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對的人,感覺很重要。一旦感覺有了,燃燒起來的力量勢不可擋。感覺就像一陣風,悄悄的到來,也悄悄的溜出去,沒人知道它是怎麼出現的。
接下來我想講的,或許不能成為一個通則,只是自己的經歷體會而已。我覺得啊,感覺就像一段愛情的開始的資本,它就像一個新的生命這樣,碰的一聲就出現了。但是,這個初期的資本,總有一天會耗光。在這段時間內,必須要好好抱握,利用這種感覺的動力,轉換成日後長久的愛情資本。否則,一旦耗光後,建立在"感覺"的關係,一下子就瓦解了。總而言之,將"感覺資本"轉換成更重要的成本(例如相處資本、關係資本、承諾資本),比較能支撐日後的關係。(以一般的話來說,就是不要浪費熱戀期!)。
激情式的感覺,儘管它有很大的動力,但是它去的很快,就像一堆炭火,燒的越旺,就會越快用盡。反之,若從認識雙方的價值觀、性格、品格、思想去建立關係,似乎這就安穩多了。即使感覺不見了,但因為你懂對方,對方也懂你,彼此確立雙方的默契,關係還是可以穩定維持。所幸的是,在這種基礎建立的關係,維持一段時間後,那種感覺的是可以找回來的。
我給自己的提醒是,別讓感覺空燒。例如說,如果一對情侶,約會的時候,只是吃喝、聊天、打情罵俏等等,享受在感覺的當下。一些重要的問題如婚姻的價值觀、成長的負面經歷、原生家庭的背景、如何解決衝突這些等等避而不談,又或不去發展其他層面的愛如責愛、友愛等,並認為這是自然而然會解決,或日後再談的話。一旦感覺燒光後,想談也來不及了,因為這段關係維持的動力已經失去一大半、關係就開始變質了,例如用委曲求全,而不是你情我願的方式去維持下去。
這也可以解釋說,有些太快進入親密關係的,一旦跨過那條線後(某節目稱謂Red line),很容易因為要滿足自己感覺、感官的需求,而一下子把那個感覺燒光。整個關係很快就以一個很不正常的速度燃燒,一下子就燒光了。然而,因為跨過Red line的關係,以男生來說就容易"因性而愛",沒法單純的好好了解這段關係的意義,因此沒法進行這種"愛情資本的轉換"。往往我們就看到了令人可惜的結果。
想起迦拿的教導,再跟這個體會結合起來,就似乎令人明白了一些協會教導了,兩人在交往前半段,相處的時間不宜過長(或太頻密)。為什麼呢?協會的理由是避免迷戀的產生,這觀點我也非常同意。另一方面,我也可以用上述的體會去理解,當感覺這團火在空燒時,往往就會越燒越大。結果燒的太大,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累積接下來的資本,關係就維持不住了。我想更深的意義是,不是時間長短的問題,而是這些時間能否有效的轉換未來的愛情資本(約會品質)。一個很雙方都很用心的約會,其實是會一定的消耗(但中間會是愉悅的,不然就不叫愛情了...)。那約會時間太長了的話,一定會累的,因此需要先暫時休息一下,喘口氣再繼續。
當然,反過來說,太注重品質,反而在關係中緊張兮兮的,又會變成另外一種極端。用上述比喻來說,"感覺"那團火,還在燃燒的時候,正要起飛的時候,就一直抑制它,最後反而熄滅了,這樣就真的欲哭無淚了(例如每個禮拜只交流一次, 然後都在講嚴肅的東西, 這根本就沒有感情交流嘛..比較像開研討會.)。中間的平衡,真的要有智慧的拿捏,兩邊太極端都是不好的(一般比較難做的的是節制~ 自己覺得..)。聖經所提到的聖靈的果子,其中一個就是節制,我們可以把愛情這強烈的感覺,看成是一個上帝給我們的恩典,如同錢財一般,我們需要的是享受這些恩典,但也要學會如何管理好,不揮霍。
--------------------------------------------------------------------------
後記:
寫這篇文字時,電視上剛好在播放錢老師的幸福學堂,裡面提到錯誤的自我形象,會對兩人的關係帶來虧損。(可能也算一種罪吧,基督徒的自我形象是從上帝的眼光而來的。重新用上帝的愛來檢視自己,我們是重價贖回來的。上帝會用祂的方式來把我們調整成祂喜悅的樣子,凡神喜悅的,我們也當能接納自己)。從大學跟錢老師學習,當時因為對自己生活背景跟他人不一樣,覺得別人不了解自己,自己也錯誤的推論這些理論都是對自己無益的。後來因上帝的關係,自己逐漸放下偏見,能夠好好去學習這些道理,助益頗大。
(2018/10/05)
--------------------------------------------------------------------------
補充:
日前看到網路上的一些文章,覺得可以跟此主題呼應,所以作一些補充。
熱戀期的激情來源,有說法是因為生理原因,例如腦中多巴胺的分泌變多。因此整個人都會常處於一種亢奮的狀態,看很多事物都是美好的。但是由於身體沒法一直承受這樣的亢奮狀態,所以生理上會自動調節,激情漸漸地消退下去。個人認為這是上帝的奇妙創造,否則愛情就會變得過於平淡不真實。愛情本身就包含了靈性與肉體的慾望。除了渴望思想、心靈上的交流,彼此還會想接近對方的慾望,感受對方的心跳、溫度,這些都是美好的。若只是精神上的交流,輕看了那種想接近對方的感覺。那可能就是類似諾斯底主義的想法,認為物質世界(包括肉體)都是罪惡的,我們應該避免落入這種觀念。說回來,激情這個階段是有好處的,因為這階段的包容力為最大。根據社會學家Reiss(1960)的愛情車輪理論,愛情會經歷"自我揭露"這個階段。所以在熱戀期,儘量誠實向對方袒露自己,利用感性的力量,去達成理性上的討論,達成共識(至少在基本議題上),其實是最適合的。
一旦進入穩定期,那種美好的感覺消失後(事實上應該不會完全消失,只會消退到一定的水平)。如果之前只仰賴激情去維持,就會立即面對到一個問題。當看到對方平凡的模樣、眾多的缺點忽然一籮筐在面前出現時,馬上就會問自己,到底為什麼會喜歡對方?這時候若熱戀期溝通不夠,每一個認知,很快就會從反面去看,這是人的天性。例如對方在某事展現了穩重的一面,但自己可能就會認為對方不夠熱情,處事單調這種眼光去看。這時候就會陷入認知失調的狀況。比如,一方面,自己知道喜歡對方,但是另一方面,以對方眾多缺點來看,是不該喜歡這樣的一個人的。
認知失調,就類似統計上的以偏概全(Bias Sampling)。當認知上有兩個互相衝突的訊息時,自己就會選擇忽略其中一方,選擇性的接受其中一個,不再去接受另一方的訊息。重點是,在做這個動作之前,並無思考這兩者為什麼會衝突。套入上例,若選擇接受"喜歡對方",忽略"對方眾多缺點與相處上共同的問題"時,大概就會變成一種非常盲目的愛,也會愛的很矛盾,不知道為什麼要繼續愛對方,只知道自己要愛對方,變成一種忍辱負重的關係。這種愛大概不會長久,就算是的話也很畸形。另一方面,如果只是接受"對方眾多缺點與相處上共同的問題"這個事實,漸漸忽略自己"喜歡對方"這件事。這段關係大概也會一下子結束。
個人認為,在穩定期的時候,如果可以很快回答以下三個問題,大概會比較安全。而這三個問題,在熱戀期的時候就應該趕快找出答案,若答案不夠好,就應該盡快找出更好的答案。
1. 為什麼喜歡對方?有什麼是唯獨對方有,其他人沒有的?
2. 對方有什麼缺點,為什麼自己可以接受,憑什麼?
3. 對方為你付出過什麼,自己需要記在心裡,常常放在心上感謝對方的?
(記得別人的付出並不是理所當然的)
(20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