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日報 星期天書房

2022-10-2

作者簡介

陳正治

  1943年生於臺灣苗栗縣海邊以媽祖聞名的白沙屯,現定居臺北市。

  曾任臺北市立大學教授並兼任系主任、所長,政治大學與文化大學兼任教授。

  曾獲教育部國科會甲等學術著作獎、中國語文學會獎章、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好書大家讀」年度最佳少年兒童讀物獎。

  著有:《有趣的中國文字》、《揮別錯別字》、《再別錯別字》、《猜謎識字》、《快速學會ㄅㄆㄇ》、《房屋中的國王》、《山喜歡交朋友》、《新猴王》、《修辭學》、《兒童詩寫作研究》、《童話寫作研究》、《國語文教材教法》等共三十多本書。是大學教授裡的兒童文學作家。

多元材料與主題定位的書寫

讀《當世界生病的時候》有感


知名學者  陳正治教授


童話文體的獨有特質是具有趣味性、幻想性和象徵性。在趣味上,童話作品中,諸如題材的奇特、新穎、多樣,內容的幽默、滑稽,人物的誇張、變形、擬人,情節的神奇多變,敘述時的物我混亂、時空觀念解體以及重視懸疑、延宕,都是為了使故事生動引人,符合兒童遊戲的需要。

童話的幻想是建築在現實的生活上。美國兒文作家亞歷山大說:「童話幻象看去似乎滿紙荒唐,其實是真實的」;俄國文豪普希金說:「童話是假的,但其中有深意。它可以指引善良的兒童。」這裡指的是童話常從現實生活中取樣,然後以物喻人,富有象徵性。


童話特質及取材


薩芙最近出版的兒童文學故事選《當世界生病的時候》,共有十八篇童話,三篇兒童故事,具有趣味性、幻想性和象徵性。例如首篇〈當世界生病的時候〉,取材自目前人類受新冠肺炎毒害的現實生活再轉化。作品裡富有趣味性、幻想性和象徵性。

薩芙這本故事書的取材多元化。依人生領域的自我、群體、自然界、超越界等領域的分類來看,在自我領域上的自我認識、自我定位、自我成長、自我超越等,她都有作品。例如〈米米的後悔糖〉敘述小男生米米愛吃糖,結果蛀牙蟲來而引起牙疼,這屬於自我認識中的生理素材;〈拳擊秀〉敘述袋鼠被動物園裡的人利用,跟拳王進行拳擊賽,後來活用自我本能逃出動物園,這是自我領域中的自我超越。

人不能離開群體而生活,因此人在家庭中、社會裡要如何跟他人相處,這是許多兒文作家常寫的題材。薩芙在群體領域裡,也有許多作品。例如〈金色的夢〉、〈布利愛上貓〉、〈我們一家人〉都取材自群體領域裡。

自然界領域的童話,寫的是人類與自然關係的故事。人面對自然界,常取的對應態度是:競爭、利用、保護、欣賞。薩芙的童話如〈小小的簽名〉寫的是氣候變遷及微風的特性,屬於認識自然;〈河狸築水壩〉屬於守護家園;〈女勇士〉寫紫斑蝶的生態保育。

超越界領域屬於超越人所能知道的事情。因此無法證實的嫦娥奔月、八仙過海、孫悟空大鬧天宮及女巫、精靈等奇幻故事,都屬超越界題材。薩芙的〈哈伯任務〉寫外星人與機械媽媽的故事,就是超越界題材。


取材主題與書寫


薩芙的童話故事雖然取材廣泛,但是每篇的主題都圍著真情與愛,因此很適合孩子閱讀。她在寫作方面,很重視懸疑和延宕的技巧,可讓讀者閱讀時如蔡榮勇〈竹筍〉童詩所寫:

殼/裡面  也是殼/殼裡面  還是殼/殼裡面的裡面  還是殼/由大而小/一層層的小下去/剝  剝  剝/剝出了小小金字塔

 

讀者讀她的童話故事,在驚奇和快樂中,也可得到小金字塔的收穫。


—— 感謝 陳正治教授 書評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