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面之說 both sides of the story
壹面之說 both sides of the story
郭嘉璐 / LuLu Song
自1989年從事唱片業以來,我的工作一直跟己身的生命歷程掛得很深,每一張專輯裡都有我的真心話,但唯一全心奉獻的一張專輯,就是2000年發行的《郭嘉璐LuLu》,幾乎是我成長的完全投射,從尋找藝人、簽約、發寫真集暖身、到正式發行專輯,我催生了每一個階段。
本名郭嘉欣的LuLu,16歲參加統一夢公園的歌唱比賽,從兩千個參賽者脫穎而出,年輕、清新讓她成為飛碟唱片1995年力薦的新人,一個高中女生被冠上無限潛力的想像,前後發了《我的世界還在變》、《找回你的心》兩張專輯,我正巧在前後也為她填了《我喜歡》、《愛情的戰爭》兩首詞。
郭嘉欣能唱,歌也不錯,外型也很健康,但在飛碟唱片就是賣不動;後來的她一直和紅孩兒的張洛君在迪士尼頻道主持兒童節目,原本我們的關係應該僅止於歌手和作詞人的關係,但1999年有金主想投資藝人寫真及有聲出版,這讓我的唱片生涯多了一個選項。
千禧年前夕的我不是擴張就是縮編,但我選擇勇敢踏出去,開始自己找藝人、獨立測試娛樂工業的水深,當我們即時需要找出一個新的女聲時,我和潘哥正巧都想到了她,但我們想要的這個女聲,不但要能唱,要漂亮,還要能性感。
郭嘉欣來得正是時候,她變成郭嘉璐,成為我和潘重威第一個培植的藝人,我知道少有人還能記得她,銀河星子何其多,要閃給地球人看見都得幾光年,真想發出自己光芒的首要條件就是要能熬,可惜的是,她沒熬成,但是說她完全沒熬,也有失公允,藝人紅不紅有命也有運。
由媽媽陪同下跟我們見面的郭嘉欣,剛滿21歲,年輕的她為了演藝事業願意再搏一次,於是我們幫她脫掉兒童節目主持人的外衣,計劃用寫真集包裝第一首單曲《花童》,改藝名郭嘉璐宣誓全新成長的開始,因此,我們到風光明媚的蘇梅島拍外景寫真,從頭到尾沒讓郭媽媽跟。
那是一個愉快的旅程,第一次離開星媽的眼線下,我著實感受到LuLu的興奮,而我接手了郭媽媽的角色,我在全程護著她拍性感寫真「全裸入鏡、三點不露」十分謹慎,反而她像脫韁野馬,但她的性感,只有健康,胸部扁平到連泰國的大象都要笑她。
但我知道她很樂,她很想長大,很想戀愛,不想要媽媽一天到晚盯在身旁。
我們讓主持迪士尼兒童節目的嘉欣姐姐輕解羅衫,果然在宣傳上話題十足,成功地吸引了媒體和觀眾的眼球,但她的歌才是重頭戲;我一開始就像寫好故事大綱,設計好十首曲目後才開始蒐歌,把每一首歌放在預期的位子,落定好專輯音樂的情節,才開始發編。
我同時安排是娟老師一首一首地先教LuLu練唱,等練到連呼吸都對了,才正式進錄音室錄歌;再來在混音階段,我甚至把Sting的混音師Stephen A Hart從美國聘來台灣,就是希望在成功打開郭嘉璐的新視覺後,繼而在打開不同的聽覺,整個工作過程雖費心,但完成的滿足感卻史無前例。
等音樂製作完成後,我們就到日本治裝、拍攝專輯,還是新人未出道的李威和林佑威也來當潘哥的攝影助理,跟著我們一起到處去,當時為了要找棵大樹讓LuLu爬上去,我們任性地從日本的公園找到墓園,拍的時候沒感覺,回來後才驚心動魄,因為封面印刷出來的樹身滿是骷顱頭,現在看還是會起雞皮疙瘩呢!
《郭嘉璐LuLu》專輯推出後雖獲得很多好評,卻沒有反應在唱片的實體銷售上,更可笑的是,我有回在松江路口被兜售盜版的小販攔下,對方拿出郭嘉璐的專輯(不只是盜版喔,還是完完全全的仿冒品勒!),竟想以市價的半額說動賣給我!小偷偷你東西還想賣給你,真是荒謬極了。
這是真實發生在2000年的台北街頭,我親身經歷唱片業一步步被拱進了夕陽工業,不消說還有mp3的downloap軟體氾濫正如海嘯狂捲而來。
我在產業何去何從的徬徨當口,每天除了盯業務、盯企宣外,最累的是要學做藝人的張老師,我每天晚上至少要跟郭嘉璐講上兩個小時的電話,她像個剛上學的孩子,天天回家跟爸媽報告說今天遇到那個同學怎樣怎樣,一整天她的感覺如何如何,你要花心力去梳理情緒,並且要一直鼓勵對方,給她能量。
相信我,那超級累,累到我真的體會到經紀人不是任何人都能幹的工作。
後來,郭嘉璐的專輯在大陸反應還不錯,透過廣東美卡唱片,內地邀請郭嘉璐以為申奧為名到大陸巡迴演唱,但公司上下沒人敢帶她去內地巡演一個月,於是我回頭託孤給郭媽媽,但長大了的郭嘉欣再也不肯給星媽跟,於是錯失了打先鋒開大陸市場的好機會。
有時我會覺得可惜,但人各有命。
如果當初我們都能多一點點擔當,多一點點堅持,會不會就琢磨出光亮呢?我永遠沒有答案,「戲棚下站久了,舞台就是你的!」並不是每個人都站得起,然而沒站上去也無妨,後來聽說郭嘉璐嫁給一個德國人,我認識的她,嫁給外國人可能比當藝人更接近她的夢想。