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花園

【前進繪本花園】看不見,我感覺得到

五感體驗是探索自我與生活的實用方法。使用頻率最高的有視覺、聽覺、觸覺以及味覺、嗅覺。世界上有許多事物是隱形的,像是聲音、地心引力、味道、內在感受等,都須靜下心去體察。

《看不到的小東西》是一本活潑有趣的啟蒙書。作者比薩和米勒帶領小讀者戴上一幅隱形眼鏡,從各種感官出發,透過色彩繽紛的圖畫,運用不同感官部位與外在世界互動。你能形容「癢」是什麼感覺嗎?一根羽毛放在鼻子前面或來回滑過腳底,是不是讓人渾身起雞皮疙瘩,實在忍受不了呢?要怎麼用新鮮的角度捉住並形容這些飄浮的想法?

此外,看不見的小東西還有情緒與感受。或許你一整天的心情起起伏伏,一下歡樂興奮、一下生氣或擔心。若是有機會進入一處陌生場所,身處的空間營造出一種特殊的「氛圍」,使你感受到吵雜不安或浪漫愉快。雖然,有些看不見的東西既新奇又令人害怕,無法確切的分出好壞。像是令人發毛的黑暗、對未知的恐懼。

我們可以透過多重的感官訓練敏銳度,建立對未知世界的記憶與想像,豐富自己的語言與表達。

(國語日報|星期天書房|前進繪本花園113/02/28


《在黑暗的日子裡,陪伴是最溫暖的曙光》

《在迷失的日子裡,走一步也勝過原地踏步》

時報出版

【前進繪本花園】迷失的日子,我們需要什麼?


英國作家詹姆斯‧諾柏瑞把生命比喻成一段旅程,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一路上陪你走過的夥伴。兩部作品以素雅的水墨風格,描繪一對朋友情誼──大熊貓與小小龍──透過一問一答的日常相處,迸發耐人尋味的生活禪。

▌旅伴比目的地重要

當小小龍忙得不可開交,熊貓會提醒他停下手邊的工作先賞花,花很快凋謝,明天不一定還在。他們一路爬山涉水,兩人步調不一致時,個性急躁的小小龍喊:「快點!」大熊貓仍不急不徐,反正總會到達目的地。當小小龍覺得自己不夠好時,大熊貓從賞花中領悟,「櫻桃樹不會拿自己跟別的樹比較,只是盡情開花。」

人的生命旅途中,俯拾都是美景,但要「看見」並不容易。當大熊貓覺得前路艱難時,小小龍願意和他一起面對、互相傾聽與分享。

《在黑暗的日子裡,陪伴是最溫暖的曙光》的故事核心在於尋找安身立命之道。有好的旅伴,即使遇見風雨,心中也能平靜;即使走錯路,也能撞見不一樣的風景;即使沒做什麼事,也能自在相處;即使周遭只有一點光明,也贏過一片黑暗。這就是陪伴。

▌原地踏步不如改變

《在迷失的日子裡,走一步也勝過原地踏步》的小小龍感覺自己並不完整,於是大貓熊提議踏上改變之旅,但小小龍只關心旅行是否有幫助,由於在乎的東西太多,終致裹足不前,內心漸漸迷失方向。當他們齊心協力造筏渡河,不料遇上暴風雨,在汪洋大海中載浮載沉,小小龍失去一切。這趟充滿意外的冒險使他意識到瞬息萬變的環境隨時能奪走積蓄,上岸後,兩人更因理念不同,差點分道揚鑣。

與先前的旅程不同,小主角的第二次出發,是為了追求精神層面。然而水漲船高的「欲望」常使人的處世態度變質,改變既有的關係。所幸小小龍失去在乎的東西後,又能從一只破陶器,尋回與友人飲茶的樂趣,對於身外之物有了不一樣的目光。整體插圖的色彩呈現更為豐富,視覺上,更感受得到小主角的情境轉變。

▌與自然共處的智慧

當小小龍感嘆大自然的不可思議時,大熊貓提醒,「我們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意思是,不論壯麗的山川或渺小的生物,同樣具有令人驚嘆的生命力。

作者於後記中寫道,在書店讀到佛學相關的書籍,進而觸動創作的動力。因此,他的作品中有許多東方色彩的寺廟、茶具、松竹、鳥居作為靈性的導入要素。文字的靈感則來自英國生命機構的輔導經驗,許多個案不知該如何面對疫情威脅的恐懼。

文中除了借物思索外,最重要的是懂得調適心境和他人與大自然共處。當我們回歸簡樸的事物本質,便能體會當下的每時每刻,在相知的朋友陪伴下,擁有繼續前行的力量。

 

(國語日報|星期天書房|前進繪本花園112/11/12


《畫一隻鳥》格林

《媽媽,為什麼》東方

《化千為風》小魯

【前進繪本花園】看詩繪本,體會自然與生命之美


在炎炎夏日想讓心情沉靜,我們就來讀詩吧。有哪些詩受到眾多人喜愛與朗讀,並且畫成一本美麗的繪本呢?


等待一瞬間

法國最多人傳頌的詩歌當中,以〈畫一隻鳥〉最受到親子共讀的喜愛。這首帶著藝術眼光的遊戲詩中,一群孩子,拿著一張畫好的鳥籠來到樹下,等待一隻願意停駐的鳥兒。誰也不敢保證得等多久,但孩子們毫不氣餒,一心期待好預兆。

有趣的是這群孩子真的等到了一隻鳥。他們小心謹慎並且慢慢把鳥籠的線條塗掉,再畫一段樹枝、綠蔭、微風及草食動物給幸運的鳥兒,這番體貼的功夫,只為等候小鳥開口鳴唱動人的曲調。最後,孩子心中藏詩,在畫旁落款名字。

義大利畫家莫妮卡‧貝瑞把自然寫生捕捉靈感的過程與等待的心境,寫成一首輕快優美的詩句。


詩意的回答

春天來了。兔子媽媽帶三隻小兔子在草原上奔跑,認識大自然。他們來到小河邊,活潑的小兔子好奇的問:「媽媽,為什麼河流在笑?為什麼唱歌?為什麼冷冰冰?河流現在幾歲?為什麼一刻也不停留?」

一連串的問題,都難不倒媽媽。「因為,太陽搔癢。受到雲雀誇獎。被冰雪疼愛。和春天一樣年輕。大海媽媽一直等小河回家。」

繪本《媽媽,為什麼》改題自詩人谷川俊太郎的〈河流〉,清新可愛帶有童話感的詩句,透過擬人化的想像,帶出富有童趣的妙問妙答。繪者中村悅子在詩句之後畫下十一張探險的連環圖,圖裡只剩三隻小兔子,最後一幅圖是兔子們在夕陽下的海灘奔跑。到底小兔子們是繼續探索世界還是回家呢?就交給讀者想像吧。


生命永不止息

「請不要 佇立在我墳前哭泣/我不在那裡/我沒有沉睡不醒/化為千風/我已化身為千縷微風/翱翔無限寬廣的天空裡……」

短短十二行的英詩I am a thousand winds原作是瑪麗‧弗萊(Mary E.Frye)在歐美國家的追悼紀念會,常由逝者的家屬朗誦。曾有名喪生的愛爾蘭士兵生前交給雙親遺囑,「如果我有什麼不測,打開它。」裡頭是這首〈化千為風〉。士兵想透過這首詩來撫慰他的雙親,替他做無法親自做的事。

沒想到,詩經由電台傳播,治癒許多痛失親人的家屬。包括知名的瑪麗蓮夢露及電影導演霍華‧霍克斯。而日本作家新井滿也因摯友病故,翻譯此詩成日文,受到廣大迴響。新井滿推測詩的創作背景可能是美國原住民傳說。

因此,他為這首詩寫下一對印第安戀人的故事。少年叫烏帕希,少女叫蕾伊拉(即風的意思)他們因為被駐屯軍驅離家園而分離,歷經波折後再相遇,可是蕾伊拉罹病不起,留下烏帕希的孩子離世。最後,烏帕希從這首祈禱詩中找回生活的勇氣。

法文詩的優雅、日文詩的童心、英文詩的治癒,三首詩繪本呈現不同的民族風情,都能釋放心中憂愁與傷痛,轉化為生命的能量。

(國語日報|星期天書房|前進繪本花園111/7/18


《老鼠國》小光

《小小王國》寂寞 

《禁止黑暗的國王》維京 

【前進繪本花園】打開繪本 找到主權與公民權力

俄國入侵烏克蘭,世界秩序遭受威脅,烏克蘭捍衛自由,全民勇敢奮戰。戰爭是最糟糕的行動,造成人民傷亡、環境破壞及流離失所的難民,民主國家的主權得來絕不容易,而主權該如何維持呢?

民主制度須人民覺醒

《老鼠國》的選舉制度常年掌握在貓族手中,黑貓、白貓輪流出任領導者,鼠族從未當選。貓族執政期間制定的法律,例如規定棲居洞穴大小,必須利於貓爪進出等,都對鼠族安全造成損害。終於,一隻小老鼠提出一個嚇人的想法,「我們應該自己治理自己。為什麼不選老鼠來當領導人呢?」,這個呼籲讓千萬隻鼠族開始思考,鼠國的首領該由誰擔任。

加拿大作者愛麗絲‧玫莉古以「黑貓」與「白貓」作為政黨的比喻,探討民主選舉制度。繪本掌握簡單、清晰、敏感三大要素。這則政治寓言淺顯易懂,加上生動活潑的角色,以及黑、灰、白色詮釋角色處境的對比構圖,呼籲捍衛民主覺醒及凝聚團體力量的重要性,強而有力的詮釋,震撼感十足。

小小王國該如何存續

《小小王國》描寫國王、大臣與子民間的依存關係。由於小小王國是世界最小的國家,小到只剩下國王、謀臣、子民各一名:國王勤政愛民、謀臣執行律法、子民按時繳稅。

有一天,唯一的子民愛上鄰國的女孩,即將遠走,而失去人民的國家不再完整。於是,國王深思熟慮後,決定解散王國。然而,聰明的大臣提出一個點子「只要我……」究竟是什麼辦法可以改變小小王國的命運呢?

筆觸溫柔的《小小王國》,有以小觀大的想像空間。由以色列作家艾加‧凱磊所著,獻給繼續開明執政的國會。配圖由知名藝術家貝薩雷里繪製,他把艾加‧凱磊筆下的迷你小國畫成一本書的大小比例,構圖巧妙形成隱喻,書的國度雖小,卻能容納寬廣浩瀚的思想,富有幻想力及真摯情感。

黑暗光明共存的智慧

《禁止黑暗的國王》裡,小王子害怕黑暗,當上國王那天,他召來大臣徵求該如何禁止黑暗的建議。大臣說,要是您直接禁止,人民無法理解,會反抗您,要是由人民提出這個需求,說不定會成功。於是,大臣散播關於黑暗有多邪惡的消息。不久,人民團體來到國王跟前抗議。國王順從了民意,安裝巨大的人工太陽,讓黑暗永不降臨。人民無法充分休息之下,很快發現就發現需要黑暗回到身邊,於是悄悄醞釀一個計畫……

英國作者愛蜜莉.哈沃斯-布斯的現代童話,以聰明幽默的手法反映現實,讓我們思考權力與反抗之間的微妙平衡。採用黑、白、黃三色及簡單的線條、調和視覺的呈現,不會單調。黑色代表邪惡、白色代表光明、黃色代表干預,有光的地方伴隨著陰影,引人思索與黑暗共處的智慧。

我們身處民主國家,明白自由的可貴。三本書分別談到公民權力來自於全民的團結、國家以民為先、政令與民主的權衡,是相當少見的公民教育議題繪本。

(國語日報|星期天書房|前進繪本花園111/3/27)


《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瑞昇

《啖食惡夢長大的少年》尖端

《春日之犬》

《喪屍小孩》

《手,琵琶魚》

《找尋最真實的臉孔》

【前進繪本花園】走出童年陰影—從孤獨到完整


韓劇《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女主角高文英是童話作家,創作的繪本主題觸及陰暗的童年,男主角文鋼太因自閉症的哥哥文尚泰喜歡她的作品,進而相識。由於他們的原生家庭造成男女主角的性格扭曲,兩人從爭吵不休到接納彼此成為家人,一同走出童年的陰影。


角色的精神世界

《啖食惡夢長大的少年》描述一名害怕入睡的少年,願意交換任何東西,請求魔女抹去腦海中不好的記憶,讓他不再做惡夢,魔女要求:「二十年後成為幸福的大人。若沒遵守約定,便取走你的靈魂。」少年爽快答應。沒想到自此過著飢餓流浪的人生。魔女取走靈魂時透露,「沒辦法克服傷痛的記憶,你就只是個靈魂長不大的小孩子。」

長不大的小孩就是哥哥文尚泰。他因目睹母親死亡,造成懼怕蝴蝶的心理。希臘神話人物賽姬,常以蝴蝶翅膀少女形象出現,名字有靈魂的寓意。陰影並非抹去就好,與其共處才是真正治癒。 

《春日之犬》描述一隻擅長掩飾內心的小狗,被拴在大樹下生活。他忘了怎樣弄斷項圈奔跑,希望有人替牠解開。其實,牠只是忘記自己有尖銳的牙齒。這隻狗就是弟弟文鋼太。項圈是內心枷鎖,對自身理解而共存,才能與世界連結。


情感歸屬的需求

《喪屍小孩》描述沒有絲毫情感,徒有食慾的小男孩,媽媽在食物缺乏之下,把自己餵給孩子,飢渴的孩子抱著流血流淚的母親身軀,第一次開口說:「媽媽真的好溫暖呵。」

《手,琵琶魚》描寫女孩的母親無微不至照顧女孩,可當有一天母親要求女孩提供食物及背負時,女孩說:「我沒有手,腳也從未落地,只有一張嘴。」母親把女孩扔進海裡,她變成琵琶魚,不斷呼喊:「拜託,讓我回家。」

這兩本書描述家庭教養過分供應生存所需或保護,都會使孩子無法脫離依附關係,難以成為完整的個體。


個體成長的旅程

《找尋最真實的臉孔》的假笑面具男孩、空心的鐵罐公主、困在紙箱裡的叔叔,三人都被暗影魔女奪走臉孔,失去表情,導致不斷誤會爭吵。直到有一天,他們開著露營車去找回臉孔。一路上遇見弄丟孩子的狐狸媽媽、赤裸在荊棘叢跳舞的雜耍藝人。為幫助他們,假笑男孩哭了,鐵罐公主不怕被刺,最後,暗影魔女把男孩與公主關進狹窄的田鼠洞,除非叔叔掙脫紙箱來救他們……

故事從榮格心理分析觀點出發,展現個體的孤獨到完整,思考並挖掘自我,勇敢面對內心脆弱,即使身處荊棘的環境,也能取回個人生命的主導權。

(國語日報|星期天書房|前進繪本花園111/3/13)

《不再孤單》 

文/喬瑟夫‧科爾賀 

圖/蘿璸‧威爾森歐文 

小時報


《可以哭,但不要太傷心》

文/內心麟太郎

圖/高巢和美

大好書屋


《山下同學不說話》

文/山下賢二

圖/中田郁美

步步

【前往繪本花園】聆聽孩子的內心

為什麼有些孩子不說話?他到底在想什麼?我們又能為他做什麼?或者,就從聆聽他們的內心開始。


陪他走過低谷

《不再孤單》描述失去重要親人的小女孩,內心與外在表現變成像是另外一個人,緊緊綁縛負面情緒,不再是老師、阿姨、奶奶熟悉的模樣。當他們帶她上街,她遇見人並不講話。大人替小女孩解釋,說她害羞、安靜、不喜歡跑來跑去。但敏感的她只知道,自己現在「不想要」做這些。

由哀傷造成的孤單,發出不聲的嘶吼,卻需要細心聆聽。爸爸傾聽她訴說後,女孩的小世界重新運轉——恢復愛大聲講話、跑來跑去。她現在「想要」分享了,孤單的感覺也漸漸離去。

本書以舒緩、詩意的節奏,說出失親孩子心中的糾結,注入溫柔的關愛,陪伴孩子走過憂傷的低谷。

溫暖細心呵護

《可以哭,但不要太傷心》則是以在天國的爺爺的視角,回憶與小孫子相處的點滴。年幼愛哭的小孫子還不知道爺爺已經離開人世,仍像從前一樣坐在候車亭等待,直到媽媽來接他。

本書是《狐狸的電話亭》繪者高巢和美的作品,以大地色調表現一處處朦朧地景——雨景、田園、山坡、河堤、廊簷、理髮廳——及爺爺對家人未來的預想。氳氤筆觸彷彿淚水,也浸潤了讀者的眼眶。特別是爺爺關愛的口吻,猶如耳邊的日常叮嚀——希望他們可以哭,但不要太傷心;忘掉也好,因為「遺忘」是生命貼心的運轉方式;而「想念」也是會在不經意的街角冒出來。這是多麼溫暖的呵護哇!句句充滿撫慰的力量。在象徵自然循環的雨後虹彩風景畫中,表達代代相傳的意志,呈現生命永恆的主題。

協助融入環境

《山下同學不說話》中,山下同學一次次面臨「非說不可」的難題,大家都很好奇他的聲音聽起來如何。畢業典禮那天,同學一個個上臺領證書時都必須答「有」,山下會因此說話嗎?

故事透過同班同學的視角觀察不說話的山下同學,也就是作者山下賢二小時候的經歷。並不是他不會說話,只有在某些情境及條件下真的說不出話來,但他還是能和家人正常的交流。因此,「選擇性的緘默」常常是由老師或同學發現的。

的確,有些孩子恐懼說話,容易讓人誤解他不合群,也可能引起同儕的嘲弄。要協助這樣的孩子融入環境,需要許多助力:從熟悉的人事物,慢慢讓他感到安全,減低焦慮感,再加入新的人事物。更重要的是,周邊的人所釋出的善意,將能讓緘默的孩子漸漸願意靠近。


(國語日報|星期天書房|前往繪本花園|110/1/31)


《在爺爺背後》

文/內弗‧席夫

圖/沙哈.柯伯 


《今天,我們來說故事》

文/凱特.貝克 

圖/瑪達琳娜.馬杜索


《天鵝》

文/蘿拉・史奈德 

圖/朱莉.默絲黛

【書房人物】換個角度看世界


現實中,我們受疫情影響,很難再像平日那樣生活,也看到很多讓心情此忑難安的新聞,這時,不妨移轉注意力,在書本帶領下自由想像,換個角度看世界!


運用五感體會生活

故事中,爺爺騎腳踏車接送小孫子,因為被爺爺高大的背擋住視野,小男孩只能在後座用聽、觸、聞觀察周遭事物。

透過視角的空間轉換與輕快的獨白,沿途的普通事物變成讚嘆,像是:「我這輩子見過『最大』的花盆」、「轉角時,我用力把身體彎向一邊」顯示小男孩懂得比較大小、用身體感覺地心引力。

當爺爺停車與人寒喧,他想像對方的外貌。有不認識的阿姨對他微笑,他立刻縮進爺爺的外套下,但又擔心抱著的已經不是爺爺了,只能從爺爺身上的氣味及腳趾的模樣尋回熟悉的親密感,呈現孩子怕生的反應及學習認人的過程。

精彩生動的臨場感受和種種猜想,加上祖孫的互動,讓回家路途充滿溫暖。

 

改變細節翻轉故事

透過色彩繽紛的故事路徑、奇幻圖樣及抉擇,激發兒童對圖像思考、觀察及記憶。不同的情節組合,發展出比一千零一夜還多的獨特故事,簡直就像是一本「活」的故事書。

要怎麼玩呢?首先由陪伴者擔任引導,藉由角落的文字提示及小蝸牛的問題,讓孩子想一想各種感官體驗,摩擦出新奇的點子。或順著孩子的步調與節拍,從圖畫細節中設下小謎團,學會創造故事的結構。

從角色選擇到想像力萌發,不按照設定好的開頭或結局,也可以來一次大翻轉。公主、太空人、精靈、奇趣生物加上多變的熱帶島嶼、雨林、城堡、帳篷、遊樂園。每次翻開的紙上冒險都可玩出屬於孩子的風格。

 

夢想之路自己創造

出生於貧窮家庭的俄國舞蹈家安娜。有一次跟媽媽一同去劇院看《睡美人》,深受芭蕾舞者翩翩風采吸引,安娜從此再也坐不住。十歲時,她通過皇家芭蕾學院入學考試,卻因體型瘦弱,加上天生弓型腿,施展舞技相當困難,但她毫不退縮,親自縫製舞鞋解決腳的問題,許多現代芭蕾舞鞋後來也仿照了這種改造。

成名之後,她讓付不起門票的窮人也能觀賞表演,更在凹凸不平的表演廳、鬥牛場或大象背上演出,所到之處都能鼓舞人心。

本書描述安娜練習生時期的青澀姿態,到她登臺涳出的迷人模樣,以及最後打破階級的藝術行動。充滿韻律感的文字描述,如:「襯衫、襯衫,洗不完的衣物。」當時她正踮起腳尖晾衣服,但仍不放過練習的機會。安娜的故事,拉近了夢想與現實的距離。

 

(國語日報星期天書房|書房人物 109/4/19)


《壞蛋聯盟》

艾倫‧布雷比 

【暑期愛讀書】可愛又迷人的反派英雄

當「英雄」、「復仇者」(或婦仇者)組成聯盟席捲全球影迷之時,來自澳洲的作家艾倫.布雷比,也構思了《壞蛋聯盟》系列,並且擄獲眾多小讀者的心。

這一系列的主要聯盟成員,是海陸中最惡名昭彰的一群動物,有來自好萊塢電影的諸多元老級角色,如大白鯊、食人魚、狼以及一隻死性不改的蛇。大都會警察局的嫌犯檔案,就紀錄了他們四個「壞蛋」在童話或電影裡的種種罪行。

要當英雄?先救貓咪

好比:狼先生的犯罪紀錄是「吹倒房子」,看過《三隻小豬》的讀者,馬上就會想起來,狼還曾經愛裝成老太太,招惹小紅帽。可是,狼先生卻認為自己是好人,並且號召有同樣冤情的夥伴一起改過自新,積極洗刷罪名。他們第一個覺醒行動就是——「救貓咪」。

艾倫相當熟悉經典電影梗,情節伏筆都讓人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像以《不可能的任務》裡吊鋼線下降的畫面,再加上一點惡趣味,就形成荒謬、唐突與意想不到的爆笑情節。

從「救貓咪」的開場橋段,就知道艾倫有多愛諷刺經典的故事原型。

好萊塢知名編劇布萊克.史奈德寫過《先讓英雄救貓咪》系列的劇本指南,說到若要符合電影公式,讓壞蛋們當英雄,必須得先安排搶救一隻楚楚可憐的小貓咪。讀者們是否還記得《海底總動員》中的鯊魚的經典語錄:「魚是朋友,不是食物。」狼先生也以此來教育夥伴:不是什麼都得吃下肚。

本性難改?好人難當

反派角色會變迷人的原因,其中之一是——「也想做個好人。」偏偏好人難遇,更難當。

當他們重出江湖執行任務——解救其他受困的動物,卻搞得新聞媒體、事主雞飛狗跳。他們愛上做好事,當好人的愉悅感受,儘管過程充滿風險、災難,卻讓人情緒沸騰,不禁懷疑接下來他們會做出什麼蠢事。

這四個壞蛋,除了要面對環境與科技系統的難關、看似溫馴卻滿腹心機的好人,還得克服難以根除的內在本性……他們真的能證明自己是好人嗎?

艾倫有十五年演員經驗,以電影腳本模式來畫分格動作;漫畫式的對話風格,在中文版中,以大量粗體、裂紋字強調語氣,創造出機智的敘述語感及獨特的角色口吻,幽默逗趣,張力緊湊。尤其是兔記者的實況報導,採訪受害者與挖掘事件真相時,充滿懸疑的說辭與指控,使這群「偽裝英雄的壞蛋」的事蹟,在讓人牽腸掛肚,開懷大笑之餘,也忍不住告訴身邊眉頭緊皺的朋友,「嘿,你該瞧瞧這本書!」

(國語日報 星期天書房|暑假愛讀書 108/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