌椅收拾得最整洁,他将获得比尔·盖茨免费赠送的一部个人电脑。
当比尔·盖茨走后,每逢星期四的下午,所有的同学都会不约而同地将课桌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而其他时间大家还是不愿清理。
有一个学生,他觉得比尔·盖茨可能会在任何时间都来,于是他每天都把自己的课桌椅打扫得干干净净。遗憾的是,比尔·盖茨此后一直没有再来,但这个学生却因此养成了随时保持整洁的习惯。
多年后,他终于再次见到了比尔·盖茨,但这次见面,比尔·盖茨并不是为了兑现当年的承诺——送他一台电脑,而是要送给他一件更大的礼物——比尔·盖茨用2亿4000万美元购买了他公司1.6%的股权,然而这个价格还是因为他为了感谢当年比尔·盖茨无形对他品德的影响而做出的让步。
因为这位同学做什么事情都有规律,很愿意听从别人善意的劝告。他后来成功了,他创立了公司。
为什么比尔·盖茨也要来买他的股权?因为他公司的名字就叫Facebook[脸书网] ——世界第一社交网站。他的名字就叫马克·扎克伯格。
这个故事就是说明,我们人要养成一个好习惯,对别人善良的建议和智慧的语言要铭记在心。
—— 20191019 马来西亚吉隆坡法会开示
有一个庙里住了三个和尚,一老二小,一天三个和尚坐着念经,三个和尚都自我感觉不错,佛门戒律念经要闭目、默念、不说话,以示虔诚。
一个和尚实在太闷了,就偷偷睁开眼睛,看到天突然阴了,脱口就说“要下雨了”。
另外一个和尚马上推他一下说“不许说话”。
老和尚非常得意地哈哈笑:“你们两个修行道行非常浅,我其实早就看到阴天了,我也没有说话。”
修心要修到无自我,学佛人面对人间的苦要离苦得乐。不苦谁来修心,要修到心中无念,那你就是人间的自在佛。
希望大家在人间要少念、少贪、少瞋,才会少愚痴。
—— 20140625 香港法会开示
有一个男士,五十多岁了,他总是在年轻人面前感叹说:“我要是现在二十岁,我会比你们都好,我会干出很多的成绩。”
年轻人不服地说:“那你二十多岁干啥了?”
男士说:“我二十多岁的时候还在羡慕十几岁的孩子,我还没有到成熟期。”
年轻人又问:“那你到了成熟期之后又干了什么呢?”
“我又在想多干一些。”
时光一去不复返,不努力的人、不务实的人就像天空,再借一百年也是空谈。
学佛人不能光嘴巴上讲,要实实在在的修心,真心地实修、精进地努力修,就是活在当下。学佛人不能在感叹中浪费时间,浪费青春,想一想,你们在座的很多人时间已经过了一半以上了,不能再浪费时间。没有功德,我们拿什么去见我们的母亲,我们拿什么回到天上去?
多多度人,好好念经,才是真正学佛人的心态。有时候想想自己怎么50岁了,怎么已经向60奔了,怎么已经70岁了……时光一去不复返,抓紧点滴的时间,正确对待人生,才能拥有时间、拥有生命。
—— 20150622 香港法会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