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時的一些碎碎念(2022.2.20更新)

2022.2.20

最近呈現於有點[喪]但還過得去的狀態,剛好又聽了一些新音樂,於是寫出了海岸村這種有點喪但又試著努力的背景。

似乎只要是人就很難不跟利益扯在一起,當然利益不只是金錢,就算是很小的資源分配都可能是潛在的問題。這大概我終年厭世的原因吧。

我的厭世不是死亡的路線,而是[我明白就只是如此]的無趣感。

下一篇打算寫個跨性別主題的小說,大概是突然發現[我以為這已經是個願意包容多元性別的社會了,但事實並非如此],這種感覺讓我蠻失落的,我對世界還是帶著很多天真。

請期待我下一篇吧!

2022.1.9

[開心]這篇文我寫了一半後,拖了整整兩個禮拜到今天才完成。一部分是我沒想好怎麼表述畫面和內容,而另一部分是我在思考結構要不要再調整。

完成這篇作品的尾聲時我有嚇到,也有自己的問題在寫作過程中突然被點醒的感覺,本身是佛教徒,用了不熟悉的宗教系統來稍微反思一下自己對信仰的感受,但我必須得說在最後我真的有被解答的豁然開朗。

結構跟之前寫的[八苦]十分相似,透過虛無縹緲的想像和故事去開展最後我想表達的情境和意思。

好吧,我還有點沉溺在剛才不可思議,有機會再細說故事的細節。

很重要的一件事,寫這個故事的時候我一直反覆聽五月天的[傷心的人別聽慢歌],想像的故事也FOLLOW的順序,只是最後才是我想真正表達的。

以上~

2021.12.19

很冷,聽說要冷一個禮拜。

回到寫作時的一些浮想連翩,這週一直回想起去年寫的故事[懸溺](已經從個人網站隱藏,要閱讀的讀者可能要到Matters訂閱專欄或者是到電子書購買那邊去了),心裡有幾分想再改寫的想法,但我既然已經認為它結束了,除非有故事要補完或者太多細節沒布上去,否則就到這裡了。當時寫作時著重身體(性別、健康)與精神的交錯影響,現在思考到小說角色中身為父母沒補到的地方。

近期寫了[交錯],它跟我原本設定不一樣,原本設定是三個人都是分開的個體,想寫的是人的自私性與同理性,但最後收尾前我決定把結局改掉,因為這幾個月真的不斷感受到人生是一場空無的矛盾感,看似前進與創造了什麼,但又一直回到原點,所以修改為這樣的結局。

我這裡一年經歷了無薪假、小狗過世、新工作談不下來、房東賣房子、新工作還是談不下來、回老家、在老家城市工作、家裡麻煩事一堆,有一種回到原點,但過程又經歷在外地數年,被一股力量拉回來,我現在還是不清楚回來的重點是什麼,但我明年要推一個屬於我個人回饋鄉里的個人活動--每週週末撥個半天提供免費的勞動法令諮詢,雖然我不是法律系畢業,但我做了五年多跟勞動法令直接相關的業務,看到很工作者的困擾與痛苦,這是我想給也能給的,規則怎麼設定不讓自己被過度消耗又是一門功課。

前陣子寫作是斷斷續續的,很崩潰,我第一次體驗到連續工作都沒假期,期間還伴隨著加班,這不是我期待跟接受的工作環境,因此陷入一個很焦慮暴躁的狀態中,終於在這一兩週感覺生活回來了,是我能夠運用時間寫東西的。

回到正題,還有一篇短篇想寫,是一個人的自言自語,再度回到原點,但是不是真的回到原點,是螺旋前進後在一個平行的點上,還是真的回到原點,這是我還在思考與感受的。

2021.10.9

最近新拍的一批照片因為感光元件有灰塵,所以照片都有明顯黑點,自行研究清理中;身體特別容易疲累,看中醫調養中,一部分感覺跟天生的狀況有關,前陣子心血來潮研究起八字,可以看到健康狀況確實先天有相對不良的狀態,但我認為還是能夠透過個人意識好好調整看看。

寫小說很容易發生我個人思考的[生命主題]而穿插在主角的背景中,加上寫作很多靈感跟生活還有可接觸的人事物及平台有關,有時候想寫百分百的[全新]無個人特質的創作,但真的難。

嘗試用數位帳戶作為[贊助或支持]的路徑。

2021.10.2

從八月多開始就一直進行[一場名為逃亡的四人旅行],人物大概都有對應的特質,也想嘗試寫法的調整,以往都會盡量每章字數均勻,但這篇打算隨心所欲了,每一章終結在那裡就那裡了。

小說的一些細節:

主要是雙CP的磨合故事,但背後是兩個CP中的各一位的[奇妙]連結。

陳向山是矛盾的,用新身分包住了舊傷痕,看起來禮貌疏離但內心傷痕累累無處可依,所以他的行為會有矛盾,想擁有又想放棄,但他實際上是非常想擁有的。

林語藍是疏離的,她始終沒有把自己最真實的一面揭露出來,只有她自己知道,她唯一一次袒露自己的脆弱面是在陳向山面前,但是她冷靜了,因此她再也沒有把最真實的自己再次曝光。

新工作與整理物品的疲憊:

對於現在新工作我持保留態度,但我真的已經累了,我其實對於到職第一週就要加班是非常反感的,而且有週末也沒得休的狀況,我會再磨合一陣子看看,有些點我真的無法接受。

至於整理物品方面,個人經費考量,打算弄個小倉庫放置整理書籍,應該近期可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