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相守〈當世界生病的時候

林佳儒  繪製

遇見薩芙

 

文/林佳儒(童話作家)

 

 


初遇薩芙


2020年初,新冠疫情籠罩全球,心正惶惶,黃秋芳老師點起了童話心燈,以「平安相守」為主題,邀集童話。一篇篇讓心安定的童話陸續問世,有篇「儘管寫著疫情,卻有超脫想像與樂觀」的故事一直映在我心裡。在九歌年度選出版會上,我看見了那篇故事的作者,依著被口罩遮蔽的視覺延伸確認,我興沖沖跑到她的身邊,問:「請問一下,妳是不是薩芙?」她回頭示意,我說:「妳的童話,好有電影感!」第一次見面,她友善拉著我的手,在眾散文、小說、童話作家中,尋覓著秋芳老師的身影。


再遇薩芙

 

    在粉絲頁讀著她的種種心思,尋覓著她那獨特的「沒有明說,讀者卻懂」的寫作手法,從哪裡抽絲,在哪兒綻放,卻發現,那樣的「未明卻明」,竟是巨大壓抑過後的清明。私訊傳達感受,她說:「看吧!妳的感受性很強。」聊起當時為了讓更多讀者理解童話的美好,以手繪圖為媒介,視線為前導,吸引有緣的人進入文字,「看著(妳為故事畫的)那張圖,我知道妳有進入(故事的)情境。」故事裡,穿著雨衣的女演員站在被浪沖拍的船上,那一幕,在我心裡搖晃,浪「嘩啦啦」沖著,啤酒般的白色泡沫散去又凝聚。我很驚訝薩芙對我的理解,她只是看圖,就知道,我在那裡。

 

在書櫃裡尋覓薩芙

 

    在女兒就讀的國小擔任圖書館志工,借還書的課程間隙裡,我撫著書櫃,於九歌少兒小說系列間,尋找著薩芙的名字。忙碌的日子裡,夜與日的轉換間,雲悠悠帶走快轉的時光,我跟著少年巴洛到深山裡尋找他失去音訊的爸爸,為他可能遇到的危險緊張,為獲得的救援鬆一口氣,而爸爸在哪裡?一個線索留了下來,沒有明說,讀者卻都知道了。


帶著這樣的驚奇,繼續閱讀下一本。

 

    新冠疫情停課過後,家長不能進學校,託女兒借圖書館裡的藏書,在她友善的笑容下,我進入了音樂世家的世界。人生勝利組看起來光鮮亮麗,可是如果生活裡發生了跟「最在乎、最擅長的才能」相反的事,怎麼辦?迷思與矛盾,就在薩芙巧妙的安排下,獲得了生命的和解。

 

 

心裡有傷的人不能讀悲劇,一點點負面,都可能掉入深淵。可是讀薩芙的故事,很安全,像是隔著玻璃航道,坐在舒適的軟椅上,安然無恙經歷著故事人物的人生,卻在書頁闔上之後,故事清晰的邏輯有條有理存在於腦中,彷彿腦袋裡天生就配備著這個故事。遇到育兒挫折時,心想:「人生勝利組都會遇到困難了,我遇到的,是小case,更何況,故事裡的狀態那麼棘手,後來也都化解了,我眼前的任務,一定可以順利完成!」閱讀的養分促成了克服困難的動能。

 

帶著這樣的安全感,久等網路書店寄書未果,先向新竹「黃秋芳創作坊」的老師求援,外借另兩本薩芙的九歌少兒得獎作品。這兩個反映著現實人生的故事,依然有著強烈的電影感,對我這心裡藏著大大小小傷坑的人來說,有些地方偷渡了我的悲傷界線,可是,堅強成長的故事人物,所傳承的精神與熱情,卻延續了故事裡來不及看著孩子長大的那雙眼睛,以手把手的行動,延展了家庭的生命力。闔上書本幾天之後,有股力量在我的心裡滋長,被迫中斷的關懷、接續著沈寂的記憶,在活出生命想望的喜悅與自信中,愛,以另一種形式活著。

 

繼續閱讀著薩芙


薩芙著作多元,跨足小說、故事、童詩,還以客語創作。作品收錄於國小國語課文,這裡亮、那裡亮,把生命的撼動在內心整合、轉化,輕輕的,以條理分明的方式,娓娓訴說著故事。我很期待在每個有文字的地方,皆看見她,等待著那「理所當然的存在」,繼續帶給我生命的啟發。


~感謝佳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