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开悟明理
Dharma Talk Story
Dharma Talk Story
在去往阎王殿的路上有三个人,他们三个都是因为阎王的召唤死了。在这三个人当中,最小的刚刚出生,稍微大一点的是30多岁,还有一位是80多岁。
刚刚出生的就说:“要么就不要让我来到人间,为什么我刚出生几个小时就把我叫到阎王殿来?”
而那位老者说:“哪轮得到你说话,我才苦呢,要让我再多活几十年就好了。在人际关系上,在各个方面,我才懂得如何做人。这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我只有80岁就把我召来了?”
这个中年人听完两个人的话,说:“你们两个都不要烦了,你们两个都不亏。说你最小的不来人间也就罢了,人世间你争我斗,不见得更好;说你最老了,已经是80岁的人了,你还想多活几十年,现实吗?你摆什么老资格?你们两个人都不亏,而我才30多岁,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对人生的感悟虽说没有你们80岁的老汉多,但我现在已明白了,应当好好地创业,好好孝敬父母,可是正在我要努力的时候,为什么阎王老爷把我叫来?我才亏大了。”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你们,在现实生活当中,不管你是刚刚出生,还是人到中年,还是老年人,因为你上辈子的业,才让你这辈子要再来痛苦地死一次。只要你造业做错事情,只要你上辈子和这辈子在人间残害别人,尔虞我诈,最终都会被阎王老爷召回的。并不是因为你刚刚出生,还是80岁、30岁,因为业力丝毫不饶人,每个人做错的事情都如影随形。
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在短短的人生当中去相互嫉妒,去相互伤害。学佛之后,学会多一点理解,多一点慈悲,才能在人间活得更有意义!
—— 20170929 法国巴黎法会开示
你比方说是我在澳大利亚曾经看过一个人,这个人很有钱,他在我们富人区海边有个房子。那个房子,他那个房子是造的圆的,有点像美国的白宫一样,小白宫一样,就像我们到拉斯维加斯看到巴黎铁塔一样,他就是小的,你知道结果,结果是有灵性来了,结果后来他们问我病,当时他还没得这个病,我说你这辈子会饿死。他跟我说你开什么玩笑,我的钱多得一辈子两辈子三辈子的都用不完,结果他真的是饿死的,你们知道为什么吗?食道癌死了,准到这个程度。
—— 20100523 美国洛杉矶法会开示
有一天,有位信徒请教禅师,这个信徒跟禅师说:“师父,我是一个已婚之人,但是我现在狂热地爱上了另外一个女人,我现在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禅师问:“你能确定你现在爱上的这个女人就是你生命里最后一个女人吗?”
信徒回答说:“是的。”
禅师说:“好,现在你面前的香炉边上有三根蜡烛,看见了吗?”
“看见了。”
“哪根最亮啊?”
信徒说:“师父,我不知道,好像三根蜡烛都很亮。”
禅师说:“这三根蜡烛就好比三个女人,其中的一根就是你现在所爱的女人。在芸芸众生中,女人何止千千万万,你连这三根蜡烛哪根最亮都不知道,都不能把你现在爱的人找出来,你怎么能够确定你现在爱的这个女人,就是你生命里最后一个女人呢?”
这个信徒沉默不语。
这个时候禅师才跟他解释:“你现在选一根蜡烛放在你的眼前,你用心看看三根当中哪根最亮。”
他拿了这根蜡烛放在眼前后,马上跟这个禅师说:“师父,当然是我眼前的这根最亮。”
禅师跟他说:“你现在把它放回原处,再看一看哪根最亮。”
信徒说:“师父,现在看不出哪根最亮了。”
禅师说:“其实你刚拿的那根蜡烛,就好比你现在爱的那个最后的女人。所谓爱由心生,当你感觉到你爱她的时候,你会用心去看她,放在你的心边上,你会觉得它最亮;当你把它放回原处,你找不到哪一根最亮,这个时候你就没有爱的感觉。所以这种所谓的最后的唯一的爱,就变成了镜花水月,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这个故事大家听懂了没有?三根蜡烛,每一根都很亮,当你拿一根放在眼前的时候,你会觉得它最好、最亮,你放回去都一样亮。
所以珍惜现在的拥有,你才不会有明天的后悔。
—— 20170929 法国巴黎法会开示
人间经常讲一句话——执迷不悟。因为你执著某件事情,迷在其中,就不会开悟。
一个女孩刚刚迷上一个男孩的时候,爸爸妈妈跟她说:“这个男的不能要,以我们父母亲的经验这是个坏男人。”“爸爸妈妈,又不是你们嫁给他,我愿意。”只要执迷了就不悟了。
澳大利亚有很多留学生迷恋赌博、吸毒,在澳大利亚有专门的一个地方可以赌博,都是合法的,但是迷进去了,就不会开悟,就一直钻在里面出不来。
这就是为什么人这么可怕。当一个人不能思考、不能明白自己在做什么的时候,就是在迷悟当中,所以才会产生出苦海无边。
学佛人要懂得心要宽,不要狭窄,我们今天的幸福是我们的心所造,今天的难过也是我们的心所造,精进的修行才是学佛人的回头是岸。
—— 20140913 台湾台北法会开示
一个孤儿在马路上要饭,看见一位富人路过,孩子说:“先生,你可怜可怜我,给我十元钱吧。”富人很有慈悲心,问:“孩子,你父母呢?”孩子说:“我不知道,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富人问:“那你住在哪里?”孩子说:“我住在工厂废弃的仓库里。”富人说:“孩子,你跟我来吧。”孩子说:“我只要十元钱,你可怜可怜我,给我十元钱吧。”富人说:“我给你的不会只有十元钱,你跟我来吧!”
富人一边走一边想:“我带他回去要让佣人给他好好洗澡、理发、请他吃晚饭,让他和我的孩子一起玩,给他地方睡觉,让他融入我的大家庭中……”想着走着,很快就要到家了,回头一看,小男孩不见了。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现代人不接受别人的慈悲,只想自己得到一点点眼前的利益,只要能得到眼前的利益,再大的利益也无所谓,因为他看不到将来。
比尔盖茨说“我永远是拿望远镜在看世界”,所以他看得很远。学佛人如果只为自己所求,不知付出,一旦眼前的既得利益求佛不灵,马上就会放弃学佛,犹如这个小孩一样,现代学佛是因,福报到来的时候才是果。
—— 20140929 温哥华法会开示
我刚刚在车上跟他们讲,像房祖名这样的,一个小青年年纪轻轻福报享尽,他应该知道他投胎投到这么好的家庭,有钱有名有利,你看这,找了这么多女孩子,天天花天酒地还要吸毒,现世报了呀,应该的,爸爸心痛妈妈难过,你这叫孝顺么,你自己天天吃苦吧,在监狱里天天难受吧,开什么玩笑,从来没有被人家拷过。刚刚在车上跟他们讲,真以为爸爸是国际刑警呢,那是电影里的,听得懂么,好好懂道理好好学佛,知足常乐,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呀,真的什么都要舍的。
—— 20140928 温哥华树下开示
最近网上有一个笑话,从猴子变成人需要成千上万年,从人变回猴子只需要一瓶酒。
酒能乱性,连喝酒开车都是犯罪。所以我们学佛人心灯要明亮,如果你心中没有明灯,不修心,你哪来的慈悲和善良。
不修心的人每天为欲望活着,他们认为世界上有两件事情最难,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二是把别人的钱财装进自己的口袋。前者成功了,叫“老师”;后者成功了,叫“老板”;两者都成功了,叫“老婆”。
—— 20181006 美国洛杉矶法会开示
这是一个方言的笑话。大家知道,山东人讲一块两块,一块两(凉)块。在中国坐车,如果是一块钱的就是没有空调的,两块钱是有空调的。
在“五一”的时候,有点热,车上上了一个山东老大妈,上了公共汽车的空调车,她不知道,她就投了一块钱,一般空调车是两块钱。
那个司机一看她投了一块钱,就跟她说:“两(凉)块。”也是个山东人。
这个大妈误解了:“是的,蛮凉快的。”
这个司机又说:“乘空调车两(凉)块。”
然后大妈又误解了:“空调车就是凉快。”
这个司机想让这个大妈投两块钱,又说:“哎,投两(凉)块。”
这个大妈误解了,笑道:“嘿嘿,不光是头凉快呀,浑身都凉快呀。”说完了话,就往汽车的后头走。
司机说:“哎呀,我告诉你,钱投两(凉)块。”就是告诉她了,钱要投两块。
这老妈妈又误解了:“啊,我觉得后面人少,更凉快。”后头人少更凉快。
这个司机无语了,一车人全部笑他,稀里哗啦的。所以这个笑话叫:沟通不到位,努力全白费。
我们做人也是这样,你们要记住师父一句话,当你跟别人不能沟通的时候,你是沟通不到位的。当你度这个人没度到的时候,说明他跟你心气还不通;当你回到家,你跟他还吵架还看不顺眼的时候,就说明你跟他的心气不通;当你在单位里,这个老板不重用你的时候,说明你还没有完全跟他心气通。所以沟通很重要。
我们学佛人怎么样学会跟别人沟通,怎么样来度别人呢?就要学菩萨的般若智慧。每一天活在法喜当中,宽厚待人,无我利他,才能广结善缘。你多帮助别人,多对别人好,人家一定会跟你心气通。所以在慈悲众生当中,我们要找回佛性本性。
—— 20191207 墨尔本法会开示
有一位神仙,他问一只被囚在笼中的画眉鸟,说:“你愿意到天堂去生活吗?”这只鸟说:“为什么呀?”“天堂宽敞明亮,不愁吃喝。”这只鸟说:“可我现在也很好啊,我吃喝玩乐全有主人包办,风不吹头,雨不打脸,还能天天听我的主人讲话、唱歌。”神仙说:“可你在鸟笼当中,笼子太小,不自由。”画眉鸟沉默了。
于是,神仙说服了它,以胜利者的姿态把画眉鸟带到了天堂。他把画眉鸟安置在翡翠宫住下,便忙着处理各种事情去了。
一年之后,神仙突然想起了画眉鸟,便去翡翠宫看它。他问画眉鸟:“我的孩子,你过得还好吗?”画眉鸟答道:“感谢神仙,我活得还好。”“那么你能谈谈你在天堂生活的感受吗?”画眉鸟长叹一声说:“唉!这里什么都好,只是笼子太大,怎么飞也飞不到边上。”
人如果不能转变心态,就不能挣脱心里的枷锁。不能摆脱固有的生活模式,即使你生活在天堂当中,仍然可能有生活在地狱的感觉。
—— 20180617 澳大利亚布里斯本法会开示
很久很久以前,在喜马拉雅山的雪山脚下,有一位西藏的僧人在那里过着平静的修行生活。有一天,这位僧人出门的时候,突然发现门口躺着一只冻僵的小老鼠。于是,他就把它抱进了屋子里,用双手来温暖它。小老鼠渐渐地苏醒过来,恢复了健康,从此和僧人生活在一起,白天到外面晒太阳、玩耍,晚上回到屋子里,躺在温暖的羊毛毯上,听这位慈祥的喇嘛僧讲故事,生活还算愉快。
但是喇嘛家里有一只猫,虽然猫不伤害这只老鼠,但是这只老鼠每次看见猫的时候,它会非常惊恐害怕。于是有一天,小老鼠就对喇嘛说:“慈悲的修行者,我和你生活在一起感到非常非常地快乐,但是有一件事情我想求你帮忙。”老喇嘛微笑着说:“那是什么事情?”“当我每次看到你家里的猫的时候,我都感到莫名的恐惧,我想请求你,能不能用法术把我变成一只猫呢?”喇嘛答应了它的要求,一下子把这只老鼠变成了一只猫。
小老鼠变成猫之后,以为万事大吉了,“我们都是猫”,刚一出门,碰上了一条狗,凶猛的狗吓得它连滚带爬地回到屋子里。然后对着喇嘛祈求说:“麻烦你能不能把我变成一条狗?”喇嘛又答应了它的要求,这下变成了狗的小老鼠大摇大摆走出了家门。但突然来了一只老虎经过它的身旁,它吓得拼命跑回家,非常沮丧地对喇嘛说:“请您再把我变成老虎吧。”
这个喇嘛修行非常有道,就答应它了,“轰”一下把它变成了一个老虎。可当变成了老虎的小老鼠一见到厨房里的猫,尖叫了一声,惊恐万状地跑回到喇嘛的身边。
小老鼠百思不得其解,困惑地对喇嘛说:“慈悲的喇嘛,我为什么变成老虎以后,还会害怕猫呢?”喇嘛哈哈大笑起来,然后对它说:“重要的不是在于你有什么样的身体和外观,重要的是在于你的心,因为你的心还是小老鼠的心,小老鼠怎么会不害怕猫呢?”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我们学佛人要知道,外面不管怎么改变,内心的修行是最重要的。有的人样子非常冠冕堂皇,但是内心没有修为、没有境界;有些人虽然自己的学历、钱财、名誉都在改变,但是他的心没有改,这就是很多人受人尊敬的一个原因;而有些人名利、钱财、地位的改变,使他的内心忘记了本然的实相,伴随着贪心、嫉妒心、瞋恨心、愚痴心,他的外观在变,内观也在改变。
—— 20190911 荷兰鹿特丹法会开示
你知道很多人以为离婚了,我终于松了口气了,接下来烦恼更多,你们知道什么烦恼吗?
因为在澳大利亚的法律是孩子1、2、3、4、5给妈妈,6,7归爸爸。我认识一个人住在奥运村的,她就告诉我,很清楚,她妈妈看孩子1、2、3、4对不对?然后只要他爸爸带回去两天,孩子回来1、2、3都不会睬她的。因为爸爸在孩子面前,把妈妈讲得一无是处。然后等到妈妈每天对她好,等到星期四星期五的时候,孩子终于缓过来了,对妈妈好一点跟妈妈讲话了。爸爸礼拜六、礼拜天又带去了,给他吃、给他玩对他好的不得了。最后回来礼拜一又不睬她了。
你想想看这不就是在造因动果吗?以为离了婚了什么事情都没有,实际上更愁啊,就是像喝酒一样的,有时候人的离婚就像喝酒了,人家说借酒消愁愁更愁。
不要去觉得这个事情解决了,你根没有解决啊!你应该解决根哪!根是什么?知道吗?根就是说我们因为过去两个人不注意孩子,我们因为过去一直不顾孩子只顾自己,所以我们造成了今天的矛盾。我们不能再伤害孩子,到今天了已经离了婚了,还要在孩子面前造因。孩子最后得出来的结论是,爸爸不是东西,妈妈也不是东西,所以到外面去找,乱找朋友,很多人就是这么走坏路的。
所以要懂得因果,所以佛法当中讲的就是因果。
—— 20130726 “观世音菩萨成道日”开示
我们做人一定要想得通。
有一个广西壮族自治区姓马的女士,和她丈夫长期冷战,就是跟先生不讲话,他们决定去离婚了。
马某与丈夫到民政部门去离婚,由于正好是周末,民政部门不办公。因为他们是在农村,不知道时间安排,不像现在有些城市比较先进,可以从网上看到。他们两个人没能顺利办理离婚手续,就分道扬镳了,男的归男的走了,女的就带着一个三岁的孩子回家。
路过一条江的时候,她越想越想不开,她决定跳江自sha,想到女儿会因此失去母亲,将来会变得很凄惨,她决定抱着女儿一起跳江找死。由于被周围群众发现,很快被救上岸,所幸还没有大问题。
但是检察院认为她是实施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应当以故意杀人罪追究刑事责任。
所幸由于马某跳入江中之后幡然猛醒,“我不应该这么做啊!”她不想让女儿沉入江中,用力把女儿托举在头顶上。大家看到了,赶快就把她救起来了。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
所以一个人一恨,就会做出非常伤天害理的事情。
—— 20180616 澳大利亚布里斯本法会开示
一个人在他20多岁时因为被人陷害,在牢房里待了10年。后来冤假错案告破,他终于走出了监狱。
出狱后,他开始了几年如一日的反复控诉、咒骂:“我真不幸,在最年轻有为的时候竟遭受冤屈,在监狱度过本应最美好的时光。那样简陋的监狱简直不是人居住的地方,狭窄得连转身都困难。唯一的细小窗口里几乎看不到阳光,冬天寒冷难忍;夏天蚊虫叮咬……真不明白,菩萨为什么不惩罚那个陷害我的家伙,即使将他千刀万剐,也难以解我心头之恨啊!”就这么一直讲啊,恨啊……
到75岁那年,他在贫病交加中卧床不起。这时候,一位德高望重的禅师在别人介绍下来给他看一看,想医治他心灵的疾病。
禅师来到他的床边:“已经过去那么多年了,为何还如此耿耿于怀呢?”
禅师的话音刚落,病床上的他声嘶力竭地叫喊起来:“我怎么能释怀,那些将我陷于不幸的人现在还活着,我需要的是诅咒,诅咒那些施予我不幸命运的人……”
禅师问:“你因受冤屈在监狱待了多少年?离开监狱后又生活了多少年?”
他恶狠狠地将数字告诉了禅师。禅师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你真是世上最不幸的人,他人囚禁了你区区10年,而当你走出监牢本应获取永久自由的时候,你却用心底里的仇恨、抱怨、诅咒,又让自己回到了监狱,整整折磨了自己50年!”
一个人要想通,这个世界上有因就有果,这个世界上没有跨越不了的事,只有无法逾越的心。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逼着你去难过、逼着你去烦恼,只有你自己可以让自己悲痛难过。为什么叫“自sha”?没有人可以让你死,只有你自己可以让自己死?心一旦被封闭起来,就变成了心魔。为什么叫自闭?它会限制心灵的智慧。
要想获得幸福,就要释放自己去原谅别人,要看破放下,其实人生只是一个过程,过了就结束了。走出了沉沦,幸福就来到了。
—— 20161106 新西兰奥克兰法会开示
有一对兄弟,两个人居住在一幢摩天大楼上,有80层,有一天他们外出旅行回家,发现楼梯口写了一张纸条“电梯停电,请自己走上去”,他们没有选择只能背着一个大行李包爬楼梯。
爬楼梯到二十楼的时候已经很累了,哥哥说:“包太重了,我们不如把包放在20楼,来电之后我们再下来拿就很轻松了。”弟弟同意,他们把包放在20楼之后,两人继续爬楼很轻松,有说有笑。
但是好景不长,到了40楼的时候越来越累,他们开始相互埋怨、相互指责,为什么不看看电梯边上的通知,边吵边爬。
到了60楼连吵架的气力都没有了,弟弟说:“我们不要吵了,爬楼吧!”
终于爬到80楼,他们非常兴奋,到了家门口才发现房门钥匙留在了20楼的行李包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现代生活的人生,20岁的时候活在期望中,背负着沉重包袱,受着很重的压力,人不成熟;
20岁之后离开了众人的压力,卸下了包袱,追求理想,愉快地过了20年;
到了40岁的时候,发现青春逝去,在遗憾、后悔、纠缠、抱怨中过了20年;
60岁时发现人生所剩无几,告诉自己不要抱怨了,夫妻也是,“好好过日子吧,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你不要看我不顺眼,我也不要看你不顺眼,咱们凑合着过吧!”告诉自己不要抱怨,要珍惜自己的晚年生活,默默地走过自己的余年;
到了生命的尽头,才想起很多事情没有完成,而且所有的梦都留在了20岁,白忙一辈子什么都解决不了。
这就是我们的人生。
希望大家珍惜人生,珍惜因缘,好好惜福,好好把人生过完,寻找一条超脱和解脱之路,让我们的心不再经受人生的磨难和沧桑。
—— 20140918 美国旧金山法会开示
著名的作家卡耐基,从小的时候就是一个公认的坏孩子。在他9岁的时候,父亲把继母娶进家里,当时他们还居住在乡下的贫苦人家,但是继母却来自富有的家庭。
父亲一边向继母介绍卡耐基,一边说:“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全省最坏的男孩子,他已经让我无可奈何,说不定明天早晨以前,他就会拿石头扔向你,或者做出你完全想象不到的事情。”
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继母微笑着走到他的面前,托起他的头,认真地看着他。接着,她回头对丈夫说:“你错了,他不是全省最坏的孩子,而是全省最聪明和最有创造力的男孩,只不过他还没有找到发出热情的地方。”
继母的这句话说得卡耐基心里热乎乎的,眼泪几乎滚落下来。就是凭着这一句话,他和继母开始建立友谊,也就是这么一句话,成为激励他一生的动力。卡耐基日后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和成功学的大师。
在继母到来之前,没有一个人称赞过他聪明,他的父亲和邻居都认为他就是一个坏男孩,但是继母只是说了一句话,便改变了他的一生。
卡耐基14岁的时候,继母给他买了一部二手的打字机,并且对他说:“我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名作家。”卡耐基接受了继母的礼物和期望,并开始向当地的一家报纸投稿。他了解继母的宽容,亲眼看到她用自己的热忱如何改变了他们的家庭,所以他不愿意辜负她。
来自继母的这股力量激发着卡耐基的想象力,激励了他的创造力,帮助了他和无穷的智慧发生联系,使他成为美国的富豪和著名作家,也成为了20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学佛人要懂得,多多地去鼓励别人,多多地去帮助别人。一句话,你可能会救回一个人的慧命,有时候一句谩骂和讽刺会毁掉一个人的素质。
—— 20191020 马来西亚吉隆坡法会开示
一位父亲带儿子去参观梵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爸爸,梵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梵高是位连妻子都没有娶上的穷人。”
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父亲:“爸爸,安徒生不是在皇宫里面生活的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
这位父亲是一个水手,每天在大西洋的各个港口来回。他的儿子叫伊尔.布拉格,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
20年后在回忆童年时他说:“我们家很穷,父亲靠出卖苦力生活。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认为像我们这样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好在父亲让我认识了梵高和安徒生,这两个人告诉我上帝没有这个意思。”
人间所谓的逆境可以让一个人自怨自艾、自甘堕落;也可以让一个人奋勇向上。吃苦就是消业,学佛做事有时候就要吃苦,当用真诚心来对待别人的时候,就拥有了佛心来看待这个世界。每一天肯帮助别人的人,就是人间的圣人;每一天只想着赚别人便宜的人,就是小人。
—— 20161106 新西兰奥克兰法会开示
有一个青年总是非常落魄,他不得志,有人就向他推荐了一位智者(智者实际上一般是大德)。
智者沉思良久,突然默然拿起一个瓢舀了水,就问他:“你知道这水是什么形状吗?”
这人摇摇头,说:“水有什么形状?”
智者就把这水倒入了水杯子里。这人恍然:“哦,我知道了,水原来像杯子。”
智者又把这个杯子的水倒入了旁边的花瓶里。这人又悟道:“哦,水的形状像花瓶。”
智者摇摇头,轻轻地端起花瓶,把一盆水“咚咚咚”全部倒到了沙土里,清清的水一下子融入了沙土,不见了。
这时候,这个年轻人陷入了沉思。智者弯腰拿起一把刚刚被水倒过的沙土,说:“看,水就这么消失了,这就是人的一生。”
青年人说:“老师,我知道了。您是通过水告诉我,社会处处像一个规则的容器,把你放在哪里,你就要像它一样好好地做这些事情。是不是人应该像水一样,盛进什么容器,就要变成什么形状,而且人很可能会在一个规则的容器中慢慢地消失?”他的意思就是:比方说,人就应该慢慢地一步一步走,结婚、生孩子、找工作……一切一切,到了最后死亡,就是这样,像水一样消失得非常迅速,因为人间的一切来得都是特别突然,一切都无法改变。
这个智者跟他这么讲:“是这样,又不是这样。”
说罢,这个智者就走出门,这个青年就跟在他后面。在屋檐下,智者的手在青石板的台阶上摸了一会儿,这个青年也把手指伸向刚才这位智者摸的青石板上,感到有一个凹处。
智者说:“一到下雨天,雨水就会从屋檐落下,你看这个凹处,就是雨水落下的结果。”
这时这个青年大悟,说:“我明白了,其实人可以被装入规则的容器,但又应该像这小小的水滴,改变这坚硬的青石板,直到改变容器。”
这个智者说:“对,滴水穿石地去改变我们的人生。”
在人间,很多事情没办法改变,你要想在人间,很多事情没办法改变,你要想改变它,就要有坚强的意志,“我天天做一点,终有一天会改变”。人生如水,有时候是拿自己跟别人相比,人比人,就会产生傲慢或者自卑。每个人都要努力改变环境,实现无我。这个意思就是说,你要适应环境,还要改变环境,碰到任何的环境,你尽量地去适应它、圆融它,但是必要的时候要弯一弯、转一转,因为太坚硬的都容易折断。所以我们做人要用妙法。
—— 20191109 新西兰奥克兰弟子开示
在课堂上,老师问:“同学们,鸟是怎么飞起来的?”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翅膀!”
“鸟光靠翅膀就能飞吗?”
学生们想:“如果鸟不靠翅膀,难道还需要别的什么来飞吗?”
老师说:“同学们,如果没有空气,鸟光有翅膀是不能飞的,因为鸟扇动着翅膀在空气中产生气流,载起鸟的身体。如果鸟的四周没有空气,就是鸟的翅膀再大,它也是无法飞起来的。”
老师从鸟的飞翔说到了人生,“同学们,如果哪一天,你们有美好的想象和志愿,要记住,让你们飞起来的并不是自己的翅膀,更重要的是周围的人和环境的帮助啊!”
—— 20170414 马来西亚·槟城法会开示
人要学会跟别人打交道要放下自己。一个禅师在讲禅,说:“禅可以断除人的无明烦恼。”这时有一个人出来反驳说:“我真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烦恼。请问禅师,什么叫无明?无明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无明会带来烦恼?”禅师知道他这样,就说:“这么简单的问题你也会提得出来?这么愚蠢的事情你也想得到?”这个人立刻恼怒起来,理直气壮地质问:“你不回答也就算了,为什么要侮辱我呢?”禅师笑了一下,说:“这就是无明,无明就是这样产生的!烦恼来了吧,哈哈哈……”
什么是无明?无明产生于愚昧。明白道理的人一般都会想“禅师为什么这么讲我”,这个人没有智慧,禅师一讲他愚昧的问题,他马上不明白,就跳起来,产生错误的认知,也诱发“贪瞋痴”的根源。我们往往会愤怒、忧郁、烦恼不安,被外界无明的压力会火上浇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经常讲“你这个人无明火又来了”。无明不懂才会生气发火,无明火就是源于“无明”。放下一切,不执著,才能控制住无明的产生。
—— 20161120 澳大利亚墨尔本法会开示
有一个沙弥经常到法堂去请示禅师。他说:“师父,我常常打坐,时时地念经,早起早睡,心无杂念。我自忖在您坐下没有一个人能够比我更用功了,为什么我就是无法开悟呢?”
禅师拿出了一个葫芦、一把粗盐交给沙弥,说:“你去将葫芦装满水吧,你再把盐倒进去,使它融化,你就会开悟了。”
这个沙弥接过葫芦,遵示照办,没过多久跑回来说:“师父,葫芦口太小,我把盐块装进去,它不化;伸进筷子,它又搅不动。我还是无法开悟。”
禅师拿起葫芦,倒掉一点水,摇了几下,盐块就融化了。禅师慈祥地说:“一天到晚用功,不留一些平常心,就如同装满水的葫芦,摇不动也搅不得,如何化盐?又如何开悟?”
沙弥说:“师父,难道不用功就可以开悟吗?”
“修行如弹琴。孩子,弦太紧会断,弦太松弹不出声音,中道平常心才是悟道之本。人世间不是一味地去执著就能进步。孩子,读死书不活用,也不能获益。留一点空间给自己转转身,余一些时间给自己好好地思考,在人世间要不急不缓、不紧不松,那就是入道之门。”
我们很多学佛人不管碰到什么事情不肯低头,直来直去,硬撑强做,觉得自己什么都能干,到最后伤害了别人,也断送了自己。
台长经常跟人家说,你给别人留一条路,自己就会拥有一个后退之门。所以不要顶住别人,把别人逼到墙角,最后你无路可退。我们不能把低头看作是一种耻辱和退缩,记住了,适时地低头就是人生富有弹性和包容,低头的避让是为了更坚定地前进。想想中华传统文化,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韩信受胯下之辱,所以中华传统很多典故充分说明了一点,那就是“小不忍则乱大谋”的低头智慧。
—— 20200111 澳大利亚•悉尼法会开示
外面的雨下个不停,有一个人躲在一个屋檐下。有一位法师撑着雨伞,那个人急急地喊:“法师法师,能不能普度众生一下,带我一程啊?”禅师说:“你在屋檐下,我在雨中,你没淋雨,你不需要我度你。”
那个人走出屋檐,站在雨中说:“现在我在雨中,你应该度我了吧?”禅师说:“你我都在雨中,雨没有淋到我,是因为我有伞。你需要的是伞,而不是需要我,不是我度你,你需要找一把雨伞。”
其实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我们不能靠别人来度你,我们是要从别人的身上发现自己应该怎么去做人,修出一把在人生理智的“伞”,保佑自己不被人间的五欲六尘所染、所淋湿。放弃依赖,精进修行,各人吃饭各人饱,修出自己的悟性,修出自己的佛性来。
—— 20160221 印尼·雅加达法会开示
有一位年轻作曲家,去参加一个贵族的party(聚会),很多都是伯爵、公爵,他们看到这位作曲家,就嘲笑他,看不起他。作曲家感到很自卑,和朋友说:“我很难过,他们看不起我。”朋友鼓励他说:“在这个世界上公爵很多,但自信的你只有一个。”
这位作曲家受到朋友的鼓励,后来成为了大音乐家,他就是贝多芬,写出了流芳百世的音乐篇章。
所以人永远不知道,别人不经意间跟你说的一句话,可能就会有能量,让你一生受益。佛告诉我们一句话--知足常乐,让我们终身受益。知足的人才会快乐。
—— 20150118 马来西亚•沙巴大学法会开示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要大家动脑筋的寓言。有一位樵夫,他比较愚笨。有一天,他上山砍柴,不经意地看见了一只从没有看见的动物,于是他上前问道:“我想问问你,你到底是谁啊?”
那动物开口了:“我叫觉悟。”
樵夫心想:哎,我一辈子就是缺少觉悟啊,把它捉回去算了,我把它抓回去。
这时候觉悟就说了:“你现在想抓我了?”
樵夫吓了一跳:我心里想的事情它都知道,那么我不妨装出一副不在意的模样,趁它不注意,我赶紧去抓住它。
结果觉悟又对他说:“你现在又想假装成不在意的模样,来抓我骗我,等我不注意的时候,把我突然抓住。”
樵夫一想:这个觉悟这么厉害,我的心思都被觉悟看穿了。所以就很生气地说:“真是可恶!”他心里想:为什么他能知道我在想什么呢?
谁知这时候马上又被觉悟发现了,觉悟又开口了:“你因为没有抓住我而在生气吧!”
于是,樵夫内心检讨:“我心中想的什么事情,好像在镜子里一样被它看见了,完全被觉悟看清了,我应该把觉悟忘掉,专心砍柴,我本来就是为了砍柴才到山上来的,我实在不应该有太多的欲望。”
想到这里,他就挥起斧头,一门心思地在砍柴。一不小心,斧头掉下来,意外地压在了觉悟上面,觉悟立刻就被樵夫抓住了。
这是有禅意在里面的。这个意义就是告诉你们:悟性是在没有欲望的时候才会体现的,当你觉悟了,你就不会有欲望;慈悲是在没有私心杂念的时候才会出现的。
当你放下了,你就有觉悟。不跟别人争了,你不就是提高觉悟了吗?你想去跟人家斗的时候,就没有觉悟了。所以要懂得“以诤止诤,不得止,唯忍。”一个人想跟人家斗,一定要以诤止诤——制止他的诤,最后你“不得止”,止住不了,唯有忍耐能止诤,这个法实乃尊贵。
—— 20170923 意大利米兰法会开示
有一个非常烦恼的人,他去参拜一个智者,他想解决问题,他一见面就问很多问题,智者跟他说“嗯,你问了很多问题,但是你的问题太小了,我看不见我没有办法回答你,怎么样能够让你看见呢,你等一年,等你这些问题全部长大了,我一定回答你”这个人等到一年之后,他又来参访这个智者,他说“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过去想问你的问题,经过一年之后不见了呢,你能回答我这个问题吗?”这个智者突然之间,因为古时候房间里都是那种小的油灯了,突然之间把灯一吹灭,灭了之后,他说“你帮我倒一杯水”“水在哪里?杯子又在哪里?”这个时候那个智者说“在你背后的墙角”,那个凡人跌跌撞撞的找到了水,找到了杯子倒了一杯水,又跌跌撞撞地提着水杯去给他,等到跌跌撞撞,见到了这位智者的时候,里边的水也洒得差不多了。这个时候那个智者就告诉她,我已经回答了你这个问题了,这个烦恼的人说“我不懂智者,你是怎么样回答我这个问题的?”那个人说“因为在光明当中,黑暗的一切问题都是不存在的,因为你过去的问题在于你的心是黑暗的,你没有看清楚他的本质和实质,经过一年之后,这些问题都被你通过时间而看清了,你现在的心中是光明的,所以光明才会让我们无忧无虑。”
点燃我们自己的心灯,照亮别人,台长经常跟大家讲自己一个火把怎么样让自己能够永远不灭呢?你的火把能够点一天也好,点半天也好,终归会灭掉的,只有把这个火把点给全世界的每一个有缘众生,你的佛性在你心中才永远不会毁灭。我们学佛人看事情实际上都应该看成两面性,我们要把任何事情要看成有正的,有负面的。你的心理平衡才能会形成,很多人就是不会用心理平衡来学佛学法,想一想,今天我们已经学佛了,我们懂得应该怎么样珍惜人生,看见别人好了,要想到别人是付出努力的,这样你的心就平衡。行了看见别人不好了要警戒自己,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好好的修行,所以平衡自己的心态,你就会决定自己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这都是靠着你一种平衡的心态,任何人学佛能够成功,都是靠着自我调节的心态。
—— 20140308 新加坡法会开示
有一位徒弟去见师父,他以为自己开悟了,他说:“师父,我终于悟了!我觉得‘今是而昨非’(意思就是今天是对的,我昨天是错的),以前的几十年,我全错了,我可以再也不去想,只当那段日子根本不存在。”
“嗯。”师父说,“好极了!你明天到山下的花店,帮我买一把晚香玉来,要直直地走到店里,不必绕路。”
“师父,不绕路要经过风化区。”
“你去买花就是了,什么都不要想。”
花买回来了,一到晚上,馨香就四面泛溢,整个屋子都很香。
师父问:“是照我嘱咐的,去那家花店买的吗?”
弟子说:“是。”
“经过了风化区吗?”
“经过了两次。”
“你不是去买花的,你为什么去风化区啊?”
“师父,如果不经过那个风化区,就买不到花。”徒弟急忙解释。
“过那种脏地方,花还会香吗?”
“香,香,香!师父,您没闻到吗?比刚买的时候还香呢!”
“这就是了。你不经过以前那段肮脏的人间日子,哪里能有今天。甚至可以说,你没有迷失的痛苦,哪会找到佛法的欢喜?过去的虽然过去了,但那段时间,你不能不承认它的存在。只是今天你已经出于污泥,已经修成一朵莲花了。”
师父露出慈颜:“觉今是而昨非,虽然是悟,却不是大悟。大悟就是无所谓‘昨非’,但‘今是’里有‘昨非’啊!”
今天我们的“对”,我们找到了佛法,是因为过去的迷惑颠倒,我们才今天找到佛法,没有一朵莲花能够否定污泥,没有一个今天的果实可以否定昨天的种子。
人生没有痛苦,就不会求佛拜佛寻求解脱;人生没有苦难,就不会去精进,能脱离苦海。当你不知道明天有多危险、多痛苦的时候,永远不会觉得今天多么平安、多么幸福;当你不珍惜夫妻感情的时候,永远不会觉得终有一天会离婚;当你每天抽烟喝酒的时候,永远不会觉得总有一天会得肝癌和肺癌;当你每天做恶事——杀生、恶口时,不会觉得总有一天会现世报;当你在受苦受难的时候,要坚持天天做好事,念经、放生、许愿、帮助别人,你不会想到终有一天你会离苦得乐、超脱六道。
—— 20160813 马来西亚·槟城法会开示
有一位无相禅师,他非常有智慧,他经常在走路时感到口渴,有一次,他遇到一名青年在池塘里踩水车,无相禅师就上去问他:“哎,请您给我一杯水喝,我的嘴巴有点干了。”
青年人非常羡慕地说:“禅师,如果有一天我看破红尘,我一定跟你一样出家学道。不过我出家之后,我不想跟你一样居无定所,到处去行脚,我会找到一个地方隐居,好好地参禅打坐,不再抛头露面。”
这个时候,禅师哈哈大笑说:“哦,那你什么时候会看破红尘呢?”
青年人答道:“在我们这一带,就数我最了解水车的性能了,全村的人喝水都靠这个为主要的水源,如果找到一个能接替我照顾水源的人,我没有牵挂了,我可以找出自己的路,看破红尘出家了。”
无相禅师说:“哦,那你最了解水车,请你告诉我,如果水车全部浸在水里,或完全离开水面,又会怎么样呢?”
这个青年说:“如果水车全部浸在水里,不但无法转动,甚至会被激流冲走,完全离开水面的水车根本上不了水。”
无相禅师这才哈哈大笑说:“你知道吗?水车与水流的关系已经说明了我们人世间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完全入世,纵身江湖,难免会被五欲六尘潮流冲走;假如纯然出世,自命清高,则人生必是漂浮无根,空转不前,像没水的车一样。”
青年人听后欢喜不已地说:“禅师,你的一番话让我醍醐灌顶,破迷开悟啊。”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大家,出家了,也要不忘我们是众生;是菩萨了,也要不忘我们是开悟的众生。今天我们不出家,我们要朝着出家的方向好好走;我们出家了,也要回到人间来,更好地救度众生。
孔老夫子讲过中庸之道,做人做事不可偏激,凡人要学出家人的开悟,出家人要学菩萨的广度有缘。出家是离开小家,进入大家;在家居士要学出家人,守戒勤修,在红尘中看破红尘,在凡尘中要脱离凡尘。
—— 20161003 台湾台北法会开示
在唐朝有一个真实的事情,有一介书生,是个孝子,待人也很好,但是连续几年考试都落榜,心情十分沮丧。有一天,他慕名拜见一位德高望重的禅师,并向他诉说自己内心的苦闷。禅师听完他讲的话之后,笑了笑,指了指庙外面的一棵梧桐树,示意他将树底下的落叶全部捡起来,放到包里,背回去放好,第二天继续。书生不明白禅师的意思,但是为了能够得到他的点拨,每天过来捡一点树叶放到自己的包里,直到梧桐树逐渐光秃为止。
这一天,老禅师将书生叫到身前,让他背上两袋落叶拿到京城里去卖,并且跟他说要价十两黄金。禅师还给他两张一样的纸条,嘱咐说:“其中的一张要交给买主,能买得起落叶的必定是雍容华贵之人;另一张给你,但落叶没有卖掉前你不许看,卖掉之后你才能看。”禅师反复地强调:“只有卖掉落叶,你的人生才能有重大的变化,你必须要坚持把它卖掉。”书生将信将疑,到了京城之后按照禅师的吩咐,在大街上摆开了字幅,上面非常显眼地写了几个大字:“十两黄金卖落叶。”
别人从他身边走过,纷纷嘲笑他:“哎哟,这个人有毛病,异想天开,卖落叶,十两黄金?傻瓜。”书生觉得自己真是丢人现眼,可想到老禅师对他说的话,他坚持了。到了第六天,正在打盹的书生突然被人推醒:“哎,小兄弟,你那袋子里真的是装着落叶吗?为何要卖黄金十两啊?”书生一看,询问之人雍容华贵,旁边还有两个侍从,像是富贵人家的人,于是他取出包里的纸条就交给了那个人。
那个人接过纸条,拆开一看,眉头舒展,大悦,然后问了书生的姓名和住址,说:“十日之后,一定将十两黄金送上门。”然后挥手告别。书生做梦都没想到,两袋落叶居然真的能卖十两黄金。他告别了买主,立刻拆开另一张纸条,想看个究竟,上面是这么写的:“此叶从成长到凋谢,是树四季变化的见证,于人而言,是成败的见证,于国家而言,代表着历史的变迁,若国君能重视落叶,以史为鉴,必能知兴替,天下必兴旺,倘真如此,十两黄金不为贵。”
原来,老禅师根据当时新颁布的一些宣传推断,必定会有高官在那段时间来私访民情,而小小的落叶却隐含着人生之理,治国之理,就这一点,它是无价的。书生拿着手中的纸团,无比佩服禅师的神机妙算。回家之后立刻总结了自己落榜的原因,感叹自己怎么跟落叶一样,于是查漏补缺,准备迎接来年的科举考试。可是参加考试之前,居然有人到他家来邀请他进京,当场面试通过,入朝为官,面试官就是那落叶的买主唐太宗。
—— 20190126 悉尼法会开示
有一个书生和他的未婚妻,已经选择了某年某月某日要结婚,那么大婚来临的时候,他的未婚妻突然之间变心了,退婚而且要把转嫁,当时这个书生气的,又难过又生气,一病不起,无能为力,奄奄一息。
这时候,有一位僧人路过,这位僧人走进他的房子,问了他的情况,点化了他。
这位僧人拿出一面镜子,走到了他的床前,给他看,这个时候,镜子就显化出茫茫慢慢的大海边上,有一个船身,裸露着一个女子躺在沙滩上,这是一个尸体,第一位男士走过去看了一看就走过去,摇摇头;第二个男的走过去,看着她,就把他自己衣服脱下来,盖在这个尸体上;再过一段时间,来了一个男子,走过她的身边,挖了一个坑,把她掩埋了。
看到这里,这个僧人就告诉他,这位书生小弟,你不要难过,你就是那个给她盖衣服的这个男的,因为你的前世给她盖了衣服了,所以这个女的今世就是来还你这段情的,所以她真正地要嫁的人,是一个要嫁的人是一个帮她掩埋尸体挖坑的那个人。
所以这个小书生知道了之后,他就明白了道理,恍然大悟。
僧人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所以我们要懂得,人跟人要和睦相处,要珍惜因缘,今生你与她的相恋,实际上就是还一个情。很多夫妻之间天天在吵在闹,实际上就是在还你的情债,希望你们化解情债,化解情缘,用佛法来改变你们的人生,经常吵架的人,经常念念心经,经常念念解结咒,经常心胸宽大一点,想一想别人的痛苦,你经常能够理解别人,那你就是一个圣人!能够站在对方的位置上去理解别人的,那你就是一个人间的圣人。
—— 20130608 香港法会开示(一)
昨天刚刚报道了一个印度的消息,一个曾经登过福布斯富豪榜的大富翁,他捐掉了六个亿美金,毅然出家,他就是在印度赫赫有名的塑料大王,叫“多希”。
现在他两手空空,遁入空门,这让全世界天天为了名,为了利,自己在拼命的,不要命的赚钱的人,想拥有更多财富的人,想一想,成为大富翁,这是你的梦想,但是当人精神空虚,当人了悟人间,一切都带不走的时候,你觉得人生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当一个人钱财到了某一个顶点的时候,他才会寻找人生的真正的意义。
—— 20150606 台湾•台北法会开示
若水大师有一个好朋友,他在朝廷做官。官场失意,拜访大师。看到若水大师在吃饭,只有一小碟的咸菜。他心中非常的不忍。说:“师父啊,你会不会感觉太咸了?”师父说:“咸有咸的味道。”吃完饭之后,这位师父又倒了一杯白开水。一边喝,这位大官就说了:“是不是太淡了?”大师说:“哈哈,淡有淡的味道。”这个大官一下子开悟了。不为暂时的失意去难过。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大家:年轻时,美丽浪漫犹如一小碟咸菜。咸有咸的味道。年老时,沧桑平淡,就像一杯白开水。人生得意和失意,犹如吃饭的味道。我们很快就会消失。要学会,宠辱不惊。把握好自己的心态,你才能驾驭自己的心,让自己的心去追寻更高的佛的境界。与人相处之道,一定要懂得,就是无限的容忍。
—— 20140622 香港法会
有一个人,每到晚上都会做一个梦,他梦见自己走在很长的走廊,走到尽头时,出现了一道门,看见门他全身发抖,直冒冷汗,怎么都不敢打开门。二十多年来,他每晚都做同样的梦,也找心理医师治疗了将近二十年。
后来他找到了慧明禅师,他把梦告诉了慧明禅师。慧明禅师沉思片刻,对他说:“你既然一直做这个梦,为什么不把门打开看看呢?最多只是一死而已嘛!”
这人想想很有道理,于是当晚在梦中他便鼓起勇气把门打开了。
第二天,他又来找慧明禅师。慧明禅师问他:“门打开了吗?”他点点头回答:“打开了!”慧明禅师问:“那你看到门后有什么呢?”他说:“打开门后,呈现眼前的是一片绿油油的柔软草地,有灿烂的阳光,有耀眼的祥云……”
人生之所以有很多烦恼,就是在于很多人都不敢打开自己生活的心灵之门。如果你果断地去尝试一下,有时候那些无尽的烦恼都能想通想明白。
很多过去年轻时想不通想不明白的事情,现在早就想通了;现在有很多想不通想不明白的事情,可能过几年、十年之后,或者到我们要走的时候,一定都想通了。能够想得通的人就能够感受到生活的幸福,能够想得明白的人一定能够体会到生活的快乐。
—— 20171203 新西兰奥克兰法会开示
其实人生有三苦:一个苦是放不下,过去的事情放不下;一个苦是忘不了;还有一个苦是舍不得。
曾经有一个男子因为他的感情出问题了,找到一位大和尚。他天天在痛苦,说:“我放不下,我难过。”这位老和尚跟他讲:“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放不下的。”这个男子说:“师父,我偏偏就是放不下。”和尚给他一个杯子,然后就往里面倒热水,一直倒到水溢出来,他还没放;等到水溢到他的手上,他被烫到,手就放下了,松开了。老和尚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放不下的。你痛了,你自然就会放下。”
我告诉你们,人活在世界上,很多事情是还没有痛,痛了自然会放下。所以佛说:看破放下,你得大自在。
—— 20181229 马来西亚吉隆坡弟子开示
在美国,有一位医生曾经对别人说过,在医院里换一副眼角膜是两万五千美金,换一个心脏是九十九万七千七百,换一个肝脏是五十五万七千一百,换一个肾脏是二十六万两千九百,如果你今天没有病、没有痛,身体无损,你就是一个百万富翁了。
所以,我们不要拼命地去拥有人间的名和利,别和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灵魂过不去,我们要懂得珍惜我们的身体,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 20130922 台湾高雄法会开示
在马来西亚,有一个第二大的富豪,他的名字叫安南达克里斯南,他拥有81亿美元的身家,他的一个儿子(独子),18年前放弃一切尘世虚华和荣华富贵,遁入空门,他在泰国森林里隐修,他的法号阿姜斯里潘诺(AjahnSiripanno),自从这个阿姜斯里潘诺遁入空门被媒体知道是大马第二大富豪独生子后,网络上弘法影片点击率飙升,他为了寻找人生的真谛,放弃家族事业,追随佛法成为一个出家人。他的母亲是个泰国人,英国留学,曾经从事新闻工作,这个阿姜斯里潘诺他出家之时,只有二十多岁。
一个现代版的释迦牟尼佛的故事,视家财万贯如浮云,追随救度众生——这就是我们学佛人的榜样,这就是视人间如虚无,我们的心中才能找到真实的自我。
—— 20140302 吉隆坡法会开示
现实生活当中,有时候我们经常怀疑别人,没有坦诚相待,所以心就会越变越小,给自己造成很多没有必要的累赘。
有一个教授站在讲台上,他拿起一盒鹅卵石倒出来放在了桌面上,然后他拿起一只瓦罐打开,瓦罐里边已经有一些高尔夫球了,他把鹅卵石也放在瓦罐里。
把瓦罐装满之后让同学们看:“同学们,你们看,这个罐子已经装满了。”教授又拿起边上放着的一个方框的盒子,把里面的沙子倒入了瓦罐,沙子又可以倒进去很多,填满了瓦罐的空间。
然后他问学生:“同学们,这个瓦罐是不是满了?”学生们说:“是的。”然后这位教授又做了两杯咖啡,又向瓦罐里倒,填补了瓦罐所有的空间。
教授说:“我要告诉你们,这个罐子代表你们的生活,高尔夫球代表你们重要的事情——你们的孩子、健康、家庭、朋友和你们最喜爱的东西,如果你受到严重的损失,只要他们仍然存在,你的生活还是圆满的;这些鹅卵石代表着其他一些事情,比方说你喜欢的工作,你的房子和车子;沙子代表着一切小的事情和小的事物。如果你的罐子里只装满沙子,那么还有没有空间让鹅卵石和高尔夫球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呢?如果你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小的问题、小的烦恼上,那么你的生活就不会幸福,重要的是你要关心和照顾你的生活,要找出更多的时间来把自己重要的事情做好。高尔夫球就代表你重要的事情。所以我们要生活得好,要寻找出优先次序,其余的沙子不要遮住你重要的生活原则。”
很多时候,我们人的心就被一些像沙子一样无聊的琐事、烦恼所纠缠,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解决那些无聊的小事和烦恼,那么我们就无暇顾及心灵和身体的健康。所以台长希望大家,好好地抓住我们的良心本性,好好地抓住我们应该怎么样在人间有限的时间当中,做更多无限的为众生服务的功德中去。
—— 20170829 马来西亚吉隆坡法会开示
师父告诉大家一个寓言故事。
有一匹马,还有一头驴,听说唐僧要到西天去取经,驴觉得到西天去取经非常地累,要走这么多的路,困难重重,驴就说:“我不去了。”
马说:“我去。”追随而去,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
回来之后,这个驴就问那个马了:“兄弟啊,你是不是很辛苦啊?”
马说:“我去西天取经的时间,你驴走的路一点都不比我少,而且你整天地被人家蒙住眼睛,被人家抽打。其实我是精进的马,所以我经过这一趟,我才会成为一匹千里马。”
我们人其实真正的累不是累在身体上,是心累,因为真正的累来自于你内心的无知和迷惑。所以很多人只要迷惑、搞不清楚了,那么你就等于无知,因为你不了解、着相,你就会慢慢变得越来越迷惑。所以要想不迷惑的人就好好地精进学佛,念经修心。
—— 20170923 意大利米兰法会开示
有一个大热天,禅院里的花都被晒枯萎了。
小和尚喊着:“师父,天呐,快浇点水啊。”马上去提了一个桶过来。
老和尚说:“不要着急,现在太阳太大了,一冷一热,非死不可,等晚一点再浇水吧。”
傍晚,那盆花已经被晒得像梅干菜了。
“不早浇水”,小和尚嘴巴里咕咕囔囔地说,“这个花一定死透了,怎么也活不了了。”
老和尚听他一讲:“少啰嗦,赶快去浇水。”水浇下去没多久,已经垂下去的花居然全部站立起来。
“哎哟,天哪,这些花怎么这么厉害,憋在那儿撑着不死吗?”
老和尚:“胡说!不是撑着不死,是它们好好地活着。”
“这有什么不同呢?”
“当然不同啊!”老和尚拍拍小和尚说,“我问你,我今年八十多了,我是撑着不死,还是我好好地活着?”
晚课结束,老和尚把小和尚叫到面前问:“怎么样啊?想通了吗?”
“没有。”
老和尚“咚”敲了小和尚一下头:“笨呐!一天到晚怕死的人,那就叫‘撑着不死’;每天向前看的人,那才叫‘好好地活着’。”
得一天寿命,就要好好地过一天。那些活着的时候天天为了怕死而烧香拜佛,希望死后能成佛的人,他们绝对是成不了佛的。
老和尚笑笑,又跟他说:“那些人啊,今生应该好好过,他连今生都没有好好过,菩萨怎么会给他死后更好的日子呢?”
我们学佛人活在世界上,不能天天地造福,有的时候又不惜福,所以一定会折福。想一想,为什么有些人福气这么大,而有些人福气这么小?因为他们没有珍惜福气。身边有很好的人,就叫有福分。有一个人搀扶你,那是你的缘分;有一个人帮助你,那是你自己前世的功德。好好地积累,只要你惜福,福气就会越积越多。如果你心中没有慈悲、善良和喜悦给别人,你得到的福并不是福,只是财富而已。
所以,我们学佛人要经常口吐莲花,不能说一些刻薄的话去刺激别人、贬低别人,显示自己的长处,揭别人的短处,谈别人的过失。记住了,这些都会让你失去福气,折你自己的福,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福气大,而有些人福气越来越少。
—— 20190909 荷兰鹿特丹法会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