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5[閱讀紀錄]學會整理就會喜歡自己(近藤麻理惠)

最近更新時間:20230125

整理無能的挫折

一直以來我都不是很會整理東西,有時候看到東西需要整理時,會有一種[無能]的挫折感。

在斷捨離的風潮開始前我就買了近藤麻理惠的<令人怦然心跳的人生整理魔法>第一本和第二本,圖解整理的那本沒有購買。很少有一整段時間能夠集中心力進行強而有力的整理,因此一直都是斷斷續續的。

收納的路徑規劃

麻理惠的整理方式都是一系列、一系列的怦然心動的挑選,其實跟生活習慣有很大的關係,大部分人的工作、飲食、睡眠的居家位置都是分開的,所以在整理的時候其實可以納入自己的生活習慣,進而調整收納的路徑規劃。

以我自己為例,原本衣物可能會在同一分層,但是調整成上衣>貼身衣物>褲子及裙子>襪子,另外拉出飾品區,結果還蠻符合自己的思考方式,從頭到腳、從裡到外順下來。

收納品的挑選

收納品的材質、透明度、可堆疊與否,這三項是我的挑選重點,整體而言,分區用的會儘量統一類型。材質真的很重要,曾經買過小籃子當垃圾桶,價格非常便宜,不到新台幣30元,但是第二年自己莫名碎掉,後續在購買類似物品時都會多看幾眼,大創、ilea、無印良品等等都變成我會去關注的地方,地方五金行或大賣場也能買到好貨。

整理與內在關係

麻理惠提到整理與內在的關係,我其實也蠻認同她說的學會整理就會喜歡自己,整理是認識自己的過程,原來我買過這個東西、原來我把這個東西放了這麼久、原來我把這個東西丟了......

東西與自己的連結性是相當強烈的,不管是不是知名的品牌,其實反映著我們真實的樣貌,透過整理把未曾注意或者不再心動的自己刪除掉是個自我認識的過程,最後剩下的是怦然心動的自己,這點真的不容易。

我看了麻理惠在Netflix的紀錄影集,也看了<收納人生>,都非常講求[篩選]這件事,但總有一些人是無法逕行篩選的,那,妥善收納就是關鍵,儘管我還是喜歡麻理惠的方法,但行動上難免遇到阻滯,期待今年度能夠順利完成整理--留下怦然心動的物品與自己。

推薦的話

我個人認為近藤麻理惠這次的書<學會整理就會喜歡自己>說明了她的整理哲學,也告訴我們很常忽略的內外在的能量反映。整理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當我們沒辦法進入整理時,我會蠻推薦先倒過來閱讀她這本書,再回頭去學方法。

點擊連結購買書籍的話我會有回饋喔,如果我的閱讀紀錄對你有幫助且讓你有購買意願,願意從此連結購買的話,感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