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書介

【主題書介】人氣女孩——紅髮安妮的魅力

【主題書介】學習與工作是為了幸福生活

【主題書介】媽媽不在,溫暖仍在的圖像故事

《明天的風》步步《二十四隻瞳》麥田《戰火下的小花》步步《湖濱小屋》字畝

《明天的風》步步

《二十四隻瞳》麥田

《戰火下的小花》字畝

《湖濱小屋》字畝

【主題書介】反思遠方戰爭的兒童文學

文/薩芙

戰爭拆散許多幸福的家庭,家裡的男性在戰場上失去性命,戰後的婦女與兒童辛苦重建家園,有些國家戰火仍頻,戰爭的危害何時才能告終?

 

擁抱每個受傷心靈

一九五○年代戰後,夏子的家失去爸爸,媽媽幫人織毛衣,扛起經濟重擔。美麗的毛衣沒有一件是屬於夏子,就連雨鞋也得讓給弟弟穿。因此,夏子向媽媽謊稱自己是班上唯「二」沒有雨鞋的人,但媽媽慶幸夏子不是唯一的一個。

新年過後,媽媽終於存夠錢買雨鞋,沒想到夏子穿到學校就不見了。媽媽不想讓夏子的壞心情延續,便再買一雙給她。鞋店老闆見狀,主動打折並同意賒帳,還幫夏子洗腳,穿上新鞋。雖然有新鞋,夏子卻擔心錢不夠用。即使媽媽也擔憂,仍充滿力量的說:「明天自然會吹明天的風啊!」

作家壺井榮的橋樑書《明天的風》透過一對母女的日常生活,表現戰後重建的物資貧乏下,人與人之間仍不失善良與互助關懷。

另外,壺井榮的《二十四隻瞳》描述一位石老師到漁村小學教書,因新女性的裝扮與作風引起村民的輿論。經由她熱忱教導班上十二名孩子,培養出珍貴的師生情誼,村民也對她改觀。然而,戰爭的陰影逐漸籠罩學校、村子及這群孩子,帶來難以回復的傷疤。

最後,石老師以愛心擁抱每一個因戰爭受傷的心靈。兩部作品皆以溫情的筆觸喚回人們珍惜生命價值。

絕地開出生命花朵

帕瓦娜與身障的父親席坐街頭販物及代人讀寫,卻引來塔利班的人捉進監牢,家裡只剩母親及她和姐弟四人。當地禁止女性外出工作、購物,帕瓦娜喬裝成男孩擔負起家庭生計,直到母親寫信請求遠親收留,就在約定日前,帕瓦娜堅持留下來救出父親。

然而緊迫盯人的塔利班、嚴酷的生存條件,讓帕瓦娜如同身處廢墟的花朵,即使恐懼、艱辛,依然懷抱希望。

加拿大作家黛博拉‧艾里斯的《戰火下的小花》描寫阿富汗最殘酷的政治與人性迫害,並以實際行動捐助婦女與兒童國際組織。她筆下的帕瓦娜只是縮影,透過小女孩的勇敢與機智,展現生命的堅韌,是無法輕易摧折的女性力量。

百年木屋見證歷史

《湖濱小屋》是傳記改編的繪本。描述世界大戰期間,一棟溫馨的木屋原是猶太醫師亞力山大所有,隨著戰爭的情勢變化,被迫轉給納粹作曲家、難民夫妻及為祕密警察工作的線民。直到百年後,木屋又回歸到亞力山大的孫子重新翻修,作為教育與和解中心。作者湯姆士‧哈定凝聚時間的跨度,講述四個家庭入住後的悲歡,見證戰火的無情及監控的噤聲年代。

遠方暴力與威脅不斷肆虐,反思戰爭的紀錄不可遺忘。藉由分齡閱讀的橋樑書、圖像小說與繪本,呼籲人們持續關注生命尊嚴與人權。

(國語日報|星期天書房|主題書介|111/9/18 


章魚的內心世界/馬可孛羅

蜘蛛的腳裡有大腦/臉譜

【主題書介】有趣的動物行為學

動物界有許多身懷絕技的生物,特別介紹:大海裡的「章魚哥」,以及時常出入你家的「蜘蛛人」。

頭足綱聰明生物

正常情況下,人類有一個腦袋,那麼有九個腦袋的章魚,是不是比人還聰明?你會訝異牠的學習能力。每隻章魚的性格都不一樣,有的溫和,有的內向,對於不喜歡的人,會噴水把你趕走。要是你有機會接近整條腕足都是吸盤的章魚,而你還想伸手和它接觸。請記住,一條章魚的腕足肌肉能拉動自己體重百倍的重量,要是跟章魚比腕力,你絕對是輸家。

章魚是偽裝高手,比變色龍還強,只要七分之一秒就能改變顏色、花紋,讓你沒辦法發現牠,但牠卻能辦認不同的人。章魚還是時間管理專家,同時進行好幾樣事情,動作快,不分心,難怪有人用章魚來比喻家庭主婦。而這調皮搗蛋的傢伙,眼睛只有一種色素,嚴格來說是色盲。章魚還是逃脫高手,如果你很想在家裡的水族箱養一條章魚,聽起來很棒,但你根本關不住牠,最後毀掉的是你家客廳。

作者賽‧蒙哥馬利以風趣幽默的筆觸,觀察水族館內的章魚兩年,接觸四隻不同的章魚,它們有時為了偷吃,會爬出水族箱,變身成一根叩在地上的「剝皮香蕉」四處走動,狡黠又可愛。章魚心理學家珍妮佛認為,「沒有外殼的章魚,活動力反而增強,用各種策略保護自己。」

看過奧斯卡得獎紀錄片《我的章魚老師》之後,我對章魚的興趣變得濃厚,隨著章魚的生老病死,對於這頭足綱裡最聰明的生物更加好奇,本書滿足了我諸多疑問。


善用蛛絲發訊號

每當大掃除,家中的牆角就會發現許多蜘蛛網,而你發現一隻正在逃跑的蜘蛛,到底該不該打死牠?到底這些臥底的「居家保全」是怎樣的生物呢?專門研究蜘蛛的動物行為學家中田兼介告訴你,「不要殺!」蜘蛛是友善的,是文豪的靈感,是裝置藝術,是超級英雄啊。

人類天生怕蜘蛛,就連六個月大的嬰兒,光看圖片,也會瞳孔張大,呈壓力反應。可要是你了解牠的魅力所在,或許會墜入牠的情網也不一定。

蜘蛛的看家本領就是埋伏。專家研究蜘蛛結網的技術後發現,連青蛙都逃不掉。體形大小差這麼多,吞得下去嗎?

由於蜘蛛的消化是在體外進行,從口器分泌消化液,吃東西是用吸的,加上視力極差,必須從蛛絲振動來判斷獵物大小,要是過大,先用蛛絲捲起打包,等獵物無法活動,再慢慢享用。由於蜘蛛絲是蛋白質形成,吃下肚回收消化,可分解製造新絲,用來織新網、產卵或丟棄。

蜘蛛的求愛戰爭要看溝通是否良好,因為求愛的公蜘蛛可是母蜘蛛眼中美味的食物,牠們沒辧法說出口,而是靠腳有節奏的拉緊或拍打絲網,這是愛的訊號。

不論你是否懂「章魚哥」或「蜘蛛人」所發出的訊號,各種動物的行為學裡,或許還有更多祕密等待發掘呢。


(國語日報|星期天書房|主題書介|110/6/5) 

迴環記憶三部曲:《迴圈奇譚》、《洪水過後》、《電幻國度》/啟明出版

【主題書介】反烏托邦:迴環記憶三部曲

瑞典藝術家賽門‧史倫哈格的圖像小說迴環記憶三部曲:《迴圈奇譚》、《洪水過後》、《電幻國度》,以圖文繪本的形式,將視覺想像力推展到世紀士的華麗、詩意而碎片化的文字,帶出懷舊且舒緩的閱讀情緒,同時又隱隱感受迴環年代背後的憂懼。

作者在文前寫道,故事源自於他與朋友的記憶,真實且不斷在腦中閃回,充滿視覺衝突的場景——怪異的機器、變種怪物、廢棄金屬與瑞典的鄉村風景混雜在一起,既突兀又融合背景,科技與人性始終是交纏不休的母題。


無人機戰後塵土飛揚

《電幻國度》始於無人機戰爭後的沙塵化場景,暗褐色的塵土掩埋著靜電雜訊及真相。主人翁帶著霰彈槍和機器人蹦蹦走在沙丘中,開著舊車展開公路之旅。

他回憶起周遭的家人和朋友各種詭譎的改變。比如他的朋友受神經投射器的影響,改變的神經細胞影響了他的生理及心智,副作用更是造成戰爭期間死亡的罪魁禍首,也是新世紀的科技邪教。


無意間闖入扭曲時空

《迴圈奇譚》故事主人翁自小在俯拾皆是科技殘骸的自然環境中成長,在好奇心驅使下,四處探索開放與封閉的空間,誤入了時間的迴環。如果你把耳朵貼在地上,就可以聽見這座物理實驗的圓形粒子加速器的心跳聲,它的力量可以扭曲時空,由於核能的濫用,導致時空錯亂,產生科學無法解釋的怪異現象。 


洪荒過後的生態浩劫

《洪水過後》因迴圈實驗室除役,洪水伴隨怪獸與陰謀論淹沒鄉野,水中輻射及機械癌充斥的變種生化生物四處可見,半血肉半殘骸的機體內,存在迫害人類生病的細菌。高階科技帶來生態浩劫,造成低質的生活。家庭分崩離析的青少年無可寄託,在機械殘骸的環境與潛意識裡遊走,伴隨少年與少女初萌的情感,雙雙穿梭在那些巨型童年遊樂場中。

另一方面,警方巡視採石場周邊,亦無法阻止各方對迴圈醜聞造謠的版本,不管是天文學家或是哪個專家,都對防禦機制束手無策。

三部曲改編成的電視劇採用賽門‧史倫哈格的原著圖像裡的元素,每一幅電繪具體而細緻,如同科幻電影的分鏡,讓人目不轉睛。他善於拼接微小的細節,串起白噪音的氛圍,以孩童般的探索視角,慢鏡頭掀開末日科幻世界的瘋狂。

不論是跨頁的圖像或文字留白,剪輯式的懸疑情節充滿反思與控訴,勾勒出荒謬的超現實情境。

人類對科技的享樂與上癮,卻無法收拾其帶來的黑暗時代。最終,作者仍舊希望人類覺醒,澈底清理留下的惡果,以新面貌邁向新時代。


( 國語日報|星期天書房|主題書介1114/10


《我的阿姨像一朵花:陪伴孩子認識躁鬱症》

《走出迷霧》

《你的心是否也住著一隻黑狗?牠名叫憂鬱》

【主題書介】小鬱亂入,怎麼辦?


憂鬱及躁鬱症,會以不同的樣貌侵擾我們身邊的許多人,常好發於青春期之始,也有少數兒童罹患。若是將此視為一件發生在人身上的事,有助於我們具象化看待此事,適時尋求支援。


用溫暖的愛陪伴

萊昂最喜歡花店的麗莎阿姨變得好奇怪,一下子眼神黯淡,一下子說話帶刺,一下子大吼大叫,甚至沒注意到身邊的萊昂。最後救護車載走了她。

麗莎阿姨形容自己像玫瑰和罌粟一樣扎人、脆弱。萊昂點頭回答:「不管妳是什麼花,我永遠愛你!」

《我的阿姨像一朵花:陪伴孩子認識躁鬱症》作者安‧斯沃茨,以孩子的視角來認識成人躁鬱,讓孩子知道曾經喜歡的親朋好友突然變了樣,並非誰的錯。

孩子不會因為被情緒波及而感到害怕。鼓勵孩子用曾感受到的愛來陪伴,點亮大人心中的微光,開出一朵永遠面向陽光的向日葵。


學會放手轉變處境

《走出迷霧》是作家黛比‧格里奧里的憂鬱經驗,時好時壞的她覺察到一股讓自己無法動彈的力量,只能等待情況好轉,嚴重時甚至必須就醫。她形容那抽象的感受好像身處迷霧之中,不分晝夜的疲倦、恐懼、虛弱、感覺被掏空。

她把這隻潛藏在她身體裡的感受比喻為龍。在西方傳說中,惡龍的攻擊力往往使得沃土瞬間化為焦土。繪本以黑白的色調呈現小女孩身處的環境,隨時會被憂鬱突襲的不安。

黛比使出三招暗夜技能,其中一招是,「不要緊緊抓住任何事物,因為沒有什麼會永遠不變」。最後,她在非黑即白的世界裡,發現還有不全然的黑白,事情開始有了轉變。


放鬆平靜簡單生活

《你的心是否也住著一隻黑狗?牠名叫憂鬱》是作家馬修‧約翰史東的親身經歷,以如影隨形的惡犬為疾病的形象,形容這位不請自來的不速之客如何重挫他的生活:破壞食欲、啃噬記憶及專注力,喪失自信。

他最害怕的是被人發現,於是勞神費力掩飾自己的負面情緒。最糟糕的是,這隻惡犬緊咬不放,使他變得什麼感覺也沒有。越是抵抗,反彈越大,他陷入孤立,並且與世隔絕。

接受專業治療成功扭轉了他的人生。他明白與其把這隻惡犬關起來,不如放出來較好,因為惡犬的食糧是「壓力」和「疲倦」,而「放鬆」、「平靜」及「簡單生活」都能使它速速退散。他以幽默的圖文、精準描繪這隻神出鬼沒的老黑狗,帶領讀者認識憂鬱,並馴服對牠的恐懼。

無論你或身邊的人,如果情緒像帶刺的玫瑰、噴火的惡龍或是咬人不放的黑狗,釋放與訴說都是極為重要的事。可以寫情緒日記,或是找專家及相同歷程的人談話,各種溝通管道都有助於你度過深淵。


( 國語日報|星期天書房|主題書介110/7/18)


《牆》鄭震鎬/五南

《坐在世界的一角》布蘭登.溫佐/拾光

《這裡會是我的家嗎?》凱特‧坦普及約爾‧坦普/小時報

【主題書介】教孩子學會換拉思考



面對瞬息萬間的人事物,「學習思考」成了孩子一生受用的功課。不妨運用繪本,來培養他們觀察、接納、換位思考,提升溝通的技巧。


學習多方面觀察

韓國作家鄭震鎬《牆》巧妙運用空間透視及顏色帶來震撼。假設天藍色代表牆外,鵝黃色代表牆內,人物從一扇窗、一道門、一個孔及標示牌,輪流「由外往內」及「由內往外」觀看,一外一內交替,產生空間置換的強烈反差。

往裡看,縮小視野;往外看,擴大視界。靠近內部,其實是向外眺望;進去裡面,竟是走出來。凸牆是凹牆、右轉結果是左轉。小窗戶可能是大窗。翻來轉去,牆的內外區分消失了。最後作者提出大哉問:「你認為變的是牆還是觀察的角度?」

內外視角轉換輪番交替,牆所象徵的壁壘在思考當中,就自然消融了。


接納不同的觀點

凱迪克榮譽獎《他們都看見一隻貓》作者布蘭登.溫佐,喜歡表達不同的觀點,搭配逗趣鮮明的繪圖,接受對同樣的生物,看法各異的視點。溫佐的《坐在世界的一角》增添環境因素,呈現一顆坐在世界一角不動的石頭的變化,以及棲息石頭上的所有生物的多樣感受——顏色、溫度、大小、氣味、意義。有棲息的蝸牛、貓頭鷹、刺蝟、狐狸、青蛙、蝦蟹……對有些動物來說,它是一塊小石頭,對另一些生物,是一座山,也是家、舞台、避難所。

石頭經過時間的淬練,從各種不同物種的五感體驗,漸漸化成永恆的象徵。視覺印象有助於刺激人的情感,使孩子的語言表達力更加清楚,能引起共鳴。

 


換位思考的練習

《這裡會是我的家嗎?》是換位思考絕佳的練習本。故事的主要議題是居住權。作者運用繪本正反兩面翻動的次序,表達定居者與移居者的立場,以及表達因語言的歧義而引起的誤解。

總共有四組關鍵句。關鍵句的前後句子,是意義相反的。例如:「所以,這麼說很可笑」的前後句,分別是「我們的礁石上沒有空間了/來吧,這裡還有很多空間」。站在定居者的立場,若說沒有空間了,移居者會感覺被排拒。經過「這麼說很可笑」反轉前句「沒有空間了」,表示還有很多空間,轉而歡迎的立場。四組關鍵皆圍繞主題句「這是我們的礁石」做為轉折,層層遞進,峰迴路轉,呼應最後一句「快回頭吧!」至於要返回何處?就成為故事最大的懸念。

作者運用簡潔的語言技巧,讓大部分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學習換位思考,培養同理心,掌握與理解關鍵對話及對象,自然提升溝通的技巧,達到人際的和諧,並能與時俱進。


(國語日報|星期天書房|主題書介|11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