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面之說 both sides of the story
壹面之說 both sides of the story
阿妹妹-真正的姊妹
台灣樂壇女子二重唱的一開始,是從民歌運動的時代背景下自然而然產生的,所謂的民歌運動,指的是70年代從大學校園學生自發的音樂創作運動,當時的學生人手一把吉他,寫自己的歌、唱自己的夢想,一點一點的星火,很快地燎原成台灣流行音樂的主流。
70年代校園民歌的女子二重唱多半以彼此的名字著稱,如瘋迷學子的「如果」是施碧梧和邰肇玫,還有「秋蟬」的楊芳儀和徐曉菁等等,當時沒有取團名的概念,後來的女子二重唱才有了如「百合」、「芝麻龍眼」、「南方」等等,以團名開始較為商業模式的操作。
等民歌風潮過去,女子二重唱也有了不同的面貌,不單只以歌唱實力取勝,還需要更多的外型條件,甚至還要能歌擅舞,所以在進入新的千禧年代前夕,一組外型亮眼、衣裝性感又蹦蹦跳跳的新女子組合「阿妹妹」出現了,說到阿妹妹,就不得不提張惠妹。
原住民身份的張惠妹,顛覆了消費者對音樂的想像,她的能歌擅舞加上情感充沛,同時也把自己的親妹妹和表妹一起推上舞台,1997年由Saya張惠春和Raya陳秋琳正式組成,並以「阿妹妹」為團名於10月發行首張專輯《我要為你做飯》,製作人正是一手寫紅阿妹的張雨生。
這首由Tokyo.D的團長Boss作曲、黃子佼作詞的《我要為你做飯》,不但有小女孩的俏皮,音樂元素也很新鮮,當時出道的阿妹妹確實令人耳目一新,她們的第一張和第二張《愛最大》的唱片封面都是由潘重威掌鏡,當時的唱片公司的指令就是要「色」!
別想歪,唱片公司的確讓兩個小女生穿得清涼性感,但這裡要的是青春本「色」,於是我們就把攝影棚布置成熱情的臥房,一張大床,大膽地把牆面漆成紅色,同時床單也是紅的,除了斑馬紋的長枕之外,丟上幾顆有紫有藍的抱枕,就讓兩個小女生上床玩。
由於阿妹妹兩個人的爆炸頭實在太搶眼了,我們還臨時去買了好幾包爆米花當道具,一直鼓勵她們胡鬧,但因兩個人都是新人,並沒有很多平面演出的經驗,所以潘哥在拍照時,一直鼓勵她們放輕鬆,讓自己感覺像在家看電視就好了,而我們一群人則在鏡頭外好忙。
來,看這裡喔,電視現在在演卡通喔,去調一下抱枕的位置;來,現在吃一口爆米花,要笑喔,髮型師去撥一下Saya的頭髮;來,電視裡的壞人正被警察抓走囉,化妝師去補一下Raya的口紅…看我們忙成一團,還真像電視裡頭的動物,被阿妹妹看著一樣。
阿妹妹的第二張專輯《愛最大》在1998年12月發行,光在台灣就賣了40萬張(台灣IFPI有認證),這是阿妹妹成績最輝煌的時刻,此時進棚拍照的她們就自然很活了,潘哥攝影依然用色大膽,光在地上鋪張黃色的毛地毯給她們,兩人就能玩得很開,非常好拍。
但才又過一年,1999年12月出第三張專輯《想》之後,與豐華唱片約滿未再續約,此後阿妹妹就解散了;意外嗎?其實也不,一開始阿妹妹會組合就是意外,起緣是因為全家族人共同為張惠妹的《姊妹》專輯錄音。
有半個原住民血統的張雨生,在張惠妹的首張專輯就大膽實驗,把原住民野唱的元素大量讓阿妹盡情表達原我,於是要阿妹找家人一起來錄唱,這才有機會,發現阿妹的親妹妹張惠春,還有表妹陳秋琳兩人青春洋溢、能唱能跳,於是唱片公司就把兩人組成團體。
發現沒?這跟民歌時期二人女子團體的組成基礎有很大的不同,兩人好像突然被點召入伍,但還好因為兩人是表親,又有原住民的共同文化背景,不用多時間訓練就輕易出道,只不過,不是出自共同熱愛把兩個會唱歌的人綁在一起,自然容易鬆開。
藝人是商品,卻也是人,人就會有人的狀態;阿妹妹曾透露當時兩人對突然成為公眾人物很有壓力,加上年紀輕輕、不諳世事,被突如其來的繁重工作壓得透不過氣,導致二人内分泌失調,一度痘痘長滿臉,從頸部長到整張臉,兩人終究不堪成為藝人的負重。
阿妹妹解散後,表妹Raya就結婚嫁入百姓人家,真實的陳秋琳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安於平凡、生子享受家庭歡樂,這才是她追求的人生;而張惠春Saya呢?貴為天后張惠妹親妹妹的她,曾短暫在娛樂圈自己走走看,最終決定完全脫離演藝圈。
其實,張惠春長得比阿妹漂亮,唱也不差,但我能理解,她最後選擇安於過自己的生活,也或許她對表演沒那麼熱愛,但我想她是聰明的,否則她就必須花一輩子的力氣去爭,但爭的只不過是「Saya不只是張惠妹的胞妹而已」,演藝圈本就如此殘酷,有時不是你想不想,而是生態。
同在演藝圈,永遠有比較、永遠要輸贏,與其讓別人說嘴決定自己的人生,Saya選擇不爭、做回張惠春,因為《姊妹》唱的就是她,而且永遠都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